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薇经典散文

时间:2021-11-21 12:30:00 经典说说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说说薇经典散文

  一直好奇,伯夷、叔齐采薇而食;《诗经》有:“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个薇究竟是何物?汉辛氏撰的《三秦记》说:“长安城北,有始平原,数百里无山川湖水,其民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有伯夷墓,人采薇可常食,或云夷齐食三年,颜色如故。”如此说来,三国时孙炎注《尔雅》说的:“薇草生水旁而枝叶垂于水,故名垂水也。”的说法就不可信了。《定西史略》说他们二人越过陇山到了甘肃渭源,《庄子》说的:“二子北至于首阳之山,遂饿而死焉。”的首阳山是不是真在陇右且不去管它。出人意料的是,当地人说薇就是“蕨菜”。乾隆《甘肃通志》载当地:“蕨可作蔬,根可祷粉,首阳白蕨最有名。”那里伯夷、叔齐墓前对联:“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中的白薇就是指白蕨。从《诗经》:“山有蕨薇”;“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陟彼南山,言采其薇”,到唐储光羲《吃茗粥作》:“淹留膳茗粥,共我饭蕨薇”,一直蕨薇连用,而没有人讲清楚薇究竟什么形状。李唐的《采薇图》杞柳蓝中装的薇也看不清楚究竟是什么。

说说薇经典散文

  “巢菜有大、小二种,大者即薇,乃野豌豆之不实者,小者即苏东坡所谓元修菜也。”苏东坡的在《元修菜并叙》中说了:“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这句话之后,就不断有人想知道元修菜究竟是什么菜。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说:“汉东人以豌豆苗为菜,云蜀人以为漫头,号‘巢菜’。以坡诗求之,良不诬。”他还说:“今临安人目之曰豆菜,连角子卖,则知豌豆苗荚,即巢菜也。”但在四川任职过的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指出:“蜀蔬有两巢:大巢,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畦中,东坡所赋之元修莱是也。吴中绝多,名漂摇草,一名野蚕豆,但人不知取食耳。”但巢菜和豌豆苗不可能为同一物。巢元修按照苏东坡的嘱托,把元修菜籽带到了黄州,清朝《黄州府志》说:“元修菜,似芥”,也不是所谓:“茎叶气味皆似豌豆。”

  终于有机会去了一回湖北黄冈,古代的黄州,将四祖寺、五祖寺、东坡赤壁游玩了一遍,于安国寺用餐,没有想到居然邂逅了“元修菜”。

  《世说新语》提到孔融到挚友杨彪家做客,杨家拿出当时极罕见的杨梅来招待,孔融指杨梅问才九岁杨修:“这杨梅是你们杨家特有的果子吗?”杨修立即回答说:“没有听说过孔雀就是你家的家禽。”当年苏东坡被贬到这里,老家的巢谷来他的雪堂坐馆教他的两个儿子苏迈、苏过。十五年没见面了,一起吃饭时不免要怀念家乡的巢菜,苏东坡和巢谷谈巢菜,就戏称它为“元修菜”,因为巢谷字元修。

  苏东坡作诗描绘元修菜道:“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苏辙的《巢谷传》说巢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是个缓急可托者。后来苏氏兄弟一个贬谪到海南,一个到梅州,亲友都不敢和他们往来,只有巢谷从眉山徒步去看他们。那时他已是七十岁的瘦瘠多病之身了,结果从梅州去海南的路上死于新州;他没有忘记苏东坡的嘱咐,真的把菜籽捎到了黄州。

  苏东坡、巢谷,还有黄州的地方官徐君猷,常来安国寺,“饮酒于竹间亭,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徐君猷离开黄州的时候,安国寺僧人请苏东坡给那个亭子取个名字以资纪念,苏东坡题为“遗爱”,徐君猷让巢谷写一篇亭记,于是苏东坡代他写了《遗爱亭记代巢元修》,对文徐君猷的为政清静表示了肯定。

  李时珍的陵园也在不远处的蕲春,他在《本草纲目》中说:“今野豌豆,蜀人谓之巢菜。”苏东坡之后,很多人都试图讲清元修菜究竟什么形状。《山家清供》的作者林洪做过田野调查,表示:“询诸老圃,亦罕能道者。”结果,有个永嘉人郑文乾从四川回来,他也说:“蚕豆,即豌豆也,蜀人谓之巢菜。苗叶嫩时可採,以为茹。”林洪以为终于明白了,还说了:“君子耻一物不知,必游历久远,而后见闻博。读坡诗二十年,一日得之,喜可知也。”结果,他还是把蚕豆和豌豆也混淆了,虽然蚕豆、豌豆,民间分别有寒豆、小寒豆之称,因为种下后,要度过整个寒冬。巢菜和豌豆苗不可能为同一物,不然苏东坡何必要巢谷从眉山捎来?要不是到黄州吃到“元修菜”,还真不易弄明白这么多曲折。“君子耻一物不知”虽然有些过分,未知的事总是比知道的多,但又知道一事,“一日得之,喜可知也。”

  薇在唐诗中多有出现。王建《原上新居》:“厨舍近泥社灶,家人初饱薇’;杜甫《秋野》:“秋风吹几杖,不厌北山薇”。有说:“薇生海、池、泽中,水菜”;有说:“薇生水旁,叶似萍,蒸食利人。”其实都没错。而说:“《尔雅·释草》:‘柱夫,摇车。’郭璞注:‘蔓生,细叶,紫华,可食。今俗呼翘摇车’。郝懿行义疏:‘即今野豌豆也。’”是没有注意到《尔雅》:“柱夫,摇车”和“蘪从水生,薇垂水”是两个不相干的条目。许慎《说文解字》说:“薇,似藿。乃菜之微者也。”是确解,《尔雅》对于薇的解释,与前面一段不能割裂,应该是:“蘪从水生,薇垂水。”不管是蕨还是元修菜,或者蘪,其嫩而可食者,都是“菜之微者”,也都是薇。

  五谷不分的孔子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纳入于诗教,多识鸟兽草木的又是他称作小人的农圃之人。于是读书人要弄明白《诗经》中的植物,究竟有几分诚意就令人怀疑了。后世不仅国人,就是日本人也有人在不断考证《诗经》中的草木之名,结果似乎都不甚成功。日本弘化四年(1847年),有个叫细井徇的日本学者,遗憾于百余年来日本的本草学家稻生若水、松冈玄达、大江希南等人的著作中的说明难以与实物对照,著有《诗经名物图解》一书。他说:“梁有《毛诗图》三卷,唐有《毛诗草木虫鱼》廿卷,宋有马和之《毛诗图》。”这些书都失传了。他提到清人徐雪的《毛诗图说》,此书未见。徐鼎的《毛诗名物图说》,今天还能找到。但拿能够找到的解释一一对照,恐怕还是有不少疑问。

【说说薇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说说《绿茶》的经典散文03-02

说说爱情散文03-01

巫婆薇吉尔童话故事03-04

心情说说很现实的说说10-26

朋友之间的说说_说说08-29

生活说说很现实的说说11-27

谈恋爱说说 甜蜜的说说恋爱的说说11-19

生活说说很现实的心情说说09-26

经典散文句子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