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3-02-09 09:21:10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5篇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

  舞蹈是要用双脚来跳的,一个舞蹈演员演出时是在用肢体动作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感情,因此,人们都认为没有双腿的人根本无法跳舞。可是有一个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弱小的年轻女子却做到了,她是四川绵竹的一位舞蹈教师,叫廖智。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5篇

  这不是天方夜谭。在中央电视台的《我要上春晚》节目中,没有双腿的舞蹈演员廖智"站"在了舞台中央,跪在鼓上的她表演了一出叫《鼓舞》的舞蹈。红绸飞舞,失去双腿的廖智用自己残缺的身体在一面大鼓上旋转翻滚,做出各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演出,现场掌声雷动,观众无不满含泪水地看完廖智这场令人难忘的舞蹈演出。几位资深评委在点评廖智的演出时,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哽咽得话都说不下去,这就是一个没有双腿的舞蹈演员带给人们的巨大感动。

  廖智是四川绵竹市汉旺镇人,本是一位教学生跳舞的舞蹈教师。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时,正在家中的廖智和自己十个月大的女儿及婆婆一齐被埋在废墟里,被埋二十六个小时后,廖智被救出,女儿和婆婆却不幸遇难。廖智活了下来,可膝盖以下的小腿及双脚都被截去,她成了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轮椅的残疾人,这一年,她刚24岁。

  一个一直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舞蹈演员突然间没有了双腿,这样的'打击对她来说比失去生命更为残酷。可是仅仅在截肢后一个月,还躺在病床上的廖智为了安慰邻床养伤的小朋友,就在病床上跳舞给小朋友看。她突然有了想法,没有了双腿也一定要将自己的舞蹈事业继续下去。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廖智一直走到现在,成就了一个没有双腿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辉煌成就。

  我们见过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演员跳舞,但很少看到失去双腿的人能够在舞台上一展风采。要知道,一个没有双腿的人想要跳舞何其困难,实现这个目标几乎就是在创造奇迹。然而,在众多好心人的支持和鼓励下,廖智终于站在了义演晚会的舞台上。那晚,廖智与搭档表演的是双人舞《走向希望》,她穿一条红色舞裙,男舞伴穿一件白色舞衣,两人在舞台上精彩起舞,谁也看不出这个美丽的女孩双腿被截去了。台下有观众心生疑惑,廖智的腿不是好好的吗?此时,音乐进入高潮,廖智被舞伴猛地举过头顶,她双手抓住右脚,把一只假腿取下来扔在地上,红色的裙褶就像鲜血一样,垂直下搭。顿时,全场鸦雀无声,片刻之后,所有观众均欷歔不已,泪水直流,他们都被廖智坚强不屈的精神感动了。

  廖智的《鼓舞》更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些成就的背后,廖智为舞蹈所经历的苦难,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廖智曾说,在经过汶川大地震这场生死劫难后,她开始明白一个词——珍惜。如果没有那场地震,廖智应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是一位幸福的年轻妈妈,女儿如今也该有三岁了,她也依然在舞蹈学校里教学生跳舞。是可怕的地震让她失去了一切,失去了亲人,也失去了自己用来跳舞的双腿。可廖智没有就此沉沦下去,她珍惜生命,笑对生活,坚强地活下来,期待自己的又一个辉煌,这就是她的信念,她成功了。

  此刻,没有人否认没有双腿的舞蹈演员廖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她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撑起了一片天空,用廖智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四川在雄起,灾区在雄起"。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

  杏林子,杏林子才12岁双手就得了关节炎,双手不能一举一动,吃饭只能靠她妈妈喂她,杏林子是个作者、爱写小说、散文、传记、剧本。杏林子一生活泼开朗,富有爱心,淡泊名利。杏林子写了一句名言是:“除了爱,我一无所有。”杏林子自强不息的生命激励我们在生活的海洋中不畏惧狂风暴雨,不畏惧艰难险阻。

  写跳芭蕾舞的小女孩,才9岁,小女孩是学跳芭蕾舞的,可是在汶川地震小女孩失去了一条学跳芭蕾舞的`腿,但小女孩没有垂头丧气,在残疾奥运会上,小女孩表演了独腿跳芭蕾舞。小女孩说了一句感天动地的话是:“只要我活着,我就要跳芭蕾舞,不管有多苦,我都要忍受,我一定珍惜生命!”

