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3-02-02 09:20:56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篇1

  41岁的庄泳说,这些年的经历已经让她变得成熟,不再轻易哭泣;她也褪去了当运动员时的青涩,举手投足间皆是商界女强人的风范。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一池碧波见证了上海女孩庄泳出水芙蓉般的惊艳表现。当时年仅20岁的她站在了奥运会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的最高领奖台上,目送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会的游泳场馆里高高升起。时光荏苒,庄泳早已完成华丽转身。退役之后的她曾客串过几部电影,也曾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电视镜头中。而如今她的身份是郁金香传媒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裁。

  高处退下后的空虚

  出生于1972年的庄泳是中国游泳界的一个传奇。7岁才开始系统训练的她先后参加过两届奥运会。初出茅庐的她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一鸣惊人,用一枚银牌完成中国游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4年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她拿下100米自由泳金牌,成为中国首位获得奥运冠军的游泳选手。在她和其他4名泳坛女将的带领下,中国泳队在那届奥运会获得4金5银,她们也成为震惊世界泳坛的“五朵金花”。

  但正处于巅峰的庄泳却在1993年全运会后退役。当时只有21岁的她毅然决然离开泳池,前往香港发展。“那时的我已经获得了几乎所有可以争取的金牌。当你站在人生最高处的时候,却往往会感觉害怕和空虚。我那时书念得少,一直被人庇护着,有时想想,不去游泳了还真的很可怕。其实当时有香港和美国的机构邀请我去做教练。但我想继续和游泳打交道,还有什么意思呢?”

  退役之后的庄泳来到香港,在那里她演过几部电影,还一度成为了凤凰卫视和ESPN的主持人,甚至有一段短暂而失败的婚姻。回忆起这段往事,庄泳觉得不论是演员还是主持人都不能完全发挥自己全部的价值,“尝试一下不同的东西,我觉得挺好玩的,我加入了凤凰卫视和ESPN做主持,很玩票性质地拍了一两部电影,只是觉得很好玩,电视只是兴趣而已。” 冠军光环是块敲门砖

  就在庄泳感觉到电视台的工作越来越无法实现她个人价值的时候,她多年的好友王民向她向她发出了邀请。王民和庄泳一起在香港创立了郁金香传媒公司,从此以后庄泳踏入了商界的大门。

  说起怎么会和王民创立郁金香传媒时,庄泳说都是缘于一起巧遇。经过一位香港朋友的引荐,两个都在上海生活过的女子一见如故,“当时我们在一起说了两句上海话以后才发现,原来我和她之前在上海住同一个小区,是邻居!”这段“他乡遇故知”让王民和庄泳成了莫逆之交。当王民提出创立传媒公司时,庄泳立刻决定合作,“我由于工作的关系,会认识一些客户,有时介绍给王民,看到她很容易就把生意谈成了,觉得做广告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就这样,郁金香传媒公司于1998年在香港成立。

  多年之后再回顾那段创业,庄泳觉得奥运冠军的头衔对她来说就像一块敲门砖,“奥运冠军的光环对我来说帮助肯定是有的,比如说要去约客户谈生意,客户知道是我,一般都不会拒绝的,毕竟他们都想看看当年的奥运冠军现在到底什么样。”不过最终决定生意是否成功的还是实力,“冠军身份只是一个敲门砖,如果真要谈下生意,把合同签订下来,就决不能只靠奥运冠军的名声了。每一个客户掏钱都是非常慎重的。”谈起自己的.这些年的经历,庄泳不由感叹道,“谈生意挺累的,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挺难。”

  经商后,庄泳还会和体育界经商的前辈沟通交流,“我也会跟李宁、李小双沟通,话题很多,因为我们做出了一份像自己产业的东西。我们现在已经和资本市场接轨了,其实以前我们也都不知道,也是从零开始学习。”

  2003年,郁金香传媒正式进入国内LED市场,一块屏幕制作就是3000万,这是一个冒险。“2002年江南春也想过尝试做LED,但都不怎么敢,因为成本太高,你不知道这个后面是怎么样。但我们就想把这个情况摸得很透,纽约时代广场上面的数码显示屏广告销售额是我们这里的十倍,它为什么是会成功?所以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做好充足的准备后,庄泳索性把制作纽约时代广场上LED屏幕的团队挖过来了。”

  “大家也许以为奥运冠军能凭金字招牌在商界如鱼得水。”但庄泳和王民却经历过无数艰难的时刻,“创业自然会遇到无数挫折和难题,最艰难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抱在一起大哭,一直哭到疲倦,然后擦干净眼泪重新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要做就做最大

  现在庄泳在郁金香传媒公司担任副董事长兼副总裁的职务,她表示自己和王民有着明确的分工,她主要负责在战术执行上发力,同时还负责一些开发和政府协调方面的工作。“谈场租、谈合作,这方面我在行,我做起来也非常得心应手。”

  谈起公司,庄泳平静的语言里透露出无限的雄心,“我们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要做成中国最大的LED媒体运营商。但不同的是,我们的LED大屏幕只设在核心心商圈的地标性建筑。其实LED是未来广告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公司早就看准了这个市场,早早抢占了几个重点城市最重要的位置。现在,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公司拥有这些资源,这个市场的游戏规则就可以由我们来制定了。”

  如今,郁金香传媒公司已经成为了中国数一数二的LED广告传媒公司,还曾成功取得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LED运营权。庄泳和她的LED广告屏俨然成为了时下广告媒体新贵。对于这样的成绩,庄泳表示:“很多时候真的很怪,不论命运推给你什么你都只能接受。我觉得很多时候都是命运在推着你走。所以做到现在,我已然没有退路。”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篇2

  劳丽诗这个名字,对于大家来说,肯定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大家所熟悉的是我站在雅典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那灿如夏花的笑脸。但是对于现在的我,辞去公职当起淘宝小老板,相信大家既陌生又好奇。

  辞掉了奥运冠军身份给我的“体制内”工作

  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我的巅峰,但所有的辉煌也是在那里戛然而止,之后到2010年的这段时间,在省队和国家队之间几经辗转,终因受伤病困扰于2010年4月正式退役,为自己16年的跳水运动生涯画上一个句号。退役后的我,完成了中山大学本科学业后,于2011年11月进人广东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任主任科员,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公益领域。身份的转变,让我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新的定位,也使我对日后的工作方法、努力方向有了新的思考。

  有些人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因为那样才有稳定感和安全感;有些人则喜欢每一天的不确定,因为那样才会有属于每一天特有的经历,或是惊喜或是不安,我正是属于后一种人。所以在工作了两年之后,我还是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工作,开始一种未知的也是全新的生活。

  提出辞职,同事圈子里感到诧异的人挺多的,因为“组织”对于太多人来说是一种心理安慰和物质保障,没了“组织”,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要面对的太多,所有的底气都被一下子抽空了,恐惧、慌乱扑面袭来,所以大部分人揣度我是在已经有了更好去处的情况下才会辞职的。当我告诉他们我还没想好干什么时,他们都不敢相信。

