时间:2022-05-11 12:10:49 故事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命的底色

生命的底色1

初秋的傍晚

一个人静静地漫步于

青藤缠绕的长廊

沐浴在凉爽的秋风里

不禁抽出长长的思绪

与如血的晚霞相挽 ( )

那种无声的默契

温润着一颗孤寂的心

*

夕阳唱晚

秋叶摇曳着低落的身姿

宛若风烛残年的.一声哀叹

在心底埋怨季节的无情

并滋生出一种无奈的愁绪

却不得不面临凋零的命运

*

随着秋的坐实

我的记忆开始飘零

然后,不得不捡拾离别后

留下的一地疼痛

于时光的渡口缓存

于人生的旅途跋涉

于命运的长河里缝补

于一些生香的文字里叩问

*

原来文字的香

是因为有了情的浸润

恋的升华,爱的缠绵

如今一切都降温

以至褪去了原有的光泽

只给生命涂上一层诱惑的底色

我拿什么去诠释人生

*

搜肠刮肚无济于事

不如让所有的疼痛慢慢冻结

让所有的孤寂渐渐搁浅

让那些美好呈现水云间

于时光静处,独执曾经的暖

不负一场相遇之美

(20xx.08.18于江苏)

生命的底色2

  每个人都有各自迥异的兴趣与爱好,这些兴趣与爱好让他们的人生脱离无聊和乏味,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当然,我也不例外。我的兴趣是读书,也许这很普通,但在我看来,书籍真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无声的导师,教会我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它是亲切的友人,在我寂寞失意时抚慰我空虚的灵魂;它又是神奇的油画笔,在我原本空白单调的人生画板上涂抹出绚烂多彩的颜色。最近,我又从几本不错的书里,读到了一些新的人生启迪。

  一、成长是多么不容易

  读完《男生贾里》,我才体会到成长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贾里跟我一样,是一名初中男生,他遇到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困惑和烦恼,我虽然并未全部亲身经历,却也能感同身受。他是淘气的,幼稚的,不谙世事的,也许偶尔会成为父母和老师头疼的对象,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男生成长所要历经的挫折与坎坷,但更多的'是他的坚强、乐观、自信和勇敢。我愿同贾里一起,一天天慢慢地成长,直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二、接受暴风雨的冲刷

  相比较《男生贾里》而言,《汤姆·索亚历险记》则更加具有冒险精神。它讲述了少年汤姆在圣彼得堡镇发生的故事:汤姆曾三番两次捉弄玻莉姨妈、道宾先生、席德、哈克、乔埃等,但他与这些人度过了愉快的时光;他也与玛丽、蓓姬、艾米等一起交往过,并在危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他目睹了坟地谋杀案,并出庭道出真情;他也曾与哈克、乔埃到杰克逊岛过“海盗”生活,并奇迹出现在葬礼上;他发现了饿死在山洞里的乔,并找到了自己的宝藏……汤姆虽然让大人们头疼,但他是一个正义、勇敢、活泼的孩子,我从他身上能看到孩子的纯真之心,并对他接受暴风雨冲刷的勇敢精神敬佩不已。

  三、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异常精彩的书,它是英国作家笛福所著,讲述了鲁滨逊在冒险途中不幸翻船,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在南美洲海岸附近的荒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故事。在荒岛上,他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圈养山羊、修造船只,并搭救了土著俘虏“星期五”。他以难以想像的坚强和毅力,勇敢地向各种困难挑战,以他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凭着他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自己得以生存了下来。合上此书,我不禁闭上双眼,开始幻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经历鲁滨逊所经历过的这些奇妙而又刺激的事迹,那该有多好啊!我也希望自己能像鲁滨逊那样,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天不读书。”这是我的座右铭。是啊,书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读书让我平凡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读书让我单纯的头脑变得充满奇思妙想。我要让书籍这支神奇的油画笔,继续在我的人生画板上涂抹,将我生命的底色抹得更加亮丽夺目。

生命的底色3

  底色,多么厚重的两个字。底色,可以是淡淡的,而那种淡,有一种不可言说的隽永。

  有时候,一个人,一片叶,一把刀,单调的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生命才尽显它的底色。

