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的科学小品说明文

时间:2022-12-07 20:30:21 说明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八年级语文的科学小品说明文

  篇一:八年级语文科学小品说明文练习

关于八年级语文的科学小品说明文

  (一)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①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却也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 ②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能量,犹如生命在燃烧,具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叫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③考察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 光学实验表明: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

  ④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

  ⑤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惯,发现猿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的水果;( )它们想吃到有营养的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和绿色的视觉,( )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红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颜色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

  ⑥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其渊源还可追溯到古代华夏民族对日神的虔诚膜拜。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作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guī yī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靠它),中国红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⑦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

  1

  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现代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近义词:尽善尽美)。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里。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势。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弱化或淹没异类思想,比如,中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

  ⑧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筑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科学画报》2010年第2期,有删改)(40分)

  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0种题型:

  1、考查说明对象:答题技法—— 看题目或首尾

  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1、中国红最适宜喜庆的原因。(2分)(学生易肤浅地作答:中国红。)

  2、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2、中国红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什么?(2分) 2、中国红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2分)

  3、说明方法及说明作用 答题技法——仔细判断10种说明方法的哪一种?特别是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有的句子还可能采用多种说明方法,不可疏忽大意。

  3、(各1分共8分)(1)第①②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2)这两段运用了表达方式,其

  作用是 (3分)

  (3)判断说明方法

  A“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势。”( )

  B光学实验表明: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 )

  结构——特点——性质——用途

  3、(1)作比较 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2)描写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形象性;增添了文学色彩和感染力;(语言)还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文章的说服力。(内容)流露出作者对中国红的赞赏之情。(情感)(3)举例子 引资料(各1分共8分)

  4、说明顺序:答题技法——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总分、主次、概括到具体、由表及里、现象到本质、总体到局部)。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4、由果到因(现象——本质)的逻辑顺序 或:总——分——总。(结构顺序)(2分) 5、语言准确性:考点: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答题技巧——不能删,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原意,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5、(1)第④段中“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加点词“依次”能否删去?请说理由。(4分)

  (2)按照文意,填入第⑤段画线处的词语是(3分)

  A、只要 因为 B、即使 何况 C、既然 何况 D、倘若 因为 5、(1)不能删。“依次”(次第)是按顺序的意思,(解释1分)表明人眼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是有顺序的。(内容1分)如果删去就变得无序了,不符合客观实际。(反面1分)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意图1分)(2)、D 6、“这样”的指代义: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

  6、④段中“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中的“此”指什么?(可在原文中勾划)(2分)

  6、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2分)

  7、段落语句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7、③④⑤⑥⑦段能否交换?为什么?(2分) 7、不能交换。这几段采用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红最适宜喜庆的原因,调换后不合逻辑。(2分)

  8、段意概括:句式:说明了……介绍了……方

  2

  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8、用双竖线给本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5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分)

  8、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第一层: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第二层:从光学原理、生物学原理、文化心理、社会习俗四个方面说明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第三层:总结说明中国红是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

  9、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9、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6分)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9、(1)中国约为什么这么红(2)科学画报(3)(物理学原理)光学(4)红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的扩展反应。(5)文化心理(6)中国红是中国人聪明的选择而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势。(6分)

  10、发散创新: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或拟标语。技法指导——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

  10、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

  (1) (2) (4分) 10、(1)结婚是巾红“喜喜”字(2)受表彰时戴大红花(4分)

  篇二: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作图表)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要素

  说明文三要素:内容的科学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1.内容的科学性:

  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

  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

  例

  (1)大家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给予的光和热,而太阳还可以再给人类正常供热40亿年,40亿年以后,太阳将不断膨胀,直至将地球吞没。而太阳为地球持续供热4000万年是毫无问题的,因为这4000万年所提供的热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人们可以将4000万年定成一个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目标。(列数字)

  (2)。如果说,200年前的工业革命是人类科技的一个质的飞跃,那么这200年间所耗用的自然资源是前面400万年间所耗用的资源总量的N倍。工业上,农业上,生活上,处处都在浪费,处处都在破坏。如果继续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不出400年,地球将面目全非。(列数字) 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说明结构编辑

  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总分式

  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分,如《苏州园林》(先总体的概括,再分说。结尾没有总结性的语言)

  (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3)分——总。

  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如《向沙漠进军》。

  分清说明文结构的方法:

  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得有真实感。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把…比作…,体现了…的……特点……)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甲是乙,乙是甲。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诠释法

