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会上讲话

时间:2023-01-11 22:02:39 讲话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家长会上讲话

  一、文理科的选择

在家长会上讲话

  人生道路由很多选择,条条大道通罗马。高考的道路有两种选择:就是文科和理科。然而人的双腿,总要走出两条路。一条是征程,一条是旅途。征程,理性而坚强;旅途,感性而温暖。现在我们只是选择不同的征程,而不是选择旅途,也就是说不是选择心情,更不是选择纠结。每一条路都有荆棘,完全不用羡慕别路的风景;每一条路也都有风景,也根本没必要忌惮己路的坎坷。文科还是理科,其选择应该基于孩子的基础和兴趣,主动权也在孩子的手里,老师和家长都不能代替孩子做出选择,但也不是我们就无可作为。为了使孩子的选择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我们做一些适当的、正确的引导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孩子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一个当初志向学医的孩子选择了理科,高考后选择了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如果TA当初选择了文科,也许可能就去了北大,当然我们也无法就此定义TA当初的选择不正确。还有一个从小志向学医的孩子,现在他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他从志向脑外科和心外科的医生转变成了从事“脑内科”和“心内科”的老师。我喜欢说这样一句话:可能因为很多客观现实主观根本无法左右,你不能选择做你喜欢的事,但你完全可以主动选择的是喜欢你正在做的事——这也算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征程的选择真不是决定终身的,决定终身的依然是走上征程的态度和享受旅途的心情。

  其次,孩子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基础,从统计意义上来讲,年级理科200名之后的孩子,特别是女生,选择文科实际上是有一定优势的。有一个女孩高一下半期理科年级412名,她选择了文科,后来读了人大。虽然这只是个例,但至少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成功”可能性的大小。比较客观地来说,基础主要取决于孩子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方面的学习能力,这说明了他的思维方式偏逻辑、偏抽象还是偏人文、偏形象,没有好与差的区别,只有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分别,擅长不同罢了。

  最后,如何指导才算合理?不要参杂父母的年代陈旧观念,“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要参杂社会压力,学文科的人似乎就不比学理科的人优秀;不要跟风,理科重点录取率高,文科重本录取率低。这个比率不能说明根本问题,文科率低,很大程度是因为许多地方普通中学的思路是鼓励学生大量去读文科,这样导致文科学生人数激增,好多地方学校甚至已经出现文理科人数倒挂的现象,但是我们七中的孩子在塔尖上,我们基本上是分子,你又何必要有这个顾虑?还有认为文科就业难的偏见,我要说的是优秀人才总是稀缺的,品质优良的人才更是稀罕的,与文科理科无关。

  还有,刚才谈到征程要理性,选择要理性,不要因为我的好朋友学理科,所以我就要学理科,或者有些同学熟悉了班级环境,喜欢班级的老师、同学,然后就不愿意去学文科,这就是不理性,也是惰性,才不愿意去适应新的环境,实际上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需要培养和发展的。再说,万一你的班级被调整、拆分成文科也说不定呢,到时是不是一场空,等待失落甚至后悔呢?

  最后,社会上有传言说七中理科强、文科弱的人,我可以肯定的说都是不太了解行情的。不是文科不强,而是因为文科被理科像竞赛、金牌等耀眼的光环掩盖了一些。同时,如果单从高考某些绝对数据上来看,似乎没有某些学校特别是某些私立学校的文科强,那是因为他们年级的前面名次的学生大多都去了文科的缘故,所以,请您一定擦亮一双慧眼,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呀。

  二、家庭教育中的三道选择题

  1、要分数,还是要人生

  “只有分数,明天不会好过;没有分数,今天会不好过。”孩子的人生是自己走出来的,我们不可能代替孩子的成长。今天你包办得越多,孩子成长得就越慢,甚至还会出现逆生长。养育孩子就像放风筝一样,到了高中阶段,风筝应该放得很高了,手里的线应该放得比较长了,让他们自由去呼吸,让他们尽情去享受蓝天的滋养。当然孩子还没有成人,你手里的线千万也不能断,也就是我们教育和监管的责任不能丢,教育的功能和效果也绝不能主动丧失。放手而不撒手,才是当前最佳的教育形态。当风筝遇到风雨,我们不应该是早早地就为他撑起一把伞,我们应该能够预计到、也应该能够看到他们奋力搏击的勇气和能力。当他们可以成功时,我们为他们助威、喝彩,这才是正确地发挥教育功效;当发现他们无力时,我们也可以给他们提供非常及时的帮助,这就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教育能力。我经常说,教育既要有要求,也要有关怀。没有关怀的要求是真残忍,没有要求的关怀是假慈悲。让孩子出去吹吹风、淋淋雨,并不见得是什么坏事,有点儿小的感冒也是正常的,试想想:一个从未经历难受的人如何能够感受得到愉悦是什么感觉?从未经历过失落的人如何能够体验成就时的快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的过度保护其实更是一种伤害。但是也一定不要孩子已经遍体鳞伤了你还没有察觉。孩子摔了跤,请你不要着急骂“不长眼睛”(已经摔了,已经不长眼睛了),而要准备好他站起来时给予真诚的掌声。如果有需要的话,还要及时地伸出那双帮助的手,当然也要记得教会孩子对你说一声“谢谢”。