  走过的青石小路,渐渐远去。那么喜欢霜林染醉的天气,落叶飘零,归根大地。它自始至终都在装点着我们的世界。

  立秋了,在诸多文人笔下,秋是一个感伤的季节。但在他看来,这是留住记忆的最美的季节。

  走在街头,看见这样一幕,一位老人,默默行走在街头,看着独自漂零的落叶,默默地捡拾。他不是在伤春悲秋,而是为了做——叶雕。

  老人是一位叶雕艺术者,做了大半辈子,却也只是在这样一座小城里,默默闪光着。人生有味是清欢,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此淡淡的生活,或许是另一种生命的底色。

  走近,静立,凝望。老人的两鬓几乎已斑白,架于鼻梁上的老花镜也有那么几分往事的味道。在老人的小小工作室里,墙上只挂了几幅令他满意的作品。

  采集回来的法桐叶经过漂洗、晾晒、药液浸泡等诸多复杂过程之后,老人开始了今天的工作。这也是他从年轻时一直坚守到现在的工作。他此时正在进行阳刻,手中握刀的姿势就如毛笔那般,不同的.是,少了几分挥劲方遒的气势更多的是小心翼翼,眼底尽是无尽的温柔。

  常听人提起他,于是渐渐对他有了更多的理解,敬慕之情油然而生。他毕业于建筑学院,原可以有体面的工作,却在毕业之际,选择了叶雕这个鲜为人知的领域。他从一开始就对叶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说过:我想要的不多,只是想把叶雕做好,让传统文化中多份辉煌,将生命中的底色着色。

  此后,他执着于叶雕创作,坚持内心的选择,有所突破,成为左氏叶雕的传人。这是他的一生,可算波澜,但波澜之中透露的是淡淡的心境,是生命的底色。

  一个人大半生只专做于一件事,可能会单调,也许甚至有人觉得,这不能实现全部的意义。可当你从开始到现在的坚持化成成功,到达心之所向,这才是最后的终点。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欲望不能过多,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才是心最终到达的地方。

  抬头赏花,低头雕刻,举目自然,一切都淡淡的,就这样独对一窗风月,尽享生命底色的清幽。

生命的底色4

  秋日的早晨尤其的清爽,美美地在故乡的静夜睡了一宿,充足而恬静的睡眠像一场细雨,洗净了多年在城市里堆积的风尘和压抑,站在场院上,温热的阳光透过泡桐树的枝叶,漏下片片亮黄,一旦从林立的钢筋水泥空间里走出来,转身之际,发现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才能深刻地触摸到灵魂的柔软处,那一瓣日渐消瘦的记忆之花和清澈如秋空的明朗豁达。

  上小学三年级时,在书本上,认识了大海,海的一望无边,海是蓝色的……自那时起,常常会仰望蓝天,想象着自己到了海边。我奔跑在净蓝的天底下,大声地呼喊,尽情地欢笑,当跑得浑身无力时,就滚倒在田埂边,吮吸青草的芳香,只要一伸手,就可摘到两三朵蓝色或黄色的野花,贴近鼻翼,清香阵阵。闭上眼,幻想自己长大后躺在海边的沙滩上,风吹乱了我的头发;睁开眼,碧蓝如洗的天空仿佛就在上方,朵朵白云如棉花般,携带着我的梦想,轻盈地飘向远方。

  那种对蓝色和白色着迷的程度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裸露无遗,连自己穿衣服也钟情于蓝,纯棉的蓝花布裙子,一直到现在还时常穿着。记得我照的第一张照片,就是穿了一件蓝色底子上织着白碎花的棉布衬衣,那一年,我11岁。

  当我还在睡梦中时,母亲在床边叫着我的小名,我睡眼惺忪,模糊间看到母亲手里的一件蓝底白花的新衬衣,开心得一跃而起,母亲给我穿上新衣服,笑着说,真合身。我低头扣着那一排圆圆的浅蓝色纽扣,心里喜滋滋的,昨晚听父母说,大伯要给我们拍照,所以连夜清扫了屋前的场地,一尘不染的样子,晚饭后,大大小小近二十个人好像到了过年的光景,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动人的笑容。

