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二十讲﹙钱塘刘军﹚

时间:2016-10-31 20:40:03 原创文学 我要投稿

清诗二十讲﹙钱塘刘军﹚

一 顾炎武与傅山

清诗从何时算起?清朝的诗人又该如何划分?

是顺治元年﹙1644﹚,还是1645年的南京城破?

是亭林先生顾炎武,还是江左三大家?

争论时而有之,综述起来,当推顾炎武为第一位重要诗人。这样的结论确实有些吊诡——把一个从不以清臣子自居的顾炎武,划归有清一代的诗人之首,亭林先生一定会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的。

不过?清史稿?将其辑录,还是有充足的理由的。顾炎武一共活了七十几岁,1644年明朝亡国,也不过只三十岁,他的创作生涯,尤其重要之作大多写在入清以后。这样的划分也算得上是合情合理,两不相欠的。 ( )

顾诗数量不多,现存不过四百余首。不过从他的传世之作来看,实在是精炼。他从来没有应酬唱和之作,也没有风格旖旎的流行歌曲唱腔。无论拟古、咏史、即景、弔祭等等,都是围绕反清复明这一大主题展开的。他在?日知录?中所说的“诗主性情,不贵奇巧”,与他的言行是一致的。

顾炎武天性方谨、不苟言笑。据说他不光相貌奇丑,还眇一目,与同乡归庄有“归奇顾怪”之称,他为了逃避昆山土豪的迫害,问道北上,可能更重要的出发点还是西北民风强悍,可以助其复明吧。

顾诗古怪,但战斗力极强,象?感事?七首中的:

传闻阿骨打,今已入燕山。毳幕诸陵下,狼烟六郡间。

边军严不发,驿使去空还。一上望江楼,黄河是玉关。

象不象一把AK47。

顾门高弟傅山﹙1606—1684﹚,长亭林七岁,山西曲阳人,时人称他“学究天人,道兼仙释”。少年受知于提学袁继咸,袁乃明末力战殉国的忠臣,崇祯中被魏忠贤死党山西巡抚张孙振诬陷入狱,傅山约曹良直等人,徒步京师,三上讼书,一时义名震于天下。甲申之变后,他出家寿阳五峰山,伺机而动,因身着红色道袍,遂自号“朱衣道人”,暗含对亡明的怀念。

傅山不但诗名卓著,而且于书画、医药也造诣极深,尤其是书法一项,自成一家。传一日他正挥毫作书,有客来访,遂离去接待,他幼子善效父书,将其续成,傅山回来,大概年老眼花竟不辨真伪,不觉失声叹息道:“吾书中气已绝,我其不久于人世矣?焙罄粗?朗嵌?蛹坛桑?沅?焕嵯拢?飧龆?硬痪镁关舱哿恕?

章太炎?书顾亭林轶事?一文中说:“亭林得李自成窖金,嘱傅青主﹙傅山﹚主之。始明时票号规则不善,亭林和青主更立新制,天下信从。”谁知道清代首开此业的人,竟是顾炎武和傅山,难怪商人的地位现在变得如此之高了!

傅山与顾炎武志同道合,顾炎武入晋后,两人自然走到了一起。傅山诗虽与顾炎武风格不同,但究其念念不忘古国的情怀,与亭林实属同脉:

河山文物卷胡笳,落落黄尘载五车。方外不娴新世界,眼中偏忍旧年家。乍惊白羽丹阳策,徐颌雕胡玉树花。诗咏十朋江万里,阁吾伧笔似枯槎。

二 江左三大家

清诗有两个江左三大家,首先是清初的钱谦益、吴伟业、龚定孳三人。然后是乾隆朝的袁枚、赵翼、蒋士铨三位。论诗歌的成就与影响,乾隆朝的三人无法与钱谦益、吴伟业相提并论。

江左是在长江下游左面的一些地区,包括安徽北部一带,隶属于江南省,康熙中分割为江苏、安徽两省,但还有许多地方沿袭未改,如两江总督这个名称就一直沿用到清亡。

把这三个人牵扯到一块,确实也说得过去,首先三人均是文科状元,钱谦益是万历三十八年一甲三名进士,吴伟业是崇祯四年会元和榜眼,龚定孳也是崇祯七年进士。三人均是叛变革命的二臣,且都有一位红颜知己,说得难听点也就是二奶,她们分别是大名鼎鼎的秦淮名妓柳如是、卞玉京和顾眉。

钱谦益的诗名之盛,整个清代,大概只有吴伟业、王士禛与清末的龚自珍能够与之相抗衡。特别在廓清朱明三百年前后七子的拟古桎梏中,起到了承先启后的枢纽作用。自钱谦益出而主持江南文坛,使东南诗坛面目一新,给后来的清代诗文中兴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他主张诗需导意志,要结合时代。反对模仿,反对矫揉造作,提倡本性,并且积极从民歌中汲取营养。他的整个?牧斋初学集?中大多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这里抄录钱谦益最负盛名的两首七言律诗,与各位共赏:

?和盛集陶落叶诗?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零总属劫尘飞。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倚月素娥徒有露,履霜青女正无衣。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

?金陵秋兴之一次草堂韵?

