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时间:2022-05-10 18:30:15 讲话稿 我要投稿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学目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1、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

  2、联系语境,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课时分配:

  两节课

  教学要点:

  见“目的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这样一个墓志铭吗?——“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这是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那就让我们看看马克思是怎样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吧。

  二、朗读课文(或播放录音)

  要求同学起立,营造一种氛围。

  三、分析课文

  (一)本文的文体及特点

  提问: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有何特点?

  明确:是悼词。(1)从内容看,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做出评价;最后对自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2)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这么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二)据此,讨论全文的结构。

  着重研究第2、6、8段的归属。教师小结时应指出划分段落的原则:段者,断也。既然全篇由各段组成,各自然段之间当然有内在的联系,之所以割断为几个大的段落,是因为大的段落具有内容的完整性和相对的独立性。还应注意段与段之间衔接、组合的语言标志。

  关于第2段的归属。有人将此归到第一部分,理由是它与第1段关系密切,是在第1段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提出全文的论点。诚然,第2段和上段是紧密联系的,但是,第1段的段旨是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情况,这是悼词开头的一般写法;第2段才进入文章的主体,是第二部分的总说。因此,第2段同下文联系更为密切,应该归到第二部分。而第1段相对的独立性比较大。

  关于第6段的归属。文章前的3、4、5段介绍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发现,第7段介绍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伟大实践活动,第6段是两个层次之间的过渡,这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有两层:一是评述马克思的科学发现到说明他对科学的看法,二是从评述科学家的马克思到评述革命家的马克思。这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判断它的归属,要看它主要的作用是承上还是启下。显然是启下。此外分析时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照应与衔接。如果根据因果关系看,它与第7段的联系也很密切。注意第7段首句,它呼应第6段中的“在马克思看来……革命力量”。所以第6段应该归到下一层次。

  关于第8段的归属。有人把它同第9段合并为一部分。我以为,它实际是对3——7段的一个总结,应该归到第二部分。第8段首句中的“这样”,应当是指马克思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伟大贡献。或者说,正因为马克思有这样的伟大贡献,才有第8段所讲的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

  板书:

  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理论贡献发现剩余价值规律思想家驱逐

  其他领域的发现敌人诅咒

  逝世——两个“对于”深远影响诽骂

  的损失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人民尊敬永垂不朽

  实践贡献宣传(编报著书)爱戴

  革命实践组织(创立工人协会)革命家悼念

  (一)(二)(三)

  叙述议论抒情

  (理论贡献属于“解释世界”,实践贡献属于“创造世界”。)

  小结:本文结构前后勾连,过渡自然,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而又难解难分,这正说明了本文结构十分严谨,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目的2”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

  二、讲授新知

  (一)方法指导

  明确本课的主要任务:揣摩语句。

  如何揣摩语句,请看“单元指导”。揣摩语言主要靠积累,靠语感,靠反复思考。揣摩语言要联系语境,因为语境时时处处干涉语言表达。语境,是运用语言的环境,有外部(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和内部(文章中心、上下文等)之分。先说联系外部语境,如《荷塘月色》中的首句的理解,就需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再说联系内部语境,如《荷塘月色》“不能见一些颜色”中“颜色”一词的理解。

  提问:本文的外部语境是怎样的?

  明确:特定的环境:马克思的墓前,庄严的葬仪。作者身在公墓,直面战友的墓穴,亲临庄严的葬仪,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殊的身份发表计划,因而文章的字字句句都包含了对马克思的特殊感情。

  板书:学习重点:揣摩语言

  内部语境(中心、上下文)

  总的方法联系语境外部语境(背景、人品、文风等)

  特定的场合:墓前、葬仪

  特殊的身份:作悼词者、亲密战友

  特殊的感情:哀悼、赞颂

  (二)讨论分析

  要求学生画出文中最能够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教师设想学生可能涉及的问题。

  (具体内容略,可参考旧教参,也可参考《中语参》2000、6,P62)

  三、布置作业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相关文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2篇03-22

清明烈士墓前讲话09-0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03-20

清明节在烈士墓前的讲话稿11-26

学校领导在清明节烈士墓前的讲话稿11-15

国庆前国旗下讲话08-06

马克思的名言05-11

毕业前励志国旗下讲话11-11

马克思哲理名言11-21

马克思哲理经典名句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