  荣誉是一种很快就会枯竭的资源,因为这种东西完全是依托着别人对你的记忆。但人的记忆又是新陈代谢很快的,别人不记得你了,你的荣誉所能够负担的资源价值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不能也不敢把自己永远寄托于奥运冠军的荣誉之上生活。奥运冠军是10年前的汗水所得,10年时间改变了很多,一批批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像我们这样的退役运动员,总会被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大趋势所淹没,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华丽转身。

  想要默默无闻,那就很简单,只需抱着10年前的名誉死死不放,把它当成这辈子赚钱的工具,但这种做法迟早有一天是会花光所有运气的。要想华丽转身,那就要让自己强大起来,撇开所谓的荣誉光环,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当所有人忘掉奥运冠军劳丽诗之后,还能依稀记得一个成熟起来的在踏踏实实做事的劳丽诗。

  现在有人问我会什么,我可以说“会跳水”,10年之后再有人问我会什么,我还是只能说“会跳水”吗?其实到那时,我连跳水也不会了。那样的人生是我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做点什么,做点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做点以前以为自己不会做的事。我现在最庆幸就是当初辞职没有去征求朋友们的意见,否则,估计我这会儿还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呢。所以现在我就感觉,作决定的时候,真的是需要那么一股子一意孤行的劲儿,尤其是在岔路口,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时候。因为身边的朋友无论怎么关心你,他们始终都代替不了你自己。

  成为奥运冠军经受的.磨砺助我应对困难

  辞职之后,经过反复思索,我决定开一家网店。大家都赞赏我从奥运冠军变身为淘宝小店主的平稳心态,其实这种平稳是经过了时间的磨砺和沉淀的。

  我的竞技巅峰状态是在2002年和2003年,那时候真的是很骄傲,可以说是所向披靡。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身体处于发育期,状态已经开始下滑,拿到奥运会的双人金牌和单人银牌。2个多月后国家队集训,我就已经不在征召的名单之列。从那时起,我就回到广东省队训练,等待自己竞技状态的好转。试想一下,对于17岁的我来说从奥运巅峰跌落到谷底,怎么可能在心理上没有波动?失落、绝望、消沉,把所有能够表现消极心理的词全部累加到一起,也不足以形容我那时的感觉,真的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我也知道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所有的情绪全部整理好,然后投入到训练里。争取再次进入国家队是我那时的全部梦想,因为我对2008年奥运会有着无限的向往。

  2006年竞技状态好转,我再次回到国家队。可没想到迎接我的却是伤病的困扰,由于训练过度,我开始频繁出现伤病,腰椎间盘突出、肩轴撕裂、视网膜损坏,种种伤病使我在高强度的训练面前节节败退,其结果是2008年没能入选奥运军团。在奥运会开幕之前,我黯然回到广东,一边继续训练,一边在中山大学继续中断的学业,一直到2009年10月中山跳水馆落成的最后一跳,16年的跳水生涯画上了句号。

  从我的奥运巅峰到辞职有9年的时间,这期间发生的一切都在磨砺我、激励我,让我一点点成长,让我一点点懂得“舍”和“得”,让我一点点把自己放低,让我把浮躁慢慢地沉淀,让我看清了很多名利追逐到最后都是得不偿失的结局。有人说我比同龄人要表现得成熟,或许吧!因为这10多年的起起伏伏成就了我现在的模样。

  再次踏上出发的旅程

  辞职了,才明显感觉到人们见面,问起在哪里工作似乎成了最平常的问候语,不过也难怪,在大多数人眼里,工作就是一个人的名片和绝大部分人生价值的直接体现。个人感觉,在对待职业方面,在很多人眼里至少有三种人,第一种是坐办公室的、吹空调的、指挥别人的人,这种人才算是在工作;第二种是受第一种人指挥的人,这种人算是在打工;第三种也就是除去第一第二种之外的那些人,就是彻彻底底的失业者。其实真没这个必要,你不是别人,你理解不了别人普普通通工作中的幸福;你不是别人,你也体会不到别人风风光光中的痛苦。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不对,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别人的职业恐怕也不太好。

  现在人们见面问我,朋友都会帮腔,说我还处于调整、休息期。首先,我谢谢这样的朋友,但是,说实话我真感觉没必要遮遮掩掩的,我现在就是一个准备开淘宝店还处于准备阶段的淘宝店老板呗,这样不就挺好的吗?不是老说正视自己,才能够更好地进步吗?

  这段时间一直在为店铺上线做准备,其实做起来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联系货源、拍图、作图、包装、制作卡片。朋友们说没必要事无巨细都要做,交给其他人就好了,但我还是坚持参与进去,因为我想尽可能实实在在地体会一下一个在淘宝激烈竞争环境中想要生存下来的小卖家的各种酸甜苦辣。跟随而来的就是,本来就不太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变得更加乱了,很久都不曾碰过的泡面和快餐又悄无声息地走进生活。

  难得自在,难得喜欢,最难得的是自在地做喜欢的事。前面路还有好远,奥运巅峰不该是终点,蓦然退役不该是终点,其实生活里哪里有终点。晃晃悠悠转了一圈,再次踏上出发的旅程,可以不华丽,但必须要转身。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篇3

  寒门少年多磨难

  马琳1980年2月18日出生在沈阳沈河区,父亲马辉在玻璃仪器厂上班,母亲夏静茹在纺织厂食堂工作。马琳6岁那年,沈河区业余体校杨沈立教练来到学校挑乒乓球苗子。在一帮小孩子中,虎头虎脑的马琳最结实,一双眼睛最亮最打眼,杨教练一眼就相中了他。

  训练一段时间后,马琳进步很快,为了提高儿子的球技,夏静茹夫妇每月花50元钱,从沈阳市体校找了一个陪练。那时,马辉一家住在平房里,他每月的工资不到40元,夏静茹的工资也才36.5元,光给儿子找陪练就花去了50元,一家的生活开支怎么办?马辉每天下班后就去火车站扛货,用自己的苦和累支撑起这个家,把儿子的前途艰难托起!