杂虏横戈倒载斜,依然南斗是京华。金银旧识秦淮气,云汉新通博望槎。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新鬼哭胡笳。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

钱谦益诗文虽好,但究其上下两截的做人之道与首尾两端,终觉遗憾。

诗歌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称为体。唐代有“元和体”、“长庆体”、“香奁体”、“长吉体”等,大都指七言歌行、七言古风。这样的体裁最适合叙写故事及描述历史事件了。

相比于明代七子,特别是李攀龙、王世贞的拟古复古之风,吴伟业的作品明显有着与人迥然不同的风格,他的源头主要来自唐代的“长庆体”,尤其是白居易的歌行,人称“梅村体”。其主要特色是风华绮丽,有音乐之美。?四库提要?赞他:“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康熙亲制御诗题?吴梅村集?云:“梅村一卷足风流,往复搜寻未肯休。秋水精神香雪句,西昆幽诗杜陵愁。裁成蜀锦应渐丽,细比春蚕好更抽。寒夜短檠相对处,几多诗兴为君收。”读吴伟业的诗,令人心驰神往,进入到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夭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技,等取将军油壁车。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眉皓齿无人惜;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十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Wㄕ黧锕南蚯卮ǎ?鹋5郎铣登С耍恍惫仍粕钇鸹?ィ?⒐卦侣淇?本怠?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妓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吴梅村的?圆圆曲?,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蜚声文坛,成为继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以后最重要的歌行长体诗之一,真是江山不幸诗家幸啊!

龚鼎孳﹙1615—1673﹚,安徽合肥人,是见闯降闯,清来降清的软骨头,?清史列传?把他划归?二臣传?中。他的诗与钱谦益、吴伟业相比,虽年辈较晚,才学亦有所不及,但其官居极品,任你再才高名重,也要吃老子的洗脚水。这位领导极擅伪装,以爱士之名而美誉天下。他死后有人以诗弔唁,说是“寄声缝掖贱,休作帝京游”,意思是此人死后,天下寒士,再无人呵嘘,可不必再去京师了。

龚鼎孳诗学唐诗,一首?百嘉村见梅花?,倒也清新脱俗: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三 归 庄

清代初期有两位遗民诗人,顾炎武和归庄。两人都是江南昆山人,可能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缘故吧,两位大诗人在时人的眼里都很怪。现在看来,也没多少让人受不了的,只不过是故国灭亡了,心里有些扭曲罢了。大概清朝人没见过象“菊花姐姐”、“芙蓉妹妹”这样的,要放在今天也就见怪不怪了。

归庄﹙1613—1673﹚字玄恭,是明代大古文家归有光的曾孙,他的名号非常奇怪,称归藏、归妹、归乎来、鏖鏊钜山人等,大概是一腔悲愤无处化解使然。

归庄于诗文之外,尤善草书,每每于弄堂口的饮食店喝醉后,回去泼墨挥毫。其联语亦足以惊人,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一联云:

入其室,空空如也;

观其人,嚣嚣然也。

还有一联更脍炙人口:

两口寄安乐之窝,妻太聪明夫太怪;

四邻接幽冥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

归庄的复明行动可不是叫花子要饭,动动嘴皮子的。在江南起事不成,便远走徐海,与万寿祺、阎尔梅等结成同志,并且联络顾炎武和傅山,图谋在西北起事推翻满清统治。当然最后因革命已处于低潮;反动势力的过分狡诈,未能取得成功,只能穿着僧服,日日佯装癫狂以终世。他的诗文充满了民族气节和爱国思想,对清兵的暴行予以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对降清汉臣,则骂之为狗:

相惊有国狗,岌岌冠方山。足识京都路,声闻茅舍间。张牙终遇敌,摇尾亦何颜。好遂刘安去,仙家列上班。

归庄身后,诗文散失无存,道光以后,禁令稍宽,有多家为之辑轶重刊,有?归庄集?问世。

四 朱彝尊

如果论诗歌的成就与影响力,施闰章和宋琬虽号称“南施北宋”,却只是一方豪杰,不足以领袖南北两大文坛,把查慎行尊为“南查”,也只是赵翼单方面的言论,并不能服人心,只有朱彝尊声名尤负,才能扛得起大旗,与“北王”王士禛分庭抗礼。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坨,晚号小长蘆钓鱼师,浙江秀水﹙嘉兴﹚人,为明相国朱国祚曾孙。因出身宰相府第,甲申之变后,一直以遗民自居。虽也曾想向先烈们学习,报效国家,远上西北后,与顾炎武、屈大均相接纳,然壮志渐馁,终因一介书生,革命性不彻底而中途作罢。

到了半百之年,适逢清廷博学鸿词大科,毕竟追求荣华富贵是人的本性,这么好的升官发财机会怎能错过。于是我们这位明朝高干子弟,小长蘆钓鱼师同志,便屁颠屁颠地跑了去“献赋承明,校书天禄,文避北山之移,径夸终南之捷。甚至轺车秉节,朵殿承恩,仕奔子云,岂干寂寞;陷周庚信,聊赋悲哀”,连面子都不要了。

在清代诗人中,朱彝尊堪称是位多面手,本来作诗已属不易,何况还于词、文、学术等无所不通,真的是非常辛苦。正因他贪多,不能专精于一,才为世人所诟?>」苋绱耍??谖难?系脑煲瑁?绕涫谴手?坏溃?故乔宕??皇??拇蠹摇F涫?夭旁澹?蟮溲牛?醒д咂??

?度大庚岭?

