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感悟生活的哲理散文

时间:2022-12-02 19:17:44 人生感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品味人生感悟生活的哲理散文3篇

  品味人生的精美哲理散文一:品味人生千百样的滋味

品味人生感悟生活的哲理散文3篇

  喜欢英国散文是很多年前在一家小书店买到一本梁遇春的散文集,其中有一篇论兰姆的文章,很精彩,句句珠玉,才气横溢,很奇妙,把一个恋着往昔骸骨的世界一流的散文家的精神风貌,一路掉著书袋,琳琅满目,深刻的传达袒露,生动奇异,机智生风的妙论立刻抓住了我的整个心魂。

  时间流逝,光阴荏苒,却未曾使我专注英国散文的兴趣稍减,反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因为阅历的增加,对人生的感悟加深,且因为个人的命运走的常常是平淡无奇的路径,而很愿意并希望自己能在英国散文的摸索中,充实自己的精神,使自己的心灵也偶尔能蹦出一星半点的火花,亮着迷迷茫茫的灰色人生。

  自己的资质禀赋想来薄得象一片失去了水分的秋叶,翻着两面看,实在有着生脆和干涩的可恼,在星光耀眼智见明达的英国散文里,觉得自己就象一只疲惫无力,翅有破损的枯叶蝶,虽奋力扑棱着两片单薄的羽翼,却止于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宝库门前,心里觉得不爽,却也无可奈何。

  或许是自己还没有抵就那种宽厚而温和的精神境地,多年的阅读,朦胧的启悟,虽也能于某个深夜时分通明一刻,激灵一闪,灵魂的重重幽谷和往来僻径刹时突露迷云,毕现眼里,可恍惚间,又很快云遮雾绕,无可追摩了,心中一片惘然。

  爱着兰姆的宽厚温和的性格,爱着他梦幻似的笔触,一个高贵的绅士,一个宁愿呆在往昔凋零破旧的城市街道,因为那市井嘈杂的如烟云般的陈旧往事,无论是多么细微的枝节,多么平淡的人物,都能落入他的眼中,无论是一个衣裳褴褛的流浪汉,一个扫烟窗的儿童,一个老奸巨猾的商人,一个卖花的女人,一个玩牌的贵妇,一个梦中的孩子,在他的心中,这一切都是弥足珍贵的,在他的笔下,单调,琐碎,为平常的目光一扫而过的人们的一个眼神,一个毫不起眼的动作,一种习惯,一副面孔,一种说话的口气,都使他百看不厌,趣味横生,简直是迷入其中,而被他镀上一层似梦如幻的色彩,透过他那对珠光宝气的眼睛,点石成金的灵感划破了浓雾迷漫的英国十八世纪的天幕,将那被时光所无情裹挟而去的时代人物的精神肖像极力保存下来,给我们留下了世界散文的瑰宝——《伊里亚特》。

  有幸在七、八年前购得一本《英国散文选》,由好几十篇英国名家的代表作辑成,如约翰生、布朗、斯威夫特、兰姆、吉辛、笛福、艾迪生、斯梯尔、毛姆、吴尔芙等,这本书本来是当作大学讲义给大学生作为学习的读物。我购得此书乃书店里的孤本,去晚了也许就没有了。《伊里亚特》是在花城出版社邮购得来的,市面上那时还没有,因为此书早就勾得我心里发痒,遍地去寻又不可得,所以,在得知邮购的地址后,毫不犹豫就汇钱去,以了却心愿。

  读英国散文乃是人生里非常的一大享受,是一场非常美丽的邂逅,又象是在微茫莫辨的人情世故的汪洋,瞥见到一盏透射夜波的明灯。

  一大批天才的散文作家,在莎士比亚之后,将英国的散文推进到世界散文一流的境界,他们的个性,才情,道德和人格,之后的作家们堪难与之媲美,这是特定时代的精神的无可模仿的特定成就。就是今天细读他们的作品,虽然隔着几百年的时尚风俗,思想隔膜,历史和视角差异,可生活本身和人性特质是永恒的,依然在我们的思虑和感悟中如同昨日的一篇私人纪录,使人浮想连翩,如同看着卓别林的无声电影一样,我们忍不住笑,忍不住伤感,忍不住会意人生的种种磨难和轻松的时刻,虽想着一篇篇英国散文,经过翻译家之手,会从他的指缝间滑落掉许多微妙的东西,不免遗憾,不如本国最好的散文那样亲切温润,荡气回肠,怀思悠古,可毕竟在那一篇篇忠实传神的文字里,有着别样的人生风貌,别样浓郁的情调和趣味,一样能涤荡人的精神,祛除人生无奈的尘灰!