  那个初冬的晚上,小马琳训练完后来到了火车站,灯火通明的货场里冷风嗖嗖,父亲穿着背心和一帮工人汗流浃背地把一包包沉重的货物从火车上卸下来。父亲头上包着毛巾,肩上的货物压得他步履蹒跚、气喘吁吁……小马琳一动不动地站在黑暗里看着父亲,泪水流满了他的小脸。

  父子俩踏着尚未消融的积雪往回走,小马琳始终把父亲的手拽得紧紧的:爸爸,我以后要当世界冠军,那样你就不用扛货物了???这一年,马琳才9岁。

  贫寒的家境让小马琳有了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出众的天赋加上刻苦的训练,使马琳渐渐在一帮孩子中脱颖而出。一次,体校举行队内比赛,夏静茹夫妇前去观看,马琳第三局在19∶15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连追4分打成平局,马琳急得哭了起来,边打边哭,最终败下阵来。比赛结束后,马辉狠狠地把儿子批评了一顿;“孩子,你要知道,作为一个运动员,你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垮!男子汉不能轻易掉眼泪!”父亲的话像烙印一样深刻在马琳心里。

  1990年,10岁的马琳进入省体校,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

  1994年,在河北正定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14岁的马琳勇夺男子单打冠军,当时的国家乒乓球男队主教练蔡振华一纸调令,将马琳招入了国家队。

  踏实训练母亲鼓励他做“蚂蚁”

  在人才济济的国家队,因为年龄小,没有任何大赛经验,马琳很少有参赛的机会。

  看到队友接二连三地在国际赛场上争金摘银,马琳既羡慕又心有不甘,这让他平添了许多烦恼和苦闷。在和家人的倾诉中,夏静茹夫妇把一则关于蚂蚁的小故事告诉儿子:“孩子,你看看小蚂蚁,一点一点地搬掉眼前的障碍,虽然看起来有点儿慢,却不会停下来。时间会让你改变很多,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变得那么强大……”

  考虑到儿子正处于成长地关键时期,需要人扶持,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夫妇俩都给马琳写信,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正确地对待名利……

  1996年,马辉和夏静茹先后下岗了,家里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夫妇俩非常痛苦,他们商量后决定,为了不影响马琳训练,他们将下岗的事瞒着儿子。

  1999年秋天,在世界男子乒乓球赛上,马琳连克瓦尔德内尔、孔令辉等世界名将,勇夺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世界大赛冠军。马琳豪情万丈,信心十足地打算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冠,把金灿灿的金牌献给父母。

  然而,令马琳伤心的是,2000年5月,出征悉尼奥运会的名单宣布了,他名落孙山。

  英雄无泪,落泪是金。

  很少流泪的马琳躲在一个角落里伤心地痛苦。马琳浑浑噩噩地在队里度过了两个多月,当队友们意气风发地奔赴悉尼赛场时,他带着一颗失落的心回到了沈阳。

  那些日子,马琳不敢提乒乓球,不敢看悉尼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在痛苦的煎熬中,马琳耳边响起了父母曾对他说过地话: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垮。他想,这种精神在父母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而自己不过是落选奥运,难道就这样沉沦下去吗?不,马琳坚定的吼叫着……

  厚积薄发 雅典北京连取冠军

  重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训练的马琳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奥运旅程。

  2004年8月初,马琳奔赴雅典奥运会赛场。在单打比赛中,他的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输给了几年从没有输过的老对手瓦尔德内尔,无缘四强,他因此沮丧不已。夏静茹夫妇守在电视机前看完这场比赛,马上给儿子发去短信:“战胜自己,你就赢了。男子汉要坚强,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

  父母的话仿佛又在马琳的耳边回响:男儿当自强!马琳迅速调整心态,抖擞精神,在三天后的双打比赛中,他与陈玘配合一路过关斩将,勇夺男子双打金牌。那一刻,夏静茹夫妇泪如泉涌:儿子终于成为坚强的男子汉了!

  出道这么多年,马琳总想回报父母,当以前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终于可以如愿了,他用比赛的奖金在沈阳为父母了买了一套大房子,诚恳地要求父母不要再开小餐馆,好好地享受生活。

  雅典奥运会之后,已经成为奥运冠军的马琳并没有满足,用他自己的话说,“双打冠军当然也是奥运冠军,但是单打冠军更是我追求的最高目标,为了这个,我一定要打到北京奥运会上去!”

  然而在此后的四年里,马琳的势头逐渐被迅速上升的王皓盖过,但在北京奥运会上,马琳终究战胜王皓!成为分量最重的奥运会男子单打冠军!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篇4

  21岁的孙杨在伦敦奥运会上拿到了两块游泳金牌,迅速成为全民偶像。但偶像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高高在上,在奥运会上,孙杨再一次现场流泪,有人因此称他为"水做的大男孩"。的确,喜欢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喜欢毛绒玩具-这个世界冠军就是一个充满阳光力量的大男孩。

  男儿泪真性情

  "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几乎是每个中国男孩从小就受到的教育。所以,尽管憋着的滋味很难受,很多男人不敢哭,也不愿意哭。但是孙杨多次在公开场合流下泪水,他不喜欢掩饰自己的感情。

  7月29日凌晨,孙杨获得了伦敦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的金牌。当孙杨走进混合采访区后,心情激动的他先后两次流下了眼泪,特别是当听到记者问他"怎么哭啦"的时候,孙杨哭得更凶了。

  这是孙杨第3次在公开场合流泪。第一次是在2008年绍兴举行的全国游泳锦标赛上,当时只有17岁的孙杨以预赛第一的成绩进入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最终仅获得银牌,孙杨当时就难过得泪流满面。第二次流泪是在去年的上海游泳世锦赛上,孙杨在1500米自由泳比赛中战胜了朴泰桓和张琳两大对手,并且打破了尘封10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后喜极而泣。

  这一次,孙杨不仅在2005年后第一次让中国人在这个项目上战胜了韩国选手,而且还为中国游泳队获得了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枚男子游泳的金牌,他可以"放肆"地流泪。

  孙杨为这枚金牌付出了很多。"大清早,那么冷的水,他就要跳下去。有时候受伤,打了封闭也要游。"谈到孙杨的付出,妈妈显得很心疼。在很多时候,孙杨4点半就要起来去训练,这个时候大多数人正在睡觉。感冒生病了,为了怕尿检出问题,只能靠喝水来恢复。

  作为运动员,孙杨承受着常人不能承受的精神压力,所以无论在失败还是成功的时候,他总喜欢用哭泣来释放自己的压力。也许随着他成为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让他喜极而泣的时刻会减少,但他的这份真性情不会消失。

  坚持走过迷茫

  其实孙杨对自己的游泳事业也动摇过。孙杨说:"我一度都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住了。时间应该是2005年到2007年吧,那时候自己年龄还小,有时候教练一凶、一骂,我就害怕了,心里特别不好受,觉得自己已经很认真了,怎么还是得不到认可。"

  那时候孙杨认为自己有些坚持不住了,因为"觉得自己和世界最好成绩相差这么大,没机会赶上了,所以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前面的路该怎么走"。好在一切有了改变,孙杨回忆说:"北京奥运会我拿到了1500米自由泳第8,世锦赛我拿到了铜牌,这让我的信心提升了。那时候我想,我拿了铜牌,是不是也有希望去拿金牌呢?这样想着,我训练的`劲头就大了起来,后来再也没有什么放弃的想法了,一直就游到了现在。"

  有时候一个人如果不坚持,可能就会丢掉成功。孙杨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抱着暑期让孩子去玩玩的想法送孙杨参加游泳培训班的。孙杨爸爸回忆说:"开始学的时候,孙杨一点都不会,叫他到大池,水深有1.8米,浮力大,站不稳,感觉就像在水里漂,所以孙杨一边抱着游泳浮板学打腿,一边哇哇大哭。我们看了后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感觉。"

  对于深水池的恐惧让小孙杨一听说要去泳池游泳就哭。看孙杨那么怕游泳,孙杨父母一度打起了退堂鼓。但后来孙杨喜欢上了游泳,无论训练多艰苦,他都能够坚持训练下来,而且总会超过教练布置的训练量。

  以上奥运冠军孙杨的励志故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赛场,我们在这其中最终目的不是要战胜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做更好的自己,那么我们就一起努力吧!