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朱彝尊性喜食鸭,早年受圣主恩宠,入值南书房,以从七品翰林院检讨而蒙京师赐第,是清三百年难遇之殊荣,于是梦见满池都是鸭子,鸭倌告诉他都是供他食用的,于是便恣意食啖,豪无勤俭节约之优良品德。到了晚年官场梦断,则池中只剩两只,自知天禄已尽,乃嘱其家人不再食鸭。不料病中女儿探望,送来两只烧鸭,他一见,遂此谢世。

五 宋派三诗人

诗到北宋初,西昆体盛,均未出唐人藩篱。到了庆历年间,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王庭坚出,始有宋人面目。尤其是黄庭坚,荟萃百家之长,以气格为主,自然清高,不事雕琢,遂成为宋诗开山。

宋诗深曲瘦劲,别辟新境;而贬之者谓其枯淡生涩,不及前人,故清诗初期,学唐人的多,而以宋诗自立门户者,实属凤毛麟角,其中有三位杰出者,大张旗鼓地为宋诗树碑立传,并且豪不掩饰地以宋诗的继承者自居,他们分别是宋荤、查慎行和厉鹗。

若按年龄与职务的大小,宋荤应列第一位。他与康熙同学少年,在除去鳌拜的行动中,是康党童子军的一员,因此深受康熙重用。宋荤一直官运亨通,从未受到挫折。传说他任江南巡抚时,正值康熙南巡,皇上还特别关照他的御厨,把一味豆腐的做法授予宋家厨子,说这味豆腐可给老臣下辈子受用。

宋荤与江左三大家的龚鼎孳相似,也是以高位取诗名。他的好友王士禛是当时诗坛盟主,得鱼洋山人一字褒奖,便荣于鲤鱼跳龙门。王士禛晚年有一绝句赠宋荤云:

尚书北阙霜侵鬓,开府江南雪满头。谁识当时两少年,王扬州与宋黄州。

王士禛曾任扬州司礼,而宋荤初仕黄州通判,两人后都荣升一品大员的尚书。当时名士邵长蘅选王、宋两人诗为?王宋二家集?,时人均讥笑邵长蘅献媚大吏。王士禛的论敌赵执信更是逮到了一个好机会,对他大加攻讦。有人说王士禛龙门高峻,自比天才,怎肯屈身去己太甚的宋荤,上面这首七绝,王士禛集中未载,传是宋荤用千金祝寿求来的,这样的说法,现在已无法证实了。

同为宋派三诗人,宋荤诗虽不及查、厉远甚,但也可见宋人风致。

?即事六首?﹙其五﹚

雨过山光翠且重,一轮新月挂长松。吏人散尽家僮睡,坐听寒溪古寺钟。

查慎行出生于顺治七年﹙1650﹚,是个不折不扣的清朝臣民,他的一生除了早期和晚期两次文字狱被牵连,受到惊吓外,也没什么大的起落。这大概与他一言一行都恪守自己的名字“慎行”有关。

他的诗中正平和,工力纯熟。一生最大的荣耀,就是皇上以其最出名的“臣本烟波一钓徒”来称呼,这是千古盛传的佳话,被称为“异数”。千载上下,也只有唐代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才有此殊荣。

查慎行并不是什么奇才,他只是以勤补拙,他的?敬业堂诗集?,竟有四十八卷之多,除陆游的?剑南诗稿?外,若论数量之多,是屈指可数的了。

他几乎每日作诗,就象我们写日记一样,不知道他的灵感是如何得来的。当时两大诗宗,朱彝尊是他的表兄,自不必多说,而王士禛对他也称誉备至,王士禛说:“若五七言古体,剑南不甚留意,而夏重丽藻络绎,宫商抗坠,往往有陈后山、元遗山风。”

此外,?四库全书?的总编辑纪昀——纪晓岚本是宗唐贬宋的诗评家,却也吃错了药,摇头晃脑地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他大唱赞歌。说查慎行之诗“得宋人之长而不染其弊,数十年来,因当为慎行屈一指也”。

但真正为查慎行奠下崇高地位的,当属乾隆朝的诗人兼诗评家赵翼。赵翼所著?欧北诗话?,是清诗论中的权威之作,赵翼认为:“梅村﹙吴伟业﹚之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功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难怪金庸小说?鹿鼎记?的回目用得都是查慎行的诗句。

查慎行在自己的诗论?初白庵诗评十二种?中有这样的论述:诗之厚,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谈,在脱不在易,须辨豪发与疑似之间。”这番论调完全可以窥见他宋派诗人的面目。

?雨过桐庐?

江势西来弯复弯,乍惊风物异乡关。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确床间。雨蓑烟笠尹陵近,惭愧清流照客颜。

清诗人中以商人为诗家者,清初有顾炎武和傅山﹙顾炎武开过钱庄,傅山开过中药铺﹚,二者此举,实为筹措反清复明的经费,所以另当别论。而纯粹以生意养家糊口的,就是厉鹗了。

厉鹗﹙1693—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人。少时家境贫寒,随胞兄做烟草生意。烟草的传入和种植,大概在明万历年间,到了清代,种的地方已很多,从东北到东南沿海,都有不少名品,浙江也有种植,厉鹗所经营的大概就是浙江烟草。

厉鹗是宋派三诗人中最彻底的一位,他专法宋人,好用宋代典故,这与明清易代,汉族士子很容易想起被蒙元所灭的大宋朝不无关联,难怪宋诗在元明两代被冷落之后,于清初却极被推崇。

厉鹗所著的?宋诗纪事?卷帙浩繁,有一百卷之多,其中网罗赅备,与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堪称双璧。

厉鹗中过举人,虽多次会试及被荐博学鸿词大科,都不曾入彀,他也不太在意,依旧与志同道合者,诗酒流连,有一次竟然错过了试期。朋友都为之叹息,他却淡淡地说:“吾本无宦情,今得遂幽庸之性,菽水以奉老亲,薄愿毕矣。”

