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父亲致孩子的信

时间:2024-03-20 16:24:58 写给孩子的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封父亲致孩子的信

一封父亲致孩子的信1

亲爱的儿子:

一封父亲致孩子的信

  你今天放学,爸爸已回哈市了。在你期末考试前,不知能否回来。因为四叔昨天夜里突然从哈市打电话来告诉奶奶病了,正于医院抢救中……

  你无法完全理解爸爸对奶奶的亲情。这亲情中包含着太多太多儿子对母亲的内疚。等我从哈市回来再讲给你听——爸爸有一种极不祥的预感,可能爸爸此一去,将永远失去爸爸的妈妈了。写到这,眼泪在爸爸眼里转……

  但爸爸给你留言,主要是关于你对考试的态度嘱咐你几句——当了爸爸妈妈的中年男人女人几乎都这样,一颗心分几瓣儿。主要的两瓣给儿女,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所谓“上有老,下有小”。你将来人到中年,那时你也会有深切的`体会……

  我认为——你已经努力学习了。这爸爸看到了,妈妈也看到了。所以,无论你此次考得多么差,爸爸妈妈都不会埋怨你的。因为你已经尽到了自己是学生的义务,已经表现出了自己对自己的责任心。父母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埋怨你这样一个儿子是错误的,对儿也是不公平的。

  考试——能否正常发挥自己的学习水平很重要。所谓正常,其实就是尽量做到凡是自己会的,能答对的,不丢太多的分。甚至不丢分。

  当然,要做到这一切也不容易。因为考试是一种特殊氛围的“场”。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那么多页考卷,考生难免心里紧张。一紧张,每每会的,也似乎不会了。

  一道难题卡住,纠缠过久,时间不允许;干脆放弃,丢分又太多。以为对于别的同学根本不算难题,自己觉得难,仍因自己太笨。考场的氛围这么一想,先自气馁,于是自信崩溃……

  以上种种,皆考场紧张的原因。一半源自于外界,比如以前没考好,爸爸妈妈曾给脸色看;一半源自于内心,怕在同学中太失面子。

  爸爸妈妈以前确因你没考好曾给你脸色看过。但那时你太贪玩,学习缺乏上进心。现在你不是改变了吗?你既改变了,爸爸妈妈对你的考试成绩的态度,不是也改变了吗?

  好固可喜,差亦欣然——这是爸爸妈妈的保证,首先绝对是爸爸对你考试的成绩的真实不相欺的态度。

  总之我是在指出——爸爸妈妈能正确对待了,你自己反而不太能正确对待了似的。否则你为什么临考前总失眠呢?为什么仅仅一科失利,就阴云满面呢?

  想想那些参加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吧!四年一幕,有人苦练四年,只为一搏。也有人一搏失利,由于年龄原因,以后无再搏的时机,那他们不活了吗?

  要学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除了心理要调整,“战术”上也要调整。

  爸爸给你的建议是——不在难题上纠缠太久。看了两遍还没找到解题的良好感觉,那么干脆绕过。将会的题、易的题全解完了,回头来再“攻克”。倘已没时间,拉倒。总之,一味只管做下去,遇难题就绕行。先将有把握的分数拿下来再说。

  见你已酣睡,不忍心推醒你,故留此言。因明天你起得早,爸爸醒来已肯定见不到你了……

  儿子,请在内心里替奶奶祈祷几次!

xxx

  20xx年xx月xx日

一封父亲致孩子的信2

佩佩:

  不知这封信能否曲尽我的意思,但我依然要大胆试试这个话题,因为我觉得有这个必要。 我上师范时,某一周末和一同窗好友在中山街(一条商业街)信步闲游,蓦地,我心念一动:人脸那么一小块地方,五官的摆放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可怎么看起来是千人千面,竟无人相同呢?我将这个想法和好友交流,没想到他会心一笑:我也正在琢磨这个问题呢? 我们进一步延伸这一问题: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是不是每扇门的后边,一定存在着一个精彩的世界?是不是他们一定各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和是非曲直?我们若是想感受门后的未知精彩,是否主要通过社会交往,来推开那一扇扇陌生的门?性格内向的人是不是感受未知精彩的机会就少(因为他一般不主动去推开未知的门),反之就多? 好了,明白了此理我们就要考虑:人是不是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多开几扇门呢?多开几扇门并非为了满足自己庸俗的好奇心,而是为了用间接经验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抬高自己人生的起跳高度!

  我们沿着这个思路进一步梳理。首先,就你目前的学习任务来说,每一门学科是不是就是一扇门?我们简单拒绝(或是简单处理)某一门学科,是不是就等于与一个精彩世界失之交臂了?语、数、英三科我基本不担心你,史、地、政、生我却有点担心你呢。若是单纯为了考试学习这些科目,我们宁肯选择不让你上学受这份罪,我是想让你尽可能多一条感受精彩世界的触角啊!这些科目只要你试着推开门,一定会陶醉在它们的精彩世界里!