  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马云和俞敏洪的高考励志故事奥运洪荒少女傅园慧的励志故事大鹏逆袭的励志故事:脱颖而出的普通何炅励志故事:我的二十、三十、四十王宝强从“蹲戏”到影帝的励志故事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篇5

  她天生我才,天赋俱佳,入跳水梦之队;她进步神速,代表出征,新星势不可挡;她面对争议,无惧无畏,克服争议正名;她伤病不断,坚持不懈,成就满贯大业;她创造历史,完美谢幕,里约蝉联冠军!她就是2016里约奥运女子跳水双人3米板冠军、奥运5金王——吴敏霞!

  从小条件出挑 跳水天赋俱佳

  吴敏霞,1985年11月10日生于上海徐汇区龙华路的一个普通家庭。她从小就喜欢水,经常光着脚丫子泡水坑里玩水。1991年,上海少体校的教练袁连英去吴敏霞所在的龙华幼儿园选苗子,吴敏霞让教练袁连英眼前一亮。当时,100多个孩子站在一起量身材、测韧性,吴敏霞是其中最出挑的一个。

  而就在跳水队看上吴敏霞时,舞蹈班的老师也选中了吴敏霞。吴敏霞的父母权衡左右,最终因为上海游泳馆离家更近一些,于是替吴敏霞做主选择了跳水。刚开始练时由于技术掌握不好,入水时吴敏霞身上总是被拍得青一块、紫一块,但她从不叫疼,懂事的她还不让爸爸告诉生病中的妈妈。

  1991年,吴敏霞开始在上海市第二跳水学校接受训练,1998年,吴敏霞入选中国国家队。

  大赛亮相世界 出征雅典夺冠

  2001年,吴敏霞在世锦赛上夺得女子双人3米跳板冠军。同年,吴敏霞在东亚运动会上夺得女子单人3米板冠军。2002年,第13届世锦赛上,吴敏霞获得女子单人3米板亚军,双人3米板亚军,团体冠军。之后,吴敏霞参加了在釜山举行的第14届亚运会,当时与郭晶晶搭档,夺得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在女子单人3米跳板决赛中,吴敏霞以609.15分的成绩获得银牌。随后在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中国站的比赛中,获得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女子单人3米板亚军。

  2004年,吴敏霞获得世界杯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女子单人3米板季军。8月,吴敏霞在她的第一届奥运会上和郭晶晶一起夺得了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同时还夺得女子单人三米板亚军,成为中国跳水队又一个奥运冠军。郭晶晶,吴敏霞的双人搭档,也是多年国际大赛中吴敏霞夺冠的最大对手。第一次出征世锦赛,两人就获得了三米跳板双人赛的冠军。

  在世界杯、亚运会等重大比赛中两人携手屡创佳绩后,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上两人合作夺得了女子双人3米板的冠军。但在国际国内的单项比赛中,吴敏霞与郭晶晶的竞争都处下风。

  伤病困扰多年 克服争议正名

  雅典奥运会夺金后,由于伤病困扰吴敏霞的状态开始下滑,为了确保北京奥运会上的金牌,中国跳水队决定暂时将这对金牌组合拆开,那段日子吴敏霞很痛苦:“双人被拆开了,心里太难受了,但是领导的安排只能接受,我只能努力练好单人项目。”吴敏霞逐渐克服了伤痛的影响在国际赛场表现神勇,“晶霞组合”再次重现江湖。

  “我不想和任何人比,她们(伏明霞和郭晶晶)都很优秀,是我在训练中努力赶超的目标。但是,作为一个人,我就是我,从生下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哪个人的第二,也不想步谁的后尘。”每次比赛后,不管输赢,吴敏霞几乎都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与郭晶晶的对比。吴敏霞一直在淡化这种对比,“比赛中我想的最多的是怎样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郭晶晶是优秀的选手,我从没有把超过她当作自己的目标。”

  “别人可能认为我没有霸气,比较软弱,但是我自己比较了解自己的能力,我也有霸气,自己的位置,坚持下去也有爆发的一天。”在收获第一枚个人金牌后,吴敏霞非常感谢感激于自己的教练刘恒林。

  一心只为梦想 终成满贯大业

  吴敏霞一直被先天贫血和先天性胯、髋关节的突出折磨着。吴敏霞在国家队的主管教练刘恒林透露其血色素刚过10克,“这个血色素量对一个搞竞技体育的人来说实在太少了,而且她又是先天性胯、髋关节的突出,导致她训练一过量,胯部就会收不回来,且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她的腰、腿到处都有伤……”但吴敏霞一直坚持着,为的.只是她的梦想。

  2008年2月,吴敏霞获得世界杯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与女子单人3米板冠军。北京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女子3米板季军。8月,北京奥运会上,吴敏霞再次与郭晶晶配对夺得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单人3米板比赛中,吴敏霞发挥不佳,仅列第三,收获一枚铜牌。

  2012年8月,伦敦奥运会上,吴敏霞带领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师妹何姿以364.20的高分轻松摘得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随后,在女子单人3米板决赛中,吴敏霞用完美的5跳,以414.00的惊人高分轻松夺冠。凭借这一冠,吴敏霞成就了她个人的大满贯伟业。吴敏霞的奥运金牌数累积至4枚,追平了伏明霞、郭晶晶两大天后,成了中国跳水队之最。

  里约再创历史 完美收官之战

  2016年8月8日凌晨4点,里约奥运会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老将吴敏霞和重庆姑娘施廷懋组合出战,二人配合默契,发挥出色,不负众望,以345.60分夺得冠军。吴敏霞获得个人生涯第五枚奥运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此次里约奥运会收获的第二枚金牌。自此,今年31岁的吴敏霞成为了中国跳水队前无古人的一段传奇,第四次走上奥运赛场的她实现了四连冠,超越师姐郭晶晶,成首位奥运跳水五金得主!