他与杭世骏、全祖望、金农结为密友;又与扬州马日璐、马日琯昆仲交好。两马是扬州富商,有小玲珑山馆一处,藏有宋人旧刻,延揽四方名士,啸咏其中,厉鹗被奉为坐上宾。他与天津查为仁合选的?绝妙好词笺?,传诵一时,成为继朱彝尊?词综?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南宋词作。

厉鹗与月上的故事也当属佳话,堪与北宋大文豪苏轼与朝云之传说相媲美。现代作家郁达夫有两篇名作,一篇是以清代诗人黄仲则为主角的?采石矶?,另一篇就是以厉鹗和月上为题材的?碧浪湖秋夜?。

月上跟随厉鹗七年,湖州乌程人。厉鹗说他:“姿性明秀,于针管之外,喜近笔砚,影搨书格,略有楷法。从余授唐人绝句二百余首,背诵皆上口,颇识其意。”然罡风吹折,年仅二十有四。厉鹗哀痛之余,写下?悼亡姬十二首?,今录其二:

无端风信到梅边,谁道蛾眉不复全。双桨来时人似玉,一奁空去月如烟。第三自比清溪姝,最小相逢白石仙。十二碧栏重倚遍,那堪肠断数华年。

旧隐南湖渌水旁,双栖稳处转思量。收灯门巷忺微雨,汲井簾栊泥早凉。故扇也应尘漠漠,遗钿何在月苍苍。当时见惯孤鸿影,才隔重泉便渺茫。

厉鹗与月上双栖于杭州西溪,其地港湾交错,遍植芦苇,晚秋时节,更是红柿飘香,诸多野趣。百年之后,湖州首富沈万山在此重修荒寺,供奉厉鹗与月上,现在则为国家湿地公园,有当代名导演冯小刚在此拍摄?非诚勿扰?。

六 施闰章

施闰章﹙1618—1683﹚,今安徽宣城人,诗仙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的宣城,说的就是此地。可见这个地方与诗还是很有些瓜葛的。

王士禛论康熙朝诗人,将他与山东莱阳的宋琬合称为“南施北宋”。说他的诗:“温柔敦厚,一唱三叹,有凡人之旨”﹙?池北偶谈?﹚;而王的论敌赵翼则贬其曰:“以儒雅自命,稍嫌腐气”﹙?欧北诗话?﹚。

施闰章不但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个荫福一方的好官,尤其于断案一项,?聊斋志异?中的名篇?胭脂?已描述得很清楚了,那个平反冤狱的山东学使,说的就是他。这篇独立于狐谈鬼说中的现实主义小说,与蒲松龄为自己的恩师唱赞歌,也不无关联。

施闰章顺治年间便中进士,到康熙十八年被荐博学鸿词大科,取中一等,才从粗官改授翰林院侍讲。

施闰章所处的年代离明亡已很久了,那种反清复明的斗争已先后被扑灭,清政府一面继续其高压政策,一面则大施怀柔手段笼络人心,这种双管齐下的政策,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上,士子们已不同于明末清初民族意识十分强烈的老一辈,大多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那种慷慨激昂、凄凉激楚之音,已逐渐让位给歌颂升平,风华典雅的盛世雅奏。对这一代诗人的评价,似乎不必再拘泥于他们对满汉问题的态度,而应该把着眼点落到反映现实及时事的深度上来,这一点施闰章做得还是很不错的。

施诗长于学力,虽温柔敦厚,非可强敌。亦有雄壮激烈,万马齐发之势。如?送梅子翔?:

朔风一夕起,庭树叶皆飞。孤宦百忧集,故人千里归。岳云寒不散,江雁去还?3倌杭胬氡穑?罹?┞?隆?

难怪王士禛说他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施闰章一生为官,到头来,却是两袖清风,家属甚至不能为他刊椠。后来,还是大贪官湖广总督毕沅出资,其遗集才得以行世。

七 宋琬

若按年龄论,宋琬比施闰章大十岁,两人诗风迥异。论命也大相径庭:一个虽不能说是荣华富贵,终是一生顺畅;另一个却是悲悲戚戚,以至惶惶不可终日。把二人合在一起,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看样子诗论家有时候也是随心所欲,缺乏职业道德的。

宋琬﹙1614—1637﹚,字玉书,号荔裳,山东莱阳人。他的一生简直可以用灾难两个字来形容。先是清军的不断蹂躏,两次深入山东胶州一线,而后是明朝灭亡。虽然在好友王从简、王熙父子的开导下挺了过来,并且捐弃前嫌,于顺治六年,得中进士。不到三年,因其父抗清之事被捕。顺治十八年,又因族侄盗窃案发,再度入狱,幸有大司空蒋国柱为其昭雪。出狱后赋闲在家,流落到江浙一带。不料浙江又起狱案,宋琬又被牵连其中,几乎再度入狱。

宋琬先后寓居于杭州、南京、苏州等地,寄人篱下,备尝艰辛,他在?贺山东袁抚台新任启?中说自己:“谗遘含沙,七尺卒逃于鼎镬;身如败叶,八年漂泊于江湖。”

重新为官后,却于康熙十二年正月,在川臬任内进京入觐,家眷留在成都,适逢吴三桂起事,听闻消息后惊恐忧郁,竟然一吓而死。

宋琬诗词号称双绝,有?二乡亭词?和?安雅堂诗?,虽多为凄苦之声,也不乏雄健与磊落之作。

?春日田家?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逢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八 屈大均

?屡得朋友书札感赋?

