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老人养生攻略

时间:2022-12-09 16:39:16 重阳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重阳节老人养生攻略

  从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重阳时节秋高气爽,登高望远,赏菊配茱萸,心情舒畅,锻炼身体,好一个重阳养生节。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所以更是老人养生好时节!下面阳光网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重阳时节老人养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重阳节老人养生攻略

  九九重阳节老人养生攻略

  当心秋燥引发旧疾

  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

  老年人大多有旧疾,有些病虽然本身与季节关系不大,比如胃病、血压或血糖比较高等,平时病情控制得还不错,但却很可能在夏秋转换的时候因为秋燥、感冒等小问题而引起旧病发作。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支气管炎等“小病”。

  避免盲目进补

  秋季是一个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现在社会上各类养生与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观点并非适合所有老年人。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食疗。在保健方面一定要与医生多沟通,不要自作主张,盲目进补。很多补品尤其是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起居有常很重要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不少老年人旅游后,身体出现了诸多不适。这是因为旅游一方面让老年人感到疲劳,吃不好、睡不好。另一方面,旅游前后以及旅游期间的生活作息突然改变了,而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旅游回来后,不是血压高了,就是心脏感觉不舒服了,只好去医院看医生。此外,老年人还要注意心态平和,不要过喜过忧,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情绪的波动不利于养生。

  这些老人不宜秋冻

  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易引发中风。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更加严重,从而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

  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人,在秋季易感受风寒湿邪,常会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症状。

  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受到秋凉刺激后,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疼痛等,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

  秋季特色养生经

  少洗澡 秋季老年人不宜过多洗澡,忌用碱性肥皂,以免因皮肤干燥引起皮肤瘙痒。秋季昼夜温差大,洗澡更容易引起感冒等症状。

  适度“冻”一下 有很多老年人习惯蒙着头,紧紧裹着被子睡觉。秋季是连接夏冬的过渡季节,适度“冻”一下,有利于适应冬季的干冷天气。

  适量多补水,忌流汗 秋季天气干燥容易上火,过量运动又容易引起流汗,丧失水分,应该适量多补水,忌流汗。

  慎防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的诱发原因大多是心血管疾病,秋季天气转凉,外周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大,寒冷刺激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最好家中能常备些舒缓血管,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中药,如复方丹参片等。

  心情开朗 老年人要多参加一些健身娱乐活动,与人多交流,保持心情开朗。

  九月九重阳节老年人要注重养生

  起居重在“防”

  首先起居上重在“防”。老年人不宜盲目进行“秋冻”,特别是深秋季节,防寒尤其重要。因为寒冷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本就有的心肌缺血加重,从而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可导致血压升高,易引发中风等严重后果。同时老慢支患者、胃病患者、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受到寒冷刺激后都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老年人要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及时增添衣物,抵御风寒,防止旧疾复发。也可以配合按揉迎香穴预防感冒,以及将双手搓热,揉搓腰部,有助疏通经脉增强防寒能力,这是老年人秋季养生的重点之首。

  饮食重在“润”

  其次饮食上重在“润”。秋季气候突出的.特点就是“燥”,中医认为“燥胜则干”,如皮肤干燥,口干咽燥,伤肺干咳不止,大便干结等,《黄帝内经》中指出:“燥者濡之”,即燥者润之,润燥之意,因此在食物的选择上应以甘平润燥,养肺生津的食物为主,如梨、百合、银耳、萝卜、莲藕、山药等,也可煮些滋阴润肺的中药粥来喝对老年人扶正防病来说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积极补充水分,还可以早晚做些上下叩齿动作,将产生的津液咽下,可起到润脏养身的功效。

  情志重在“平”

  第三情志上重在“平”。自然界的秋风肃杀,草枯叶落景色常常使人触景生情,尤其老年人更易回忆往事,有垂暮之感,从而诱发消沉的情绪产生“秋郁 ”,不良的心理刺激会导致人体免疫防御功能减低,代谢紊乱,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精神上的保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养花种草、琴棋书画等,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愉悦身心,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才能预防秋郁伤身。

  补虚重在“调”

