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随笔

时间:2020-10-31 19:22:10 随笔 我要投稿

关于茶的随笔

关于茶的随笔1

  酒海成仙路,

关于茶的随笔

  得道驭茶风;

  心中有雅境,

  凡尘无一物。

  ——作《茶酒吟》一首,以做“引子”

  酒醉众苍生,原本红尘梦,一缕茶香飘,方把心神定。无酒无茶,则无以成诗;无酒无茶,则更没了生活。酒铸诗魂,茶定诗雅。酒与茶为诗,那是生活的结晶,那是五光十色的歌,她灿烂的闪烁于拥有灵魂的世界里。用微醉的心去弹奏这生命的乐章,这样的生活更精彩。这样的醉,有酒的热忱,亦有茶的淡雅,还有生如夏花的那种芬芳。这样的醉,是一种坦然、一种超脱、一种无我、一种担当。

  情浓处醉之以酒,相知时淡之以茶。竹林雅境,高山流水,沉淀了多少浮世的尘埃;清风明月,或茶或酒,有多少英雄豪杰借此畅怀。 曹操《 短歌行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恐胜千古酒诗之尽美。穿越时光的隧道,似乎看到了“竹林七贤”那潇洒狂饮的身姿,似乎嗅到了山野间那自由飘荡的酒香,嵇康“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述志诗 其一》)、越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的老庄风范,表现了文人志士淡泊名利、清静无为、心胸旷达 、虚而有节、乐于自然的高尚情操。有酒自为乐,茶香更迷人。唐代钱起一首《与赵莒茶宴》:“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描绘了令人神往的自然山水与幽静闲暇,饮茶之高雅足以与酒侠聚首相媲美。西晋诗人张载《登成都楼》“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堪称最早咏茶之妙诗。宋 ·苏轼《雨中过舒教授》“浓茗洗积昏,妙香净浮虑。”陆游《雪後煎茶》“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无不表明了茶人淡雅闲洁、宁静超脱的心境。

  纵观古今,要说饮酒最为风雅、最有品位的当属晋宋之际的陶渊明了。有人称之为:“诗外有酒气,诗内怡性情。”且以酒乐道于世,却又心在尘外。漫步在陶渊明的庭院里,我们见到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不受功名利禄烦扰、超然隐于市井的精神世界。在《归园田居》里,我们洞悉了诗人“误落尘网中、对酒绝尘想、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觉醒。从《杂诗》“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诗句里,我们领略了诗人热爱生活、善于交友、自由率真、好德乐道的人性之美。

  茶与酒的故事,又曾流传在清代的寓言诗里:茶对酒诗曰:“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战吟兴更堪夸。亡国败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是说茶可提神醒脑,且有助于诗性的发挥,待客有茶即可,酒则乱性误事。酒自然不服,则对茶诗曰:“摇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祭礼筵席先用我,可曾说着谈黄汤。”是说美酒可供君主用于楼台、宫殿之上,更能用于平息争端及友好往来,祭奠喜庆的宴席都是用酒,没有听说用茶水的。在茶与酒的争锋之时,水则作诗调解曰:“汲井烹茶归石鼎,引泉酿酒注银瓶。两家且莫争闲气,无我调和总不成!”是说茶与酒并非一物,用途也不同,但都离不开水,从饮水思源的角度看,茶与酒乃为兄弟,相处之道,当以“和”为贵。

  俗是生活,雅是境界;脱离了生活,也就谈不上高雅;脱离了高雅,生活就会缺少滋味。酒虽显俗气,生活里却也不失雅意;茶自有高雅,生活里却也不离凡尘。世俗的浓烈与淡雅的芬芳,绘就了生活的本真,造就了自然的轮回。所以,酒与茶,俗与雅,并不矛盾。酒从远古走来,一路高歌,保驾护航并见证了华夏子孙的繁衍与昌盛 ;三皇五帝时期,茶的横空出世,飘香四海,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及世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操。 酒与茶又同为养生之佳品。中医认为:“酒通血脉,消愁遣兴,少饮壮神,过多损命。”“茶茗性苦,热渴能济,上清头目,下消食气。”酒暖心,茶醒神。酒与茶,已经成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保健饮品及待客之上品。

  大千万物皆有神灵。酒与茶,亦不例外。禅茶一体,酒通仙道。与天地相应,与日月共存。得于自然,而虚于功名。所以,世人当以虔诚的心,来对待上天赐予我们的圣物。人不同,心不同,品出的滋味自不相同。名利之人,饮酒酒醉,饮茶茶醉;明理之人,饮酒酒香,饮茶茶香。

  酒与茶,又是谦卑的。酒不会计较你的贵贱,茶不会计较你的贫富,有的只是给予,而不求一分的回报。给予的感觉是幸福的,这大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这正是:酒神邀明月,茶魂荡清风。酒韵茶香均常在,古往今来人不同。不知功名何去了,只剩竹林一片、丹心一颗,在人寰。

关于茶的随笔2

  常餐风宿露,以天作帐,地作床,垒石为灶,拾柴为炊。一日,他身背藤篓,又出发去采药,走着走着,不觉口渴了,便从腰间取出陶钵,舀来清泉,放在极其简陋的石灶上,然后点燃起柴草加热。因为就在树林的旁边,有几片叶子正好掉落在钵中,这本来是寻常之事,奇怪的是,随着水在慢慢的沸腾,那叶子也翻滚起来,不断发出阵阵清香。神农连忙舀起来试着尝尝,嗬,这就神了,怎么口感这么好,到底是什么树叶呀?就这么几片,连水色也变成了翡翠绿玉样,喝起来又甘香滑喉,沁人心脾,回味悠长,精神不觉为之一爽。这个发现,让神农氏喜不自胜,连忙多多采摘,装入篓中,带回家去,经揉搓热炒,焙干储存,正好用于解乏提神。从此,人们除了裹腹的五谷食粮外,又多了一种养神佳品,它就叫作:茶。