名因锡鬯起词场,未出梅关名已香。遂使三闾长有后,美人芳草满番阳。

这首诗屈大均自注云:“予得名自朱锡鬯﹙朱彝尊﹚,未出岭时,锡鬯已将予诗编传吴下矣。”

广东诗文自成一个系统,诗人的诗名想要出五岭是非常难的,其中只有屈大均是个例外。

屈大均﹙1630—1696﹚,“岭南三大家”之一,与梁佩兰、陈恭尹齐名。屈与陈同为抗清志士,而梁则不然,据说把他放在一起,是为了躲避清廷的耳目。

自永历覆灭起,屈就与郑成功、吴三桂等密谋,意图反清,后又在孙延龄部任监军,虽终为大势所迫,反戈不成,不得已只能独善其身,坚守高节。

屈大均曾在杭州出家,假僧服以联络各方志士,失败后远走秦陇,与顾炎武、朱彝尊来往。返回关内后,与会稽魏阱、祁班孙结为同志,秘密联络张煌言等,顺治十六年十月事败,魏阱在杭州被杀,祁班孙远戍宁古塔,大均则避于桐庐。

顾炎武刚正不阿,诗文中少有言笑,见到大均后,居然还为他写了一首诙谐打趣的小诗:

六代词人竟若何?风流似比建安多。汤休旧日空门侣,情至能为?白纻歌?。

分明在调侃屈大均脱去袈裟后,于西行途中喜得良缘这件事。

朱庭珍?筱园诗话?说屈诗“忽而高浑沉著,忽而清苍淡雅,气既流荡,笔复老成,不拘一格,时出变化”。今录其五律名篇一首,互为印证:

?秣陵?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九 吴兆骞

清顺治十四年顺天乡试举人,主考官左必蕃、赵晋出卖考题,被判死刑,所中举人一律复试,这就是清代的第一个科场大案。

可能是满清政府为了显示对汉文化的重视,这次复考简直可以用千古奇观来形容。每个考生在两名刀斧手的挟持下答题,吓得几个胆小的几乎尿了裤子,其中就有江苏吴江才子吴兆骞,竟然把笔不成,交了白卷,被判流刑,戌于宁古塔。

每个朝代的流放地各有不同,唐、宋时南方还是烟瘴荒蛮之所,到了清朝,东北、西北都纳入了版图,便改了方向,流放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东三省和新疆,大概在革命老区锻炼,能更好地改造思想吧。

流放的处境也天差地别,对高级官吏来说,几乎就是旅游与疗养。说不准哪一天圣上脑子忽然清醒,就官复原职了,所以都得好吃好喝的供着。但弄巧成拙的也不是没有,如清末参与新政的广东南海人张荫桓流放伊犁,见一路景色美好,走走停停,两年后还逗留在甘肃兰州,被守旧派参了一本,就地正法。而贫下中农则大为不同了,就象我们这位吴兄,虽也能写几句抒发思乡之情的佳作,然终是冰天雪地,苦不堪言呐!

这样的遭遇令江南文士大为震惊,无不起兔死狐悲之感,他们只能用那支软弱无力的毛笔,来相互慰藉,发泄心中的牢骚。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吴伟业吴大才子的?悲歌行赠吴季子?,和吴兆骞的好友顾贞观的两阙?金缕曲?了。

顾贞观的?弹指词?与纳兰?明珠之子大词人纳兰?性德的?饮水词?齐名,性德读了?金缕曲?后大为感动,表示十年之内必救吴兆骞于水火,但贞观认为人生不过几个十年,竟长跪在明珠面前,逼使明珠不得不出力救吴入关。吴兆骞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家乡,然终是一路惶惶,没多久就去世了。

吴诗近唐人李颀、高适、岑参,明人近七子。其?秋笳?集在清诗中别树一帜,这与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岁晚霜清木叶愁,病余蓬径愧淹留。紫台一别悲苏李,青草频年哭应刘。归梦关涉长伏枕,客心天地各惊秋。明朝谁是登高侣?零落黄垆岂再游。

十 吴嘉纪

清代全国共划分为十一大盐区,两淮盐业排名第五,这个盐区出产的是海盐,与四川等地的井盐不同。

海盐的生产方式有晒和煎两种,淮南为晒,淮北为煎,从事盐业生产的人则统称为灶户。这样的地区一般都风气闭塞,文风不振。然而就在这些灶户群中,有一位局促于苏北海滨的诗人却走进了?清史稿?,这个人就是吴嘉纪。

吴嘉纪能成为清代的著名诗人简直是个奇迹,这首先与他的诗风是分不开的。他的诗通常关注那些现实问题,以及社会底层的艰苦遭遇,如?绝句?: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这样的篇章在清诗中是很难见到的。

其次是诗坛盟主王士禛与周亮工的提携褒奖,如果没有这两位,恐怕吴嘉纪这个名字就不为后人所知了。

历来对吴嘉纪的描述,一言其穷,二谓之好书。如陈鼎?留溪外传?云:“嘉纪独好书,尝拥书陋轩。陋轩者,草屋一楹,环堵不蔽。与凉风冷月为邻,荒草寒烟为伍,故人尽呼嘉纪为野人,而野人因以自号焉。野人每晨起,即拥书枯坐。”

吴嘉纪不但生活在贫困地区,而且还遭逢明清交替的乱世。明督师史可法驻扎扬州,手下有骄兵悍将,号称“四镇”。四总兵为了争夺扬州大打出手,泰州东淘就是主战场之一。清豫亲王多铎率兵与明军接战,也在这个地区,这样的祸患对老百姓来说简直是人间地狱。吴嘉纪在?扬州十日?中这样记载:

