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中传艺术硕士385分考研经验分享初试篇

时间:2022-05-09 16:22:10 考研经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持久战中传艺术硕士385分考研经验分享初试篇

  我考的是艺术硕士05艺术管理方向,政治73,英语65,艺术基础103,艺术综合144,总分385。

论持久战中传艺术硕士385分考研经验分享初试篇

  一、开篇

  2010年4月21号上午专业课面试时,我在备考室对同学说:“我要是考上了,得写篇文章——论持久战。”相信考过广院的人都能非常深刻地理解“持久战”的含义——每年广院都是最晚结束研招工作的一批学校,包括公布复试分数线的时间,正式复试的时间,以及公布复试成绩与拟录取结果的时间。于是选择广院的我们,饱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与蹂躏,眼瞅着考其他学校的同学一个个尘埃落定,我们还要在等待的炼狱中煎熬。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等死。——这是我在从得知初试成绩到知晓拟录取结果的过程中的深刻感受。等待是我非常痛恨的一件事情,它意味着未知、恐惧、慌乱与不安,而且由于个性中根深蒂固的不自信,基本上所有等待对我来说都是在等待失败,具体到考研上,就是,等待结果的过程 = 等待被宣判没考上。所以,可想而知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多么煎熬。

  考完研我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里面有一段对死刑犯心理的描写,深符我意:“最主要、最剧烈的痛苦也许不是身体的创伤,而在于明明白白地知道:再过一小时,再过十分钟,再过半分钟,现在,马上,———灵魂就要飞出躯壳,你再也不是人了,而这是毫无疑问的。最痛苦的不是你的脑袋被铡刀砍下,而是当你把脑袋放到铡刀下面,听见铡刀从头上落下来,这四分之一秒钟才是最可怕不过的。”在这里顺便帮陀氏做个宣传,陀氏是苏联作家中我最喜欢的一位,他的《罪与罚》我非常喜欢,这是天才的杰作,没有一个作家能像陀氏一样,将叙述的GC遍布整部小说,我觉得他的知名度远远低于他的天才。至于其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苏联作家,我实在接受无能,初中时我看过许多苏联小说,可能是当时深度不够,也可能是看的时候年龄太小,总之……诸位可以试试看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你会懂的。

  决定考研—搜集信息—确定专业—报名—复习—初试—等成绩—准备复试—复试—等复试成绩—等通知书……整个考研过程,充满了混乱、无助、紧张和痛苦。但是,查询录取结果时看到鲜红的“拟录取”三个大字,我自言自语:“感谢上帝,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三个字。”在这里顺便再帮上帝做个宣传,我家从我太姥姥到我,四代人都信基督。虽然被唯物论洗礼了二十来年,我还是觉得人心里应该有个信仰,它能从潜意识改变你的思想,有信仰的人总不会太坏,在困境中也会有种莫名的力量支撑。当然如果是为了功利目的选择某种信仰,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在原始部落是对神灵的崇拜,在西方是宗教,在中国则是我们五千年的历史,只是中国人的信仰不像西方人那么有聚合力,也不那么明显。信仰价值体系从最深处决定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与力量来源,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注重信仰,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不仅是因为处于社会转型期,跟我们整个民族没什么信仰也有一定关系。

  坦白说我的考研路跟大多数人比起来实在称不上是持久战,因为我只复习了20多天。但我内心深处还是觉得这场考试旷日持久,因为我心理特别脆弱,这是我最大的弱点,复习的20多天与等待结果的4个月对我来说已经足够难熬,这可能是我的极限,如果我真的很早就开始复习,也许坚持不到最后。所以虽然起“论持久战”这个标题时我有些犹豫,最后还是这样定下了,我想持久不持久,并不在于物理时间,而在于心理时间,上面说到的死刑犯,他经历的四分之一秒,旁人看来不过一瞬,于他,却是半个人生。

  艺术硕士今年是第一年招生,我想所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备考时都相当迷茫,我很能理解考研人对过来人经验的需要,我当初备考时多么希望有人给我指点迷津呀,那滋味着实不好受。Anyway,虽然有些诚惶诚恐,我还是决定把自己的考研心路历程写出来,或许有些谬误,但也饱含经验之谈,倘若你能从我的经验中得到一丁点儿收获,那么,我也就实现了我的初衷。

