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嘉兴名家散文

时间:2019-07-10 20:08:24 名家散文 我要投稿

美哉,嘉兴名家散文

  在嘉兴的一条大街上,我轻轻地徜徉着,还常常抬起头,仰望那一座座耸向蓝天的高楼。一串串敞亮的玻璃窗户,反射着一阵阵耀眼的阳光,像一道道瀑布似的,从顶空里纷纷溅落下来,闪闪烁烁的,发出晶莹的亮光,显露着这些广厦的线条,是多么的弯曲和圆润,挺拔和流畅。

美哉,嘉兴名家散文

  早就听说过,这美丽与富庶的嘉兴地区:有着六千多年古老和悠久的历史。那时候,多少男男女女的祖先们,在这里跋涉,在这里开垦,为了建设自己的家园,经历了数说不完的艰难与困苦,却依旧做着很浪漫的梦,升腾出充满诗意的情思来。记得是在哪一个博物馆里面,瞧见过从这儿的马家浜附近,用心挖掘出来的陶瓶,顶端那个满头秀发的脸庞,瞪着一双硕大的眼睛,翕敛着圆圆的鼻孔,多么幽默、爽朗和深沉的表情,是否在冥想着明天更美妙的景致?还那么使劲地张开嘴唇,显出了一股不屈不挠的意志,是在向大家讲演,抑或歌咏着什么?六千多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的祖先们,这些华夏

  民族筚路蓝缕的开拓者,不管有着多么奇异的幻想,何等奥妙的哲思,也肯定想象不出我眼前这些高高矗立着的楼宇。

  这六千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汹涌澎湃地奔腾向前,无论有过多少巨大的灾祸,折磨和戕杀着华夏的子孙,然而只要是依旧活着的人们,哪怕是折断了腰,闭拢了嘴,也始终会默默地推动这人世,缓缓地向前推移。勤劳、聪颖和坚毅的华夏子孙,一定会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设成异常美丽的家园。我眼前这些遮掩着两行松柏和槐树的声楼大厦,不正是标志着嘉兴的多少建设者,在自己家乡的历史上,画成了最动人的景致?这是具有现代色彩的21世纪的美丽风光。

  向街道的对面望去,在潺潺流淌的运河旁边,几棵婆娑的柳树底下,一抹青翠的草坪中间,布满了多少艳紫的牡丹花,在金黄色的太阳光底下,大大方方地展示着自己的容貌,比起身旁那一排夹竹桃粉红与细小的花朵来,真是洋溢出很蓬勃和热烈的气势。

  在花草丛中,在绵延的小径尽头,越过低矮的石桥,一座黛墨色的凉亭,尖尖翘起的檐角,更是勾勒出了古色古香的风味。如果能够漫步进去,坐在亭子里的石凳上,想一想生长于这里的唐代诗人顾况,跟运河旁边秀美的风光,该是多么的相映成趣。我想象着自己坐在他的身旁,诚心诚意地称赞他,藐视那些颐指气使的权贵,同情许多贫穷困苦的百姓。据说白居易在前往长安应试时,曾经带上《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等的诗篇,去谒见过他。他瞧着这年轻的士子,调侃着对方的名字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可是当他读完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诗句,竟肃然起敬,十分推崇这位后生的才情,说是颇具开拓的气势。如此诚挚地肯定同道的出色成就,真是襟怀坦诚的性情中人,如果能够跟这样的先贤对话,会受到多大的教益啊!