  2016年的里约奥运,作为吴敏霞的谢幕之战,她说:我想再任性地拼搏一次!比赛中,前四跳发挥稳定,最后一跳,对于205的掌控,吴敏霞的动作堪称教科书一般,完美地完成了她的谢幕之战!相比于高敏、伏明霞和郭晶晶等前几任跳水“一姐”,吴敏霞似乎少了那么点霸气、才气与灵气,但她身上所独有的静气却也非其他几位跳水“一姐”所能及。事实上,也正是这一份静气,成就了吴敏霞今日的一切!正是这种钢铁般地意志,让她攻下一枚又一枚金牌,耗费无数日夜钻研打磨,最终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出来。

  站上谢幕的领奖台,当国歌响起,吴敏霞还是忍不住眼泛泪光,饱含了太多对运动员生涯的依依不舍。作为女子能在跳坛坚持到31岁的,在国家女子跳水队中吴敏霞是唯一的一个。感谢吴敏霞,为中国跳水梦之队付出的一切,也祝福她,退役后的人生过得更好! 让我们记住这位奥运女神,历史上最为优秀的跳水运动员!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篇6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中午好,今天是周一,主题依旧是能量加油站,我是____的主持人_____。

  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述奥运冠军励志故事。

  曹磊,在获得北京奥运会女举75公斤级金牌,本该欢呼的时刻,陷入4、5分钟的痛哭,这不是喜极而泣,而是真正悲伤的泪水,原因是,在她最后一次试举前,教练告诉她母亲已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父亲和教练瞒了她整整两个月之久。最后一举她没有成功,没有破掉世界纪录,尽管她平时的成绩要比这个记录高很多。事后,她说:“我没法集中精力,我在想着自己的母亲。”

  与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憾来比,没有破世界纪录的遗憾实在微不足道。我们只能希望,挂着“金镶玉”去拜祭母亲会多少减轻一点曹磊的遗憾和悲伤。

  运动员有着我们无法企及的体力和运动技巧,但是他们也有普通人的心碎、乐观、追求和梦想。他们要面对的可能也是我们要面对的,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神奇小子”朱启南落下了遗憾的泪水,但现场观众为这位小将送上经久不息的掌声。朱启南憾失了金牌,但金牌之外,还有感动。

  朱启南坦言自己背负了巨大压力,当现场主持人宣布:“银牌获得者是朱启南,中国!”全场的观众起立报以最热烈的掌声,站上亚军位置的朱启南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他不顾一切地挥洒着感激的眼泪。

  在朱启南的背后,是一条鲜为人知的艰辛路。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在他父亲朱远看来,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于是,当这个男孩到了上学的适龄年纪,他就与父母一同来到了“大城市”温州,怀揣着借来的一点钱。那时,父亲朱远有卖过水果、打过临工,母亲谢爱芳帮人家做饭,住在条件极差的出租房内。在这种环境下,朱启南因营养不良特别瘦。他也从来不向大人要求什么,唯一的玩具是5岁时候爸爸给的'玩具枪。“18块钱,一共有8种不同的声音,你按一下就会响。后来那把枪被小外甥弄坏了,朱启南当时还伤心哭了一次。”谢爱芳如是说。

  就是这把玩具枪,开始让朱启南对射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初一的下半学期,温州市业余体校教练看中了好动的朱启南。端枪、瞄准、扣动扳机??这样的动作让朱启南痴迷不已。在温州市的一次比赛中朱启南夺冠,这让他进入了省队。2003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城运会的朱启南显示出了超强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技术水平,顺利夺冠。随着参赛次数和金牌数目的增多,朱启南进入了国家队。但谁也没有想到,朱启南会被挑中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更让人惊奇的是,他竟真的最终站在了奥运领奖台上。雅典后的四年,朱启南为了实现自己在北京奥运会上卫冕的目标,依然努力训练着。朱启南每次回家通常都是“坐坐就走”。

  失金之后,朱启南坦言:“住进奥运村开始,就一直处于焦虑和困惑的状态。太想去赢得比赛了,我明白不能以卫冕冠军身份去冲击这枚金牌,但要真正抛开这一切真的不容易。”是的,对一个年轻人而言,这的确太难了。

  今天的广播就到这里,我是_____________班的_______,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篇7

  奥运奖牌获得者与初出茅庐的运动员同场竞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转场于各个赛场与运动员和志愿者们玩自拍,青奥村里的论坛让小运动员们与世界冠军对话,年轻人喜爱的滑板运动首次进入青奥赛场。南京青奥会,青春激扬的景象让人备受鼓舞。

  先拿奥运会和世锦赛冠军,再拿青奥会冠军,立陶宛17岁天才少女梅卢提特绝对算是“第一人”。在南京青奥会女子50米蛙泳决赛中,这位伦敦奥运会女子100米蛙泳冠军用一枚金牌迈出了“青奥会体验之旅”的第一步。尽管和奥运冠军整整差了1.7秒,但来自匈牙利的铜牌得主安娜表示:“我热爱游泳,跟奥运冠军在一个泳池里比赛,我能学到很多,我的每一点进步和收获就是我所获得的每一个第一名,是属于我自己的冠军。”

  奥运会重竞技,青奥会重交流。在青奥会的媒体指南中,比赛赛程表只有四页,文化教育活动日程却多达六页。奥运会选手通常都是赛前一两天才抵达比赛地,赛后几乎不停留就要离开。青奥会全部选手赛前都要来到举办地,选手比赛结束后都不能离开,要留下来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直到赛事闭幕。

  赛场的比赛刚开始,一场和冠军对话的活动就在青奥村里吸引了大批青年运动员参加。尊重、专注、团队力量,加拿大雪车奥运冠军莫伊斯、法国柔道奥运冠军德科斯和澳大利亚游泳名将墨菲通过讲述自己几十年运动生涯浓缩成的心路历程,告诉青年运动员们在提高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什么。

  在这场对话中,青年运动员们明白了尊重的意义,了解了如何面对低谷,懂得了做自己人生冠军的意义。墨菲告诉大家,人生总会有起起伏伏,体育也是一样,“你在低谷时可能会灰心丧气,但在失望之后,要有好的心态重新启程。从错误中寻找到教训,相信下次的重新开始会更好。你可以从错误中去学习人生的经验,不断往前看”。

  莫伊斯的体育故事激励了很多运动员,但他讲述的赛场外的人生同样精彩,“我很早就拥有硕士学位,现在我在社会上做很多鼓励性的公众演讲,给企业、学校讲课,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目标与方向。这种职业给别人激励,也给自己激励。我不想去预测未来,因为我觉得未来充满不确定的机遇,但只要定下一个目标,就去不懈奋斗。年轻人,我们要做充满挑战的工作。”莫伊斯说。

  这些属于体育的'故事和经验,何尝不是人生的历练和总结?对于这些年轻的运动员们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仅是对体育发展道路的建议和启迪,更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就如德科斯引起大家共鸣的一句话“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篇8

  2月25日上午11时,吉林省体管中心内热闹非常。有关领导、自发来的市民、众多记者和周洋的父母一起见证了长春姑娘周洋的又一个奇迹:她和王濛、孙琳琳、张会一起在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以4分06秒610的成绩打