  二、初试篇

  我是从09年12月中旬开始复习的,大四上学期有课,虽然我都是拿着考研书去上课,但课堂上根本集中不了注意力复习,下课又忍不住回宿舍上网看美剧看街拍,再洗个澡洗个衣服的,一天就完了,虽然心里很内疚但还是静不下心学习。12月10号之后,我意识到时间所剩无几,开始洗心革面认真复习。整个复习过程我一直在想:“我开始得这么晚,还有戏么?”这种念头时不时朝我袭来,让我纠结万分,还好挺住了,事实证明一切皆有可能。

  (一)专业课

  我的艺术基础考了103分,艺术综合考了144分。艺术基础我是按广电艺的广播电视基础复习的,实际上没怎么复习,因为时间太紧张,并且它倾向于电视方面的知识,我对这个不感兴趣,所以就把大部分专业课复习时间让给了艺术综合(同上,我是按广电艺的综合考试【艺术学】复习的),这个是倾向于艺术的,我比较感兴趣,复习的时候也相对比较愉悦(只能说相对)。

  看到艺术基础的试卷时,我感觉这个很大程度上靠长期积累。我的分数不算高,也不算很低,因为今年艺术基础有点压分,但我是在半裸考的情况下考这么多的,这要归功于我本科期间看的广院老师电视方面的著作和《现代传播》、《当代电视》等杂志,都是当闲书看的,也没想到考研会用上,当时看这些就是觉得应该看看,好歹学传媒的么。所以建议大家多看看这些书籍杂志,很有用,无形中就增加了你的专业素养。

  至于艺术综合,我觉得我考144也不是20多天复习的功劳吧,我没那么神,如果我考的是广告或者传播,肯定考不了这么多,而如果我考的是金融或者会计,我可以肯定复习20多个月我也考不上,因为我完全没有数学修养。只能说广电艺和艺术硕士跟文学的联系比较紧密,综合考试【艺术学】的前身就是综合考试【文学】,一脉相承的。我从小就很爱看书,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厚的文学素养,应付考试是够了。所以我觉得学中文的同学考这个会有一定优势,在大家基础知识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你答题时的语言有文采一些、构思精巧一些,分数肯定就上去了。我一直很羡慕学中文的同学,我不觉得中文没用,可能学四年中文出来没什么立马就能用的技术,但底蕴到底深些。我觉得对文科生来说,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看过多少书。

  同学得知我被拟录取时说:“你看你每次都那么幸运,考研吧,复习20多天就考上了。”我说:“我不是用那20多天去答题的,我是用我过去的20多年。”说这个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世上没有捷径可走,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考这些分,不是我天资聪颖,也不是我人品爆发行了大运,而是这次考研涉及到的知识恰好跟我的知识储备比较契合。所以大家不要因为我这个例子就觉得考艺硕很容易,不需要踏实复习,虽然考广院是需要一些运气,但更重要的是你的实力,按部就班地潜心复习,才是考研王道。

  还有就是我复习的时间虽短,效率还是比较高的,我是那种不做就算了,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人,不开始复习就成天不看书,开始复习就会全力以赴,非常激情和忘我,不然也不会出现因为复习专业课太投入而忘记六级考试的囧事了,所以如果你复习时间有限的话,一定要注意效率!注意力集中的话,复习一个小时能比普通注意力复习两三个小时还有效。

  下面说下我复习那几本参考书的方法,复习时艺术综合和艺术基础这两门专业课不用分家,一块复习就成。我主要重点说下艺术综合吧,因为艺术基础我实在没怎么复习,对这个也不感兴趣,就不说那么多误人子弟了。

  1.《艺术学概论》

  我最先看的是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这本书写得很不错,深入浅出,系统全面,我最喜欢看中篇的艺术作品赏析。我先把这本书当小说看了两遍,得到了大致的感性印象和粗浅的框架概念,然后边看边做第一轮笔记,方法是把书中琐碎的知识点记在本子上,譬如“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唐朝画家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召唤结构的含义”之类,只要是我认为可能会考到或者我觉得答论述题时可能用到的知识点,都被我用自己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记下来了,比如图形、谐音、联想、顺口溜等,自创的记忆轨迹会比较有趣味,印象也比较深刻,记的时候多花点心思是很划算的,这样的记忆与死记硬背相比较为牢固和持久。