  诠释法又称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引.....的例子,说明…….....的…….....的特点。)甲=乙,乙≠甲

  作比较

  1、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2、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

  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具体、生动,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注:学校大多不提倡这个方法,文章中很少遇到。这种说明方法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引用

  有力说明,并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打比方与比喻的区别

  打比方只是一种说明方法,适用于说明文。而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适用于各种文体,如记叙文,散文,诗歌等文章都可广泛运用。比喻还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不宜用借喻。

  说明文中,如果是为了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问题变得浅显,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此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介绍该事物服务的)从这一角度说,比喻就是打比方。如《苏州园林》:“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可以说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修剪和栽种树木着眼在画意,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如说明文《笑》最后几段话(23-28)“笑,你是嘴边一朵花,在颈上花苑里开放。笑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你是美的姐妹,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爱的伴侣……笑,你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你是一种动力,推动工作与生产前进。笑是一种个人的创造,也是一种集体生活感情融洽的表现”是作者用诗一样的优美语句讴歌“笑”,不属于说明或介绍“笑”的内容,所以,这几段文字只是运用了比喻修辞,而不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开头的作用

  1、引出说明对象;2、通过引用故事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引用诗歌使文章更有趣味性。 说明文阅读训练相关课本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来“说”的。例如初二上学期第四单元《奇妙的克隆》一文,不妨来个这样“三读”:

  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点: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先看总标题:《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关神奇的克隆技术的知识介绍,以揭开“克隆”的秘密;再看内容,全文用了四个小标题: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只要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例如《奇妙的克隆》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除了我们前面说的抓小标题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样就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根据四部分的内容结构把它归纳出来。即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与好处等。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例如这篇课文主要是阐述事理的,无疑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读精细——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先从全文上提领各部分的说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览无余。

  二是可以抓住重点段落,精要分析具体的说明方法。例如: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既要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更要从中学习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精心组织材料,把“克隆是什么”“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介绍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融入自己的赞赏之情和严肃思考。具体地说,本文既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科学知识,又展现了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科学精神”,同时又引领读者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时,我们就要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加以体味。

  6分析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从而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 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分析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简洁、平实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

  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7解题方法十六字诀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字不离词

  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词不离句

  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在上下文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

  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句不离段

  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段不离文

  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8开头方式

  概述式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如《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开头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称、性质和年代。通过概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况。

  描写式

  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中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设问式

  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有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的心态。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

  定义式

  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

  9结尾九法

  总结法

  就是对说明对象说完后作总结的方法。《奇特的激光》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 “激光作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特的光源,不仅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开拓新的科学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还启发着科学工作者产生更多、更美妙的科学幻想:激光可能是打开无穷无尽的能源宝库的钥匙;激光可能使人类看到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现象;激光可能成为宇宙航行的动力……当然,把这么多的可能变成现实,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征途,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总结法结尾能把作者的目的、意图等集中起来揭示给读者,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总的印象。

  感叹法

  就是对说明对象说完后表示深沉的感叹的写法。如《杨树》的结尾,就用了这种写法:“……让我们用一把把植树锹,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出一篇篇八十年代的新‘白杨礼赞’吧!” 这一感叹用于篇末,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展望法

  就是在说明对象说明完后对其未来进行展望的方法。《宇宙里有些什么》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环绕地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露更多的宇宙秘密,加速人类征服宇宙的进程。” 篇末用展望法能给人以希望,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评议法

  就是对说明事物说明后加以评价和议论的方法。如《晋祠》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晋祠,真不愧为中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评议法用在篇末,对说明对象作个最终的评价,能有力地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号召法

  就是对读者发号召的方法。《农作物抗病品种的培育》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毫无疑问,要使农作物产量不断地增加,不但需要不断地研究培育抗病能力更高的优良品种,还要做到各个地区各种作物都有能抗不同病害的品种。这是植物保护工作者和育种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 结尾用号召法能引起读者的重视,对读者产生作用。

  反问法

  就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或者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的一种方法。《蝉》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结尾用反问法能加强气势,起强调作用,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逻辑力量。 比喻法

  就是对说明对象采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的方法《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它好象架设着一座座坚实的阶梯,召唤着不畏艰辛的人们努力攀登。”