  何军权失去了双手,游泳技能比有双手游泳的人好,这付出了多少代价啊!何军权说:“永不言弃,挑战生命!”

  我觉得这三个残疾人都比没有残疾人好,我为他(她)们三个残疾人写了一句名言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3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XX省吕梁人,现为XX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XX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XX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XX、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XX市盲校求学。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XX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XX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xx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xx年高志鹏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经过顽强拼搏,高志鹏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4

  高志鹏,男,汉族,1974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乐教师。6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28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高志鹏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高志鹏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高志鹏让妹妹拉着高志鹏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高志鹏领回了家。爸爸摸着高志鹏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高志鹏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高志鹏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高志鹏“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高志鹏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高志鹏买了8件乐器,让高志鹏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高志鹏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高志鹏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高志鹏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高志鹏、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1994年,高志鹏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高志鹏的手中时,高志鹏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盲校毕业高志鹏留校工作,20xx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高志鹏成为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修大学生。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高志鹏几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xx年高志鹏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经过顽强拼搏,高志鹏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高志鹏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高志鹏利用业余时间,拜北京盲校李红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高志鹏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高志鹏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

  朱文举与黄艳琼结婚后,他们先后办过鸡场,开过饭店、旅店、歌厅。每做一样,由于两口子勤奋、认真,待人又真诚,每次都能做好。

  动脑子的事是朱文举,体力活全落在了妻子身上。这些年,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但有一爱好没有放弃,那就是唱歌。

  朱文举唱歌唱出名堂后,从益阳唱到了省城长沙。1992年,他被省残联推荐参加由中央宣传部,国家民政部、残联等7部委举办的首届全国残疾人歌手大赛,在北京国际剧院,面对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的近200名歌手,朱文举成竹在胸,以一曲高昂优美的《八百里洞庭美如画》赢得了有李双江等名家担任评委的10个评委,9个最高分,而最终夺得金奖。

  来自洞庭湖的朱文举在北京成了媒体热追的明星。可有谁会知道,这个不到两岁就瘫痪的湖乡小镇的年轻人,热爱唱歌,却没有正式接受过哪怕一天正规的训练,更谈不上名师指点!他那富有穿透力的歌喉,是源自他从小培养的一种顽强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啊!

  从北京载誉归来的朱文举,受演艺圈朋友的邀请,准备去北京打拼,展示自己的才艺,体现其人生价值。但那时,孩子都小,他不忍心丢下孩子,让妻子一人承忍家庭的重负,他婉言谢绝了朋友的好意。

  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朱文举再次萌发了想到外面闯闯的念头。但这时,他却是快40岁的人了,他试着向外面联系,但终因年龄或身体原因,得到的都是对方委婉的谢拒。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从小不相信命运的朱文举决定自己树自己的旗帜。

  他买来一辆农用货车,稍加改装,便成了客车,请来司机,又置办了舞台、音响、道具等设备。20xx年他的爱心歌舞团才3人,便开始在外演出了。随着影响扩大,慢慢地加盟的同伴便越来越多,但朱文举不盲目招人,首要条件,对方必须是残疾人。赫山区沧水铺的甘果,是位盲人小伙子,才23岁,以通俗歌曲见长,现在成了他的台柱子。每月收入超过了1000元。20xx年,在桃江县三塘街演出时,朱文举发现一位身高只有60公分、28岁的`李铁姣,当时,这位矮哥除了体形有特色,并无其他特长,在家靠父母供养,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在演出现场,朱文举有了想培养他的想法,与对方家庭一联系,矮哥父母举双手赞成。现在的矮哥跟着“举哥”走南闯北,唱歌跳舞样样搞笑,成了举哥的铁杆兄弟。