  第一轮笔记做完,对书中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心里建立起与本书对应的知识体系。于是我开始做第二轮笔记,方法是将每个章节中所有能归纳成123的知识点总结起来,这部分跟第一轮中的琐碎知识点有一些重合,做笔记时可视第一轮记忆情况来决定重合的地方要不要再写一遍,我做的时候是记得牢的琐碎知识点就简略地记下,记得不牢或之前遗漏的知识点就重新认真记忆。顺口溜的方法在记忆123这种条条框框的知识点时比较有用,尤其是那种不仅有123还有456甚至更多的知识点,机械记忆效果往往不佳,如果把这些条条框框编成有趣的顺口溜,就好记多了,我高中学历史时编的顺口溜有的现在还记得,因为我们的大脑总是对有趣味性的东西比较偏爱。

  不过这个“趣味性”也是相对的(你不能奢望它能像台词一样有意思)和因人而异的(我编的那些顺口溜各位读起来肯定觉得牵强附会莫名其妙)。跟第一轮一样,编顺口溜的时候多花点心思,不要一味死记硬背,就像追MM时不能太闷太老实,给点情趣,MM高兴了你才能达到目的。有时候也不一定非要编成顺口溜,在每一条中选一个字组成一句话,这样记忆也会比较轻松,比如第一句有个“广”,第二句有个“院”,第三句有个“你”,第四句有个“牛”,第五句有个“逼”,那么你就可以组成一句话,“广院你牛逼”,这样你能忘得了么?

  第二轮笔记做完,你不仅对书中遍布的琐碎知识点有了一定的掌握,也建立起了相应的知识框架,这个框架是很重要的,答题的时候你就知道了,心中有个清晰的框架,答题时你就能迅速做出反应,几秒钟内脑海中浮现中符合题意的所有条条框框和知识点,从中选择最闪亮最有才最富创意的部分——这很重要,实战过的同学都知道,广院的考题看起来不多,答起来可就费时间了,尤其是论述题,完全是让写论文,不仅要写出题干的出处、概念、原理、含义等,还要举例、解析、归纳、总结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深感时间不够用(如果感觉时间很够用那你很难考上,因为脑子里的知识越多你就越感觉可写的东西太多),我记得艺术基础和艺术综合这两门专业课都有12页的答题纸,我都写得挺满的,3个小时的考试过程几乎一直在奋笔疾书,一天下来手都酸了,再加上由于精神高度集中,答题过程中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就是歪着脑袋,脖子也酸了。

  总之学习一门课或者一本书的时候,知识框架的建构非常重要,完整的知识框架+丰富的琐碎知识=真正的理解和记忆。

  然后是第三轮笔记。由于做前两轮笔记的时候我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理解和记忆上面,对笔记的字体和格局没怎么注意,所以前两轮笔记都比较惨不忍睹,我觉得除了我没人能看懂,估计隔一段时间连我也看不懂了,于是我开始做第三轮笔记,就是把前两轮笔记结合起来,再添加一些之前自己认为比较次要的部分(事实证明这些次要部分也很重要,考试时就用到了,所以整本专业参考书每一页都是重点,如果你想得高分的话),以及从杂志和网络上搜罗来的知识点。因为前期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理解和记忆,这回做得就整洁多了,也快了很多,做的过程等于对知识点又梳理了一遍,对框架和体系又巩固了一遍。

  做过三轮笔记,整本书就掌握得差不多了,之后就是反复看笔记,加深记忆。但这并不等于说把书放一边不管了,还是要结合着来,只有等你闭着眼睛都能想出整本书的框架,看到一个名词就能想起它的含义,才可以以看笔记为主。

  《艺术学概论》是非常基础也非常重要的一本参考书,虽然它被列为艺术综合的参考书,但艺术基础的考题也跟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本书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算是大厦之基。好在这本书不那么枯燥,尤其中篇的精品赏析可读性很强,文字优美,点评精炼,我看了许多遍,考艺术综合的时候还用到了其中一些语句。