  还想起了近代以来出生在这儿的茅盾,丰子恺、徐志摩这些著名的作家。我曾经反复地阅读过他们的作品,揣摩过他们的哲思和艺术。今天来到了他们的家乡,觉得是分外的亲切和喜悦,张望着这街道两旁融合了古典与现代氛围的建筑,似乎是恍然大悟起来。我常常思考着这些个性很不相同的哲人,怎样企图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未来,经过审慎的爬罗剔抉之后,十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开辟出自己独创的天地。正像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的才能》这篇文章里所说的,“一种新的艺术作品之诞生,也就是从前一切艺术作品之变幻的复活”。建筑艺术的领域肯定也是如此,要在兼收并蓄之后,再放眼人类世界种种演变的`历程,进行充满个性的创造,建设成风格迥异和美丽大方的楼字。这不正是整个民族共同都在奋斗和追求的目标?这不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瞧着嘉兴这条街道上迷人的景色,多么想再细细地品味一番,却哪里有这么多从容的时间,只好匆匆地告别这华美的高楼,告别这幽静的花园,前往闻名已久却从未见过的西塘去了。

  刚踏进这小镇狭窄的街道,就瞧见两旁陈旧的木板楼房,密密地拥挤在一起。一根根细瘦的红漆柱子,牢牢地撑住顶端的多少窗户。在柱子中间那一扇扇宽敞的大门,纷纷都打开着,可以透过里边的门窗,瞧见河堤对岸的一排瓦房,也畅开着矮矮的后门。一阵嘤嘤的声响,轻轻地飘来,是隔河相望的邻居,在诉说什么亲热的话语?

  我在这静谧的小街上,轻轻地踯躅,满眼都是房舍两旁翘起的屋檐,和在微风中悄悄开启的门窗,却听不见响亮的人声,更听不见汽车轰鸣的噪音,多么的幽静,多么的安宁,多么的舒畅。在这里欢欣地漫步,缓缓地踩着整齐的石板路,竟会听到一阵咚咚的声音,多么明朗,多么悠扬,多么像一阵阵悦耳的琴声。在通都大邑中打发忙碌和紧张的日子,嘈杂的人声,喧闹的车声;轰隆隆的机器声,快把耳朵都震聋了,哪里听得见自己发出的什么声响。终日都听着劈啪和砰訇的噪音,在疯狂地咆哮,心里会觉得非常的烦躁,梦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寻找到一块安静的地方,在那里徘徊片刻,让自己的精神完全放松下来,随意地走走,悠闲地看看,也许是一生中最大的乐趣。大概正因为是这样的缘故,西塘就成了被人们向往的地方。

  我又往前移动了几步,站在一座高高耸起的石桥底下,欢快地跨着大步,攀上了顶端的石阶,双手扶住长长的栏杆,凝视着这方方正正的桥拱底下,小河里粼粼的涟漪中间,泛起了河岸两旁那一行槐树的倒影,又童叠上瓦楞的痕迹,多么的幽深和神秘。再往前面看去,另一座娟秀的石桥,遮挡着我寻觅的目光,它滚圆的桥拱,在小河里勾出的倒影,恰巧是画成了一个玲珑剔透的圆圈。从拱洞那一边露出的门楣与窗棂,跟水面的倒影丝毫不差地连缀在一起,于稀淡的雾气之中,悠悠晃晃地闪亮。

  在这两座石桥的中间,左边逶迤着一座被多少根木柱支起的廊棚,遮住了头顶的阳光。如果碰到下雨的日子,就更可以安闲地踱着脚步,眺望河面的景色了。我暗暗地称赞这廊棚的设计者,有着一颗多么体贴与善良的心。正在这时候,传来了一声稚嫩的叫喊,定睛看去,原来是个穿着白袄红裤的男童,挥起手里薄薄的瓦片,飞旋着掠过平静的水面,留下了好多圆圆的水涡,微微地颤抖着。站立在旁边那个健壮的男 子,笑眯眯地欣赏着,该是这孩子的父亲,从心里夸奖他的聪明和伶俐吧。

  小河右边的多少瓦房,参差地蹲立在一行行坚固的石级顶上。浅灰色的围墙旁边,那屋顶上黛墨色的瓦片,和屋檐底下雪白的墙壁,衬托着这石条底座一大片黄褐的色泽,还有从庭院里纷纷伸出头来的树梢,那一缕缕碧绿的颜色,显得多么的清秀和妩媚,而挂在檐头的多少盏红灯笼,圆滚滚的,在微风中轻轻飘荡。这红红绿绿的色彩,黑白分明的线条,再加上黄澄澄的纹路,一起把自己缤纷的影痕,投进小河里去,在这儿飞舞和栖息。江南水乡多么妖娆的风光,怎么能不让游人陶醉?