  结尾用比喻法不仅生动形象,还能传达深刻的寓意,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描述法

  就是对所说明的对象加以描述的方法。《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结尾,就用了这种方法:“我们花了一整天时间看完这座大厦的时候,万道霞光洒在外面苍翠的树丛上,洒在杏黄色的墙壁上,洒在天安门的红墙黄瓦上,放射出一片光辉灿烂的异彩。” 结尾用描述法,能借此表达作者的感情,能给人以形象的感染,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旁补法

  就是文章最后追加补充其不足的写法。《看云识天气》的结尾,就运用了这种写法:“……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自然有一定的限度。我们要准确的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旁补法有利于维护说明文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能帮助人们准确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

  语言品析

  品析1

  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品析2

  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或者加“如果去掉了就与实际相不符,用了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13语段作用

  (一)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

  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一文。

  2、抓首括句和。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抓住事物特征

  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中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三)归纳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

  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六)体会语言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散文

  在古代文学中,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句子排列不整齐的文章,都称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则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即选材广泛自由,表现方法灵活多变,可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但中心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记人记事为中心)和抒情散文(侧重于抒情)。

  小说

  小说是通过对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和环境。

  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肖像、心理活动、行动、语言等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

  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及小小说等。

  中国的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名清章回小说和“五四”以来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文章的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统称为实用文。

  1.记叙文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两类。

  记叙文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记叙文记叙的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记叙文的种类有:新闻、通讯、传记、回忆录、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

  2.说明文

  说明文是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能等内容的文章。常见的有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3.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的方式表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类文章。

  议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和结论。

  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议论文中提出并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叫立论;证明别人的论点是错误的,叫驳论。

  4.应用文

  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用的文体,包括书信、计划、报告、合同、总结、说明书、申请书、证明书、便条、条据(借条、领条、收条)、通知、启事等等。

  篇三:说明文简介

  说明文简介

  概述

  涵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基本信息

  简介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1]。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科学地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结构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具有严密准确性)。

  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事物说明文的特点:事物说明文指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

  总之,说明文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

  说明顺序

  总体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常见的说明顺序之一。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说明的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

  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总是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一般的也有个别的,有普遍的也有特殊的,作者依据这些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

  逻辑顺序主要分成12种——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反之,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

  书名:逻辑学

  ISBN:730004351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28

  页数:393

  出版日期:2002-11-1

  版次:1

  开本:小16开

  包装:平装

  简介:本书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集体编写同名教材的基础上修订、充实写成,可 继续用作高等教育逻辑学课程教材。此次修订由孙中原撰写

  第一章(绪论)、第六章(逻辑基本规律)、第九章(证明 与反驳)、第十章(谬误)。陈慕泽撰写第二章(概念)、第三章(命题逻辑)、第五章(谓词逻辑)。杨武金撰写第七章(模态逻辑)、第八章(归纳逻辑)。余俊伟撰写第四章(词项逻辑)。陈慕泽、孙中原统稿。本教材保持原教材框架,更注重内容的简明和准确,同时加大习题量。除各章所附练习题外,全书另附11套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

  一、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性

  第二节思维、语言和逻辑

  一、思维、语言和逻辑

  二、自然语言和符号语言

  三、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

  第三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一、逻辑学的性质

  二、逻辑学的作用

  第二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一、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

  二、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四、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第三节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一、相容关系

  二、不相容关系

  第四节定义

  一、定义及其结构

  二、定义的方法

  三、定义的规则

  四、语词定义

  第五节划分

  一、划分及其结构

  二、划分规则

  三、划分和分解

  第六节 概括和限制

  一、概念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二、限制

  三、概括

  练习题

  第三章命题逻辑

  第一节 复合命题

  一、判断、语句和命题

  二、原子命题和复合命题

  三、几种基本的复合命题

  四、一般复合命题? 真值形式

  第二节 命题推理

  一、推理概述

  二、几种基本的命题推理

  三、一般命题推理及其判定

  练习题

  第四章词项逻辑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直言命题 一、直言命题的定义和结构 二、直言命题的种类 三、自然语言中直言命题的规范化 四、直言命题中词项的周延性 五、主、谓项相同的四种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 第三节 直接推理 一、对当关系直接推理 二、命题变形直接推理 第四节 直言三段论 一、直言三段论的定义和结构 二、直言三段论的公理 三、直言三段论的规则 四、直言三段论的格与式 五、直言三段论的省略式 练习题 第五章 谓词逻辑 第一节 原子命题的内部结构 一、谓词逻辑的任务 二、谓词和个体词 三、量词 四、命题形式及其解释 第二节自然语言的谓词表达式 一、直言命题的表达式 二、重叠量化式 三、量化式的复合 四、量化推理式 第三节 量化自然推理 一、量化自然推理概述 二、全称量词的规则 三、存在量词的规则 四、量词交换的规则 五、量词规则总结 六、量化推理式的无效性的判定 七、量化自然推理实例分析 第四节 逻辑定理 一、逻辑定理:普遍有效式 二、逻辑定理引入规则 三、若干重要的逻辑定理 第五节二元关系的若干性质 一、关系的性质:属性的属性 二、二元关系的若干性质 练习题