  2、要名次,还是要品质

  有人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这句话没有错,但是我要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应该倡导这样一种观念,不与他人比,只做最好的自己;不比谁聪明,比谁更勤奋;不比谁更强,比谁更智慧,比谁更主动,比谁更有态度,比谁更讲方法。改变人生的根本目标不是改变他的成绩和名次,而是改变他的内心,点燃激情和渴望。这内心,就是品质,其外显就是行为。比如自习纪律,坐不住,玩手机,这哪里能专注?爱说话、爱讨论,这哪里有深度思考?又比如,一听到批评就只有不高兴,哪里能有改进?

  社会上还有这样一种传言,说“X中是情场,Y中是坟场,而七中是游乐场。”我不赞成这种说法,但也不完全否定。英语风采大赛、合唱比赛、科技活动月、学生节、花朝节等,七中琳琅满目的各种社团活动,学生会、校团委、社联、科协留干,不是要你来眼花缭乱的,也是要你来手忙脚乱的,不是要你来找那种“当官儿”的感觉的,不是要你来分不清主次的。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正确地作出选择与舍弃,“玩”也要玩个痛快,不是让你玩出憋屈,甚至玩出痛苦。玩出形式,更玩出内容;玩出方法,也玩出能力;玩出责任,也玩出态度;玩出青春活力,也玩出高贵品质。至少不是玩出丑陋,甚至玩出不良风气。这也是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动和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集体活动中,比如运动会、辩论赛、排球赛中,热闹是一群人的振奋,安静是一个人的空虚与落寞;而在学习活动中,喧嚣则是一群人的孤独和寂寥,宁静才是一个人的沉淀与狂欢。

  3、要结果,还是要过程

  客观评价孩子,既不要当作一块宝,也不要当作一根草。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朝着什么方向改变。这就是过程了!没有正确的过程,就不可能有你想要的结果。过程是什么?就是生活中的细节,就是学习中的细节,不光是孩子,也有我们家长,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你应该有你自己的生活,有你的寄托,千万别把自己的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承载不了那么多,也没有义务去承载他人的梦想。

  而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习惯的养成,比如,学生早自习迟到,家长发短信告诉老师说,搞忘上闹钟了,孩子告诉老师说拉肚子了。诚信是沟通的前提。又比如,孩子经常迟到,每天都有理由,而且几乎是不重复,当然不排除这些理由是原因,但是原因太多也是可以找出问题的。再如,孩子晚上回家,你给他弄了好吃的,他有问过你吃不吃吗?你说他怎么去懂得爱、珍惜爱呢?还能指望他回报爱吗?他不会懂得体恤他人的饥寒。又如,孩子回家学习一定要关上房门吗?而家长一定要一会儿端茶、一会儿送水吗?你要监督就名正言顺的去,别打着端茶送水的幌子。周末起床,一定需要我们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催促吗?孩子不能拼校服了,就一定要拼鞋子吗?如此等等,只要你留心,时时处处都是教育的契机,但也不要一天到晚都在教育人。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奔着教育意图而去,但不显露刻意的教育痕迹,又一定会抱着教育效果而归。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过程,而教育方式的合理直接决定家庭关系的融洽程度,也直接决定着教育效果。希望家长们多多鼓励和表扬孩子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是不是可以把表扬孩子这次上升了100名,改成说似乎你学习数学或其它什么科目找到了方法、提高了效率。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指责,我们尽量帮助孩子找到发展方向和改进方法。希望在孩子高兴时你们更高兴,孩子忧虑时你千万不要比他更忧虑,甚至孩子还没着急时你比他先着急。

  最后,请允许我以我在学校xxx周年校庆时写的一首打油诗来作为今天交流的结尾。“云淡风轻四月天,桃芬李芳三春园。雄文润墨书壮志,丝竹尺规缀华年。岁月不留青春岸,蜀中才俊非等闲。昂首凭揽空山月,俯身掬饮溪谷泉。”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可以顶天立地的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也就是既可以呼吸高山空气,也可以畅饮溪谷清泉。

  谢谢大家!

【在家长会上讲话】相关文章:

在家长会上的讲话04-21

在家长座谈会上的讲话03-25

校长在家长会上的讲话04-04

校长在家长会上讲话02-22

家长在家长会上讲话05-10

老师在家长会上的讲话03-23

学校领导在家长座谈会上的讲话04-23

公司总结会上董事长讲话10-10

优秀学生家长在家长会上的讲话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