  第四补虚重在“调”。秋季是进补的季节,老年人五脏虚弱,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选择一些中药来进补调养。气虚体质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神疲倦怠,活动后体力不济等症状,可选择西洋参、黄芪等; 血虚体质主要表现为经常头晕眼花,面色萎黄等症状,可选择阿胶、当归等;阳虚体质主要表现为面色发白,怕冷,四肢发凉,夜尿频繁等症状,可选择鹿茸、肉桂等;阴虚体质主要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舌燥,潮热盗汗等症状,可选择熟地黄、枸杞子等。进补不要自作主张,盲目进补,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重阳时节老年人饮食宜掌握以下十个原则

  蔬果宜鲜:新鲜、有色的蔬果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有刺激食欲增加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数量宜少: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老人要吃多种食物,但每种食物数量不宜过多,每餐七八分饱。

  质量宜高:质量高不意味着价格高,如豆制品、蛋、奶等都是质量高的食品,老人应当经常食用。还要注意多吃鱼,少吃肉。糖的主要来源是主食和蔬果,尽量减少白糖、红糖、砂糖等精制糖的食用。

  食物宜杂: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因此,每天都要吃谷类、蔬果、菌藻等多种食物,还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色泽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

  质地宜软:老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所以,饭菜质地以软烂为好,可采用蒸、煮、炖、烩等的烹调方法。选择的食物尽量避免纤维较粗、不宜咀嚼的食品,如肉类可多选择纤维短,肉质细嫩的鱼肉;牛奶、鸡蛋、豆制品都是最佳选择食物。

  饮食宜淡: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议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建议老人一日的食物组成:谷类150-250克,鱼虾类及瘦肉100克,豆类及其制品50克,新鲜蔬菜300克左右,新鲜水果250克左右,牛奶250克,烹调用油30克,食盐6克,食糖25克,少饮酒,喝足够的水分。

  速度宜缓: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尤其在吃鱼时更要注意。鱼肉由于肉质松软、细嫩,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优点,是老人的首选食品。但由于鱼刺的问题,限制了许多老人的食用。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选鱼刺较少的鱼类,吃鱼时,最好不要与米饭、馒头同时吃。

  饭菜宜香:老人食欲降低,在食品的制作方面要更加精心,注意色、香、味、形的调配。此外,优雅、安静、整洁的就餐环境;集体或结伴就餐的形式,都可提高老人的就餐兴趣。

  饮水宜多:老人对口渴的感觉不像年轻人那么敏感,因此,要自觉多喝水,可选择淡茶或白开水。千万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以免缺水。缺水会引起老人便秘和体内代谢失调。

  温度宜热:食物的最佳消化吸收过程是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的。老人对寒冷抵抗能力较差,一旦食用生、冷、硬的食品,就会影响到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肠道疾病。因此,老人的食物以温热为主。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饱食容易导致老人老年痴呆,据医生介绍,老人进食过饱营养过剩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加。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则会引起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智力减退等现象。往往人们在饱食之后就会有种想睡觉,或者特别困的感觉,主要原因是全身的能量集中在消化食物身上,而大脑也处在一个需要能量运转来维护的一种状况,当大脑没有能量运转时,其智力也会受到影响。

  专家提出,老年痴呆症与维生素B12和叶酸的缺乏有密切关系。饮食的调理可有助于防止老年痴呆,因为从食物中摄入B12和叶酸既有效且安全。富含B12的食物有:雏菊、香菇、大豆、鸡蛋、牛奶、动物肾脏以及各种发酵的豆制品等;叶酸丰富的食物是:绿叶蔬菜、柑橘、西红柿、菜花、西瓜、菌类、酵母、牛肉、肝脏和肾脏。经常、适量地摄入上述食物,对预防老年痴呆症有一定作用。


【重阳节老人养生攻略】相关文章:

重阳节养生有什么攻略05-09

重阳节老人如何养生05-09

2017重阳节养生攻略04-18

重阳节老年人养生全攻略05-09

端午节养生攻略05-12

重阳节如何养生保健04-19

重阳节养生保健小知识04-19

重阳节,老人的节日作文05-09

重阳节,探老人作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