  还记得《叩问传统》这本书吧?那位“端木赐香”其实并不喜欢历史,但是机缘巧合她上大学却进了历史系,毕了业又做了历史教师,做了历史教师又不满于历史教科书的现状,于是就按自己的研究心得重新整合历史讲义……我们读着她的'麻辣文字,随她拨云见雾看穿历史真面目的同时,也越来越看出来了她精深的历史学养。设若她当时因为对历史不感兴趣,拒推历史之门改进大学其它系的话,她还会为读者创造出这本精彩佳作吗?可见,人若是凭着个人喜好做事情,会白白丧失掉很多感受精彩、创造精彩的机会!(若是以后进入高中了,有时间你可以读一读唐浩明的《曾国藩》,仔细阅读曾国藩到任两江总督那个章节,你可能会对这一点感受更深。)

  思路更开阔一点,我们再说读书。以前我们专门探讨过读书的话题,你已经知道了文学是培养读书兴趣的入门书籍,仅仅局限于文学,显然不能感受到其他领域的精彩世界,也不利于建构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此,就需要重视另外几类书籍了:科学文化素养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如心理学、政治、法律、民俗等等>、艺术素养类、哲学类、专业书籍(参加工作前则是指阅读能拓展学科背景的书籍)、实用知识类书籍(比如《学会优雅》、《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等)。即便是文学类,你读得也不够开阔,仅仅局限于小说(而且现在重点是校园小说吧),要知道还有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后二者也属于广义的散文,若是要我建议的话,我建议你的注意力应向这二者转移一下了)等等。当然,每扇门后边都有不同的精彩世界,你看看上边的各种门类的书籍,你就知道自己流连于文学一隅,是不是就和性格内向者一样,无端耽误了推开多少扇门的机会啊?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我上学时初涉美学的情景。先是托亲戚从山西借回一本《美学通论》,尚未读够四分之一,就被告知第二天要让人捎回,因为书主人参加自学考试要用呢。我心一横,迅速找了一个大笔记本马上做笔记,从第一天傍晚开始直到第二天清晨,整整抄了一个通宵,还好,第二天早七点多中间人来取书的时候,我刚刚放下笔!再后来就是托亲人、朋友四处为我搜罗这一类书籍,最终从山西、北京两地为我购回两本。尤其让我高兴的是,我抄的那一本《美学通论》人家考试完后也赠送给我了!这一段经历,不仅仅直接影响了我的审美,也使我初次尝到了执着带来的甜头……

  说到此,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再设想一下:夏日,如果阳光暴晒一上午,晚上气温是要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呢?如果上午要是阴雨天气,傍晚气温如何呢?答案想必你已经有了,那么原因呢,是不是傍晚气温的高低和上午接受阳光照射的强度有关啊?同理,人若是趁着年龄小,多推开几扇门,尽力多吸收一些养分,到了年龄大的时候,是不是就能够释放更多的能量了呢?

  可能你又要反驳我了:你这不是要我“博而不专”了吗?不!理由是:合理的知识架构没有形成以前,不要考虑“专”的问题,要知道,“博”是“专”的根基!没有“博学”哪来比较?更不要奢谈“约取”了(也就是怎能在那么多门类里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或需要的知识呢)。此是其一。其二,真正的大家都是“杂家”,学养都是跨领域的(比如达·芬奇,既是科学家,又是画家。这一类知识,我知道你比我懂得要多)。

  还记得小学课本上《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课吧?季羡林老先生提出培养人才要注意“三贯通”,即“中外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可见,真正的人才是“通才”!这一段我阅读的《中国禅学》,再一次印证了他的这一观点:道安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大师。自汉以来,佛学有两大系,一为禅法,一为般若。此前的相关学者都是囿于其中一系,建树并不大。道安恰是二系之集大成者,自他始,不仅是他的“僧尼轨范”统一了佛教组织,对以后的佛教组织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更是使佛教的“义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后禅宗思想的形成。要知道,在古代肯于跨越门派的雷池,取各门派之长去精进自己学问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他跨越了,所以,他的贡献就成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你现在正如新芽带露,正如深池之水,正如旭日初升,正是蓄积能量的大好时机,为何不综合考虑各科平衡发展,为何不广开视野多阅读一点不同门类的有思想深度一点的书呢? 为自己的人生多开几扇门吧,要深信,哪一扇门后都有神奇的精彩世界在等着你去领略!(你可沿上述思路继续将思考引入其他范畴)

  老爸即日

  4月6日

一封父亲致孩子的信3

xxx:

  今早上我去阳台看咱家的海棠花,叶子倒是很茂盛,但是依然没有开花的迹象。看来,我们今年想在家里看到海棠花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海棠花的花期马上就要过了。为什么我们的海棠花会错过花期呢?正如你所料,去冬海棠花在客厅,由于暖气的缘故,即使在严寒天气,它也在疯长,滋生出来的新枝,竟然窜出了那么高!它的精力在本该休眠的冬季消耗掉那么多,春季的花期自然就受到了影响。这就是规律使然,看似是偶然事件,其实是必然的结果。

  这次期中考试我知道你考砸了,这个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说实话,我并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生气,因为你现在确实需要有这么一个糟糕的结果了,不然和规律没法交代啊。你像放电影一样试着回顾下本学期自己的表现,无论是功课、读课外书,还是交友、业余活动,看看你是不是一直在挑战着我们的容忍底线?我们的容忍底线倒是小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规律人家不答应啊!