  茶,原本是一种不起眼的灌木,没有让人羡慕的花儿,也没有诱人的果实,却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元素:甘香,输送到叶子上。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里,无怨无悔地任人采摘。茶树,天性高洁,不随流俗,对土质水源要求极高,地非湿润不生,水经污染不长。山可以不高,但一定要有云缭雾绕,谷可以不深,但必须能听到潺潺水声;因此,也被称为南方佳木。茶是林中君子,也是山中隐士,无花而自芳,无果而自荣。有人说荷花纯洁,出污泥而不染,可惜渡不过清凉秋天;有人赞兰花高雅,依山壑,傍溪涧,殊不知也常被世俗的人们当作门面;唯有茶,居深谷,守岗峦,避喧嚣,远红尘,根不动,干不移,吸天地之灵气,摄日月之精华,经茶女适时采摘,妙手精心焙制,便成上品佳茗,闻之心旷神怡,品之思绪飞逸。今我手执紫砂妙壶,备好巧杯二三,无论是约友闲聊,还是自斟自啜,都是一种高级享受,其乐无穷。

  我这个人别无所长,唯一的嗜好就是喝茶,有茶的日子是幸福的,喝茶的时候不寂寞。这里的喝字,其实并不准确,因为与“渴”无关,与“品”却关系密切。喝是一种本能,是人体的需要,而品却要学养,属艺术范畴,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品茶,需要心定神闲,如同弹奏一首慢节拍古曲,要有雍容的姿态,有平和的心境,若烦燥不安,心绪不宁,必定离谱走调,档次再高的茶,若没有各种官能密切配合,并且用心去品味,都会失去意义,这就是茶道,道,可道,非常道,个中滋味,只有经验丰富的真正茶人,才能深有体会。这也叫功夫茶,功夫者,非一朝一夕练就也,从煲水、烫壶,斟杯、闻香、品味都极其巧究,功夫,有深浅之分,茶道,却包涵人生大道,入道不易,得道更难。从外表包装,到茶叶鉴定,须一丝不苟,大凡好茶,跟人的品质一样,要各方面都优良,才算合格。我每得好茶,都会邀来知心茶友几个,或上亭台楼阁,或到花前月下,一同品味人生,一起谈玄论道。若遇假日,我还会背上小小汽炉,带本闲书,到郊外林边或山间溪涧,汲清泉,煮芳茗,闻鸟歌,看传本。

  也许有人会说我很浪漫,其实不然,我承认我是一个自然主义者,因为我酷爱大自然,热衷于绿色生活和低碳方式,尤其推崇返朴归真这一理念。平时我的衣着,简朴到你可能不敢相信,因为我只求蔽体而不求华丽;平日我的生活,简单到你可能不会理解,每餐以蔬菜为主而极少荤腥。唯有饮茶方面,我是十分讲究品质和名牌的,也舍得花银子和时间。就拿茶具来说吧,为了找一套自己感觉满意的,几乎跑遍了大街小巷,因为我的选择有个标准,要上档次,有品味,决不能将就着使用。茶壶茶杯,一定要出自宜兴名窑,要真正上好紫砂,茶几要木质坚实,自然天成,还要酸枣木的,转来转去,不是缺乏艺术造型,就是用其它杂木做的,这类茶具,我连价钱也懒得讲,最后,才在一家老字号专卖店淘得。我的习惯是早、中、晚都要喝茶,特别是饭后不能缺,加上人来客往,一天至少要泡五、六次,因此,我对水的要求非常严格,家中的自来水,我是不会用的,只用那山上取来的桶装矿泉水,为的是保持口感纯正和天然的茶味。也有人对此不理解,看到我每日与茶相伴,花钱还不算,还要搭上大把时间,问我到底值不值?我说:值!看我气色是不是很旺盛?腿脚是不是很强健?我每天起床就晨跑,傍晚还去逛河堤,不要以为唱歌跳舞我不会,琴棋书画我外行,但我的心态,比谁也要乐观,都说我还象二十好几最多三十挂零,哈哈,到底是自己耳朵听错了还是对方看花了眼睛?饮茶,确实益处多多,既促进了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了免疫力,也就等于留住了一个人的青春和活力。自从爱上了饮茶之后,真可谓受益无穷,每日与有见识的人品茗聊天,我的思想与观念,也在茶道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有各式各样的朋友,有文友、酒友、茶友,文友大多是自命清高,说话还会咬文嚼字,难免曲高和寡;酒友较为直爽,可有时酒性不好,三杯落肚,便情绪激动,甚至胡言乱语;唯有茶友,彼此无拘又无束,畅叙如小河淌水,来去若野鹤闲云,称得上是人中君子。茶,本来就是精神佳品,不仅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芳香气味还能净化人的心灵。我常常对着电脑摆弄些文字,偏偏又去弄那些诗歌散文,这可并非手落键盘,一敲即成的事,有时遇到思路堵塞,文思枯竭了,我就干脆放下,离开电脑,泡壶香茗,醒醒脑,提提神。待重新坐到电脑前,连自己也不敢相信,一连串清脆悦耳的噼叭声,立即就从指间轻快地飞起。是茶的芬芳激活了我的大脑,是茶的甘甜滋润了我的思路,茶,就是这样神奇,能把我头脑中走失的灵感,很快又引领回来。

  如今,茶,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有朋自远方来,不用上高档酒楼,不必去卡啦舞厅,只要我招手一声“请”,她们就会从从容容、彬彬有礼地出来亮相,并且用最高规格的待遇,用最温情的方式,接待我的客人,为什么不是说她,而是说她们呢?听了你就会明白,原来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如龙井、毛尖,银针、雪片、铁观音、、、 、、、

关于茶的随笔3

  静谧的午夜,为自己泡上一杯清茶,一首单曲重复(心灵雨伞)纯音乐,远离了喧闹的人群,也远离了那颗浮躁的心,就这样静静的聆听心灵之声,伴着幽幽茶香,昔日情怀萦绕耳际,在指尖下荡涤全无,化作万般柔情弥漫在房间的每个人角落。

  许久不曾这般忘我的沉默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到来。夜是感性的,许多泛泛之辈在这样的深夜,滋生出不同方式同样的浪漫情怀,一个人,一时一刻的小悠闲独处的时光,在夜的催化下不知觉的从心底回忆起那每一个昨天。青葱岁月里的那些夜晚,登于顶楼手执一把小扇,一台收音机,FM调频101、1反复的听那些来来往往的声音,静候那声开启心灵的天籁之音,亦洒亦脱,直至里面传来磁性的晚安声音,木木呆呆的仰望星空,一轮弯月,一丝挂牵,一点遗憾,一声叹息,把投入瞬间沉积,归隐心灵深处。

