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自然灾害如何预防应对

时间:2022-12-09 16:34:33 灾害防范知识 我要投稿

常见自然灾害如何预防应对

  我们通过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的意识。下面是阳光网小编给大介绍中国自然灾害,供大家参阅!

常见自然灾害如何预防应对

  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害灾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包括:

  1.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季节性强。具体情况是:

  大气圈和水圈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干旱、台风、风暴潮、沙尘暴以及大风、冰雹、暴风雪、低温冻害,巨浪、海啸、赤潮、海冰、海岸侵蚀等。平均每年洪涝灾害的受灾面积为1000多万公顷,成灾面积在500万公顷以上,同时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干旱的受灾面积2000多万公顷,成灾面积约1000万公顷,多发生在春秋两季;每年登陆台风约7个,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风暴潮是对我国威胁最大的海洋灾害,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风暴潮曾奔去10多万人的生命;沙尘暴、冰雹、暴风雪、低温冻害等其它灾害损失也相当严重。

  地质、地震灾害。主要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塌陷、荒漠化等。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1949年以来,因地震死亡近30万人,伤残近百万人,倒塌房屋1000多万间,其中,1976年唐山发生震惊世界的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伤残;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点有41万多处,每年因灾死亡近千人。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面积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水土流铁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

  生物灾害。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鼠害达1400余种,每年损失粮食约5000万吨,棉花100多万吨;草原和森林病虫鼠害每年发生面积分别超过2000万公顷和800万公顷。

  森林和草原火灾。1950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1.6万余次,受灾面积近百万公顷。受火灾威胁的草原2亿多公顷,其中火灾发生频繁的近1亿公顷。

  2.自然灾害地区差异明显。根据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以及灾害管理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可分为三种类地区。

  第一类地区有7个省、自治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少数在北部。此类地区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绝对值较小,但由于经济欠发达,直接经济损失率即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第二类地区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部分分布在中部,少数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地。此类地区经济发展、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抗灾能力为中等水平;北部受极地反气旋影响较大,南部为亚热带多雨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中游地区;人口密度中等或较大。主要灾害是干旱、洪涝、地震、冻害、风雹、农业病虫害,其次为滑坡、泥石流和森林自然灾害,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影响较大。

  第三类地区有8个省、直辖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此类地区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绝对值较大,但由于经济较发达,直接经济损失率为中等或较小,抗灾能力较强;受副热带高压与热带气旋影响最大,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主要灾害是洪涝、干旱、台风、风暴潮,其次为地震、冰雹、地面沉降。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都有影响。

  3.自然灾害损失严重并呈增长趋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其中死亡数千人,需转移安置约30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倒塌房屋300万间左右。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同时由于减灾建设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造成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自然灾害造成的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50年代480亿元,60年代570亿元,70年代590亿元,80年代690亿元;进入90年代以后,年均已经超过1000亿元。

  截至7月中,2017年自然灾害已致8330万人次受灾

  中新网2017年7月25日电 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今日介绍,今年以来,中国自然灾害以洪涝、滑坡灾害为主。截至7月24日,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330万人次受灾,402人因灾遇难,129人失踪;11万间房屋倒塌,20余万间房屋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704.6亿元。

  资料图:7月22日,昆明持续降雨,城区多处路段积水。昆明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未来12小时昆明市区及周边多地区将持续降雨。 中新社记者 任东 摄

  民政部今日举行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上半年民政重点业务工作进展和下步工作安排;今年主汛期以来全国的灾情和民政救灾工作情况,以及2016年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等,并答记者问。

  庞陈敏指出,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滑坡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台风、地震、崩塌、泥石流、低温冷冻、雪灾和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截至7月24日,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330万人次受灾,402人因灾遇难,129人失踪,35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20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11万间房屋倒塌,20余万间房屋严重损坏,约80万间房屋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233万公顷,其中绝收100余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704.6亿元。

  “总的看,全国灾情与2009-2016年同期均值相比偏轻,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暴雨洪涝集中发生且灾情严重;二是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情况严重;三是全国风雹灾害点多面广。”,庞陈敏说。

  常见自然灾害如何预防应对?

  洪水突来如何应对——冷静观察 迅速转移

  (1)冷静观察水势和地势,然后迅速向附近的高地、楼房转移。

  (2)就近无高地楼房可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等。必要时爬上高树也可暂避。

  (3)切记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顶,这些房屋浸水后容易倒塌。

  防冰雹如何避险——防雹勿忘防雷电

  (1)关好门窗,妥善安置好室外物品。

  (2)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

  (3)如在户外,不要在高楼屋檐下,烟囱、电线杆或大树底下躲避冰雹。

  (4)在防冰雹的同时,也要做好防雷电的准备。

  台风来了怎么避——尽量避免河边走

  (1)不要在建筑物旁避风躲雨,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易造成人员伤亡。

  (2)尽量避免在河边和桥上行走,行人在路上、桥上、水边容易被吹倒或吹落水中,摔死摔伤或溺水。

  地震来临——送你防震自救口诀

  (1)高层楼撤下,电梯不可搭。

  (2)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3)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4)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5)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

  火灾如何逃生——浸湿衣物披裹身体

  (1)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

  (2)逃生时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必须穿过火区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3)火灾发生后威胁最大的往往是浓烟,想办法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一路关闭所有背后的门,它能降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4)身上着火,千万别奔跑,可就地打滚,将身上的火苗压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

  (5)身处楼上,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确定楼下未着火时再向下逃生。

  (6)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

  (7)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上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贸然跳楼。

  避免雷击灾害——远离天线、电线杆、避雷针

  (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3)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塘边,尽量离开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建筑物,铁围栏、铁丝网、金属晒衣绳边也很危险。

  (4)外出时应穿塑料材质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5)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自身位势、缩小暴露面。

  (6)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把电视机室外天线在雷雨天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尽量停止使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和手机;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