  破世界纪录,勇夺桂冠

  就在4天前,18岁的周洋在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的决赛中,孤身一人粉碎了韩国三人的前后夹击和美国名将的撞击夺得冠军,2分16秒993的成绩也打破了该项目的冬奥会纪录,并实现中国短道速滑项目30年来在冬奥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也为长春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希望能有一双好冰鞋的坚强女孩

  “大宝太不容易了,她能有今天,是创造了奇迹!”父亲周继文叫着女儿的乳名,女儿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同样让他激动不已。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女儿一路的艰辛。

  周继文是吉林九台人,1986年到长春打工时不慎砸折双腿。经人介绍,和患小儿麻痹症的王淑英在1990年结婚。周继文没有工作,王淑英工作单位经营陷入危机,收入微薄,女儿周洋却在此时降生到这个困难重重的小家庭里。因为在羊年出生,王淑英给女儿取名周洋,夫妻俩将新的希望从此全部寄托在周洋身上,却因王淑英所在的单位解散连小周洋每月的幼儿园学费都无法按时交纳。夫妻俩双腿全部残疾,挣钱的出路有限。无奈之下,周继文去学做厨师,王淑英就在家加工熟食出卖,才算暂时解决了小周洋幼儿园学费的困扰。

  虽然夫妻两个人都残疾,但小周洋在幼儿园的表现,却让他们开心,每次女儿参加跑步比赛都得第一名。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小学二年级。小周洋的“第一”特长被叶乔波的教练崔顺子发现,不久60岁高龄的崔顺子就将小周洋正式纳入自己的门下,学习速度滑冰。但每个月上百元的训练费又难住了一家人。为让女儿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夫妻俩工作之余用自制的“冰箱”卖雪糕增加收入。

  女儿小,每次训练都要接送。可训练场地有限,参加训练的孩子只能“排班”进行,有时是深夜,有时是凌晨三四点。为了省钱,夫妻俩个连个闹表都舍不得买。赶上排在凌晨的训练段,夫妻俩个在夜里不知要“强制”早醒多少次看时间。“这孩子对滑冰有天赋,家里再困难都得让她滑下去。”

  因为家里实在太困难,买不起好冰鞋,穿的基本都是别人的旧鞋,因为不合脚,小周洋经常满脚都被磨出水泡。就是在这样的家庭困境中,周洋一天天成长。2001年,小周洋在沈阳参加全国冬季项目锦标赛获得第一名。2004年7月,她代表长春去哈尔滨参加一个全国比赛,此次比赛,她最希望自己能有一双好冰鞋穿。

  教练想激发她斗志,就说只要你拿到第一名,老师就给你买一双好鞋。结果,在比赛中周洋拼尽全力最后获得冠军。拿着老师买的800多元的名牌运动鞋,小周洋低下头给教练深深地鞠了一躬,看着眼前这个倔强的小姑娘对滑冰的执著,教练当场落泪:“好孩子,你是好样的,以后你要是能冲出去,冲到国家队,冲到世界赛场上,你要什么老师都给你!”小周洋却一脸郑重地对教练说:“老师,你放心,我一定会按照你说的冲出去,为了老师,也为了我爸爸妈妈。他们供我太辛苦了,我不能让你们白辛苦!”

  让父母生活得更好的奥运冠军

  就这样,这个小姑娘在拮据的家庭环境中,凭着对成功的渴望和韧劲,在2007年以突出的运动成绩迈入国家队。此后,周洋开始在短道速滑比赛场上渐崭头角:2006-2007年度的全国短道速度滑冰联赛长春站中,夺取女子1000米冠军;2007年长春亚冬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赛夺得金牌;2008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哈尔滨站女子3000米接力赛冠军成员;美国站女子1500米赛冠军,并以2分17秒162的成绩,刷新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2009年2月,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运会短道速滑首日比赛中,周洋成功摘取女子1500米金牌,这是该届大冬会短道比赛首枚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获得的第一枚金牌。这个小姑娘,因此被国内外媒体誉为“周台风”,周洋比赛的凌厉风格再次让世界瞩目中国速滑。

  2月21日11时56分,周洋创造了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奇迹。在只有她一名中国人参加的1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她位于第二道,三名韩国选手则分别排在第一、第四和第七道,对她形成了包夹之势。就在这样的压力下,周洋爆出了极强的体能和冲刺力,将其他人越甩越远。

  更让无数中国网民和亿万电视观众动容动容的,是她质朴的夺金感言“可以让我爸妈生活得更好一点”,这个“90后”小姑娘,因此成为亿万网民心目中最美的人。

  4天后,在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周洋和队友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勇夺桂冠。

  周洋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对于周洋今天的成功,周继文说,周洋从不忌讳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训练的艰辛和家中的窘境,周洋说,没有她那样的过去,就不可能有好的将来。

  周洋,18岁的小姑娘,因艰辛,而坚强;因坚强,终成功。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篇9

  2012年伦敦奥运会游泳赛场属于一个人。这个人获得两金一银一铜,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突破。泳池为他沸腾,对手为他鼓掌,国人为他骄傲。他被誉为游泳天才,而在这些荣誉后面,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萌表情和他多次的泪洒现场。

  爱哭鬼的三滴泪

  第一滴泪,累:1992年,两岁的孙杨被教练“扔”进泳池的那一刻,父母在旁边看得心疼不已,曾是运动员的父母深知里面的辛苦。若不是怕浪费了儿子的游泳天赋,孙杨的妈妈才不会让儿子从事这项运动。两岁的孙杨第一次的触水经历是在哇哇大哭中度过的。正是这个第一次进泳池就被吓哭的孩子在之后的日子,带给了人们一次次惊喜。

  爱哭的孙杨小时候训练时,每当累极了,便是在泳池边大哭,哭完之后,继续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在主攻中长距离后,每天有20000米的训练量。累到哭对孙杨来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宣泄之后,继续努力。

  第二滴泪,不服输:孙杨崭露头角是在2006年的省运会上,那年他16岁。他的当时偶像是张琳和朴泰桓,榜样的力量给了孙杨无限动力,他训练得更为刻苦。在2008年的一次全国性比赛中,他觉得可以在400米自由泳中和名将张琳拼一把,结果孙杨在那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站在领奖台上,挂着银牌的孙杨哭得一塌糊涂。2010年亚运会时,出战三场哭了三次,其中两次是在200米和400米自由泳中输给了韩国名将朴泰桓。不服输的孙杨在此后更加刻苦训练,成绩飞速提高,在一系列的比赛中折桂。

  第三滴泪,证明:2011年上海世锦赛,1500米的比赛中,孙杨一骑绝尘,打破世界纪录:“不管拿金牌还是破世界纪录,回去还是好好训练吧。”这次,他没哭。我们知道,孙杨长大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400米自由泳,孙杨战胜朴泰桓获得冠军,赛后他从容淡定;200米银牌,中国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他依然从容以对;4×100米接力,最后一棒,他力挽狂澜,为中国队赢得一枚铜牌,创历史最好成绩,这次他累瘫在泳池边,但没有哭。但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1500米自由泳的赛场上,在摘取这枚金牌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时,全球的观众又看到了孙杨的眼泪。这次的.眼泪,是爷们儿的眼泪,是释放的眼泪,是成熟、是触动,是感恩的泪水。比赛的压力,外界的质疑,在这一时刻全部瓦解,团队的努力,在这一时刻开花结果,孙杨向世人证明,他已完成了从“爱哭鬼”到“真爷们儿”的蜕变。