  大伯居住在上海,每次回乡下,总会带来一些新奇的事物。我看着他手中的照相机,心中迷惑不解,这么大一个东西竟然能装进我们一群人。大伯笑呵呵地让我们几个小孩在前面蹬着,他把照相机安置在一个架子上,嘴里说着话,手却灵活地动作着,然后,让我们都别动,保持微笑,他迅速跑过来,站到刚才空出的位置,只听见“喀嚓”一声,大伯说:“好啦。"

  大伯又给我们单独照相,我说,我要和蓝天白云拍在一块。他笑了,说,好,可是,拍出来的照片是黑白的啊。我再次迷惑,明明这个世界是五颜六色的,怎么到了大伯的照相机里会变成黑白的?以致我那张照片上的神情一片茫然。直到后来出现彩色成像的相机,我才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和大伯的相机无关,和这个世界有关,和人类有关,慢慢地,也就学会了思考,依着一些线索去寻求万事万物的神秘之处,可往往会迷途而返,无法真正获得通向答案之门的钥匙。

  打开我的相册,有一组照片总是令我欢欣激越,那是年轻时第一次在海边游玩拍的照片,天空和大海的蓝是如此接近,如此神奇,这里的蓝和白真实得无与伦比,白云在蓝天上不断地变幻出各种姿态,组合成一幅幅洁净动感的画面,或聚,或散,奇妙莫测,面对着这样恢弘深邃的生命意境,沉静凝思,有些解读总在成长中越来越清晰,而那一刻,在个体存在的天地间,年少时的困惑重现,显得笨拙无能,连一个赞美的词汇也找不到,只无端地走进了一道谜里,无法抽身。

  记忆中的美,就像行驶在海上的快艇,乘风破浪,给我一种真实的欢乐,灵魂自由地飞翔在蔚蓝的天空里,顾盼的光芒在瞬息万变的色彩变迁中徘徊,流连。当这种感觉栖息于心灵深处时,觉得还不能完全精准地再现自己的感知,一刹那的最初的感动,强烈得会无法把握幸福的体验,凝视着震慑心灵的蓝和白,一切纷繁自体内剥落。在执笔的迟疑之间,流失了本该喷薄而出的热情,在传递心声的甬道上,遇见了无数次的梦想和挫折,能体验的,能明澈心扉的,也就是定格在生命版图上的那神秘色彩了,其它已经不再重要。

  回转故里,在欣赏久违的蓝天和白云的同时,更多的是领略多年来被污染了的.生命底色,常年在逼仄的天空下生活,忽略了那开阔与透明的蓝天白云,僵硬的肢体在经年累月中麻痹得连自己也不认识,渴望被柔软而清明的事物包围,渺小的我需要重拾当年的梦幻和灵性,让渐渐老去的躯壳注射进新的活力,那么,即使坐在城市办公室的窗口,于狭窄的一片,看云卷云舒,也会温暖地联想那蓝和白的广阔悠远,清明纯净。

  走进田野,踩在沾着湿湿露水的草丛中,蔚蓝色天空下的大片大片的水稻成熟在望,隐约可闻稻花的香气,挥手握住一把,似是活了,如青烟浮动飘逸。在这广袤的背景里,纵然带着相机,也少却了调试镜头的念想,只希望自己回到三十年前的光景,肆意地奔跑在田埂上,向生命作一次小小的挑战,在蓝色和白色的世界里享受生命的美丽,不要任何答案。

生命的底色5

  当人开始用眼睛看周遭和世界的同时,语言和文字开始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一种与环境了解认识和接受的桥梁。

  这种作用愈来愈深刻地深入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是对于饱受教育的群体。当然,这种人性的被认同感可以化解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还有起着个体赖于生存的环境之间的纽带作用,有声世界的方式,虽然人类的肉眼和音频有很大的局限性,相比动物而言。通过各种衍生的器具,让人类在地球的主宰地位稳固而不容动摇,一代接一代的努力,让人类的文字和语言更无限的多彩化和实用化。

