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书经典散文

时间:2018-09-26 12:08:03 经典散文 我要投稿

听评书经典散文

  下乡调研,和党校的D老师住一个屋。晚上休息的时候,D老师拿出一台小收音机。我心想,现在还有人听这东西,真是稀奇。D老师似乎看出我的心思。说:一是习惯了,二是出门和别人住一个房间,看电视会影响别人,戴上耳机听听收音机也算是自得其乐了。听了以后,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有时,从一件小事上可以看上一个人的品德,D老师能为别人着想,不愧为人师表。

听评书经典散文

  在感慨的同时,这小小的收音机也勾起了我对一段往事的回忆。

  和现在的相比,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的文化娱乐生活是简单而寒酸的。偶而看一场电影,那简直就是一件大事,要高兴好几天的。但有一种娱乐方式是经济而可行的,那就是听收音机。最令我着迷的就是听评书了。

  记得十一、二岁的时候,那时家里还没有收音机,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匆匆地拨几口饭,就跑到后排的小赵叔叔家去听评书。赵叔家有一台台式的红灯牌收音机,摆在靠墙的红柜上,是家里唯一的高档用品,平时是用一个布罩罩着的,只有在听时才摘下来,俨然是个宝贝。我呢,就规规距距地趴在柜前听,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漏掉一个字。赵叔人好,从来不烦我,这也是我常去他家“蹭听”的缘故吧。

  记得有一年,收音机里播送长篇评书《闪闪的'红星》。主人公儿童团长潘冬子机智勇敢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我。每天放学后,饭也顾不上吃,就跑出去听评书了。惹得母亲不高兴,叹着气说:这孩子,真是走火入魔了。

  那时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最怕老师压堂,一压堂,评书就误了。所以,如果下课铃响了,老师还不下课,心里是双恨又痒,那个难受劲就别提了。好在那时路边都有有线广播,如果放学晚了可以在路上听。五十米距离一根电线杆子,上面安着一个喇叭,边走边听,上一个喇叭走得快要听不见了,跑几步,下一个喇叭又能听见了,这样走到家了,也听完了。

  那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家里能有一台收音机。父亲虽然文化不高,但也知道听评书能长见识、学文化,所以决定买一台收音机。

  那是一九七二年的夏天,正好单位的一个技术员要去上海学习。父亲拿出攒了多时的七十五块钱,托人家捎一台收音机。别小看这七十五元钱,那时相当于父亲一个半月的工资。从那个技术员走后,我的心就跟着走了。整天盼啊盼啊,真有种望眼欲穿的感觉。每天放学路上想象着收音机捎回来的情景,可是等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整整的一个夏天,没有一点音信,我甚至有点绝望了,觉得那个技术员一定是出事了。

  就在我快要淡忘这件事的时候,在秋季的一个中午,放学回家,看见柜子上放着一个白色的纸盒,打开一看,是一台收音机。一台上海无线电三厂生产的“春雷”牌三波段半导体收音机,有一块砖那么大,还罩着一个皮套,样子十分好看,我当时的心情,真是比过大年都高兴。从此,再也不用上别人家去蹭听了。

  有了这台收音机,我听评书的劲头更足了。七十年代听《大刀记》、《万山红遍》、《血溅津门》、《敌后武工队》等革命题材的长篇小说,改革开放后听《三国演义》、《岳飞传》、《杨家将》、《夜幕下的哈尔滨》长篇评书。通过听评书,一段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历史,一个个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留在了我的心中,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受益无穷。

  如今,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的丰富多彩,中国进入了信息时代,多种媒体让人们目不暇接。听收音机再也不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选择。但是做为那个年代人们了解社会,了解外界、学习知识的一个渠道,收音机无疑是是有过贡献的。

  收音机时代,我曾经有过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听评书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说给自己听经典散文

2.静夜听细雨经典散文

3.听雨经典抒情散文

4.倚花听雨经典散文

5.边走边听的经典散文

6.留荷听雨经典抒情散文

7.依窗听雨经典抒情散文

8.文字相依听风追梦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