  现在,朱文举的爱心歌舞团已有了近20位演职人员,清一色的残疾人。

  在演出中,朱文举感受最深的是,他不但带领这帮残疾艺人有了生存的希望,更能让他们有了一种向上的精神。他们一路演出,从湖南到湖北,从广东到广西、到海南、到西北……每到一处,他们在感受一份社会爱心的同时,也给当地的残疾人留下一种自强不屈的精神,在一路呼唤爱心的同时,还在不自觉中张扬着一种人性的光辉。20xx年8月,在茶陵县赤堂镇,有一位同是失去下肢的中年人,看完朱文举的演出后,吃力地摇着轮椅走上舞台,紧紧拉住他的双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话。最后,他执意要请爱心歌舞团的演员吃顿饭,以表示他对他们的敬意。当朱文举他们婉言谢绝之后,他只好掏出200元钱,让同伴们在路上买些水喝。朱文举没有收这位兄弟的钱,离开该镇时,他带领全体演员买上水果、礼品上门看望,并专场为这位残疾大哥演唱了自己最拿手的几首歌曲,令在场的乡亲们感动得一个个泪流满面……

  朱文举的爱心歌舞团成立两年来,他坐着那辆被伙计称之为“快乐的大篷车”已到过全国近10个省市,大小演出近700场次。

  朱文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透露:等他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他会将爱心歌舞团做大做强,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团结和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让他们都能好好活着!活得精彩!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6

  有一种人令人感动。他们虽身有残疾,却像梅花一样,越是寒风凛冽,越是傲然开放。

  襄城县人倪营就是这样的人。得先天性白化病的他,12岁便离开了学校。为了学戏,他需要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成年后,为了不荒废技艺,他常常凌晨4时起床练习。外出演出下大雨,他把衣服脱下来保护心爱的乐器。功夫不负有心人,20xx年,他自编、自演、自拉、自唱的唱段,获得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小品类一等奖。现在,他自发成立了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免费为十里八乡的乡亲带去精彩表演。

  在采访中,他很少说及病痛给他带来的折磨。他常说:“我不信残疾人比正常人差。只要我们奋发向上,就不比正常人差!”40多年来,他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

  先天患病,他刻苦学戏

  1970年,在襄城县城关镇生产街5号,12岁的倪营辍学在家。他患有先天性白化病。这种疾病除了让他全身发白外,还将他的视力一点儿一点儿地剥夺。12岁时,他的视力只有0.7。

  为了让倪营以后生活有着落,爱好戏剧的父亲给他请来曲胡、坠子老师。由于视力不好,他无法找准曲胡上的音区,也看不清戏谱。

  刚开始练习时,老师会手把手地帮他找音区。他看不清戏谱,老师会给他多念几遍。

  为了学好戏,到了晚上,他常常闭着眼用手拉曲胡,通过声音分辨音区。通过家人念戏谱,他逐字逐句地背诵,忘了再背,直到完全记住为止。

  14岁时,他去工地上打零工,晚上下了班,累得躺在床上不想起来。但只要老师来,他立即起来跟老师学习。

  “总不能一辈子当建筑工吧!我眼睛将越来越不好使。”倪营说。

  热爱戏剧,凌晨4时去练戏

  22岁时,倪营的生活出现转机。当年,他的父亲退休,他接了父亲的班,在当时的襄城县房管局上班,主要负责处理废旧房屋,当泥瓦工。

  “工作累了点儿,但稳定,我很满足。”倪营说。当时,他已经学戏10年了,能够熟练地运用曲胡、二胡、板胡等乐器,还能唱越调、坠子等。他几乎每天凌晨4时起床,跟随戏迷朋友到襄城老城墙外的空地上唱戏,切磋技艺。练到将近8时,他就去上班。

  倪营特别感谢妻子以及戏迷朋友的支持。他的妻子姚盘特别支持他,从来没有因为唱戏跟他吵过架。

  因为他的视力越来越差,戏迷朋友常常会带着他走路。“襄城县文化馆的王本桂老师总是安排人把我安全送回家。谢谢他们!”倪营说。

  获得省级一等奖

  热爱戏曲的倪营逐渐被大家熟知。在20世纪90年代,他常常到襄城县文化馆举办的消夏戏曲晚会、周末文艺演唱会上献艺。

  襄城县文化馆馆长杨春敏还记得当时的热闹场景:“大家搬着小板凳来看。一曲唱罢,观众常常报以热烈的掌声。有的观众还会送饮料、瓜子等物犒劳演员。”