  我把这样的接受和演变的过程狭义地比喻成“中毒”,大脑在无限的信息量中储存对个体阶段性有效的筛选接受,在获取教育知识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遗忘和接受更新的信息,遗忘成了这个“中毒”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的解毒作用,人的'一生便在一次次拾起,遗忘,再拾起,再遗忘中成长。常常会有个很有意思的论调:学中文的人往往无法写出好的文章。其实不是不能写,而是因为脑子中“中毒”了太多的框框套套,以至于动笔之时已在框套之中。

  人生不也如此,周遭的暗示,太多时候遗忘去聆听自己的内心,却一如既往地追求似乎连自己都不明确的目标,缺失起码的信仰。

  如果有那么一天你能去掉所有的“毒性”,或者说暂时的一种失忆,还原自己的底色,那么你会用什么支撑自我的存在和价值?!是否还是再一次用不断的遗忘和拾起来面对新的人生,如果会有新的人生……

  也许会有,希望会有。

生命的底色6

  去一家店里看衣服,卖家为我推荐一件中长雪纺衫。这件衣服,我穿在身上虽舒服,但那颜色和图案有些不喜欢。

  想起一位相熟的店家说过的话:“我发觉你只适合灰呀黑的,或者黑白配,或者咖啡色,太鲜艳的不行。”

  我深以为然。

  所有光鲜亮丽的颜色似乎都不适合我,我不认为这是自己的着装习惯使然。我以为,每个人所能承受的颜色其实很有限,这并非单纯由肤色所决定。大概人的内心总会外化为一种表情、神态,而这些东西都是无声的语言,它会发散出一种气息,这气息对有些颜色是排斥的。所以挂在那里很好看的衣服,穿在身上却未必搭调。

  我喜欢灰色,深灰、浅灰、蓝灰都行;我也喜欢白色,米白、象牙白、乳白都行。

  在我眼里,米白、象牙白和乳白,才是纯正的白色。而雪白,则不是。因为雪白,是冷色调。

  冷色调,也许是我生命的色调吧!

  冷色——总是透着几分凉意。秋冬之际,经常有人会问:“你是不是很冷?”夏天里有朋友说:“看着你就凉爽。”我无言以对。而我无意中起的网名——月照寒潭,似乎更加印证了这样一种印象。

  生之基调因何而定,因何而起,很难说得清楚。哪些事成全了你,哪些事败坏了你,谁能记得分明呢?

  小时候对于衣服是绝对没有选择余地的,倘能遮体,不破不露,已经是令人艳羡的了。

  母亲是个极要强的人,即使深夜不眠,也不会让我们姐弟三个穿着破烂的衣服鞋子去上学。无数次看着她在昏暗的灯下缝缝补补,拆了棉衣做成夹衣,长袖衣服破了剪成短袖,露了洞的地方打好补丁。看着她在闷热的`夏日纳鞋底,听着麻绳穿过鞋底时刺啦刺啦的声音,看着她大颗汗珠渍湿了额前的头发……

  母亲有时会抱怨:“浑身上下好像都长了牙,刚做的新衣新鞋,好歹就给咬坏啦。”每当这时,我们姐弟都不敢做声,其实即使再怎么不懂事,也明白母亲一针一线的不容易。因为我们亲眼目睹了她的辛劳。所以母亲让穿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哪怕再怎么不喜欢。而且对每一件衣服鞋袜都万分珍惜,唯恐穿坏。

  记得当时我在离家三里的外村读初中。父亲在供销社上班,供销社经销一种进口化肥,他看到装化肥的袋子是一种类似于人造棉的一种布料,就收拾了两个带回家,母亲买了颜料把它染成了粉红色,精心地给我裁了一件短袖衫。那件衣服虽然质地柔软,穿着很舒服,但看着粉色无法遮盖的黑字还是有几分疑忌。穿着这件新衣去上学,外村的几个男生便在我身后指指点点,然后齐声喊着“日——本——产——”。我的头嗡的一下似乎受到了猛击,脊背也随之发热,那一天不知如何熬过……

  而且,自此,我便落得了个“日本产”的绰号,时不时地被那几个同班男生喊叫。

  从小就不会和人吵架的我,就像祥林嫂带着额头那个伤疤一样带着这个绰号,渡过了整个初中阶段,它带给我的耻辱是刻骨铭心的。我没有因此辍学,其间的隐忍,现在想来令自己骇然。

  有些事我从不对人提及,即使对父母也不说,只在无人处舔舐伤口。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性情中有很阴郁的一面,对遥远的往事中那些曾经的伤害不能秉持一种宽悯的态度彻底释怀,而是耿耿于心,孤寂落寞时翻动,仍会被飘飞的尘埃惹动伤怀。

  也反思那时为何对一个绰号如此在意,是我太过敏感,太过脆弱吗?