  懂感恩的萌帝

  “萌”是孙杨的另一个关键词。从发布会的忘记问题的可爱表情到站上最高领奖台微笑抿嘴的表情。每一次微小的变化,都引来现场和场外观众的一阵惊呼,也无奈有人说:“面对孙杨,花痴有理。”这位天然呆自由萌的90后小子,在生活中也成长为一位内心成熟且感恩的人。拿到第一枚世锦赛金牌后,孙杨跑向看台,在人群中找到妈妈,把吉祥物交到妈妈手中,妈妈为他做的一切他都记得:“在体校4年,妈妈每天接送我去训练,爸爸下班后在家烧饭做菜,确保我一回家就能吃上热菜热饭。到了省队,基地在郊区,妈妈拿出所有积蓄买了一辆车,只为每天风雨无阻地将煲好的汤送给我,单程有30多公里。父母为我不知花费多少心血与汗水,我不会让他们失望。”在2011年的一次活动中,他请出了自己的启蒙教练,给了教练一个大大的拥抱。在每一次比赛结束后的采访中,他都会提及自己的教练与团队,感谢他们在背后的付出,他说,金牌是属于他们团队的。感恩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可爱与刻苦,承担与成熟,成功与感恩,萌与成熟在孙杨的身上完美呈现,这位90后的新新人类向世人宣告,他来了,他可以。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篇10

  尽管一再对着摄影记者咬金牌,但什么是幸福和甜蜜,17岁的林跃大概还来不及品味。 这顶北京奥运会男子双人10米台的桂冠,浸透了他一路走来的酸楚和艰辛。

  “从我知道跳水以来,奥运会金牌就是我的目标,”林跃说。

  绝望时差点返回潮州老家

  2005年大年初五早上,14岁的林跃和父母一脸绝望,坐在北京西客站候车室里,等待返回老家潮州的火车。 因为种种原因,他不想继续留在当时所在的跳水队训练了。

  同一时刻,北京木樨园体育运动技术学校主管游泳跳水项目的副校长沈立仁一早起来,就惦记着这个叫林跃的小男孩。 他找到曾经指导过林跃的王宵松教练,让他尽快和林跃联系。

  于是,王宵松拿起了电话,得知林跃正和父母在西客站等车。 爱才如命的沈立仁立刻赶往火车站,成功“拦截”。 就这样,潮州的林跃加盟北京队。

  首入国际比赛就引发风暴

  进入北京队后,林跃开始参加各类全国比赛。 半年后,他凭借全国比赛前八名的.成绩,迈入了国家队的大门。

  十运会上,他以第四名的成绩让人眼前一亮,后成为和跳板“女皇”郭晶晶、雅典奥运会男台冠军胡佳的同门小师弟。

  2006年,林跃首次亮相国际比赛就引发了男台风暴,凭借难度系数高达3。8的5255(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两周半)“杀手锏”动作,他屡次在国际大赛中摘得单人和双人比赛的桂冠,双人搭档始终都是火亮。

  身体发育成“问题少年”

  进入2008年,林跃成了“问题少年”,身体发育来得不是时候,成了林跃乃至全队的最大烦恼。 他的个子蹿高了至少5厘米,力量却显得跟不上,整个技术体系都受到了影响,做动作时明显力不从心。 困难的时候,他甚至无法完成难度动作。

  正如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形容的:“就像是原来的武功高手,突然变成了废人。 ”

  紧急“拯救”终走出低谷

  为了拯救林跃,全队上下都着急,就连北京队也在想方设法,形成了一个团队在默默工作。

  “这个阶段太艰苦了,也太难熬了。 这块金牌拿下来了,林跃表现出了近阶段的最高水平。 ”在赢得男双10米台后,周继红这样评价。

  林跃也说:“我要感谢所有为我付出努力的人们。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

  北京奥运会,林跃还有望参加10米跳台单人比赛。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篇11

  “任茜第一次来我这里上课时还不到三岁,头发有点自然卷,很乖巧,像‘洋娃娃’一样。”回忆任茜在成都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体操队的学习经历,陶丽汀说,不爱说话的任茜从小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有一次学校训练仰卧起坐,动作不达标的任茜下课后一直反复练习,老师让任茜休息,可任茜坚持练习,直到动作规范为止。

  进入中国跳水队后,任茜逐渐开始参加大型国际赛事,她曾在第16届国际泳联世锦赛跳水女子单人十米台决赛中遗憾摘银,也曾以最后一跳满分的好成绩在2016跳水世界杯夺冠。里约夺冠,使她成为中国首个“00后”奥运冠军。

  作为任茜的启蒙教练,陶丽汀也在位于四川成都的家里熬夜看了任茜的决赛。半决赛时,任茜曾在第三跳失误,因此陶丽汀格外担心决赛的第三跳。“第三跳任茜跳出94.05分后,我顿时放心了”,在她看来,任茜承受住了压力,实力又顶尖,只要正常发挥,一定能拿到金牌。

  “天才少女”的背后,往往是加倍的艰辛努力。肖传礼回忆,任茜在四川省队的时候,没有放过一天假,周末也从未休息,坚持训练。“有时候训练下来又累又饿,茜茜也会偷偷买零食吃,这是孩子的天性嘛。”肖传礼笑道。

  采访中,肖传礼戴上老花镜,小心翼翼地从书柜底部取出一个略旧的铁盒。任茜成为跳水运动员以来收获的'所有奖牌,都被他套上塑料保护袋珍藏其中。

  说起外孙女的乖巧懂事,肖传礼更是滔滔不绝。他拿出任茜参加全国少年儿童跳水锦标赛的得奖照片,告诉记者:“茜茜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次比赛队里发了零花钱,她给我买了烟,给外婆买了水晶手镯,都没舍得给自己花,当时孩子才八九岁。”

  “最后一次见到茜茜是国家队在广西的选拔赛,我原想比赛完带她出去玩,可是赛后她匆匆把奖牌交给我,马上又回到北京进行集训了。”肖传礼说,奥运会开始后怕打扰任茜练习,他没有和任茜打过电话,非常思念在里约的外孙女。

  “茜茜已经三年没回过家了,我希望奥运结束后,能在家里见到她”,肖传礼说。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 篇12

  在许多人看来,林丹简直就是命运的宠儿,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获得了丰收,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就拥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但事实上,林丹的执拍岁月绝不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而是充满了坎坷与伤痛,十几年间,他曾经被开除过、被雪藏过、住过地下室,也受到过无数人的谩骂与嘲讽。但是林丹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坚持把一切都扛了过去,终于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自我。