  “倪营不仅伴奏得好,戏也唱得好。”杨春敏说。

  20xx年,鉴于倪营热爱戏剧,襄城县残联通知倪营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倪营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唱戏肯定要写戏谱,但是倪营的视力一个眼是0.25,另一个眼是0.1,写戏谱非常困难。

  他没法儿写,就口述戏谱,让戏迷朋友记录;他看不清,就凭声音修改。等戏谱写成后,他拿给襄城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王木桂修改,最后定名为《表表咱残疾人的好心情》。

  20xx年11月,倪营自编、自演、自拉、自唱的《表表咱残疾人的好心情》获得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小品类一等奖。

  “残疾人不比正常人差!”倪营激动地说。随后,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当时的唱段:“人人看我不顺心,个个说我不成形。我可没有这样想,我一瘸一拐一咯噔地出了名……”

  他有一个心愿:教贫困孩子学戏

  倪营在很早之前就有成立剧团的想法,在省里获奖之后,这个想法更强烈了。20xx年,他自费买了乐器、音响,开始招收戏迷朋友入团。

  在成立剧团之初,倪营本想招收残疾人加入,但后来还有非残疾的戏迷朋友加入。“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倪营说。

  这个剧团目前有近10名团员,其中4人是残疾人。他们曾去襄城县的茨沟乡、山头店镇、库庄镇等地演出。

  最近,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参加了襄城县文化馆戏迷演唱文化月活动。杨春敏介绍,目前,襄城县的11家剧团参加了该活动。

  今年,倪营已经57岁了。在此之前,他曾因为脑供血不足住过医院。他从医院出来后,仍然去戏迷聚集地聊天儿、听戏。他现在有个愿望,就是希望教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学戏。“那些孩子过得不容易,要是能通过戏剧帮他们走出困境,那就太好啦!”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7

  “无腿帅哥”滑板代步走天涯

  美国蒙大拿州22岁男子凯文迈克尔康诺利天生没有双腿,然而凯文从不自卑,他不仅考上了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电影和摄影系,并且还乘坐一块溜冰板,到世界各地去旅游。凯文在世界之旅中遭遇了众多好奇的目光,但他却用照相机将这些盯视他的目光全都拍摄了下来,当凯文返回美国时,他总共拍摄下了至少32000张世界各国的“盯视者”的.照片。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8

  法国的贝楚齐亚尼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法国的贝楚齐亚尼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到来不仅没给家里带来欢乐,反而给父母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家里人对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因为法国的贝楚齐亚尼患上了罕见的“成骨发育不全症”,这种病人体内钙质无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头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称的“玻璃娃娃”。

  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父亲擅长吉法国的贝楚齐亚尼和电子风琴,受家庭的影响,法国的贝楚齐亚尼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7岁那年,法国的贝楚齐亚尼在电视上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向父亲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钢琴,父亲满足了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要求。

  但是,一个手脚无力,行动不便的人,要想学习钢琴谈何容易。每次法国的贝楚齐亚尼都要依靠别人抱着才能上下钢琴座。有一次,父亲刚把法国的贝楚齐亚尼抱上座位,有事临时出去了,法国的贝楚齐亚尼一不小心,从座位上摔了下来,脚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父亲建议法国的贝楚齐亚尼学点别的,可是法国的贝楚齐亚尼死活不同意,就认定了钢琴。无奈之下,父亲想出办法,在琴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辅助器,使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脚较容易牵动钢琴踏板。虽然如此,法国的贝楚齐亚尼还是在练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意外的情况,以致于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但法国的贝楚齐亚尼却不管不顾,凭着顽强的毅力,近乎疯狂地练琴,这一练就是五年。

  法国的贝楚齐亚尼13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父亲获悉一个剧团急需招聘一个丑角兼配角,觉得法国的贝楚齐亚尼很适合,于是送法国的贝楚齐亚尼去了。剧团内有一个名叫布鲁内的小号演奏家,在跟法国的贝楚齐亚尼合作几次之后,发现法国的贝楚齐亚尼在钢琴方面有着特殊的悟性,就推荐给打击乐演奏家洛马诺重点培养。在两位音乐家的悉心培养下,15岁时,法国的贝楚齐亚尼推出了个人的第一张专辑《闪光》。优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轰动法国音乐界,使法国的贝楚齐亚尼一夜之间成为“巨星”。