我昔兵过独还家,畦上骷髅多如瓜。鸭毛满溪旧狗死,篱菊自放霜中花。

十一 高士奇

翻开?四库全书?目录,康熙和乾隆的诗文卷帙浩繁,简直能吓人一跳。这样的著述就是三个穷书生加在一起不吃不喝,也难以完成。难道我们的圣上真有三头六臂,可以不睡觉、不玩女人?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这里有个公开的秘密,那就是捉刀。

捉刀者,也可称为皇上的秘书,这些秘书只管代为挥洒“宸墨”,与现在的生活工作两头顾,是截然不同的。高士奇就是这些机要秘书中有迹可寻的一员。据传,江苏金山“江天一览”四个大字的丰碑和杭州西湖十景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高士奇不光学问精深,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清初收藏大家有“三村”之说,他就是其中之一。这个落第的穷书生,从宰相家人的门客,一直爬到正三品大员,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虽然这位好榜样对提携自己的大恩人纳兰?明珠恩将仇报,那也只说明他“厚黑学”学得比较好。

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就象康熙这么英明神武的皇帝,不光为他挡住了贪污的弹劾,还时不时地送匾、送参,对他是宠爱有加,然这位浙江余姚高家村出来的高人,不知“感激涕零”、“谢主隆恩”,反倒卖弄聪明,把一些假字画献给皇帝,都快把还想再活二百年的圣主,变成了二百五。难怪后世从康熙帝的收藏中发现了不少赝品。近年高氏后裔在北京发现高士奇手书账本?江村书画目?,揭开了这个迷,原来高士奇进呈皇上的大多是假的,而自藏的书画,则全是真迹。

高士奇宦囊丰饱后,辞官居于杭州西溪,另有平湖城北所建北墅,据清王恒修?平湖县志?,有三十二胜之多,可见要花费多少银两。

高虽是贪官,但诗写得不错,一首?送孙恺似孝廉?别有情趣:

沁园词客旧知名,曾在杨花渡口行。佳句已传箕子国,归心又向阖闾城。白蘋风细扁舟稳,青桂香浓小苑清。吾亦有庐江上好,秋来鲈鲙不胜情。

十二 金圣叹

公元1660年,也就是顺治十八年,54岁的金圣叹被押赴刑?U庖惶焓?月13日,空气中弥漫着莲花的清香,然而金圣叹感到的却是梨一样的酸楚。这位狂放不羁的才子此刻可曾反思:“非圣人而作书,其书破道,非天子而作书,其书破治,破道破治,是横议也。”

金大才子,这句话被你说对了。

史料上说,金圣叹字人瑞,号圣叹。一说本姓张,名喟,出生在苏州吴县。

现在,苏州人还为他树起了碑,心情复杂地缅怀这位先烈。

史料上还说,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他的评点,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难怪岁试作文被认怪诞,而黜革。

这恰恰是舞文弄墨者的通病,尤其是那些自持才高,敢于自称为“圣叹”之人的性格缺陷。这一点各个时代都是相通的。谁叫我们碰到的是满嘴谎言的政客和连牛奶里都会掺毒的商人呢。金家的“家训”肯定没教过怎样对付这些人。

这一点,金大才子是至死也想不明白的。所以他只能以自嘲的方式,在身陷囹圄,候斩之时,叫来狱卒说:“有事相告。”狱卒以为会透露出传家之宝的秘密,或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想到金圣叹最后的遗言竟是指着狱卒送来的饭菜说:“咸菜与豆干同嚼,大有火腿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

过了几百年,一位从书本上走出来的,名动大江南北的人,从技术操作和精神两个层面,对这句话作了最好的点评:“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个人就是啊Q。

在那个有理无理都说不清的时代,金圣叹只能成为它最好的牺牲品了。望着痛哭不止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小名﹚,他所有的悲愤在刑场之上,只能化作一句对联,那就是“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

把金圣叹牵扯进“哭庙案”,简直是千古奇冤,这方面的事大家都说得多了,这儿就不作累述。金圣叹的学问博大,诗之一项也功力深厚,廖燕、蔡丐因诸人所作之?金圣叹传?说他“腾踔奋发,熊熊有光”。今录其?绝命诗?一首:

鼠肝虫臂久萧疏,只惜胸前几本书。虽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何如?

十三 陈维崧

二度牵衣送我行,?并州?才唱泪纵横。生憎一片江南月,不是离筵不肯明。

这首诗是陈维崧赠别云郎的,时间不外乎杏雨烟花或菊黄蟹肥的时节,地点在江苏如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水绘园。

水绘园位于如皋城东北隅,是个“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秋峦葩卉,一一掩映”的绝佳之所。当时名士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禛、孔尚任等纷纷到此逗留,加上明末才子冒襄﹙字壁疆﹚和金陵名妓董小婉的爱情故事,使之更增添了传奇的色彩。难怪时人说:“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这些人中,还包括另一位著名的文人,这个人就是陈维崧。

陈维崧以世侄的身份,长期作客水绘园,其父陈贞慧与水绘园的主人冒襄同为明末四公子,加上他的才华与文名,主人对他礼遇周到,冒襄的太夫人亦以诸孙视之。

时朝廷严禁官吏士大夫狎妓之风,但与男优亲近,却不算有玷官箴。水绘园中也少不了这样的人物,其中最为色艺双绝的一位,就是徐紫云﹙云郎﹚,为他如痴如幻的那位也就是陈维崧了。

陈维崧与云郎这段生死缠绵的情事,曾使无数士子倾倒。据野史记载,陈维崧初见云郎即为之神移,当时正值梅花盛开,他就天天携云郎“徘徊于暗香疏影间”。

陈维崧对他的缱绻备至,冒襄也不以为忤,还遣云郎捧侍维崧笔砚,使这位短身修髯的才子,不知写了多少象云郎捧砚、云郎出?⒃评上唇诺忍鹉迦饴椋?嗟靡嬲玫氖?省R灾劣谠谠评苫楹笕远云淠钅畈煌????橐诵死霞揖幼 ?

