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帖》及其学习心得的散文

时间:2023-03-10 07:28:52 学习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书帖》及其学习心得的散文

  一、《论书帖》释文:

《论书帖》及其学习心得的散文

  余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处耳。过此关,即右军父子亦无奈何也。转左侧右,乃右军父子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

  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之谈此窍也。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行书得之。须悟后肯余言也。颜平原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后人遂以墨猪当之,皆成偃笔,痴人前不得说梦。欲知屋漏痕,折钗股于圆熟求之,未可朝执笔而暮合辙也。米海岳云,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等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米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学米书者,惟吴琚绝肖。黄华、樗寮,一支半节,虽虎儿亦不似也。古人神气淋漓翰墨间,妙处在随意所如,自成体势,故为作者。字如算子,便不是书,谓说定法也。吾乡陆宫詹以书名家,虽奉尔作应酬字,俱不苟且,曰:“即此便是学字,何得放过?”陆公书类赵吴兴,实从北海有入,处客每称公似赵者,公曰:“吾与同学李北海耳。”

  吾乡莫中江方伯书学右军,自谓得之《圣教序》,然与《圣教序》体小异,其沉着逼古处,当代名公,未能或之先也。予每询其所由,公谦逊不肯应。及余丁卯试留都,见王右军《官奴帖》真迹,俨然莫公书,始知公深于二王。其子云卿亦工书。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今人眼目为吴兴所遮障。余得杨公《游仙诗》,日益习之。

  二、学习心得:

  古人的书法专论文章很多,研读之会对自己今后的书法学习有较多的助益。但即使经过了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书法论著,有时也带有个人一家的偏见和喜恶。我常以为,书法学多了,会带有审美观的偏差的。不能轻易用自己的喜好来评说他人的书法作品。我们需要的是借鉴和吸取。博采众长,多方比较,才能形成自己正确的审美观而不自误和误人。这些年来,曾多次临过孙过庭的《书谱》。提到质与妍之间的平衡问题,真与草的关系问题和对古代书法家的喜好特点问题,大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有些可能过于偏执,可以一带而过。

  今天学习董其昌的《论书帖》,其在开篇提到“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初看似乎较难理解。问题在于这个“自”字是指谁,写毛笔字的人还是毛笔?不了解这个主语也就不能充分理解董其昌的这句书法八字真言。我觉得董其昌是说学书法应该顺从毛笔,这个“自”便应该是笔而不是人。我忽然发散到了金庸的名著《笑傲江湖》,颓笔翁的一杆毛笔,倾注了高深莫测的武功绝学在其中。人执笔,只需要一个意念,然后任由毛笔在行云流水中去写文字或杀人,一切都在至高的境界上,何需自己去用有限的五指去临时改变早已程序化了的毛笔走势?一切点横撇捺,收提弯曲,均应依以前注入毛笔的命令来进行,书法者所要做的只是让毛笔的性能和以前注入的程序性动作正常发挥出来而已。而临时的改变,除非是刻意需要来表现某种心情,都将是多余的。董其昌视这些书法所悟为金科玉律,如佛教之于《心经》,为“等等咒”。充分理解了这“四自”,即使二王转世来此,又能说出更多的道理来吗?(读到此,我捂嘴一笑)。其实王羲之也是崇尚自然的,王的十七帖用笔淡定儒雅,没有浮躁和轻狂。意念下指令我该写什么文字的内容,然后一切均听任手中之笔把自己带到一任众山小的高处,那便是禅意,是“道法自然”在书法中的最高表现。书法是什么?只不过是意识的表现手段,所谓“意在书外”也。我意不在书,何必刻意去左右毛笔的具体动作?看来,小董是寻得了武功的至高秘籍而窃笑着。

  董其昌提到的“屋漏痕”、“拆钗股”,是具体运笔的技法。所谓“屋漏痕”,就像屋顶漏下的雨滴在书法纸上的样子。灵活运用好,则有质朴的妙用,加之以“拆钗股”,亦即在竖笔转弯处的勾转技法,或如“锥划沙”那般,锥锋过处,两边的沙子隆起。灵活地将这些加以运用,那便是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的大师之风范。否则,过于刻板,不知变通,“屋漏痕”将流于“墨猪”之辈。打出去的拳要记得收回来,下一记出拳才有力度。这便是“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道理。

  字应当学会变通,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就如算盘子那样乏味了。古人妙在随意处,酣畅尽在变通间。所谓守法而不泯灭个性,有古而不泥古也。

  读小董,也同时警醒自己,不要在临得古人法帖之后就说自己得到其真谛,说不定只是形似,皮毛而已。坊间多有晒出《圣教序》者,以为惟妙惟肖。却不知尚未入门者也。从《论书帖》知,小董时代便有吹嘘临《圣教序》得法者,却不知“其沉着逼古处,当代名公,未能或之先也。”小董常赞其师深得右军之妙,师每摇头否认之。及至其贡试在留都南京,得得观王羲之《官奴帖》真迹时,惊呼似乃师所书,方知真人不露相也。今后,我也应当少在微信中晒毛笔字,厚积薄发,才是成熟的表现。

【《论书帖》及其学习心得的散文】相关文章:

论初中的学习心得12-09

概率论学习心得11-14

概率论学习心得范文03-27

张培基英译散文赏析之《论包装》03-11

《伤寒论》读书学习心得12-02

前端开发技术及其应用学习心得范文11-30

帖春联的寒假日记12-08

个人简历的小帖士12-09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心得与体会03-11

张培基英译散文赏析之《文学批评无用论 》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