  我的第一届学生有个叫Y的小姑娘,成绩在应届生里虽说处于上游,但是因为书写不太好,成绩也不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总体来说并不具备绝对优势。一升初三后,我们班的复习生比另外两个班的都多,有十多名,即使我不说让你单凭逻辑推理,你都能够想象到这么一来,她的班级排名会到什么程度!

  面对这个局面,她自律甚严,一刻也未曾放松过自己。她爸爸在北京当包工头,家里条件在咱们这里属于很优越的了,她一直穿着很朴素;她从来就是把屋门一关,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既不反对妈妈和上小学的弟弟在客厅看电视,自己也坚决不看。这样一学期下来,她的期末成绩就进入全班前十了。第二学期,她依然在各方面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成绩也在继续提升,后来偶尔还能达到班级前五。升学考试前,他叔叔(和我是同学)来找我,想让我给她报一中。要知道,那时我所在的中学每年能考入一中的,最多也就是两三位而已,有时甚至一个也没有。她这种情况考入一中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你说我怎么会放心?我苦口婆心晓以利害,但并不能动摇家长的决心,我不好坚持,只好答应让她试试,我心里却早已暗自对她的`升学前景不抱希望了——因为高中学校竞争激烈,报考一中却考不上的,即使分数线达到其他高中的分数线,他们也不要了。她坐车到县城的中招考场报到时,我发现她居然连书包都没有背,书也没有拿一本,只带了作图工具和钢笔就出发了。我想:她怎么这么不重视这么重要的考试啊?我算是对她的升学前景一点也不抱希望了。可是等放榜下来后,全班居然只有她一个人考上了一中,创造了一个奇迹!

  她虽说考上了,但性质是自费,因为她的分数刚好达到自费生分数线标准。这个结果就意味着,她在同一届六百余名学生中,成绩自然是“垫底”一类的了。她却依然没有松懈!升高二时,她就奋起直追到了全年级前四百名,真是惊人一跃啊。因为各忙各的事情,后来就没有了她的消息,直到她们这一届高三放榜时,我才知道了她居然又应届考上了本科,再次创造了她的人生奇迹!当时很感慨上苍对她的眷恋与照顾,现在想来,这事情本来就在情理之中,因为有“天道酬勤”的规律在主持公道啊!

  反过来,还是这一届,同样是一位叫J的女生,成绩一直比Y要好,书写、作文均胜过Y许多(Y擅长理科,J理科也不弱)。她的状态一贯很好的,但是报志愿后出了问题。因为她家里的意思是让她报师范,但是她的成绩上一中都不够,更别说当时炙手可热的小中专了呢!经过家校双方几番讨论,一致决定让她报四中,先到考场历练历练,即使考上也不上高中,待来年复习一年,设法报考师范。因为她知道即便考上也不上,结果一报志愿后她就失去了学习动力,别人复习她就偷偷玩,最后中招考试竟然连四中也没有考上!鄙视规律的人,必然要受到规律惩罚的,她就是很好的例子。

  知道了这个道理和这些事例,你是不是就要考虑应该敬畏一切规律了?既然“天道酬勤”,咱为什么不勤奋一点呢?你天赋、文采、书写都比Y要高出一截,但是自制力显然和人家有了差距。天赋低于别人,那是十分无奈的事情,但是自制力比别人低,那是不是只能怨自己太不争气了?过去的既然过去了,就不要再去计较了,但是未来呢?当下呢?再抓不好,再不勤奋,再骄纵自己,是不是就不可原谅了?因此,人凡事不能心存侥幸,你必须铭记:“光荣的桂冠从来都用荆棘编成!”

  让我们敬畏一切规律并老老实实按照规律办事吧!

  老爸即日

  20xx年xx月xx日

一封父亲致孩子的信4

xxx:

  周末好!