  天空闪烁的光亮,零星点点,就像此刻袅袅漂移的茶烟若影若现,完全沉浸在自我的感觉里,久久不能清醒,也不愿离开,眷恋于深夜的丝丝凉意漫布全身的感觉,夜风掀起置身红尘之外衣衫,将一份对美好愿望的向往美好铭刻在残缺的忧伤里面,那一年,我把心交给了立于一顶迷彩服伞下的少年,向往着绿色的军装里那份执着有安全感的心,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距离对于小别理的恋人是美好的,但处于久别难以重逢的恋人来说,误解总是抽刀断流,IP再也传递不出美妙甜蜜的情音,日渐变的不温不火的情终于在不多的言语中被划为天各一方的曾经。

  尽管后来我一直被他人惦记着,有种感动和牵强的幸福,其实更多的是不愿承认那份慢慢习惯,逐渐消失的感觉,那情早已平淡到近在咫尺坐怀不乱,远在天涯刻骨铭心的友情,一直到各自都为人夫或妻,我执意放弃联系他却欲想高雅升华的心,殊不知淡定多年,情火再现,只怕是染上了尘埃,心重情輕,让我诚惶诚恐,寝食难安,无奈悄悄的躲开,于己于人都好。无论那些感觉过去多少年,我躲的多远,“我们”两字注定被定格在那个雨季,纯纯牵手,肩并肩而行走里。而如今,亦喜亦悲,似关心非关心,亦假亦真,依然清晰可见。

  夜,也是理性的,时针不停的转动,嘀嗒里满是等同的步伐,默契逐渐缩短黑暗里的距离,不强留身边每个害怕寂寞的灵魂,一步一回眸,退一步黑暗的无底深渊,进一步一片光明,甚至是充满希望的明天,为所谓的明天不知多少漂泊的心灵在互相的煎熬,七年之痒,有分秒的欢喜,又是年月的别离,一如这茶叶和水,若想合二为一泡出一壶芬芳四溢的绿水,要经过多少长途跋涉,崎岖坎坷,才能成为一家之主掌心里一个杯子中的所有。

  一辈子如一杯子里浮沉的起初,润泽后的温柔,带有苦涩的祝福,甘甜源于小品细酌后的回味,几分清新的感受。闲愁几许,敲击着或无或有的阿爱啦捂(ILOVE),低头沉思,滑落的发丝随风扇飘逸,在又一个圆形的转动中我幻想着月圆之时,你风尘仆仆的归来,亲亲熟睡的小脸蛋,再深情的拥抱一直依赖你如茶的我,痴痴的守候。

  今夜心底流过昨夜想你的孤独,犹如微风细雨中独自漫步的我,有一把比迷彩服还有安全感的一声问候,比心灵雨伞还体贴的一句嘱咐,温暖在清晨来临之前,伴随着晶莹剔透的泪珠轻轻滑落,习惯整理心情予自己一个新的希望。然后出发带着心底这种踏实,迎接晨曦中的一抹红,全身沾满露珠湿漉漉的一路浅笑,看似冰凉的外衣内心却有一股暖流如车速在马路边穿梭。

  结束了茶香里过往现今,那些俗俗雅雅的点滴,是生活的点缀,也是种奢侈;结束了一个午夜苦尽甘来的心情,等于斩断了一段文字里不愿触碰的曾经。日子还在继续,希望与愿望重叠,祝福和牵挂相加,你日夜辛苦,我终日忙碌,日出日落,迎朝送晚,黑夜白天的轮回,我和他,永不再提;我和你,真正的我们,从起点一如既往的风雨同舟!

关于茶的随笔4

  溶溶月,淡淡风。我静坐在窗边,手捧一杯清茶,时不时低头呷一口,时不时抬头望月,月光皎洁,清风习习,茶香悠然,陶醉于这般的闲情逸致,迷上口中那一口的润,痴狂于唇齿间,茶的无尽韵味。

  茶自有茶的雅致。如果单为解渴,或许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急不得恼不得,情急口渴的人早早离它而去,三大杯凉水下肚,马上去忙别的了。咖啡有本身的苦,有糖的甜,有奶的香醇,果汁有鲜甜,汽水有沁爽,但它们都没有茶的清逸和悠然。

  人说,“茶”字从笔画构成上讲,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上有草,下有木,人在说草木间,得以氤氲、吸收天地精华,是茶真正的秘密。由此我以为,茶的雅致就在于它能给人清静的心境,能给人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茶使人心静。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行人也总是步履匆匆,精神紧绷得如同一根弦,无比紧张。一方面,人们依赖于咖啡,但是再香浓的咖啡,也无暇细细品味,匆匆喝上一大口,又被堆积如山的工作所淹没。

  另一方面,人们又渴望心静、心安、心清的状态,好像水中皎月,祈盼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景。蓦然回首,方才意识到真正值得我们为之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其实很简单。茶使人心静,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清醇,暖暖的一份真情。

  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蓦然回首中感悟着人生的真谛。所谓“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

  “寒夜客来茶当酒”,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茶的气质,跟万籁皆寂的夜晚契合。这些名山秀水间的灵物,经过杀青和炒揉,褪尽水分和颜色,安详地沉睡过去。水是茶的魔法师,冲茶是悄声唤醒那些睡去的青芽嫩叶。

  最令我着迷的,是泡茶过程的繁琐和仪式般的庄严。清水净手,调匀气息,一招一式地冲泡,心平气和地观赏。刚沏好茶时,并不马上品尝,先闻闻茶由淡转浓的香味,感受被茶香围绕的欣喜。

  “茶秉天地至清之气”,好茶的茶汤一定是透亮的,幽幽散发着香味,看得见茶在水中慢慢释放出的精华。茶的生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历经四季的风雨,饱受每天的霜雾雹露,所以我们喝到的茶,是大自然的一份珍贵馈赠。

  以至于我们喝茶,往往有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心中的浮躁也可在茶的滋养下缓一缓,逐渐平复心境,达到物我皆忘的境界。由此看来,所谓喝茶,喝的是日月沐浴之下,山水滋养之中,一年四季流动的自然之气。