  人生最难得的是投入自己的整个灵魂去阅读的快乐,而在这快乐的阅读中,你得到了知识,结识了奇妙的人物,汇聚了丰富的思想,打开了星空般的广阔视野,感受生活的无限深邃和精神世界的无穷可能,智慧的种子在心底潜滋暗长,在无垠的原野上鲜花盛开,那是怎样一种生命的蓬勃生机和美好境界!而这不过是缘于一种自然养成的对某一方面的书籍所生发的兴趣,是我们和时间所暗结的预谋:我要过自己的生活,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世界造我,我就利用它,享用它,品味它千百样的滋味,度过这奇妙的一生。

  品味人生的精美哲理散文二:简单人生

  明媚春光,寂寞的空间,不知道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到底还有多远。依恋的结局,是否更像我们掌中交错的纹线,它只能停留在我们摊开的手掌中,不代表:诺言;更不可能代表:永恒。

  人的一世,真的感觉太短暂了,来来去去我们都是过客。人生就是不断制造麻烦然后解决麻烦的过程,没有人一生是一帆风顺,一路平坦的,我们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困难,坎坷。平淡平坦的生活是我们所向往和奢望的,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是否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颗淡然的心,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善良,少一点奢望,要心存安静,率直,坦荡,简单,健康。

  我喜欢在春天里,看那桃花静静的绽放,它的粉色虽然浅淡却能让人看到希望,并迎来春天里的第一缕阳光……

  我喜欢在夏天里,看那细雨绵绵,淡淡的静静地没有声响,它是滋润万物的甘露,它无私的将爱奉献给了大地……

  我喜欢在秋天里,闻那路边一片淡泊素雅的桂花香,它丝毫不张扬,静静地绽放,从不与春夏里的百花争艳,它的香气令我沉醉……

  我喜欢在冬天里,看那无声飘落的雪花,喜欢它的纯白,喜欢它的淡然,喜欢它的从容,喜欢它的安静,不知有多少人在为它赋诗痴狂?

  一年四季不管生活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总是能让我们更好的把握人生,把握幸福,把握未来的梦想……人的一生,哭过笑过的日子,何必太在意,何必因一些不顺心的事而悲观,要知道时间永远不会倒转,而生活还在默然继续着,所以我庆幸自己是乐观的,毕竟自己的理智理性,没有泯灭。

  品味人生的精美哲理散文三:人生无草稿丰富描人生

  我突然想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从5岁的时候便开始练习书法。考虑到孩子很小,纸张的费用又高,父亲一开始都是让他用废纸来练习。但是,学了很长时间,孩子的书法一直没有多大长进。

  一次,其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来家里做客,父亲很苦恼地说了小孩练书法的情况。书法家朋友对他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

  于是,他便按照书法家朋友所说的去做,花了很高的价钱买了一些很好的纸给小孩练习。果然,没过多久,他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是惊奇,便去问那位书法家朋友。

  书法家朋友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他因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字。

  所以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总要一个紧迫感与使命感,不能放任自流。要知道,生命不应该打草稿,而现实的生活其实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机会,因为我们所认为的草稿,其实就已经是我们人生的答卷———无法更改,亦无法重绘,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次机会,认真对待每一天。

  别让生命再打草稿,用行动奉献一份爱意给天下的弱者,你的生命价值便得到了延伸,用你的目光呵护道旁的每一株无名小花,你的生命就是原野上的一株大树,用你的心灵去感应树上的每一片绿叶,你的生命从此便获得了安宁与清静。这样,生命因此而被人珍视,而透射出自己的美丽。

  如果说人生象一场戏,那么这场戏将没有任何形式的彩排,自编自导自演,直接登台,展示给观众。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河,那么人生的时光犹如东逝之水,汩汩滔滔,永远没有倒流之时。如果说人生如一盘棋,那么在纵横冲杀中关键的几步永远没有悔棋之机,一步一着,关及全局胜负。

  这些形象的人生之喻,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从生到死的是一次性的,只能演绎一遍。我们常说人生没有草稿纸,这幅画卷是美是丑,一旦绘就,便无法更改。人生没有草稿纸,也只能如此。当然,古往今来,没有谁能给后世留下一张完美无缺的答卷,总是有或多或少的不足。生活中不是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吗?假如能够回到从前,我一定会好好的珍惜每一天;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将会一步一步比别人走得更精彩。然而逝者如斯,时光巨轮永远是向前的。世间一切都可得,唯独难买后悔药;任凭你怎样追悔,不能改变的是自然法则,我们的每一天每一步都已镌刻在历史时空上,无法涂改。

  当我们还沉浸在“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追悔之时,切勿忘了眼前脚下的时光也在一点一点的塌陷。浪费过去固然可惜,眼前的拥有弥足珍贵。走出昨日的阴影,走好眼前每一步,让今后少走弯路不走歧路,让人生少留污点,这才是负责的态度,也才是珍视人生的最好方法。明智者会把过往每一点滴,无论其正误,都积淀于心,把它作为下一步的参照,为今后人生导航。

  人生没有草稿纸,面对这场成本极度昂贵的消费,有人害怕了,胆怯了。唯恐一着不慎会带来满盘皆输的结局,而整日徘徊犹豫,不敢探出脚来。这类人注定只会是碌碌无为一生。须知谨小慎微者在人生画卷上没有留下污点的同时,也不可能绘出精彩辉煌。我们在倡导三思而行,戒盲目冒进的同时,也须从容落笔,大胆着色。这样才能绘出自身的独特和风格

  人生没有草稿纸,这就意味着一切完美都只是追求和愿望,在探索途中,摸、爬、滚、打,总会有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失误甚至是失足。既然已迈出双脚,就不能收缩回去,这就要有敢于担当风险的勇气。

  人生成败同行,悲乐交织,画卷虽不完美,但很丰富。有此境界,大可足矣!

【品味人生感悟生活的哲理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人生生活感悟的哲理散文12-09

感悟生活品味人生12-07

品味生活感悟人生02-02

感悟生活的哲理散文04-01

生活感悟哲理散文04-25

感悟生活哲理散文04-25

感悟放下的生活哲理散文05-01

经典散文感悟人生哲理12-07

感悟人生哲理经典散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