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课后练习答案

时间:2021-11-13 11:42:10 课后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蜡烛》的课后练习答案

  蜡烛阅读答案篇一:《蜡烛》课后练习题答案

《蜡烛》的课后练习答案

  《蜡烛》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阅读全文,朗读令你感动的一些片段。说说你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并说说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本题通过默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二、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3.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本题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细细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启发学生怎样抓住关键词语,怎样在假设、比较中品味。

  1.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2.黑色,表沉痛哀悼

  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3.原句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勾画了烛光的背景,“炮火烧焦了的土地”,“炸弯

  了的铁器”,“烧死了的树木”,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原句再次点出这支蜡烛是结婚的花烛,是老妇人惟一珍爱的东西,点出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原句不写老妇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说“南斯拉夫母亲”和“一个苏联青年”,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这种感情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三、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本题根据课文写作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意蕴,培养理解和想像能力。宜启发学生就文句提出一个个问题加以推想。例如,就“老妇人也没有说话”一句想想,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就这几句想想,她为什么鞠躬,心里是怎么想的,如此等等。这样去思考,思路就打开了。

  蜡烛阅读答案篇二:《蜡烛》答案

  《蜡烛》答案订正

  1. 阅读全文,请从文中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194年9月19日地点:贝尔格莱德萨伐河畔的桥头堡

  人物:老妇人、苏联红军

  事情起因:争夺撒伐河畔桥头堡,苏联红军牺牲,老妇人要埋葬苏联红军

  经过:老妇人冒着炮火,艰难地埋葬苏联红军。

  结果:老妇人终于埋葬了苏联红军,并拿出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等悼念苏联红军。

  2. 交代这支蜡烛是结婚喜烛,说明它对老妇人而言意义重大,变现了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真

  挚的尊敬和悼念。

  3. “烧焦了”“炸弯了”“烧死了”这些词语体现了法西斯侵略者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和给南

  斯拉夫人民带来的毁坏;“唯一”说明了蜡烛的珍贵,变现了老妇人情感的真挚;“母亲”和“青年”赞颂了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深厚情谊和侵入母子般的感情。

  4. 动作描写,“跪”“舀”“拖”等词,写出了老妇人不顾危险,不顾年老,亲自埋葬苏联

  红军的感人行为。体现了老妇人的勇敢坚强以及对苏联红军的敬意。赞美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两国人民形成的深厚友谊和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的母子般的情谊。

  5. 黑色,表示庄严沉重,渲染了一种哀伤肃穆的氛围,表达了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的敬意和

  哀悼之情。

  6. (1)第一人称

  (2)符合老妇人的身份:哀悼、感激、敬意和母子之情;对法西斯的痛恨。

  7.本文多次描写的国人的炮,一方面直接控诉了德国侵略者对人类文明和南斯拉夫的毁坏;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老妇人埋葬苏联红军时环境的危险,和过程的艰难不易。体现了老妇人的坚强勇敢,置生死于度外也要埋葬苏联红军。

  8.结合课文内容

  (1)环境险恶,炮火连天,衬托出了老妇人置生死于度外。

  (2)写老妇人年老体弱,说明他坚强勇敢,对苏联红军的敬意之深,感情之真。

  (3)点燃结婚喜烛悼念苏联红军,体现出了她强烈地母亲般的爱。

  9.这是一个议论句,篇末深化主题,说明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血肉深情将像火焰一样永垂不朽,永远不灭。

  蜡烛是本文的写作线索,

  10.以蜡烛为题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这不是普通的蜡烛,这是老妇人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它象征了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的沉痛的哀思和强烈深沉的母爱。爱象征着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血肉深情。

  蜡烛阅读答案篇三:阅读理解 台灯和蜡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台灯和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色的帽子,腰杆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自己非常漂亮,就看不起旁边的蜡烛,而且很没有礼貌地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 )长得漂亮,( )很有用。可是你呢?长得丑陋暂且不说,放在桌子上还占地方,一不小心还有可能引起火灾!简直是废物,你有什么用呢?”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想过了吗?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骄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不巧的是它再用力也发不出耀眼的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黑乎乎的一片,真是伸手不见五指。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明呀!哪怕只要有一点点也行。正在这时,主人便把放在墙角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顿时照亮了整个房间,也照亮了那盏自命不凡的台灯。这时,蜡烛不但没有因此而夸耀自己,反而谦虚地对台灯说:“兄弟,我发出的光太暗了,的确没有你的强,我很惭愧,我没有你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大。”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地离开了人间。

  看到此情此景,台灯很受感动,非常羞愧地说:“我原来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却没有看到别人的优点,实在是不应该呀!我们应该是一对互相帮助,并且对人类作出贡献的紧密相联的好朋友。”

  从此,台灯在反思中终于明白“不炫耀、不骄傲、也不计较个人得失”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它和蜡烛一道踏踏实实为人类做贡献。人们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他们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1)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在“__________”填上诗文的后半句。

  (2)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 ) 黑暗( ) 趾高气扬( )

  (3)阅读全文,你发现“台灯”和“蜡烛”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台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深有启发,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真实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的课后练习答案】相关文章:

《丑小鸭》课后练习及答案10-15

《清明》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1-15

《秦腔》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1-15

《师说》课后练习题答案11-15

爱莲说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11-15

养花的课后练习题及答案04-22

《安恩和奶牛》课后练习及答案12-21

谈生命《谈生命》课后练习答案09-29

《晏子使楚》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1-15

《静气》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