  正出神地站在桥头眺望时,瞧见了一个比我显得略微年轻的老人,慢慢地走上桥来。他金黄的头发底下,白皙的脸庞上,露出微微的笑容,一对深蓝色的眼珠,专注地张望着河边的景致。我猜测着他来自何方,是从遥远的美国飞来的吗?那么他也许曾游逛过旧金山的华人街,那儿点点滴滴的华夏风光,也许曾引起过他的兴趣。然而当他踯躅在这古色古香的小镇时,一定会真正地醒悟过来,两百多年前的江南民居,原来是跟那儿完全不同的景致,如此的独特、奇妙、秀丽和安静,怎么能不让人惊讶万分,一见倾心?

  这兴致勃勃的西方游客,突然让我回忆起那一回在威尼斯的旅程。也是踯躅于河网交叉的水乡,却多么惊讶地张望着许多浑圆的拱门、细长的尖塔,和环绕在周围的无数雕像。一个展开了翅膀的女神,俯瞰着昂起头颅的骏马,和旁边那一头金灿灿的雄狮。五彩缤纷的色泽,富丽堂皇的线条,真让我清楚地领略了欧洲建筑的风格。那种浑厚、繁复和宏伟的美质,跟自己童年时代居住过的房屋,粉墙黑瓦,窗明几净,和微微翘起的檐角,是多么的大异其趣。像这样单纯与明快的线条,像这样流畅和秀美的风格,原来也很吸引着这西方的游客。他多么神往的表情,跟我在威尼斯游历时的情景,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原来世界上所有美丽的景色,都是在引起人们的惊讶、神往和兴奋之中,去不断地寻觅和追求,去唤醒、鼓舞和升华自己的灵魂。

  忽然瞧见两个背着包裹的老人,像是一对夫妇的模样,从右边的屋子里走了出来。那老汉轻轻唿哨了一声,一艘尖尖的舢板,就从我站立的石桥底下,飞快地划了过去,停泊在河岸的石阶旁边。他们刚蹦跳着下了船,这舢板就像箭也似的射过水面,拐了个弯,消失了。

  我和那来自西方的老人,多么兴奋地站在桥上,眺望着水乡的风景,然而这一对本地的老人,却匆匆离开了这儿,到哪里去呢?是前往嘉兴那一条洁净和美丽的街道、看望在那里居住的儿女?听说有些出生在此间的年轻人,都不喜欢这儿陈旧的房舍、狭窄的街道、弯曲的小河,都不喜欢这儿寂静与单调的生活,在城市里找到了工作之后,再也没有回来探望家乡的兴趣,只好由思念儿孙的老人,前去照料了。而两代人的心灵与眼光,直到处世的态度,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很难长期都和谐地紧贴在一起,这样也只好由不辞辛苦的父母,风尘仆仆地来来去去了。

  人世的种种沧桑,实在太烦杂了,大概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一心专注于审美的哲人。而出门游览,恰巧又是审美中的一种佳境,领略多少历史的容貌,欣赏几何世间的景致,还会轻轻释放出自己心灵的苦闷。

  我身旁这异邦的游客,正眨着深蓝色的眼珠,陶醉在小河两旁的风景之中。瞅着他如此专注的神情,我也兴冲冲地走下桥去,拐了个弯儿,在显得更幽静的街道上,瞧见一条长长的巷子,跟它垂直地衔接了起来。小巷两旁高耸的砖墙,挡住了从天空射下的阳光,阴沉沉的,凉飕飕的。如果朝巷子里走去,会觉得有多么的凉爽和舒坦。可是这小巷实在太狭窄了,迎面走来的一个窈窕淑女,已经挡住了穿越的空间,连她自己都不敢大步流星地走路,因为害怕自己轻盈的双手,会重重地撞击两旁的墙壁,只好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紧紧跟随在她后面的一个英俊男子,笑吟吟地瞧着她,多么像是她心心相印的情侣,却无法拉住她纤纤的手,一块儿并着肩走路。