  茶之韵,在于那一抹淡淡的绿:能听见山风,能感觉到阳光雨露,唤醒出茶的前世今生。茶之韵,在于喧嚣城市中的回归自然,平复心情的清心静气。茶之韵,在于在袅袅茶香中感受到清淡里的隽永悠长,瞬间即永恒。

关于茶的随笔5

  那一年,只想与你一起看海边的灵魂,初见时的文字,喜欢你灵动诗词,喜欢你百转千回,喜欢你温柔的高贵,你我因茶文结缘,我心甘情愿享受着寂寞的自由

  那一季,如此的让我激动,惊艳你的端妆,欣赏你的气质,我心里清楚这就是我轮回中注定的铃铛。于是我不停的提醒自己,这只是一个穆斯的童话。

  那一时,我只想读懂你文章的寂静,但只能仰望你的美若风霜,温暖着那冰凉的年华,我的心动了。我躺在天堂,不分昼夜祷告牧师的祝福

  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经在你的大海里远行,而我却只能在碧海里画一叶小舟渺茫的航线,陪着你海阔天空,远远的看着蓝天,用文子表达你不再饱经风霜的笑颜。

  这一春,我忘了走上秦淮桥,忘了水乡人间四月天,只想在这烟雨的江南中,能够邂逅你的折扇,等候那个水墨画卷花纸伞的使者,再次领会你的水墨的气息

  这一段,心里总在想那个似曾相识的轮回,我孤单坐在江南的梦里,停留在青砖绿瓦堂前,,任柳絮随风飘荡,我知道在等待春天的消息,那只天堂里飞来的信天翁,穿越红尘的声音。

  这一章,我只想为你写一篇文字,再次看看你的文采,喝一杯你沏的茶文。就心领会神了,我的文字已习惯不漏痕迹,多年来的修饰已经把我掩盖了,好与坏其实都不重要了。

  这一节,我还是来到了这里,坐在桌前等你沏好一壶碧螺春茶,我前世的红茶你今生的绿茶,只为等你能给我倒杯春茶而来,只是最终我们还是饮尽这人生的繁华。

  下一回,如果我还有下一回,我依然会等你,等你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等你用心给我泡一回浓茶,等你跟我说,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一杯开水吧。

  下一回,一定会有下一回,换我来等你,一样的茶店,一样的茶桌,一样的茶具,一样等候的人,茶开了,我再去给你续上一回遇见吧……

关于茶的随笔6

  年初的时候,朋友从云南给我带来了罐茶叶,是正宗的云南普洱茶,心里存满了感谢,但朋友说了此茶必须泡三巡以后才能喝的话,使我跃跃欲试的想法完全退后了,太麻烦,所以也将那罐茶束之高阁————放到冰箱里冷藏了。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一直与阳光和大自然有着亲密的约会,平常干活时,特别是夏天酷热难耐口喝的时候,有瓶水喝已经很不错了,倘若碰上有用劣质茶叶泡的大碗红茶,不啻于享受一回神仙的口福了。

  而且自己在平时也是极不讲究吃喝的,大凡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就连同事间的邀请喝茶总是难品出其中的滋味来,更不用说在家自个的牛饮了,由此看来已糟蹋掉了不少好的茶香了。

  后来的日子,每每打开冰箱存取物件,就会频繁地看见朋友的情谊,就会看见朋友和蔼可亲的笑容,那一罐普洱茶,也长出了说话的眼睛,透露出责备的目光,久而久之,竟在自己心头落下了对不起朋友的病秧来。

  正是在这种心情的催促下,我才鼓起劲去买了一套紫沙的陶制茶具回来,一把精致雕花的壶,四个玲珑小巧的杯子,一盆同样是精雕细刻的托盘,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泡茶喝了。

  拆开密封的的茶叶罐,不禁还是有些失望了,我印象中的普洱茶应该是一饼一饼的呀,怎么眼前的却像平常的茶叶一样啊,虽然以前也喝过普洱茶的绿茶。罐里的茶叶有些灰黄,似红似黄,完全没有与它的名气一般的耀目,它也在发呆地看着我,好像要说点什么。

  但还是烧沸了水,先将茶具温一下,之后将一小撮茶叶放进茶壶里,朋友的嘱咐还记忆犹新,反复将壶内泡开的茶水倒掉三回,直至第四次,我泡的普洱茶就慢条斯理地上场了。赶紧倒上一杯,观其色,似红似黄,极象金黄的颜色,却有着清澈见底的纯净;闻其香,不像绿茶那样有着幽雅的清香,只是淡淡的,但我仿佛闻到了大山深处原始的风光;品其味,似一杯家酿的米酒,也是极好上口的,咽下后,才有醇厚的滋味在舌头上开花,有着再饮一杯的冲动。

  终于,喝到的茶还是让我想起了远方的朋友,就像留下的普洱茶一样,喝也朋友,不喝也朋友;就像这泡开的普洱茶一样,真正的友情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得到的,而且也是时间越久越香纯的。

关于茶的随笔7

  朋友们在一起喝茶,那是一种形的相聚,说起对茶的感受,却往往是见解各异。好茶者津津乐道,可以说出个子丑寅卯,无所谓的摇摇脑袋,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茶文化就是这样的多元。

  我常常喝茶,可是对茶道从不讲究,不苛求茶叶的新与陈,贵与贱,只是图一个自在和乐趣。细想几十年来与茶的交往,难抑思绪的纷飞……童年时,会在星期日跟着父亲到虞山公园的栗里茶室喝茶,那时的我对苦涩的茶没有兴趣,目光总是盯着桌上的零食,只有在草地上滚爬得一身大汗后,才会勉强地喝口苦茶解渴;青年时插队农村,暑日炎炎忙双抢,累得筋疲力尽,待到看仓库的老伯送来茶水,就会一拥而上,喝个酣畅淋漓,尽管那只是两桶用炒焦的大麦泡的茶。

  真正开始喝茶,是在回城进了工厂以后。师傅和师兄弟们都喜欢喝茶,泡茶的时候,老是有人往我的白开水里放点茶叶,喝了几次后才恍然大悟,劳累之际喝口茶,真的能提神。那就不能老是白吃人家的茶叶,于是自己也开始买茶叶了,那时的茶叶不贵,2、3毛钱可以买一大包,茶屑、茶末也都买过,照样喝得有滋有味。从那时开始,我就将茶视为生活中的一环,家中的茶叶常备,但主要用来润喉提神,但从没体会到有什么内涵。

  喝茶没有喝出感觉,看书却看出了门道,说是喝茶里面有学问:只求消暑解渴,将茶当做饮料,用大杯畅饮,那是喝茶;注重茶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且细细品味,那是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展示冲泡技艺,重按部就班,那是茶艺;而通过品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那才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听起来确实头头是道,但是我并不赞同,我想达到这样的至高境界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有钱,二是有闲,我辈上班族是没有这个福分的。我所向往和追求的是,忙的时候身边有一杯绿茶在缓缓地冒着热气,空的时候端起杯子啜一口香茗,人说知足者常乐,我想乐就在其中!