  上次刚和你谈过“敬畏规律”的话题,没想到你随即就受到了规律的惩罚——令人沮丧的期中考试结果出来了——看看身在庐山之外的眼光有多准!这眼光不仅仅是我们的,里面也饱含了你那些可敬的老师们的热切期盼呢。

  《老子》有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如果在事情将要结束时还是像开始的时候那样慎重,就不会将事情办砸。你上半学期的切身经历,显然已经为此话做了很好的注脚,不再絮叨,咱们只谈谈如何总结这次考试吧,因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在我看来,试卷上的错误一般来说有两种:生字写错了、概念记错了、该背诵会的课文没有记住、计算过程中看错了数值等等,这些并非能力原因导致的错误,应该叫做不可原谅的错误;语文、英语试卷上的写作和阅读题、数学上的附加题等弹性很大的题目,或是考验思辨能力一类的题目,往往能使大多数考生在此或多或少失分,这

  一类所谓的“错误”则叫做可以原谅的错误。前一种错误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学习态度问题,后一种错误反映出来的是学习方法问题。由此就可以看出:考试后只是听老师讲评了试卷,再把错误之处纠过来还不够,还应该进一步作出综合分析,看看有哪些属于不可原谅的错误?又有哪些属于可以原谅的错误?属于前者的,则要进一步加强记忆或培养细心的审题、做题习惯,以夯实学科知识基础;属于后者的,则要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存在哪些问题,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调整(比如看相关学法资料、请教家长或老师、专项训练等等)

  分析到这里还不够,还要看看这两类错误各自所占比例有多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自己以往的学习问题,总的来说是应该属于学习态度不踏实还是学习方法不正确?这样一分析,自己今后学习策略的大方向该如何调整,你就心中有数了。

  再次,还要建议你有必要建立自己的错题库,将历次考试的'错题搜集整理下来,有空就多翻翻看看。因为这些知识明显是自己学科知识的“短板”,多看看勤熟悉,是不是就能促使自己尽快补上这个“短板”?何况从学习效率的角度来看,到期末复习时,你将自己的错题库认真复习一遍,是不是就大体相当于将当学期的学科知识复习了一遍?

  以上是从技术方面谈了谈试卷,其实与此相关的思想方面的问题道理也一样。本次考试后,我和你妈妈都在不同场合和你的几位老师有过交流,会诊的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你本学期确实没有做到心无旁骛。

  好在在你妈妈的倡议下,我们及时平等商讨并签订了合约,规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且附有相关的奖惩措施。我的意思是,这份合约的签订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都需要拿出“慎终如始”的态度来对待它,这样才能保证最终“无败事”。

  以前我带初三的时候,总不忘记送他们同样一句话:人生恰如坐长途车,沿途窗外的风景再好,我们也绝对不能中途下车,因为那不是我们的终点站!你现在虽是初一,但你此刻的实际情况,再没有比这一句话更合适你了,所以利用这个机会也专门送给你。

  我前边曾对你说过,人是有很多劣根性的。不能够慎终如始,恐怕也是人类较为顽固的劣根性之一了,“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浅尝辄止”、“功亏一篑”等成语,是否就是它历史悠久的最好例证?但令我们深感欣慰的是,人类同这一劣根性斗争的历史也很悠久,《老子》所载的“慎终如始”不就是铁证吗?你想续写哪一种历史呢?

  这次考试是一个结束——你要牢记“慎终如始”这句话,踏踏实实反思总结一下这次考试,争取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站起来;这次考试也是一个开始——《老子》还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开始,你能否把握好?后半学期结束能否“慎终如始”?

  在自己的伤痛记忆上站立起来,英姿一定更飒爽;在自己的废墟上建起的新家园,一定更漂亮!愿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好我前边那些问题!

老爸即日

  20xx年xx月xx日

一封父亲致孩子的信5

佩佩:

  还记得我和你谈过的“短板理论”吗?对,这次咱就说它了。 先重温一遍“短板理论”。百度出如下资料:“短板理论”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简言之: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多余的,是没有意义的;要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惟一的最有效的方法。在哲学上这叫做:抓矛盾要抓主要矛盾,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你的“短板”在哪里?绝对是效率低!你哪一天不在为这个“短板”付出沉重代价啊?丢三落四、睡不好觉、眼睛近视等等等等,哪一项不是拜它所赐啊?——因为效率低,时间不够用,所以你来来去去都是匆匆忙忙的,忘记带东西就成常态了(这并不是你记性不好);因为效率低,一样的作业你总是写到很晚,睡觉的时间自然就比别人少了很多;因为效率低,你趴在书桌前的时间就比别人长,再加上你那么投入地看课外书,眼睛休息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视力就下降了

  这种状况难道不可以改变吗?我先替你分析下你效率低的根本原因,然后我们再下结论吧。经我观察,你的效率低有以下几种情况(以写作业为例):1、书写速度慢;2、常一心二用;3、凡事爱往后拖延;4、做事对自己没有时间要求;5、爱小“题”大做。 书写速度慢是因为你潜意识里有追求“完美”的情结,结果形成了写字时描描画画、涂涂改改的不好习惯(以至于现在说话做事都有了犹豫不决的特点)。这不好,一是要进行反向纠正,心里告诉自己,管他完美不完美,先以最快的速度做完再说;二是要进行限时训练,不断挑战自己的书写速度记录。

  你的一心二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无意识的;二是有意识的'。前者比如说写作业,你经常写着写着就画起了画,要不就是查字典时顺便就阅读起了和作业无关的内容;再如你在卫生间盥洗时,正要洗脸,突然就发现了你的那些雨花石、手链之类的小玩意,于是顺手就拿起来欣赏半天后者还举你写作业为例,你爱在这个时候往你的书桌上摆零食,边吃边写;甚至还在书桌里藏课外书,写着写着就惦记你的课外书了你说总这样不耽误时间那可能吗?前者,你可以在书桌上放一小纸条,上书“不要分心!”以警醒自己;后者,你直接不给自己这样的机会不就是了吗!