  2.《艺术概论》

  这本书看的时候脑海中总是隐约闪过红宝书的销魂倩影,太重的意识形态性大大消减了它的可读性——或者,从作者王宏建先生的行文风格来看,他本来也就没打算把此书写成人见人爱的具有阅读趣味的书。

  复习此书大可不必像复习《艺术学概论》那样,犄角旮旯都记下(估计记忆起来很痛苦)。如果说《艺术学概论》的复习是条状+点状+块状,那么《艺术概论》基本上是以块状记忆为主,就是把一些大的知识点记下来,比如“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自律与他律”等等,把这些知识点当成论述题来记忆,每一个知识点你既要知道它的含义或原理,又要能够分析和举例。

  艺术硕士的参考书目上没有《艺术概论》,但我强烈建议考艺硕的同学们好好看这本书。今年艺术综合就考到了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这个知识点在《艺术学概论》中找不到详尽而明确的阐释,在《艺术概论》上却有。我在研究广电艺历年真题时就发现了这个规律:许多论述题都脱胎于《艺术概论》。所以这本书虽然不用详尽记忆,却需要对其中可能出论述题的知识点有很好的把握,我复习时从“王宏建艺术概论100题”中整理出若干道我认为最有可能考的题目。

  “王宏建艺术概论100题”是我在网上下的,具体在哪里下的我也忘了,我会把我所有的电子资料上传到论坛上,大家可以有选择地看一下,不要轻视,也不要太重视,有些资料意义不大,这需要你有辨别的能力,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你自己做过几遍笔记就知道了。说到底自己做笔记是王道,你自己整理出来的东西你才能真正掌握,而且在整理的过程中你就得到了辨别资料价值的能力,考研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资料,哪些有用哪些没用,自己要懂得分辨,不然浪费时间又无实效。市面上流传着各种笔记,比如kathy,我觉得价值不大,考研的孩子不要盲目迷信什么牛人笔记或者辅导班笔记,水分太大,有时候看这些笔记反而会影响你自己思路和框架的建立。还是那句话,自己做笔记是王道。

  考研初期都有一种心理,就是恨不得把所有资料和笔记都搜罗到,其实这是不必要的,该用到的资料你在备考时自自然然就会遇到,前期你要做的工作就是踏踏实实看书做笔记,没捷径可走的,即使面前出现一条捷径,最后你也会发现那是无用功。书山有路勤为径么,自己功夫下到了就行,别老想着这个笔记好那个资料棒的,再好再棒也比不上你自己在本子上的潦草涂画。

  3.《文学理论教程》

  这是广电艺的指定参考书,艺术硕士没有这本,但我觉得复习一下还是受益匪浅的。我复习的时候也没有囿于这本书,还看了一些其他关于文学方面的专著和杂志,虽然很多时候只是浮光掠影地浏览翻看,对于答题也还是有用的。即使卷面上没有出现与这些书直接相关的题目,你心里有了这些知识做积淀,答题时就会比较流畅和丰满,广院的题目都不难,但为什么得高分很难呢,其实上面也提到了,就是个底蕴的问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么,如果你平时很喜欢看书写作,复习时会轻松一些,考试时也会得力一些。

  艺术综合的第一个名词解释“净化”,就是文学理论里的内容。第三个论述题“什么是典型人物?请举两个叙事性作品里的著名人物说明典型性。”这更是赤裸裸的文学考题了,光复习艺术概论那点东西是答不好这道题的。关于“典型人物”,《艺术学概论》、《艺术概论》和《文学理论教程》里或多或少都有提及,我答的时候把这些内容糅合到一些了,这样全面一些,虽然第一问占不了太多分,答得完满些总没错的。第二问的举例我分别举的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的阿Q和电影《乱世佳人》里的Scarlett,分析阿Q时运用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分析Scarlett时运用的是“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Scarlett是圆形人物,有很多缺点,却叫人恨不起来,甚至还会喜欢上她,因为她是那样立体、鲜明、丰满和独特。具体回答时分了好几个层次,尽量显得逻辑清楚系统全面,每个部分都起了一个别致的小标题,老师改卷子很无聊的,给他点趣味性比较讨好。