  茶的种类有绿茶、红茶、青茶、花茶,可是我只中意绿茶,中意绿茶的清淡醇香,我嫌红茶太酽,嫌花茶太媚,嫌乌龙太贵,所以一直喝绿茶。直到最近退休后才有所改变,改变我这个习惯的是朋友春兄。春兄为人儒雅谦恭,交游甚广,手握笔杆写妙文,足行天下搞旅游,业界的朋友们赞他斯文,作协的同志们称他精明,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每次去他那里,春兄就忙个不停,洗壶,暖壶,冲茶,泡茶,斟茶,我也乐得享受。有次临走时,他送我一袋雨前的红茶,说能养胃暖胃,降低血压,让我试试。最近天气寒冷,下午就喝他的红茶,一个周期下来受益匪浅,我想除了红茶的功效,友情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吧。

  可见朋友相交之道与茶同理,品读友情,如同品茗。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实在是说到了点子上。红茶、绿茶,淡茶、浓茶,终究只是一杯水,君子之交,无关名利,就像是杯中茶,看着清澈纯净,闻着淡雅幽香,抿着苦尽甘来,真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精神上的享受,清茶在手,友情在心,茶淡情浓,悠长久远,我也就慢慢理解了茶道中“品茶如品人,人品如茶品”的深刻内涵,喝出了只有自己能体会的意韵。真是出于对茶的钟爱和对友情的珍惜,常喜欢与朋友们去幽静的园林或茶室喝茶,说古论今,叙旧谈新,暑来寒往,风雨无阻,在消磨时光的同时,也把一段淳厚朴实的友情磨得锃亮,谈笑中充溢着袅袅的茶香。

  我收住纷飞的思绪,捧起了手边的茶杯,茶就是好东西,它能解渴,也为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悠哉乐哉之余,很自然地想起了赵朴初先生的一首五言绝句: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喝茶去。

关于茶的随笔8

  初夏的闷热的午后,我坐在寂静的楼台上靠窗的书桌旁,随意地翻弄着一些书籍,却不能平心静气地去阅读与沉思,不禁憎恶这一种扰人心绪的气候,只希望此时来一场飘泼的急雨,带来一点风雨的凉适意味。书桌上摆放着一杯刚刚煮沸的清茶,杯子不是瓷制的,而是透明的玻璃杯,从外面可以窥见茶水的容量和色泽,由于时间并不长久,天气又异常炎热,那茶杯上还缭绕着一缕缕的蒸气,无风时孤直升腾,微风过则四散飘荡,曲曲折折,洒脱飘逸,使我想到中国古代的许多人物、诗词与书画,大概是其中有极为相似的格调情致吧。我于饮茶很是倾注的,不仅在口干舌燥之时聊以解渴,更重要之处在于品味其醇香与清淡。

  我的眼睛凝视着茶杯上冉冉上升的热气,它们慢慢地扩散远离,轻悠悠地逃离了我的视线,然而从杯中溢出的气息却接连不断地涌上来,直至也消失在无形无色的空气里。起初那些热气如大漠的孤烟一样直上,像一道笔直狭窄的小路通向渺远的未来,通向浩瀚的宇宙。忽然,隔窗传来一阵微风,它们就随风散乱地各处都是了,形态各异,不拘一格,像一位大书法家如王羲之或张旭的草书,大胆放任又含着柔美;又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女子,挥动着轻盈滑腻的长袖;还像二月的天空中积蓄的层层云朵,宛如织锦棉絮一般。一缕热气被风吹到我的脸上,顿时有一种湿润袭上皮肤,我嗅到一股朴素的芳香,精神为之抖擞、清醒起来,这种香气我似曾闻过,隐藏在迷茫的记忆里:在幼小时期的母亲的怀抱里,在学堂上前排女生的乌黑的发丝里,在初见时她的羞涩清丽的脸庞上,也在雨巷里偶遇的姑娘撑着的油纸伞上。这些图景在我的脑海不停地闪现着,随即又慢慢地模糊淡弱,以致只留下一点微小的痕迹,现在,只有茶的香气弥漫在周遭,在眼前绕来绕去,常常把我带入漫无边际的虚幻的想像中。

  透过薄而明的杯子,我看到茶水的翠绿的色彩,像山林中树叶的绿荫映衬在缓流的溪水里。开始的时候,我见到许多叶片在茶杯的上部飞速地旋转浮动,慢慢地速度减小了,那些零散的叶片便冲破茶水的阻遏而静静下沉了。遥想烟雨迷蒙的历史中,三国时期的吴主孙皓密赐韦曜茶荈以代酒的情景,晋代左思《娇女诗》中两位女子期待喝茶的情景,唐代陆羽每日从早到晚入深山采茶的情景,宋代苏轼游杭州饮茶七碗之后戏书的情景……如今都作为一幅小小的插图嵌进历史的大书之中,如同过眼云烟,又仿佛近在眼前。这茶的颜色多么赏心悦目,我想,陆羽用上等的泉水与极佳的茶叶煎煮的茶一定会更纯正雅致,像副泼墨山水画。这杯墨绿的茶使我想到一片宽阔的绿茵,一个人躺在青草地上闭着眼梦想,想天空,想大海,想花草,想飞鸟,想过去的人和事,想未来的路途,不知不觉地便真的熟睡了。当我从思绪中回过神来,那茶水的热气早已荡然无存了,而我的舌头与嘴唇也异常干燥,想去品尝一下清茶的滋味了。