  第三是“凡事爱往后拖延”。刚刚过去的这个不愉快的寒假就是很好的例子。一放假我就让你好好规划自己的寒假,还让你制定了作业计划,将作业平均分配到每一天,以免自己集中写太累。结果,一回老家过年你就把这事抛到了九霄云外,我每次提醒你,你要不就是不耐烦,要不就是用一句“不多了”来搪塞我,结果最后不得不挑灯夜战,导致困得几次趴到书桌上睡着了,逼得我和你妈跟你大发雷霆这样的情景隔三差五总要上演一次,你静下心来想想,这是何苦呢?既然是逃脱不了的事情,咱们如果主动一点早早完成,剩下的时间身心俱自由,不就想干啥干啥了吗?记住:主动就是自由啊!

  第四条是“做事对自己没有时间要求”。看看是不是这样:做事之前没有考虑,这件事情是需要五分钟呢?还是十分钟呢?这就直接导致了你做事由着自己的性子,漫不经心,经常做着这件事就分心干起了其他事。本来在我们看来是十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比如吃饭),你却耗掉一个小时,甚至时间更长,无端地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多么可惜啊!所以,记住以后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事先在心里给自己提个时间要求,心里给自己悬挂个钟表,滴滴答答地催着自己,即便到时候没有按时完成,但也绝对能迫使自己集中精力,神情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大大提高自己的效率!

  再说说你的“小‘题’大做”。前边不是说过了吗?哲学讲究:抓矛盾要抓主要矛盾,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以速度快取胜,有的要求以精细程度取胜,有的

  则要求以方法多取胜,我们迟早都守着一条“精细”的死标准来做所有的事情,岂不就不明智了?其实何止是不明智,简直就有点“迂”了!比如你画几何图形,即便是正式的作业本,你用作图工具,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还能画得极为精准,若是草稿纸,徒手画,“刷刷刷”几条线就成了,速度更快。但是你怎么做的呢?像画素描一样画几何图形的一条边,一个图形白白浪费掉很多时间,你这个时间账是怎么算的呢?是明智之举吗?

  由此看来,所谓的效率低,其实都是人为的,都不是不可克服的!你应该明白:你长这么大,我们在这一点上给你下功夫最大,想的办法也最多,但是也最没有成就感——小时候给你积分奖励;再大一点给你规定时间掐表;还曾给你列表格做效率统计;后来又给你买苏少版的《写作业慢我该怎么办?》一书——你那么爱看书,可是我买回来的《写作业慢我该怎么办?》你看了几页呢?前边列举的这些措施,之所以没有效果,从这里你该看清楚原因了吧?可见,你要突破“效率低”这一人生“短板”,首先还是要克服心中的魔障! 咱回忆一下你读到的《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李希贵)、《我在美国教中学》(方帆)、《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等书,看看这些西方的孩子(当然因为文化背景不同,教育也各有优长)的日常状态是怎么样的?都不是在死读书吧?是否都在提高效率干事情,然后节省下时间来享受生活的甜美或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呢?若是考虑到国情不一样,文化教育背景不一样,咱再拿身边的同学作比: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体格、天赋、

  经济等一切物理层面的基本条件,即便存在着一点差异,是否也不是一个普通人成长的“短板”了?如果忽略掉微小的物理层面差别,是不是效率越高的人越有竞争力?若你是老板,完成同样的工作,甲需要十天,乙需要一个月,且质量一样,你会聘用谁做你的员工?你是不是也会看好效率高的人?

  你读书也不少,应该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点,更深邃一点,要毫不迟疑地通过持之以恒的有效锻炼和卓有成效的矫正措施,尽快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不断使自我价值增值,使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具有绝对优势的竞争力!(不要固执地认为这是功利的观点:只有效率高了,节省下宝贵的时间,你才有可能去品味生活的闲适,否则生活的底色将会长时间成为灰色,那还有什么意思?) 怎么样?为了补齐你人生的短板,今天就行动起来?

  老爸即日

  4月1日

一封父亲致孩子的信6

  两年前,父亲到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两年后,沉浸在悲痛中的孩子发出了令人同情的呼吁。读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你想对这个渴望和平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写封信给他吧!