  两个例子我一个选择小说一个选择电影是经过思考的,这毕竟是考艺术综合,不是考文学,你看题干是让举两个“叙事性作品”,他没说举两个“文学作品”,虽然具体分析时电影和小说没什么本质区别(只是说法不同,电影《乱世佳人》与小说《飘》么,就这么点区别),我觉得还是说电影好些,两个例子都举小说有些单调。不过结尾我也提到了小说《飘》,说这是电影的基础云云。

  总之平时没事多看点书吧,说读书没用的都是没看过几本书的人。不管学什么专业,多看点书都有好处,就算考试用不上也会让你心灵充实点不是么。

  4.《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

  这本书重点要记中国当代广播电视的发展脉络以及一些重要的广播电视作品,还有一些技术性问题,具体我也记不太清了,这本书没怎么看(我是因为时间紧,这本书还是很重要的)。现在整本书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关于符号学的部分,什么隐喻转喻的,真正理解起来稍微有点难度,我当时看这部分的时候很感兴趣,还上网查了很多相关知识。不过这部分历年真题都很少涉及,要是跟我一样时间紧的话这部分基本可以略过。

  复习的时候我最头疼的就是这本书了,对这方面实在不感兴趣,除了符号学的部分,我现在就记得那什么一口菜饼子。不过我觉得只要学过就多少有点用,虽然细节部分忘了,心里还是有个脉络和轮廓在的,就像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脑中不留下书的细节但我已背过。自学一门知识或学科最普通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背相关专著,千万不要觉得背书很傻,背得多了你就聪明了,就算我们今天背了考完就忘。

  前几天在论坛认识的一个小师妹问我这本书怎么复习,第二章需不需要细看。我说第二章讲什么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这本书的重点是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作品,其他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符号学,还有对一些栏目和主持人的评价,看看就好,因为它们都比较陈旧了,而考试是紧跟潮流的。

  5.《电视艺术哲学》

  这本书也属于广电艺的参考书,现在已经绝版了,我在南图买的影印版。这本书还是有一定可读性的。如果你是考广电艺,看这本书是分内事,如果你是考艺硕,看这本书有利积累,专业素养不是凭空来的,也不是神乎其神就有的,而是多看这种书得来的,当然实践是另外一回事。光看指定的参考书目怎么能应付广院的题目呢?今年艺术基础有道题问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哪家公司制作的,我当时看到这道题就傻眼了,暗骂这试题怎一个贱字了得。

  其他几本参考书就不多说了,复习方法跟上面几本大同小异,要诀就三个字:做笔记。

  至于答题技巧,我上面都有提及,选择填空不用说了,名词解释尽量做到精炼准确,论述题尽量做到逻辑清楚,条理分明,论述详实,举例独特,行文流畅,语言优美,自成体系。小技巧:善于利用小标题,好的小标题能起到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效果,老师判卷是个很迅速的过程,仔细看每位同学的每道题不太可能,有时候就是个大概的印象,而小标题很能帮助你塑造一个好的印象。起个精炼别致有文采的小标题绝对能增加你的得分。

  (三)英语

  说到英语我真是有些惭愧了,大学里英语基本处于荒废状态,四级是第一次考过的,跟很多人一样纯属吃高中老本。悲剧的是我高中也没多少老本可吃,所以之后考了好几次六级都没过,最后是去年12月份考过的,要说是借复习考研英语的东风吧,也谈不上,因为上回六级考试是09年12月19号,那时我才复习了九天,而且基本全在复习专业课。考试时我还迟到了,原因很悲催,复习专业课太专注,忘了下午要考六级,等我想起来时已经开考了,我飞奔到考场,听力考试已经开始,我当时觉得肯定考不过,就玩也似的做了起来,考完就没想这事儿,后来得知居然过了,非常欢乐。