陈维崧骈俪文和词名都在诗之上,他使用的词调达四百余种,词作有一千六百多首,均为古今之最。只有沈德潜说他“诗品古今体皆极擅长,尤在四六与词之上”。这只是一家言,不足为信。这里再录陈维崧好诗一首:

?捧读石斋黄公所撰先少保神道碑赋此追感?

周侯池畔树苍苍,遗碣岩峣屹此乡。哀诔南朝颜特进,碑铭东汉蔡中郎。千秋定论归青史,一夜悲风起白杨。此日踌躇肠欲断,漳南高塚亦昏黄。

十四 王士禛

顺治十四年丁酉,山东济南大明湖秋色乍染,乡试的士子云集省城,其中有一位白衣少年,于文酒之会,以秋柳为题赋诗四首,大江南北纷寄和章,可谓盛极一时。

这组?秋柳?诗的作者,就是二十四岁的王士禛。

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恒台﹚人。少时以聪慧见称,15岁就出版了个人专辑?落笺堂初稿?,24岁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王士禛的?秋柳?诗虽为触景生情,怅然有感之作,称不上时代的最强音。然其韵外之致——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风格,与他的神韵说,还是十分吻合的。这种让艺术回归其本来面目的手法,也是无可非议的。

“神韵”一词,最早出现于六朝,谢赫?古画品录?说顾骏之“神韵气力,不逮前贤”。中国最早的诗论家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严羽的“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便是“神韵”说的根源。另外,?潜溪诗眼?也从各个方面作了自齐梁之画向诗之转变的叙述。

由于王士禛名高位重,他的神韵诗说几乎主宰了当时文坛,不过他的同乡,姻戚后辈赵执信对此却不以为然,说他功力单薄,无黄钟大吕之音。黄培芳的?香石诗话?也说他的?秋柳?之作:“以风神取胜,脍炙一时,然訾之者亦不少,其实细按,不免有稍空虚。”

王士禛诗名之外兼有爱才的美誉,他与蒲松龄诗文酬酢,也成就了一段佳话。王士禛贵为高官,而蒲松龄只是乡下的一个穷塾师,二人交往,王赏识蒲的道德学问,蒲敬重王的诗文造诣。时蒲松龄正创作?聊斋志异?,王士禛为之评点扬名,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绝一首: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王士禛的`神韵诗说虽受到了不少的批评,但其作品却飘渺淡远,意味空灵:

?秋柳?﹙其一﹚

秋来何处最消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晓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真州绝句五首?﹙其三﹚

江干多是钓鱼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再过露筋祠?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行人系缆月初坠,门外野风开白莲。

十五 乾隆三大家

清诗有两个江左三大家,一个是清初的钱谦益、吴伟业、龚定孳;另一个就是乾隆朝的袁枚、赵翼、蒋士铨。后三人也可称为乾隆三大家。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又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是乾嘉时期骚坛的盟主。二十四岁便被荐博学鸿词科,题目是?赋得因风想玉珂?,答卷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这样的妙句,然考官认为“语涉不庄”,不予录?<从谌?旰罂贾屑耗┛贫?孜迕??浚?诤擦衷菏??俊?

中进士而未完婚者,可奏假归娶,俗称“奉旨完婚”,这是人间罕逢的玉堂佳话,本以为可以借此而青云直上,未曾想在庶吉士教习中,因不识朝廷国书﹙满文﹚而落末等,只能以进士之才屈居江宁知县,可见懂一门“外语”有多么的重要。

到南京后,即碰上了两江总督同为少年科第的满洲才子尹继善,二人诗酒唱和,过了一段“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日子。当时吏治很严,纵然有这样一位上司相助,也无法帮他取得一丝一毫的升迁。袁枚自知士途无望,索性不为此五斗米而折腰,辞官于当地购置旧宅而居,改名“随园”,在此过了近五十年的闲适生活。他在给好友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

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虽被鲁迅讥讽为穿着罗纱大褂,和苏小小认认乡亲的闲人,然其以诗会友,奖掖后进,广收女弟子,提倡妇女习文,为当时诗坛所宗。

袁枚一生著述颇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随笔?;他的?随园诗话?收罗广博,读之趣味盎然;其笔记小说?子不语?与纪晓岚?阅薇草堂笔记?齐名,时称“南袁北纪”;袁枚还是位懂得生活情趣的美食家,他的?随园食单?是一部系统论述南北烹饪技法的名著。

作为百年一遇的大文学家,袁枚的主要成就还是诗及诗歌理论,他的诗清新隽永,流转自如;他的诗歌理论“性灵说”,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具有较完整的艺术价值。他主张直抒胸臆,以先天条件为创作前提,以后天努力为创作基础,追求性情、天分、学识三结合,反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和形式主义思潮,成为清诗理论的高峰。但袁枚的诗也因多叙写身边琐事,缺少社会内容,有时又太过草率,流于浅薄甚至浮滑。

?竭岳王墓?