  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

  你好,你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你是不幸的,但你却会为你的父亲而骄傲,是吗?因为它为和平而倒下的.,不仅你会为他骄傲,全世界都会为有这样一个维护和平的英雄自豪。我也常常会为有这样的人而骄傲。你不应该哭,因为你的父亲是位英雄。你为了人们不再流离失所,不再失去亲人,所以你呼唤,企盼和平,你不希望这样的悲剧重演。是的,我虽然是生在和平年代的孩子,我何不希望和平之神能永驻人间,正因为我在享受和平,所以我更加希望让那些罪恶的双手停止屠杀,让战火中的孩子享受阳光。我知道,战火让多少人流离失所,又让多少人家破人亡,谁不想日子过的幸福一些,谁不想生活绚丽一些,谁不想过得快乐一点,谁不想体会爱和被爱,难道谁都不想吗?就一定要用战争化解仇恨吗?在战火中的人们谁能体会到爱呢?

  你体会过战争,也体会过伤痛。我也一样渴望和平,我知道,也懂得和平的含义,我与你一样。我同情你,但也敬佩你,也同时让我知道了和平的重要。那就让我们共同呼唤,为了生存,我们不要战争;为了幸福,我们渴望和平;为了每一个幸福家庭,为了祖国母亲,,为了自己,为了快乐,为了心中所牵挂的一切,我们更应该手握手,肩并肩。追求和平,渴望和平,呼唤和平是我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炎黄子孙,报答祖国,共同努力吧!

  我们呼吁,我们祈盼,和平,和平,和平。

  祝您幸福

  一个生在和平中的孩子

  2xxx.05.02

一封父亲致孩子的信7

xxx:

  期中考试结束了,累吗?不想问你考试结果,不是我不关注你的成绩,而是我觉得关心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得多。比如这次我就想关注关注意志这一话题,因为这是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一种病叫做“佝偻病”,你听说过吗?这种病在在婴儿期较为常见,症状有:鸡胸、O型腿、脊柱变形、肋骨外翻等等,总之,那样子看上去惨不忍睹。婴幼儿患佝偻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缺钙,我们北方的婴幼儿患这种病的可能性还更大些,因为北方日照时间短,会影响到人体对钙的吸收。

  身体患这种病固然可悲,但是意志层面患这种病就更加可悲了。不信你看看《辞海》是怎么解释这个词的:“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包括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前者指促使人从事带有目的性的必要行动,后者则指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与行动。意志过程使人的内部意识向外部动作转化,体现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意志要是缺“钙”的话,那么,他的“发动”和“抑制”两方面的调节作用,就至少有一个出麻烦了!恰如一辆汽车,你需要它开动的时候,它发动不了引擎,你需要它停下的时候,它又停不下来,这岂不是万分危险?

  那么扪心自问,你觉得你的意志怎样?可有“佝偻”症状?你妈妈早上催着你起床,午间催着你吃饭,傍晚催着你写作业,晚间催着你睡觉,这是否意味着你的“引擎”总是关键时刻不会“发动”?催你吃饭,你却坚称你的“水果沙拉”却尚未做好;催你写作业,你却坚持想看完《甄嬛传》;催你睡觉,你却又长时间在卫生间磨磨蹭蹭不肯出来这是否又意味着你的“引擎”总是关键时刻不会“抑制”?这能不危险吗?

  意志是可以训练的。风靡全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就专门写到,刘亦婷的父母为磨练她的意志,特意让刘亦婷夏天坚持握冰一刻钟。她是怎么坚持的呢?她的日记写到:晚上,爸爸从冰箱里取出一块冰,这块冰比一个一号电池还大呢。爸爸说:“婷儿,你能把这块冰捏十五分钟吗,你捏到了,我就给你买一本书。”我说:“怎么不行,我们来打个赌吧!如果我捏到了十五分钟,那你就得给我买书哦。”爸爸满口答应了。爸爸拿着秒表,喊了一声:“预备,起!”我就把冰往手里一放,开始捏冰了。第一分钟,感觉还可以,第二分钟,就觉得刺骨的疼痛,我急忙拿起一个药瓶看上面的说明,转移我的注意力。到了第三分钟,骨头疼得钻心,像有千万根冰针在上面跳舞似的,我就用大声读说明的方法来克服。到了第四分钟,让我感到骨头都要被冰冻僵、冻裂了,这时我使劲咬住嘴唇,让痛感转移到嘴上去,心里想着:忍住,忍住。第五分钟,我的手变青了,也不那么痛了。到第六分钟,手只有一点儿痛了,而且稍微有点儿麻。第七分钟,手不痛了,只觉得冰冰的,有些麻木。第八分钟,我的手就完全麻水了当爸爸跟我说:“十五分了!”的时候,我高兴得跳着欢呼起着:“万岁,万岁,我赢了,我赢了!”可我的手,却变成了紫红色,摸什么都是觉得很烫。爸爸急忙打开自来水管给我冲手。我一边冲,一边对爸爸说:“爸爸你真倒霉啊!”爸爸却说:“我一点儿也不倒霉。你有这么强的意志力,我们只有高兴的份儿。”除了握冰,刘亦婷还主动经受了磨难训练——踮脚站立30分钟。看她的日记:大话我可是说出口了,可我的腿酸痛酸痛的。我一