  地下室里的插班生

  熟悉林丹的人都知道,林丹有过当兵的背景,曾在八一队待过,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次当兵并不是林丹自愿的,而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12岁那年,林丹曾获得过全国少儿羽毛球比赛的男单冠军,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进入福建队,也对自己入选福建队充满信心。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体校的大部分同学都被福建队挑走了,只有他一个人去了八一队。这对当时的林丹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让他沮丧了很久,一直在考虑为什么福建队不要自己。

  刚进八一队的时候,林丹还没有开始发育,穿最小号的军装都嫌大。几年的军队生活磨练了林丹的意志,也让他的球技变得日益专业起来。因为表现出色,林丹被中国青年羽毛球队挑中,代表福建去参加1998年的亚锦赛,没想到一开打就败在了一个印尼球员的手里。

  回国之后,林丹遭到了所有教练的狠批,教练们痛骂他没有意志力,缺乏职业品质,一打不过对方就放弃。林丹本以为,教练们骂自己一顿出出气也就算了,没想到更严厉的处罚还在后面:鉴于他在赛场上的糟糕表现,国青队一致决定将他除名。而林丹对此毫无准备,返队后便前往礼堂开会,没想到刚一坐下,一位教练就板着脸说:“你不用坐这儿了,你已经被除名了。”就这样,林丹在所有队员的注视下,狼狈而尴尬地走出了会议室。

  就这样,林丹进入国青队不到一月,就被赶回了八一队。这次惨痛的教训让他明白,原来比赛是如此严肃的一件事,并不是自己某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便输掉的。于是他开始疯狂地投入到训练当中,拼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终于在三个月后又回到了国青队。

  2000年,国家队到青年队选拔人才,因为顽皮和倔强,林丹给教练们留下了不服管教的印象,所以第一批的选拔名单里并没有他。最后还是八一队的高路江主任托了关系,把林丹塞进了国家队。就这样,快要超龄的林丹终于搭上了末班车,成了国家队的插班生。

  刚进国家队的时候,林丹被安排在地下室改造成的宿舍里。地下室不仅阴暗、潮湿,而且收不到信号,发短信时必须站在床上,等短信发出去再坐下。但对林丹来说,最让他难受的不是地下室的恶劣条件,而是无处不在的压抑气氛。因为是“后门生”,林丹总会听到不少流言蜚语,说他自身没什么能力,是靠走关系才进的国家队。而林丹的许多队友都已经获得了世界冠军,这让他十分自卑,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根本不敢抬头看人,低着头用最快的速度吃完就走。

  住在地下室的那段时光,林丹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断地加大训练的强度,卯足了劲儿想要证明自己,终于拿下了几个冠军,给自己和高主任争了一口气。一年半以后,林丹终于搬出了地下室,住到了楼上的宿舍里。

  那些被叫做“林一轮”的岁月

  刚搬出地下室的半年里,林丹的比赛生涯过得较为顺畅,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国际羽坛进行分制改革,由原来的7分制改回了十五分制,这对林丹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战术,林丹在接下来的三场比赛中都在第一轮中惨遭淘汰,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林丹所参加的每一场比赛几乎都是第一轮就被斩落马下。渐渐的,林丹就有了一个新绰号,叫做“林一轮”。

  接连的失败让林丹变得心态失衡,他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对比赛产生了恐惧情绪。一方面,林丹急迫地想要证明自己,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缺乏信心。与此同时,林丹还听到了一个让自己更加沮丧的消息,那就是,他被国家队“雪藏”了。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林丹没有比赛可打,只能和许多没有经验的小队员一起练球。

  因为被雪藏,林丹失去了参加国际羽坛重量级比赛“全英公开赛”的资格,要知道,参加这次比赛是林丹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是那时的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队友前去参赛。此时的林丹如同一头困兽,拼命想要撞破命运织成的巨网,他拼命地同自己较劲,发疯似的练球,只为了战胜自己的心魔,重新获得征战赛场的机会。

  半年之后,林丹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参加日本公开赛的机会,并夺得了亚军的桂冠。第二年,他带着一洗前耻的心态前往全英公开赛,终于以出色的表现问鼎冠军,并且获得了世界顶级选手皮特·盖德的盛赞,被誉为“SUPERDAN”。从此,“超级丹”的称号叫响了全球,传遍了世界,林丹终于一洗“一轮必败”的耻辱,跻身国际羽坛的强手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林丹在后来的比赛生涯中,又先后五次问鼎全英赛,大大弥补了曾经无缘参赛的遗憾。

  从质疑与诽谤中穿梭而过

  成为羽坛新秀之后,林丹承载了无数人的希望,而对奥运会的向往也逐渐成了他的生活重心,包括他自己的在内的所有人都期待着他拿到雅典奥运会的金牌,为国家争光。

  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同林丹开了一个玩笑,给了踌躇满志的他一个致命的打击。雅典奥运会之前,林丹意外受伤,参赛时又因情绪过于紧张以致发挥失常,重蹈第一轮出局的覆辙,在小组赛中惨遭淘汰。

  在后续的几场大型比赛中,林丹又接连遭遇了几场“暴风骤雨”,连续输给了国外选手陶菲克和李宗伟。此时,外界对他的非议开始愈演愈烈,不少球迷留言说,无冕之王林丹显然是个大话王,还有人调侃一直用左手打球的林丹,说他就算换成右手打比赛,也不至于输得这样惨。

  于是,林丹顶着巨大的压力积极调整状态,努力揣摩战术,力图在后续的比赛中证明自己。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到来,林丹遭受到了非议却越来越多,他先是同韩国教练发生了口角,接着又同教练吉新鹏发生了误会,被媒体描述为动手打人。那阵子,几乎所有的不利传闻都开始针对林丹,他形容那段日子为“谤声满天”。

  在这样的氛围下,林丹反复告诫自己,如果不能改变,那么就要承受,在承受中突破自我。终于,他迎来了比赛的时刻,以完美的表现战胜了对手李宗伟,拿到了生命里第一个奥运冠军。获胜之后,林丹兴奋地将球拍抛向天空,激动地在地下打了几个滚,然后同教练们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毕竟,他等待这一刻,已经太久太久!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林丹乘胜追击,将“超级丹”的能量大大地释放了出来,几乎拿到了每一场大小比赛的所有冠军,完成了“全满贯”的使命。2012年伦敦奥运会,林丹再度稳中求胜,成功卫冕,成就了国际羽坛上一个无可匹敌的神话。

【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励志的故事 励志名人故事04-02

经典励志故事 启迪人生励志故事04-02

奥运冠军邹市明经典语录05-11

经典的培训故事励志故事04-16

「感人励志故事大全」 感人的励志故事05-02

励志人生的故事-关于人生的励志故事03-31

经典励志故事11-30

励志的故事11-04

励志故事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