  第六章 逻辑基本规律

  第一节 同一律

  一、什么是同一律

  二、同一律的要求和违反同一律的错误

  第二节 矛盾律

  一、互相矛盾和互相反对

  二、什么是矛盾律

  三、矛盾律的要求和违反矛盾律的错误

  四、悖论

  第三节 排中律

  一、什么是排中律

  二、排中律的要求和违反排中律的错误

  三、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

  第四节 充足理由律

  一、什么是充足理由律

  二、充足理由律的要求和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错误

  练习题

  第七章 模态逻辑

  第一节 模态逻辑概述

  一、模态与模态逻辑

  二、模态的种类

  三、模态命题及其特性

  四、模态命题形式

  五、模态逻辑的范围

  第二节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一、基本模态命题及其符号化

  二、复合模态命题和叠置模态命题

  三、基本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四、基本模态命题推理

  五、复合模态命题推理和叠置模态命题推理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所以在文章时间顺序也是一种独特技巧。

  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我们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并且还有梁衡的

  《晋祠》描写圣母殿——围廊——屋架——廊柱——屋顶——泥塑;《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所有顺序中最合理的顺序。空间顺序,按空间部位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

  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得有真实感。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把??比作??,体现了??的??特点??)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甲是乙,乙是甲。

  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诠释法

  诠释法又称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引.....的例子,说明??.....的??.....的特点。)甲=乙,乙≠甲

  作比较

  1、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2、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

  摹状貌

  (学校大多不提倡这个方法,文章中很少遇到。)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作引用

  有力说明,并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

  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列数字/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注:(1)打比方与比喻的区别

  打比方只是一种说明方法,适用于说明文。而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适用于各种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散文,诗歌等文章都可广泛运用。比喻还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不宜用借喻。

  说明文中,如果是为了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问题变得浅显,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此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介绍该事物服务的)从这一角度说,比喻就是打比方。如《苏州园林》:“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可以说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修剪和栽种树木着眼在画意,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如说明文《笑》最后几段话(23-28)“笑,你是嘴边一朵花,在颈上花苑里开放。笑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你是美的姐妹,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爱的伴侣……笑,你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你是一种动力,推动工作与生产前进。笑是一种个人的创造,也是一种集体生活感情融洽的表现”是作者用诗一样的优美语句讴歌“笑”,不属于说明或介绍“笑”的内容,所以,这几段文字只是运用了比喻修辞,而不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阅读方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来“说”的。例如初二上学期第五单元《奇妙的克隆》一文,不妨来个这样“三读”:

  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点: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先看总标题:《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关神奇的克隆技术的知识介绍,以揭开“克隆”的秘密;再看内容,全文用了四个小标题: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只要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例如《奇妙的克隆》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除了我们前面说的抓小标题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样就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根据四部分的内容结构把它归纳出来。即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与好处等。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

  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例如这篇课文主要是阐述事理的,无疑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读精细——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先从全文上提领各部分的说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览无余。 二是可以抓住重点段落,精要分析具体的说明方法。例如: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既要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更要从中学习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精心组织材料,把“克隆是什么”“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介绍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融入自己的赞赏之情和严肃思考。具体地说,本文既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科学知识,又展现了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科学精神”,同时又引领读者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时,我们就要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加以体味。

  阅读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

  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词不离句。

  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

  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

  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语段作用

  (一)明确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一文。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抓住事物特征

  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和“中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三)归纳说明方法

  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

  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

  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六)体会语言准确性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八年级语文的科学小品说明文】相关文章:

科学说明文05-11

有关科学的说明文04-19

说明文科学与观察05-09

语文说明文04-18

【精选】小品作文3篇04-14

短信风波小品05-09

校园小品欣赏短信03-25

【精选】小品作文4篇04-02

八年级语文学科学期教学计划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