  看表,唉呀,才过了三分钟。“没关系,没关系,”我对自己说,嘀嗒、嘀嗒,时间老人像故意放慢了脚步,五分钟过去了,我的腿酸得直痛,我赶快采取措施,把我包里的气球拿出来吹,吹好了又把气放掉,然后又吹。就用这法子转移注意力、唉哟!我的气球掉到地上了,这可怎么办?我赶快看表,好好好,已经十五分钟,我松了一口气。可是,我的左小腿开始抽筋了,过一会儿我的右小腿也开始抽筋了,前脚掌痛得很。现在也没有气球来转移注意力了,于是我又想了一个办法,用背“常用数的平方”来转移注意力。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第三次胜利了

  我知道你读的书就决定了你不喜欢刘亦婷这个人,因为她给太多的中国孩子无形中施加了太多的压力。其实我也不喜欢这样教育孩子,可是为何我还是要给你大段摘录这些文字呢?就是让你知道意志的“硬骨头”是练出来的'啊!

  那么,该怎么练呢?我放下《心理学》久了,关于“意志”这一章节确实生疏了。好在现在信息交流很方便,我专门从网上给你找到了“意志活动的运行程序”:确立价值目标——整体规划设计——制定实施细则——具体行为落实——意志动力特性的修正。这不就是好方法吗?坚持晨跑、写日记,或是坚持每周一次给我写信,或是坚持通过拣废品资助一名学生等相对温和一点的办法,岂不就是落实这些好策略的重要载体?

  我们继续进一步分析。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有: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自制力。独立性重点在于“不屈从”;

  果断性重点在于“及时”;坚定性重点在于“坚持不懈”;自制力重点在于“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实实在在看看,你平时的那些事情,到底是这这四方面哪一方面做得不足?能立马拟定改过方案并马上付诸行动吗?

  说实话,我意志品质也不好。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我也总在寻求我的改过方法:以前的写日记就使我尝到了甜头;平时每月两次的网络学习研讨也有这一功用;现在的给你写信是不是也兼有这一益处?我这些年来之所以能够任版主、发文章、获荣誉、带团队、出版书、做讲座,在专业道路上渐行渐远,谁说不是我给自己的意志坚持补“钙”的结果?

  既然我们都有类似的问题,那我们今后就相互监督、相互比赛如何?看看咱两个到底谁的意志更强?五一前能赢了我,我立马奖励你一本新书;暑假前能赢我,暑假我带你去新开元奥斯卡院线看大片去,怎么样?

  爸爸

  20xx年xx月xx日

一封父亲致孩子的信8

佩佩:

  你是你们班的副班长吧?那么你一定尝到了“管理”的滋味了吧?反正我走上管理岗位后,是尝够了这个滋味的。深知:管理人,真难!

  你想,管理者要将有着不同知识结构、性格特征、价值追求的人,引导到统一的目标上来,还得想方设法发动他们的内部引擎,力争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奔向这个目标,你说能不难吗?

  但我要告诉你,这还不是最难的,比管理他人更难的是管理自己!

  佛教清规讲究“八戒”;儒家则力主“仁爱”,讲究“诚意正心”,讲究“慎独”(意思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曾受到晚清重臣曾国藩的极力推崇)

  这是宗教、学派,我们再来看看过往贤哲:帮助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却在刘秀即位后拒辞朝廷聘请,最后归隐富春山的严光作有《九诫》(嗜欲者,溃腹之患也;货利者,丧身之仇也;嫉妒者,亡躯之害也;谗慝(tè)者,断胫之兵也;谤毁者,雷霆之报也;残酷者,绝世之殃也;陷害者,灭嗣之场也;博戏者,殚家之渐也,嗜酒者,穷馁之始也);三国名相诸葛亮主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朝名相魏征推崇《礼记》中的“傲不可长,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欲不可纵”;苏门六君子之一、北宋著名词人陈师道则牢记《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受益”;苏轼则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晚清军政重臣左宗棠则撰联自勉: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这些罗列还不够,我们再来看看近年来的一些畅销书:道格拉斯·勒尔顿的《不抱怨的世界》;安东尼·罗宾的《唤醒心中的巨人》;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阿尔伯特·哈伯德的《致加西亚的信》;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俞敏洪的《永不言败》;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还有和你们最为相关的《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肖恩·柯维)

  宗教学派和那么多过往贤哲在干什么?这些励志类的畅销书目的何在?是不是都在下功夫提醒别人或自己要管理好自己啊?由此可见管理自己之难!