  关于英语的复习,我想前人都已经总结得很明白了,就是做黄宝书,往死里做。我那点时间肯定做不了很多遍,所以我花了一些时间研究它的出题规律,黄宝书上都有解题思路,这个很重要,不是说你看明白了就行了,得真正看懂,考研英语已经超出了变态的范围,出题人设置了许多陷阱,很多时候不是考你的英语水平,甚至不是考你的逻辑能力,而是考你跟出题人思路的匹配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考你的变态程度。想要变态更上一层楼,就好好研究黄宝书里的解题思路吧,如果非要说复习考研英语有什么捷径的话,这个勉强算一条,理解了出题人的思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艺术硕士考的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具体简单多少我也说不清,因为考英语时我处于一种极端绝望的状态,考研前几天我不幸感冒,在北京的同学都知道今年元月份北京有多冷,零下十几度是常事。9号考试前我打了好几天点滴,那几天基本上没复习进去,实在太难受了,所以整个考试过程我都很绝望,觉得肯定没戏了,本来开始复习得就晚吧,考试前还没复习,这不纯粹给人当炮灰么。为什么说考英语时极端绝望呢,原因挺复杂,包括9号那天我刚好来例假,来就来吧,好死不死,考英语时刚好又开始痛经,痛就痛吧,感冒没好,头又晕起来了,晕就晕吧,前晚失眠,中午没睡,又困起来了!

  如果仅仅悲催到这种地步,怎么能令我绝望呢?更猛的来了,我先做的作文,因为觉得这个时候思路相对清晰,但我居然没看见小作文的题目!它是在倒数第二页的最下面,我压根没看见,把那一块当成前面的题了。所以,悲剧的我就直接写大作文了,把大作文写在了答题纸上小作文的位置,也就是说,我把48题大作文答到了47题小作文上面。写完翻了下背面,咦,怎么还有一道题?再一看卷子,疯了!赶紧求助监考老师,看能不能帮我换个答题纸,老师可能是为了避嫌,连正眼瞧我都不瞧,连连摆手说这个我们管不了,你就只能这样了。诸位能想象我当时有多绝望么?肚子疼,头晕,犯困,答错题……我瞬间极为后悔选择最先做作文,太影响做前面的题了,整个人方寸大乱,稀里糊涂做了阅读翻译等等,隐约感觉比黄宝书容易。我做得很快,做完这些还有大半个小时,我想了想,还是把47题划掉了,在上面写了一句话“47题答案在背面,谢谢!”然后在答题纸背面48题下面写了47题小作文。

  这么悲剧的事我想正常人很难发生吧,居然没看见小作文,怎么就能没看见呢,虽然在试卷下方,也不能看不见啊!而且按常理肯定有的,没看见也得好好找找呀……也许人在身体极端不舒服+情绪极端紧张的情况下,会做出=白痴的事吧,不过我平时就是比较粗心的人。

  写完小作文我趴在桌子上作死人状。完事儿之后出来,一出考场就哭了,冰天雪地里跟傻瓜似的稀里哗啦起来,给爸爸打电话说我考得不好,爸爸安慰我说考不上就找工作,社会是更好的学校。考完英语我真的绝望极了,觉得再考也没意义了,差点放弃第二天的专业课考试。当天夜里想了想,觉得死也要死在终点线上吧,于是第二天又黑着一张脸去了。事实证明我没有放弃是多么正确的选择,我很庆幸,一念之差。最后我英语考了65分,不高,但我已经很感恩了。

  说这件事是想告诉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一定要坚持走到终点,哪怕你跟我一样开始复习得很晚,哪怕你跟我一样某一门考得很砸,也要挺住!走到最后,也许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关于英语我没有太多复习的经验可谈,重点谈了谈我心理上的经验。希望大家能从我的经历中得到一些启发。考研不仅是对学习能力和意志力的考验,更是对心理的考验,这是一场心理战。希望大家全力以赴,坚强一些!

  PS: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多做善事,积攒人品,现在我国的考研英语已经上升到考察人品的高度了,目前检测一个人人品的最佳途径就是让他做考研英语。

【论持久战中传艺术硕士385分考研经验分享初试篇】相关文章:

Mpacc考研各科初试备考经验分享11-14

考研初试备考经验贴11-15

会计硕士考研经验分享11-13

成功考研经验分享05-11

成功考研的经验分享05-11

考研备考经验分享11-13

考研复试经验分享11-14

日语学业硕士的考研经验11-13

考研备考期的经验分享05-11

考研正能量的经验分享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