  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第一次公开演出时,先是在台前离观众最近的地方,站了足足3分钟。最后,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笑着问:“都看够了吧?”在全场发出会意地笑过之后,才开始表演。听完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演奏,观众被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音乐震憾了,先是短暂的沉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事后,有人问法国的贝楚齐亚尼为什么要先站三分钟,法国的贝楚齐亚尼说:“很多人是因为好奇我的身材才来的,先让法国的贝楚齐亚尼们看个够,才会仔细听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灵魂的高度。”

  置身于神奇的音乐世界中,法国的贝楚齐亚尼忘却了残缺肢体带来的痛苦,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对于取得的成绩,法国的贝楚齐亚尼仍然不满足,坚持每天练琴的时间增加到11小时,每年的独奏音乐会超过180场。有时,超负荷的训练量甚至令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指骨折断,法国的贝楚齐亚尼也在所不惜。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钢琴越弹越好,名气越来越大。1987年,法国的贝楚齐亚尼推出的另一张专辑《乐曲》,成为法国的贝楚齐亚尼音乐行程中决定性的转折,让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足迹遍及纽约、米兰、东京、巴黎等著名音乐城市。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这时,所有人都已经不再对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奇特身材好奇了,而是带看钦佩的心在仰望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灵魂的“高度”。

  然而,再伟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时。自《乐曲》出版后,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事业开始落入低潮,因为焦急,有一次甚至晕倒在酒吧的阶梯上。苏醒过来后,法国的贝楚齐亚尼说:“我的骨头那么脆弱,这次却竟然一点伤都没有。我告诉自己:时间还没到,上帝还不想让我去死。”

  乐观的心态让法国的贝楚齐亚尼对未来仍充满信心,坚持每天练琴11小时以上。果然,过了不久,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的事业又迎来了辉煌的时刻,不仅签约了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张比一张好,广受欢迎。尤其是与另一名法国爵士乐手格拉贝蒂合作的唱片销售量突破10万张。

  有人曾经问法国的贝楚齐亚尼成功秘诀,法国的贝楚齐亚尼引用一位哲人的话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优秀和缺陷并存。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上帝特别偏爱它的芳香,而我就是那个格外芳香的苹果。”

  1999年1月,法国的贝楚齐亚尼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年仅36岁,法国的贝楚齐亚尼留给人间最后的一句话是:“如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9

  罗伯特·巴拉尼1876年出生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他的父母均是犹太人。他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庭经济不宽裕,此病无法得到根治,使他的膝关节永久性僵硬了。父母为自己的儿子伤心,巴拉尼当然也痛苦至极。但是,懂事的巴拉尼,尽管年纪才七八岁,却把自己的痛苦隐藏起来,对父母说:“你们不要为我伤心,我完全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并且取得事业的成功。”

  父母听到儿子这番话,悲喜交集,抱着他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以泪洗面。

  巴拉尼从此狠下决心,埋头勤读书。父母交替着每天送接他到学校,一直坚持了十多年,风雨不改。巴拉尼没有辜负父母的心血,也没有忘掉自己的誓言,读小学、中学时,成绩一直保持优异,名列同级学生前茅。

  18岁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90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巴拉尼留在维也纳大学耳科诊所工作,当一名实习医生。由于巴拉尼工作很努力,该大学医院工作的著名医生亚当·波利兹对他很赏识,对他的工作和研究给予热情的指导。巴拉尼对眼球震颤现象深入研究和探源,经过3年努力,于1905年5月发表了题为《热眼球震颤的观察》的研究论文。这篇论文的发表,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标志着耳科“热检验”法的产生。巴拉尼再深入钻研,通过实验证明内耳前庭器与小脑有关,从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学的基础。