  这个结论使我就马上想到了你——你本周已经连续引起了我和你妈妈的不快,今早甚至还和你妈妈闹了小冲突。想想这些事情:下午放学后,你已经连日不及时归来,总是不先写作业到XL小区找C同学玩儿;已是深夜,你作业未写完就拿起了沈石溪的《斑羚飞渡》,让你放下不久,你就又画起了美少女;今天你们还得继续上学,一早你妈妈就叫你起床,你却赖床不起,等你好容易收拾清后发现时间不早了,匆匆忙忙喝了半碗粥就想夺门而去时,被你妈妈奋力拦下了将这些一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你这一段有点管不好自己了! 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告诉我:“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不过是人类思想不漏痕迹的变化所造成的可见后果而已。”历史事件如此,个人事件更是如此!你这些事情的本身看似都无所谓,但是透过这些事情的表象再深入地看本质,看这些事情背后隐藏着的你的思想动态,我们确实就为你担心了。好在经过上边那一番列举,我们就都明白了:原来不只是你一个管理不好自己,这根本就是整个人类的劣根性之一!

  那么,这就一定能成为我们原谅自己不自律的原因吗?决不!因为上边那么多列举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人类与自己的这一劣根性的斗争史有多么长、范围有多么广!这就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最值得骄傲的地方!这就是人类文明之所在!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探讨怎样使我们更趋于这一“文明”——怎样管好自己。

  管好自己首先要管好自己的思想和心态。孔子的弟子曾参有句很出名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其实就是曾参管好自己的思想具体措施,他的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这一做法前边讲叫“慎独”,今天讲叫“反思”。对啊,人要是每天能够坚持反思自己(不要说多次了,就是坚持每日一次也很厉害啊),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心理状态还怎么可能因失控趋向于不理智?那些怠惰、自卑、拖延、悲观、嫉妒、攀比、求全责备、沉湎过去、疑神疑鬼、钻牛角尖等不良心理,何至于能找上自家门来?

  管好自己要管好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我对于“管理”的个人理解是:管理就是给人以希望!管理别人如此,管理自己也是如此。因为有了目标就是给自己一份念想,这份念想能使你滋生无穷的动力!这就是目标的作用。而计划则是使自己趋向于理智做事的重要手段,长远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期目标应当怎样设置?那么,将中期目标再次切割为哪些短期目标?这当然要经过精心的计划来合理安排,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我前边不是和你谈过我的出书“三步走”的计划吗:先和别人合作编著;然后独立编著;最后独著。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计划,我才能理智地通过一步步的努力逐渐靠近我的总目标。你的长远目标是什么?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又是什么?你有清楚的考虑吗?你明天要做哪些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计划吗?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说的是这个道理啊。

  管好自己要管好自己的时间。一件事计划用多长时间,到什么时间干到什么程度,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才叫有时间观念,这才能谈得上讲效率。你也知道,我们这里被誉为“建筑之乡”,在全国各地搞建筑的工队有很多,但是,只要到街上随便找一位有“民工”经历的人一了解,你就会知道,我们家乡的工队这几年越来越不具备竞争力了。为什么?他们几乎众口一词:我们这里的人看起来什么活儿都能干,可什么都干不过别人——论砌砖,××地的人就是专业砌砖的,人家砌得速度又快,质量又高;论粉刷,××地的人是专业搞粉刷的,咱们速度再怎么快,也比不上人家快,质量也没有人家高同样的活儿,那么点钱人家因为速度快就能干,咱们干就绝对挣不了钱这回你该明白什么叫“效率就是竞争力”了吧?

  管好自己也要管好自己的营养结构。这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物质营养,二是文化营养。不要以自己的.好恶选择食品。人的身体发育是需要多种营养的,无论缺失哪一种,都会给身体的发育埋下难以预计的健康隐患。架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也是如此,读什么书,看什么节目,有什么爱好等等,都要有高屋建瓴的认识,应当怎么样使自己“向前行走的双腿”健壮就怎样来!

  管好自己也要管好自己的当下。有了长远目标不去做岂不等于零?与其等着到明天怎么怎么样干好,是不是不如现在就埋头苦干?过去已经不在我们掌控之中,徒然留恋肯定无济于事;未来遥不可及,总是遥想不去行动,只能使理想成为空想;实实在在能够决定我们将来的,只有现在!只有当下!所以,有句时髦的话叫做: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前者讲理想,后者讲的就是做好当下!

  管好自己还要尽可能影响自己的环境。决定人的一生因素有三个:遗传、教育和环境。遗传因素我们不可控制;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学生,你们的态度就是尽可能主动选择、积极配合就是了;环境看上去也属于不可控制的因素,但是你要知道,我们自己也是组成环境的一个因素,是不是?既然这样,也就意味着我们是可以对环境施加影响的。管理大师曾仕强在《中国式管理》中主张: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修己”就是管理自己,“安人”就是影响环境!我在第四封信说到“主动建设朋友圈”的话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再赘言。

  说了这么多,你对管理好自己心中有数了吗?愿你能早日做自己的主人!

  老爸即日

  4月15日

【一封父亲致孩子的信】相关文章:

致父亲的一封信04-05

致孩子的一封信11-20

一封父亲写给孩子的信12-09

开学致孩子一封信11-12

致孩子中考的一封信11-30

有关致父亲的一封感谢信02-22

孩子致父母的一封感谢信12-08

致亲爱的孩子的一封信10-23

致外星孩子的信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