  我把玻璃杯轻轻地举起放到嘴边,就缓慢地吮吸一口茶水,一种复杂的感觉骤然遍满唇齿。当舌尖刚触到水的时候,就觉到一阵苦涩的味道,仿佛尝试的是苦艾、草药一般,停止了一会儿,我又去品尝第二口第三口,虽然犹有苦味在口内残留,却渐渐地适应并接受了。不知是第几次,我把茶水在嘴里反复地咀嚼、品味着,那种苦涩渐趋地变淡,而香醇之味进而充斥其中,随着在器官中的流淌,使之融入全身的血液与肌肉里。我的烦躁的身心在甘露的滋润下平定下来了,这种感觉,很像一个人在茫茫沙漠之中偶见一片绿洲,我举起还有一半茶水的杯子,继续地浇灌着干渴疲惫的心灵。先前头脑中混乱的意念倏然被调和了,而浑浑噩噩的感想也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可以很镇静很细心地去读、去想、去听,就像过去住在乡村时无所忧虑的样子。我记起东坡先生的“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不仅是指茶的色泽与香味吧,还有蕴含其中的恬淡的品性,而把佳茗喻为佳人,又使人想到许多流传下来的关于茶的民间传说,多么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书籍上可以搜寻到很多。在喝到还剩些微茶水的时候,又感到苦涩的味道了,而且比一开始愈加地浓厚,因为下面沉淀着一层层的茶叶,于是也不再品尝下去,只沉静地坐在那里望着窗外的阳光和地面,回味着刚才的淡茶的香美味道。

  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得很远很远,到唐代时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而公元八世纪的陆羽,终生为茶业的繁荣兴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陆羽幼年遭遗弃,被竟陵寺的高僧在河边拾得并抚育成人,他对茶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独自到山上去采茶,不惧艰险,坚持不懈,晚年时以毕生精力闭门著书,终于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科学专著《茶经》,诗僧皎然在《寻陆鸿渐不遇》一诗中写道:“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我想,陆羽的事迹完全有必要去写一本传记来详细说明。自《茶经》问世之后,各种茶书纷至沓来,诸如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陆廷灿的《续茶经》等,茶文化越来越广泛兴盛,各地茶馆林立起来。在周作人所搜集的茶联中,其中有一联云:“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很能代表我此时的心情,故以此文怀念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茶圣陆羽。

关于茶的随笔9

  爱喝茶,是从爱上茶文化开始的。

  读书时侯,老师总是让我们找出“如火如茶”中的错别字,不要把“荼”写成“茶”,不然会被人笑掉大牙的。于是我们牢记在心,应当是“如火如荼”。不可混用。后来在学习中才发现这两字还真有渊源。

  “荼”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得较迟。茶字出现之前,荼作茶用。《说文》:“茶,苦荼也”。《野客丛话》:“世谓之荼,即今之茶”。茶在我国出现得最早,陆羽的《茶经》:“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本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字在汉代就有了。这么说荼和茶只是先后之别。但荼是多义字,一指苦菜,即《诗经。谷风》:“谁谓荼苦”;二指芦苇之类的白花,即如火如荼,三指我们所说的茶。

  我国是“茶的祖国”,几乎全国各地都产茶。有名的如福建的铁观音、杭州的龙井、黄山毛峰,洞庭湖东山的碧螺春、六安的瓜片、云南普洱茶、、剑南蒙顶石花、武夷山的崖茶、北京的双窨、天津的大叶、四川南江云顶茗兰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我对于茶,却是不讲究。无论是极品观音还是红白茶我都会乐此不彼的。

  茶是最早进入文学领域的饮料之一。最早的茶诗如西晋大诗人左思(字太冲)《娇女诗》:“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钅历]。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衣被皆重池,难与沉水碧。”左思有两个女孩一叫纨素,一叫惠芳,在父亲的眼中,自是无价之宝。两人先是学着大人一样对镜梳妆,可是转眼又想到饮茶之乐,于是小女孩不耐烦的心态就开始表露无遗:守着茶炉,总觉得火太小,怎么办呢?一个在左,一个在右,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茶水煮开了,可是两个原本干干净净、白白嫩嫩的小女孩却满脸漆黑,油垢沾衣,令大人不禁莞尔,而她们依旧毫不在意地吵着要喝茶。“诗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到现在,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了。

  今天再来读读大师们的佳作,再伴以素茶一杯,又是何其的享受。最有名的是汪曾祺的《泡茶馆》。汪先生为了给茶馆捧场,几乎奋不顾身:“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原以为姚雪垠的《惠泉吃茶记》肯定也是给“惠泉”捧场的文章,没想到这老兄居然敢实话实说,一点面子也不给。先是把惠泉茶社从茶价、茶具到服务态度挑剔了一番,然后又向陆羽“天下第二泉”的文字抬杠子,说,“惠山因泉而出名,泉因陆羽而出名”,但“陆羽没有充分的根据就把天下的泉水评定甲乙,实在有点狂妄,但大家偏不去想,甚至连自己的视觉、嗅觉、味觉都不必用,不必分辨惠泉茶的色香味,跟着大家喝彩就得了,保险不会遭到讥笑和非难。”相形汪先生的“过誉”,姚先生似乎有点“过贬”了。但毕竟是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茶客,难免揉入作家个性中敢爱敢恨的主观心绪。杨景明的《成都茶馆记》有现场写生:“只要往茶椅上一坐,就有茶主儿一手提铜壶,一手端茶碗,——通常是一手端摞十五六只碗,笑吟吟上来,“几花?”是问客吃几级花茶,听准了,放一只碗,然后铜壶一倾,只见一道白光直泻碗中,随着茶主一声:“嗯——哪”,白光突收,那茶水也就刚好冲满茶碗,盈盈的,少一点会显得不满,多一点又会溢出来,真真的恰到好处。”朴实也生动。川人善茶矣。再看看我们小小的大邑县城也有至少几百家的茶馆和茶楼。滨河路、公园和公园坝是大众消费的去处。或是龙门阵或是朋友亲人团聚或是生意业务往来或是打打小牌,茶客们玩得不亦乐乎。成都的“茶园”就是“茶馆”,四川人、北京人都有管“茶馆”叫“茶园”的,其实“茶馆”在各处多有别称,如广东叫“茶楼”、海南叫“茶店”、厦门还有叫“茶桌子”的,以及那林林总总的“茶室”、“茶屋”、“茶居”、“茶坊”……,大多也应是“茶馆”一家子的。新近装修时髦时尚的则一律以“茶艺馆”称之,中间插上一个“艺”字,更让人觉得有“异军突起”的态势。

  妙哉,妙哉!