  1909年,著名耳科医生亚当·波利兹病重,他主持的耳科研究所的`事务及在维也纳大学担任耳科医学教学的任务,全部交给巴拉尼了。繁重的工作担子压在巴拉尼肩上,他不畏劳苦,除了出色地完成这些工作外,还继续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深入研究。1910年至1912年间,他的科研成果累累,先后发表了《半规管的生理学与病理学》和《前庭器的机能试验》两本著作。由于他工作和科研有突破性的贡献,奥地利皇家授予他爵位。1914年,他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巴拉尼一生发表的科研论文184篇,治疗好许多耳科绝症。他的成就卓著,当今医学上探测前庭疾患的试验和检查小脑活动及其与平衡障碍有关的试验,都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巴拉尼出色的做到了。其实,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什么不可能,残疾人又怎样,残疾人一样有着健康的思维,为什么要给自己寻找人为的不平等呢?只要充满信心、热忱的生活和工作,残疾人一样也可以做出伟大的成就。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0

  传奇物理学家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因患“渐冻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1

  瘫痪的励志小女孩

  有一个小女孩四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幸运的是她的病医治好了,不幸的时留下了后遗症――小女孩的左腿瘫痪了。

  母亲十分难受,精心照顾女儿,发誓要让女儿复原。小女孩八岁的时候腿上绑着钢板能够和其他的同龄人一样跑步、跳远。之后,在一次跳远的时候,钢板的连接处断了后从腿上掉下来,她发现不用钢板自我也能跑步、跳远。小女孩十分高兴,从此更加努力地练习。

  之后她成为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冠军,为自我赢得了荣誉。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下,如果你认为你的目标是正确的。遇到再大的`挫折,只要不能打倒你的信心,那么它永远打不倒你的身体。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2

  他一出生就没有健全的四肢,只有一条细细的“小鸡腿”,然而,他却拿到了两个大学学位,获得了澳大利亚的“杰出澳洲青年奖”。他走访过20多个国家,靠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来激励大家更加热爱生活。昨日,由中国红十字会心灵阳光工程主办,什邡市心理服务中心协办的“我和世界不一样”———尼克·胡哲大型励志演讲在什邡中学激情开讲,在笑声和感动中,世界著名演讲大师,27岁的澳洲小伙尼克·胡哲用他的幽默和乐观,征服了在场的1000多名亲身经历过地震的中小学生以及当地的100多名残疾人。

  “别抱怨自己没有的,要感谢自己拥有的……”

  下午2时30分,演讲正式开始。在众人面前刚一亮相,27岁的尼克就让大家见识到了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自己的“小鸡腿”开起了玩笑。所谓的“小鸡腿”,其实是他的左脚,但没有和常人一样的腿,只有一个小小的左脚掌及其相连的两个脚趾头。尽管如此,尼克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大家,他仍然可以用这样的一条腿走路,跳跃,甚至踢足球。

  他说,在他第一次开始玩足球时,他以为自己只可以用头去回应,但当和他的身体相比堪称巨大的足球向他疾速飞来的那一刻,他选择了用自己的“小鸡腿”去完成那个真正意义上踢的动作。他说,因为这样的一个动作,让他觉得自己应该感谢自己有这样的一条腿。他说,因为那一次踢球,他几乎有一个星期都必须翘着左脚,难受地用大腿的根部去走路。那一段时间,这让他意识到了要感谢自己所拥有的,而不是去抱怨自己所没有的……

  真实的故事,幽默的语言,以及从尼克身上散发出的积极乐观的心态,现场的1000多名听众也自然全部被感动,回应给尼克的除了被感动的泪水,还有雷鸣一般的掌声。

  “不要害怕失败,而且永远不要放弃……”

  其实,早在演讲正式开始之初,为了激励在场的听众,尼克就已经让大家观看了一段有关他的视频。在视频之中,他和常人一样玩滑板,游泳踢球,钓鱼骑马,甚至是开快艇……而为了让台下的观众能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所能做到的一切,尼克又在现场为众人献上了一段打击乐。那是一种电子乐器,尼克只要用脚灵巧地触碰不同的按钮,就可以让机器发出有节奏的激情鼓声;他还向在场的孩子们借来了纸和笔,用嘴执笔画出了代表光明和希望的太阳,写下了“我爱你们”的字样。