  往街道的前方踱了几步,我在紧闭着大门的庭院旁边,进入了一座小小的花园,一汪水塘的顶端,架着矮矮的石桥,两旁几座叠成了峰岭的假山,和背后挺起了四面檐角的凉亭,显得很古雅和有趣,多么像一幅几百年前的丹青。沿着曲折的回廊,匆匆走出了园子,听站在门外的游客议论,说是参观过的好几个博物馆中间,那展出的根雕艺术,真是了不得的绝活,一团团枯死的树根,经过了匠心独运的点拨,怎么就活脱脱地变成了盛开的花朵、报晓的公鸡、翱翔的雄鹰,和一尊端坐着的佛像?

  当我走进大厅,张望着那头威猛的狮子时,真佩服这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怎么能够把一簇簇凋零的根须,梳理得棕毛挺拔,奔腾着浑身的力量,圆圆的嘴唇顶上,那平坦的鼻子,正在急剧地呼气,额头的毛发,茎茎都竖立起来,眼睛警惕地瞪着前方,它已经将自己全部的力量,都蓄积在一起了。凭着它昂扬和振奋的灵魂,可以激发多少人的精神。我忽然想到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正是因为在大清王朝的禁锢底下,整个中国才变成了像是昏睡的狮子一般。这位艺术家勾勒出怒吼的醒狮,肯定是想要表现出另一种新颖与深沉的含义。

  听说他数十年如一日,琢磨和完成了许多动人心魄的作品。他寻觅和面对着多少枯死的树根,透过自己机智的慧眼,发现它们可以塑成什么样的形象,然后就挥动手臂,稍加修饰,让它们变得栩栩如生,震撼观众的心弦。他充满毅力的追求,淬砺和迸发了自己过人的才华。如果能够瞧见他,得要好好地向他请教一番。

  当我走进附近一座士绅的宅邸时,还沉浸于那些根雕的色彩中,黄澄澧的,金灿灿的,在自己心里闪亮。我轻轻坐在厅堂右侧的红木椅子上,瞧着中间长长的贡桌顶端,悬挂着的画卷和对联上边,钉在红木横梁上的那一块匾额,顿时想起了故乡小镇上相似的风貌。旧时代的小康人家,既得渲染雅致飘逸的书香气味,更想追求升官发财的鸿福降临,混杂着涂抹在一起的,总是这斑斑点点的意思。甚至在大门顶端的砖雕上:也刻出了簇拥着花卉鸟兽的福禄寿星。为了印证童年的记忆,我赶紧跨过厅堂的门槛,站在狭小的天井中间,仰着头观看门楣上的砖雕,果然是如此,那穿着一身锦绣衣衫的胖子,正笑眯眯地捧起一枚硕大的元宝。

  住在这关起了大门的宅邸里面,已经可以优哉游哉地过活,却在所有的装饰中间,流霹出还得要升官发财的愿望。在专制王朝长期厘定的秩序中间,地位更高的官僚,当然就会享受更多的荣华富贵,这样来鼓励人们始终要屈膝下跪,更驯服地替帝王效劳。