  上善若水。清水,清清甜甜,淡淡清香。饮料中上品。一直以来我很喜欢喝清水。哪怕是我爱上茶之后,早上起来总是一杯清水饮下。顿感神清气爽。一天,我看着杯中洁净通透的水忽感水中缺点什么。于是在同事那儿找了点茶叶加了进去。看着淡绿色的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我生出些许感慨来,人生如茶。再喝上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人仿佛也醉了。

  从此我爱上了喝茶。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泡茶。沸水冲泡以后才更浓香。课间休息时喝上一大口,解解渴、润润喉,倦意顿消。我总是期望:在瓦屋纸窗之下、幽清的公园里或是河边,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清泉绿茶。或是捧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品味,慢慢咀嚼苦味幽幽的茶水,以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好不享受!

关于茶的随笔10

  耳无虫则心静。古人用最精练的言语总结了很多人生哲理。每当我拜读这些诗句时便肃然起敬。的确,祖上给我们留下来的精华是需要我们用一生甚至更长的时间去体味的。而今天我想写的是我对茶的参透。

  每当我悠闲自得的时候,总喜欢冲上一杯浓浓的香茶来打发时间。在秋日的午后,迷人的太阳略微偏西,我便会坐在阳台的躺椅上,端着一杯热茶细细品尝。秋天像紫色有种神秘感,你无法猜透其中的奥妙。当天气一天天的变凉,那种清新的感觉会让你浑身清爽。当然了,秋天也是最能使人发懒的季节,懒洋洋的午后温度不冷不热,人们往往就什么都不想做了。我就是这样,尤其在深秋时节,懒虫会爬满全身的!这个时候最好什么也别干,找一个最舒服的地方,再找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呆着,拿一杯浓浓的热茶品位人生。

关于茶的随笔11

  我喜欢喝茶,喝过的茶算来也有好多种了,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都喝过。也许有人会说,“茶,有什么好喝的?没有酒的醇香,没有咖啡的浓烈,没有白开水的痛快。茶,只有淡淡的苦味,淡淡的清香,淡淡的甘甜。”若您也这么说,那我要说,您终究是不懂茶的人了。茶的情趣,茶的品味,茶的享受,恰恰都从这一点“淡淡的”上来。朱自清说过,抽烟的人,要的就是那“有点儿的”苦味,那我要说,喝茶的人要的.恰恰也是这一点“淡淡的”感觉。

  喝茶真的要算一种悠闲的生活享受。林语堂先生说过,茶要静品,酒要热闹。北宋的亡国皇帝兼才子宋徽宗概括的“清、和、淡、静”的四字,更是点明了喝茶的要领。除了对环境、心境的要求而外,真正的喝茶,对水,对茶具,对工艺,都是有要求的,真可以称得上是繁琐,而喝茶的乐趣恰也从慢慢的完成这繁琐的过程上来。以我最常喝的铁观音为例来说吧。泡铁观音,须是沸腾的水。先将茶叶放入盖碗,用沸水冲入茶杯,滤去泡沫,第一遍的茶是不喝的,所以动作要快,将茶水倒入带滤网的公道杯中,用公道杯中的水冲洗茶杯和滤网,也就是洗茶了。洗好杯子后,用沸水冲泡第二道茶,第二道茶根据口味浓淡的不同,可延长或缩短冲泡时间。泡好以后,将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倒入茶杯中,这时就可以慢慢地品味铁观音的韵味了。看着明黄的茶汤,嫩绿红边的茶叶,闻一闻茶香,啜一口茶水,口中品着的,心中想着的,也就只有茶了。品味铁观音的醇厚甘甜固然是一种享受,但泡茶的过程同样有一种特殊的情趣,在冲泡的过程中,手中所做的,心中所盼的,不都是茶吗?

  当然,若您不喜欢这繁琐的过程,在一个阳光淡淡的午后,或深或浅的午觉醒来,坐在书桌前,用适宜温度的水,冲一杯茶,慢慢的,静静的品,茶的味也是品的出来的。每种茶有每种茶的滋味,茉莉花茶的香气浓郁,绿茶的清香淡淡,铁观音的醇厚甘甜,红茶的鲜醇酣厚,都能给您带来不同的享受。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人的一生,有金榜题名的意气风发,有洞房花烛的柔情缱倦,有失意落魄的郁郁寡欢,也有柳暗花明的欣喜若狂,但更多的还是这如茶一般的,淡淡的,轻轻的,悠悠的,苦苦的,涩涩的,平淡无奇的感觉。喝入口中的是茶,品在心中的却是人生。

  看着杯子里茶叶的浮沉,啜一口清香的茶水,静静的品味着那淡淡的感觉,慢慢的体会着人生的浮沉,世事的变迁,如温旧梦,如读旧书。茶如人生,人生亦如茶。茶的味道,或苦涩或甘甜,或清淡或浓郁,全在品茶人的口中品出;人生同样如此,或悲或喜,或悠然或纠结,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所谓冷暖自知吧。品得出茶的优劣好坏的,是喝茶的行家;能从容淡定的笑对人生的,是生活的强者。

关于茶的随笔1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茶,尤其喜欢茶淡淡苦涩的香气。有朋友来家做客,或外出与朋友相聚一起时,总爱来上一壶茶,轻啜一口,身心舒爽。瞅着芽叶直立漂浮,舒展下沉,悠闲把盏话长,恬淡享受清静时光。

  我不懂茶道、茶艺,却知茶给人的是一种宁静闲适,看着每片叶子,来源远古,流传海外,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且口渴喝茶,沸水现沏,或淡或浓全凭自己掌控。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神农纲目》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意思是说上古时代,神农亲口尝过许多草药,一天之内多次中毒,由于服用茶叶而解毒得救。这虽是传说,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喝茶习惯是从原始草药开始。