  尼克说,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并不是靠练习一两百次就可以成功的,而是需要不停的更多的练习。他认为到达目的地前的跌倒是可以的,却决不能因为跌倒而成为失败者。无论是做任何事情,大家都一定要不停尝试,永远不要放弃。

  “要相信来自父母朋友以及自己的.爱……”

  激情的话语感染了现场的许多人。在向尼克自由提问的环节,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希望向尼克发问,问他何以拥有如此的自信,又何以解决一些难题……尼克总是用“爱”这一个简单的词来回答。他讲述了自己在出生时父母和亲友的悲痛绝望,也讲到了他在学校中从饱受歧视到主动找朋友,进而用自己的生命经历鼓励在生活中遇到烦恼的伙伴……以及他如何走过艰难获得成功,获得全世界的尊重。尼克说,这是因为他身边有爱,有来自父母朋友的爱,也有来自自己的爱。他说,因为爱经历过地震灾难的大家,所以他也来到了什邡,希望用自己的演讲鼓励和抚慰在座的众人。希望在地震中失去肢体的孩子们可以在将来和自己一样活出精彩的人生。

  因为7岁那一年的失误,15岁的李运康被火车碾压失去了双腿。而在当地残联的安排下,目前正读初三的他出现在了昨天的听众席上。李运康说,虽然之前他从未听说过尼克叔叔的故事,可是在短短1个多小时的演讲结束后,他突然觉得自己不一样了,对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为了鼓励李运康活出更精彩的人生,演讲结束后,尼克甚至还和李运康来了场小小的“跑步比赛”。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3

  人要有一种伟大的欲望,还要有能够实现这种欲望的技能和坚忍。

  ——柏拉图

  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之间河流的布鲁克林大桥是个地地道道的机械工程奇迹。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这座雄伟大桥的设计。然而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趁早放弃这个天方夜谭般的计划。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确信大桥可以建成。

  父子俩构思着建桥的方案,琢磨着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他们设法说服银行家投资该项目,之后他们怀着无可遏止的'激情和无比旺盛的精力,组织工程队,开始施工建造他们的大桥。

  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严重受伤,无法讲话也不能走路了。谁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然而尽管华盛顿·罗布林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忽然一闪念想出一种能和别人进行交流的密码。

  他惟一能动的是一根手指,于是他就用那根手指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和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

  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发号施令,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胜利与失败这间的差距并不似人们想像的那么大,仅仅是一念而已。欲望可以将一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至,也可以逼得一个人献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碍,欲望使人全速前进而无后顾之忧。

  凡是能排除所有障碍的人,常常会屡建奇功。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当充分发挥我们的能力。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4

  像雕塑一样活着

  第一次见到尼克·胡哲,人们都难掩震惊——他就像一尊素描课上的半身雕像,没有手和脚。面对人们讶异的表情,尼克自我介绍时常以说笑开场。

  “你们好!我是尼克,澳大利亚人,今年28岁,周游世界分享我的故事。我一年大概飞行120多次,我喜欢做些好玩的事给生活添色。当我无聊时,我让朋友把我抱起来放在飞机座位上的行李舱里,我请朋友把门关上。那次,有位老兄一打开门,我就‘嘣’探出头来,他当时被我吓得跳起来。我心想,他们能把我怎么样?难道用手铐把我的‘手’铐起来吗?”

  “我喜欢各种新挑战,例如刷牙,我把牙刷放在架子上,然后靠移动嘴巴来刷,有时确实很困难,也很挫败,但我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很容易在第一次失败后就决定放弃,生活中有很多我没法改变的障碍,但我学会积极地看待,一次次尝试,永不放弃。”

  尼克的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独立行走,上下楼梯,下床洗脸,打开电器开关,操作电脑,甚至每分钟能击打43个字母,他对自己“谜”一般的身体充满感恩。“我父母教我不要因没有的生气,反而要为已拥有的感恩。我没有手脚,但我很感恩还有这只‘小鸡腿’(左脚掌及相连的两个趾头),我家小狗曾误以为是鸡腿差点吃了它。”

  “我用这两个宝贵的`趾头做很多事,走路、打字、踢球、游泳、弹奏打击乐……我呆在水里可以漂起来,因为我身体的80%是肺,‘小鸡腿’则像是推进器;因为这两个趾头,我还可以做V字,每次拍照,我都会把它翘起来。”说着说着,他便翘起他的两个趾头,绽出满脸笑容——Peace!