  当我又匆匆赶往钱塘江边的盐官镇,在号称为“陈阁老”的府第门前观望时,那宽敞的街道,逶迤的围墙,高旷的大门,显出了何等威严的气象。这是因为陈家的子孙,从清朝初年开始,曾经被打造出三个宰相和五个尚书的缘故。跨进门去,在开阔的庭院里,矗立着一座高昂的厅堂,绕过长长的回廊,走过花园里弯曲的石桥,又瞧见了一座明亮和雅致的寝楼。听说乾隆皇帝几次南巡时,还曾在这里逗留过。于是历来都流传着他是出生于陈府的后裔,这一“龙凤掉包”的荒唐说法,又被后来的小说家刻意编造,再加上影视作品的大肆渲染,此种极不严肃的“戏说”之风,就掀起了一股帝王崇拜的风气。其实康熙与乾隆的多次南巡,都是着眼于这儿富庶的收成,占据了全国赋税的大半,深知这是稳固他们统治的根基,也能够让掠夺来的民脂民膏,足以维持宫廷里奢侈淫逸的开销。专制帝王如此精明的法术,竟敷衍出市井中家长里短的流言,这是荒诞的喜剧,抑或沉痛的悲剧?

  于是我想起了那位也是出生在嘉兴一带的思想家吕留良,他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康熙年间横征暴敛的行径,悲痛欲绝地宣称,“今日之穷,为羲皇以来所仅见” .正是此种忧虑天下苍生的情怀,使他终日都忧伤不止,在晚年撰写的《祈死诗》中还叹息着,“便令百岁徒增感,行及重泉稍自宽”。然而他哪里知道,自己连死后都不得安息,遭到雍正年间惩处曾静的文字狱的牵累,被残酷地开棺戳尸,兄弟子女和亲友门生中,也有多人被斩首和判刑的。像这样从康熙年间开始,延续了一百多年的文字狱,被屠戮、判刑和流放的人们,实在是多得不计其数。笼罩在如此残忍、暴虐和血腥的气氛中间;就摧残和扼杀了多少人们说话与抒写的勇气,大家都变得唯唯诺诺,言不及义,思想萧索,精神委靡,满眼都是死气沉沉的世界。这样一个沉寂和无声的国度,只能是不断地衰颓下去,奠定了日后被西方列强肆意侵凌的局面。可是为什么当今的有些历史学家,竟还崇仰和谄媚着早已死去的这几个帝王,将那些杀戮无辜和血流如注的岁月,称赞和讴歌成为辉煌的盛世?

  离开那豪华的建筑,走进王国维的故居时,觉得这天井实在太逼仄了,房屋实在太局促和寒伧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家,怎么能够跟世代官宦的府第相比拟呢?我穿进幽暗的过道,紧紧拉住一根倾斜的栏杆,摸索着踏上摇晃的楼梯,担心会从这里跌落下去。终于攀上了低矮的楼层,穿过他父亲居住的房间,就走进了他曾经在这儿读书和睡眠的地方,一双布鞋还藏在支着木架的床下,是什么时候穿过的?

  站在窗前,眺望一片弥漫的云雾,幻想着从钱塘江畔腾空卷起的阵阵海涛,是怎样呼唤他的心灵,走向外面开阔的世界?他已经渊博地掌握了古国许多传统的学识,一旦在西方的天空里,找见和感知了哲思与审美的星光,多么陌生与新颖的启示,促使他形成了多少闪闪放光的学术见解。然而他为什么要在刚知天命之年,就自沉于北京的昆明湖里?是无法摆脱陈旧思想的阴影,和世俗纠纷的重压,匆忙结束了他曾经追求过崭新境界的孱弱生命?

  应该让生命的力量,变得无比的坚强,这样才能够在祖国的大地上,建设成无比美丽的乐园。我又想起了嘉兴那一条永远留在自己心里的街道,它融合着传统和现代氛围的美好风光,不正是这儿多少智慧与坚强的建设者,充分显示出自己生命的魅力?

  我瞧见的嘉兴,是多么的美丽,却还有多少迷人的景致,没有出现在自己这短短两天的游程之中,因此当我匆匆地离开嘉兴之际,就又盼望着何时能够再来这儿,充满欢乐地寻觅那遍地的诗情和画意。

【美哉,嘉兴名家散文】相关文章:

1.快亦不哉名家散文

2.仗美执言名家散文

3.生日名家散文

4.赔名家散文

5.中年名家散文

6.爱名家散文

7.狗名家散文

8.海上名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