  茶;开门七件事之一,司空见惯的东西,是营造氛围的催化剂。我曾看过一些关于茶的文章,尤其功夫茶,说品茶是一种艺术,身边也有些朋友喝茶颇为讲究,茶桌茶盘茶宠茶匙一样不少,小壶小盅犹如玩具,还有专人优雅沏茶倒茶,品茶论道,禅悟人生。我不敢涉及这些,毕竟境界不到,况且性格缘故,喜欢简简单单,不管红茶绿茶,总是带着闲散的心情抿一口,吧嗒吧嗒嘴皮,细细品咂,使澎湃如潮的心荡起温馨惬意的浪花,同时还能探探“茶”字的长寿秘诀。茶字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似,下部“木”可分解为“八十”。“廿”加“八”再加“八十”等于一百零八岁。

  生活如同沏茶,幸福的味道不是浓郁芬芳,而是淡淡的清雅幽香。当心倦了、累了,沏一壶茶,品健康“茶寿”滋味的同时,灵魂也随缕缕茶香,袅袅腾升飞扬,还原生命本真,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的所有,将风月往事,挂在嘴角那一抹笑靥上,惟愿岁月静好!

  喝茶;是种心情。喝茶;是种感受。喝倾心的茶,茶不负我,生命也因此由薄变厚。与茶相伴,心意畅快,悟了人生,涤了灵魂,沉淀了岁月馨香!

关于茶的随笔13

  茶,安静的躺在自己的香居里修身,这是它一路走来的最后居所;茶,隐隐的散发着芳香,安心的等待着出阁的时刻;茶,有可能会经历喧嚣的人来客往,茶,还有可能挨着清心寡欲的人儿;茶,自接受日月精华的那天起,短暂的生命一步步走向大美。人们或许有理由评价自然里的其它,但是其它评判不了同是自然里的人们。

  茶的功德相传是久远的。自从盘古开天地,瘟疫始终威胁着着人们的繁衍生息,神农氏为解救众生遍尝百草中了毒,最后凭借着茶解了毒,这有可能是茶的第一次亮相。据传后来,庙宇道观的师傅念经打坐累了初尝了它的味道,体验着它的功效,慧心灵感的感悟到,这是上苍赐予的仙草。

  人们是智慧的,岁月的演绎托举出百木唯茶,人们总结出茶味古今同。茶大度奉献自己的历史可谓久远。人们为了感恩茶的德行,很早就萌发了禅茶一味的理念,也是修身养性之人悟出的真谛。

  茶,生长在江南秀丽的山川迷人的水乡,它集山川灵秀水乡俊美于一身,它纳日月精华雾霭雨露孕一体,天生遴选的走着自己的路。采茶的季节到了,茶与那些采茶女有着肌肤相亲的律动,纤纤秀指嫩嫩茶芯,清明的雨露沁着茶的叶尖儿,湿润的茶树泥土行间走着采茶的姑娘。茶是高贵的,自然的精灵受不了现代机械的讨扰,只能用手採,用心境相通,于是,清明前的‘茶’与清明后的‘茗’被请回家,开始了自己的旅行,开始了自己的禅修。

  丛忍蒸炒作开始,茶表现出忍辱负重,从挤压揉搓算起,茶释放出自己的清香。人们与茶,索取与付出在静静地融合,希望与历炼在无声的延续,茶完成了从生长到诞生的崇高华丽转身。

  遇水而成茶饮,茶,堂而皇之又默默无闻的走上了舍身之路,把自己的身心布施给人们。茶在水中起伏飘渺,茶在水中慢慢的变色,茶在水中释放出芳香,一缕香魂随着水汽飘向了回归。

  茶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知,止渴生津,清新心脑,除懒去惰,醒神益志,解酒却毒。茶的功效逐渐在佛堂庙宇、隐者仙人的推崇下精进,走入寻常百姓家。教化重开丝绸之路通延到域外,让茶的文明漾出国度,至此,华夏与茶密不可分,以共同的释义走向世界的舞台。

  轻轻地捏一撮茶叶,缓缓地斟一壶沸水,那翠绿色,那淡黄色,那琥珀色,留香四溢沁人肺腑。人们感恩茶的恩赐,对茶的现身很虔诚,于是茶经出现了,茶道出现了,衍生的茶文化出现了。茶不选择贫贱供人们品饮,品饮的人们反而在挑剔茶品质的高低,在茶的国度乃至国外被推崇拔高。围绕茶文化产生的高雅谈吐,伺候茶产生的虚静之美,人们以行动反馈茶的恩泽,走向了清高和耐人寻味的境界。

  茶与生俱来,生长羽化的过程是一种德行,一种奉献的德行;经历的苦痛,是一种磨练,是一种默然的磨练。来了去了,去了来了,没有轰轰烈烈,直然把精华与性情留给了人们。人们从茶的本身悟出了许多的道理,把禅茶文化植入生活,一种既平凡又清奇的生活,这也是佛道文化汇入生活的一种体现。

  当我们略知了茶的一二,当我们再品茶啜茗的时候,就会升起一种敬意,一种由衷的敬意。谁说茶的短暂不是一个轮回,谁说人的一生不是一个轮回,茶人一体本无妨,静静地茶,淡淡人生,谁说不是最好的修为呢。

关于茶的随笔14

  大碗喝茶是常言道了,茶是用来喝的也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朋友给你一包福建的铁观音,你可不能用喝来伺候,而只能是啜了,要小口小口的来啜茶。

  伺候福建的铁观音是有一些讲究的,简单地归结有四个字:看、泡、闻、啜。

  看就是看茶的颜色,形状。铁观音为珍珠大小,呈碧绿色,有股淡雅的清香。千万不能用手触摸,铁观音有极强的吸味功能,用手触摸后就有可能变味,所以,要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期最好不要超过一年,当然半年最好。

  泡就是一门艺术了,我们一般人说来只能简单一些。泡铁观音茶决不能用大杯,而要用福建产的泡茶工具,这样泡出来的茶味最好,色、香、味俱全。

  闻就是闻茶香。泡铁观音后,闻茶香是一种极品享受,泡碗的盖,盛茶的杯经过头道茶水的冲洗后留有浓重的余香,闻起来其香沁入肺腑,舒服极了。

  啜就是小口小口的来品茶。铁观音特有的茶香直扑面门,香润喉肺,一小杯下肚,满口舌余香嚼之不去,令人醒脑清神。

  品啜福建的铁观音必须在心神清静时,那缕缕茶香能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