  目睹女儿这一代被人呼之为大虾、蚊子之类总是会轻松地面对,自然地应承,似乎叫什么也无关痛痒,不过代号而已,无关面子。

  优裕的生活赐予了她们生命的底气,一种发自心底的自信,使他们从里到外散发着阳光。

  曾经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同女儿讲起我那段关于衣裳的尴尬记忆。惊诧和怜悯,清楚地写在女儿的脸上。我在心里说:“妈妈一定努力,争取永远不让你受到这样的困窘。”

  经常会主动给女儿买衣服,虽然她自己一直忙着学业,不太在意衣着打扮,可我还是希望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拥有一个完好的花季。我被生活剥夺的东西,总想极力在女儿身上得到补偿。恐怕每个母亲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吧。

  其实我知道,她的花季被另一种东西——学业剥夺了,这是另一种残忍,我依然无奈。或许每一代母亲都有属于她们的无奈吧!

  我们生逢那样一个时代,贫穷像一把刀,一点点剥去了我们的尊严,让我们过早地看清了生活的本质。那一件印着黑字的粉红色上衣,就那样定格于我生命的履历,再也无法抹去。它让我对一切色彩明艳的衣饰都避之唯恐不及。

  我也曾因此怨怪母亲,现在明白,那是贫穷的过错,是日子的无情,而不是母亲的。实际上,母亲曾经竭尽心力地保护我不受伤害,而我终究未能幸免。也许至今她也不知道,那一件印着黑色大字的粉色上衣带给我的伤害有多深,它残忍地践踏了我的自尊,踩碎了一个花季少女关于美丽的所有想象。多年以后,我一直都不敢穿比较招眼的衣服,总想躲在一个别人不太注意的目光的角落,默默无声。

  长久的自卑和胆怯,是那时落下的病根吗?

  生活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垫底儿的,抽掉了一些必须的东西,就会失了底气,失了镇定与从容。特别是对于女孩、女人来说。

  一直喜欢棉麻类的衣服,喜欢那份舒适随意,喜欢那种朴质天然。前年,买了一件驼色针织开衫,披肩式的宽松样式。一个同事说:大姐怎么买了一块麻袋片披上了?我一笑“怎么啦,我就是喜欢这麻袋片的舒适随意。”他又补说:“大姐穿个麻袋片也美丽!”不禁莞尔。

  我知道,我该和过去的一切彻底和解了。那些自己穿着补丁衣服嘲笑我的坏小子们,如今都不如我活得优雅,他们人生的狼狈和尴尬,或许也是注定的吧?记得我们班上那个最优秀的男生从未喊过我的绰号,他考上大学在外地工作。去年高中同学聚会时,我道出了当年对他特别的好感,但没有说理由,他应该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委。人的天性品质或许会影响一生的命运,那些无聊、厌学、放任、恶劣的孩子,终究不会有大出息。他们或许会很有钱,但很难活得高贵(我是说骨子里的高贵)。这也许是他们的生命底色吧。

  总觉得一个人天性不善良,是一种很严重的生命缺失。而没有律己的习惯也会败坏固有的聪明才智。所谓从小看大,就是这个意思吧。

  一个春天的日子里,忆起旧事,发些感慨,如此而已。

  忽然想起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一句话:“记忆会从内测温暖你的身体,同时又从内测剧烈地切割你的身体。”被切割,或许会对过去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知。

【生命的底色】相关文章:

底色的作文03-02

青春的底色优秀作文04-17

以奔跑中的底色为题作文04-17

生命,生命作文12-27

生命,生命美文欣赏11-16

《读书,打造靓丽的人生底色》的教师读书活动演讲竞赛稿11-17

生命01-01

《生命生命》教导方案设计11-18

生命的美丽01-16

生命的芳香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