  尼克的演讲幽默且极具感染力,他回忆出生时父母和亲友的悲痛、自己在学校饱受歧视的苦楚,分享家人和自己如何建立信心、经历转变。“如果你知道爱,选择爱,你就知道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所以不要低估了自己。”在亲友支持下,他克服了各种困境,并通过奋斗获得会计和财务策划双学士学位,进而创办了“没有四肢的人生”(Life Without Limbs)非营利机构,用自己的生命见证激励众人,迄今他已走访了24个国家,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5

  陈燕,女,汉族,1973年生,视力残疾,一级钢琴调律师,北京市人。现北京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职责公司总经理,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分会会员。幼年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22岁毕业于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20xx年10月建立北京钢琴调律网,20xx年出版《陈燕:耳边的世界——中国第一位女盲人调律师的自传》,同年12月被江苏卫视和新浪网评为《感动20xx》十大真情人物。

  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故事有点传奇,但都是真的。3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先天性残疾,陈燕被父母遗弃,是姥姥收养她并抚养成人。

  陈燕自小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学过很多乐器。自打学调琴开始,她每一天总是十三四个小时泡在钢琴边,仔细摸,用心记。学调律还务必会修琴,一个盲人手拿锤子钉钉子、刨子刨木头,受伤总是难免的,学习调律那段时光,她手上就没有一块好肉。

  4年学习,陈燕掌握了欧美最先进的钢琴调律技术,但信心满怀的她立刻遭遇了残酷的.现实,当时国内的人还无法理解盲人调琴师这一行业。几经周折,一家大的琴行经理考核后同意录用。但经理为难地说,这份工作需要上门为客户调琴,你此刻的状况挨家上门也太困难。再说路上车很多,出了交通事故,琴行要负责的。

  为了熟悉地形路况,她请家人帮忙,把图上的地名、车站、胡同小区等一一抄写成盲文,一一记熟。有一位用户不期望盲人调律,她到用户家后,凭着眼睛仅存的一点光感,跟用户走到钢琴前,连调带修干了两个小时,客户试弹后很满意,并说他的两台琴以后都请陈燕调。这时陈燕告诉他自己是个盲人,对方不好意思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陈燕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与客户见面时决不告诉自己是盲人,调琴结束后,必须要告诉用户自己是盲人。她说:“给用户调完音后,我除了教给用户一些保养知识外,还要给用户弹一首优美的曲子,这时才告诉他,我是一名盲人钢琴调律师,用户感到十分惊讶。你是盲人,你怎样来的?你调琴的时候,眼睛一向跟着手动呀!每当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真正在调琴这个圈子里闯出名气,陈燕靠的是技术。她将8000多个钢琴零件熟记于心,并能及时发现影响音准的零件,调出正确的音律。到目前,她已给上万个家庭的钢琴做过调音,足迹遍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为了帮忙更多的钢琴用户,陈燕开通了全国第一条钢琴公益热线,每一天晚上7点到10点,她都会守候在电话机旁。在钢琴调律的路上,她最大理想就是让全国的人都明白,盲人完全能够从事钢琴调律工作。

  陈燕不仅仅拥有娴熟的调琴专业技术,她还创造了许多盲人第一的奇迹: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中国盲人中第一个写自传的,第一个会骑独轮车、游泳、骑自行车、开卡丁车、滑旱冰、练跆拳道的盲人等等。陈燕说,不管路有多漫长、有多艰辛,她都会“笑对人生”。她是该笑,因为她为自己“调”出了一派光明。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残疾人励志故事-五则残疾人的励志故事09-30

残疾人励志故事-残疾人经典的故事09-29

残疾人士的励志故事01-20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1-23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精选10-18

残疾人励志小故事08-29

有关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0-10

中国励志残疾人故事10-11

有关残疾人的经典励志故事10-11

残疾人名人励志故事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