华表凌霄落照迟,一朝孤愤万年知。梨花寒食烧香女,纤手都来折桧枝。

?马嵬?﹙四首选一﹚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赵翼﹙1727—1814﹚,字耘松、云崧,号欧北,晚号三半老人,江苏阳湖﹙常州﹚人。少时因迫于生计,离家入京投亲,以文才受知于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刘统勋,延至其家,纂修?国朝宫史?。翌年秋,中顺天乡试举人,先后考取礼部教习,内阁中书,并于乾隆二十六年成为进士。殿试进呈的十卷中,赵翼原定为第一甲第一名,一甲三名是王杰。谁知皇上阅后,一方面认为江苏出的状元已太多了,另一方面因朝廷正在经营西北,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便将两人试卷的位子作了调换,于是王杰便成了清代唯一的陕西状元,而赵翼则被暗箱操作,屈居探花。

本来可以授翰林院修撰这个专门给状元的从六品官职,现在只能成为榜眼、探花的正七品翰林院编修,二者虽只有一级之差,却是天壤之别。王杰一帆风顺,官至大学士;而赵翼却成为风尘俗吏,官仅止于道台。

赵翼的诗论虽不及王士禛、袁枚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却也著作繁多,?欧北诗话?是他的代表作,其观点是尚才尚气,崇尚的是李白、苏轼式的天才,与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刚的肌理说这样的重学之说格格不入。他的诗才气纵横,强调独立的见解。

?论诗五首?﹙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蒋士铨少时被其父缚于马上,历游天下。十五岁习诗,初学唐代李商隐,顿悟后自成一家,如?七里泷?:

七里严滩绕富春,压篷青重乱山横。桐江水似离心曲,一片风帆万橹声。

袁枚称他:“摇笔措意,横出锐入,凡境为之一空。”

三十三岁得中进士,入庶常馆为庶吉士,三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在“我不愿作公卿,但为循吏死亦足”的愿望下,于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南归。

蒋士铨不光是清代的著名诗人,还是位了不起的戏曲家,近代梁启超说他是:“中国词曲界之最豪者。”,日本青木正儿赞其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殿军。”其曲有四十九种传世。

蒋士铨墓位于江西铅山董家坞,其外有青树环抱,前端置石鼓一对,占地约十六平方米,工艺精到,气象不凡。其额曰“气节文章”,楹为“庐埠叩苏公八壬偈子一转语,山阴同陆翁九千吟中万首诗”,为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初八立。

十六 沈德潜

诗到“十全武功”的乾隆盛世,必然会出现一种庄重典雅、声调雍容的盛世之音,这是一个王朝的国力达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结果,其指导思想格调说,就是在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这种“十全大补酒”式的理论,出自一位老学究之手,之所以能引领当时的官方文坛,与他用调门来判定音质的高下,以扼杀自由天真而达到歌功颂德的目的,是分不开的。怪不得这位六十七岁才成为“天子门生”的高龄生,一毕业就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当时中进士后,还得入庶常馆为庶吉士,三年散馆,才能授官﹚,不仅与之呼朋道友,甚至还一路提拔,七年之内就官居礼部侍郎,外加尚书衔,人生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此了吧。

这样的幸运儿历史上并不多见,出现在此盛世确实是个好兆头。“看来吾朝真的是文治武功,繁荣鼎盛”——乾隆一定是这样想的,他的“门生”,格调说的倡导者江苏长洲﹙苏州﹚才子沈德潜也会这样想的。

是的,乾隆一朝确实不算窝囊,但须知当时已是十八世纪,十九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风即将迎面扑来,世界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而我们这位洋洋自得的圣主,不知居安思危、与时俱进,甚至重新关闭其父辈已经打开的国门﹙康熙早在一六八四年就已开放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分设四个海关与外商贸易﹚,还在?赐﹙注意这个用字﹚英吉利国王敕书?中妄言:“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使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加上多年的征战、任用大贪官和珅等,虽然外表光鲜,实则国力已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可以说,中国此后的整体历史辈剧,就在这个貌似全盛的皇帝身上。

而与之相呼应的格调说,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只不过是拾前人牙慧,继承明代前后七子的衣钵罢了。这派学说无非是迎合“天朝大国”的国民心态,打着尊唐的旗号,矫揉造作,恃宠沾恩、自以为是而已。

沈德潜身前虽贵为捉刀宠臣,乾隆甚至称他为“江南大诗翁”、“朕之老诗友”,即使髦耋告老,也还时有眷顾。然这位老诗友退休之后竟然脑子进水,在编辑其?归愚诗钞?时把代皇帝捉刀的诗也编了进去,以致圣上大为恼火,在其死后逮到机会,削官夺谥,扑碑斫尸。

沈德潜诗虽多为歌功颂德之作,也不乏清新可读的佳品:

?过许州?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十七 赵执信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西湖已是荷意阑珊,菊花欲上的时节,杭州城西距西湖不到五公里的西溪洪宅﹙洪家别业﹚却早早披红挂绿,一曲“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把盛况空前的演出逐渐推向高潮。今天是洪家别业的主人洪昇答谢社会各界的日子,台上演的正是其“一时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唱”的大作?长生殿?。

时值佟皇后丧服,给事中黄仪劾洪昇等人于“国恤”期间观剧为大不敬,洪昇被削除太学生资格,当时南派首领翰林院检讨赵执信也因参与其中而被革职,时人作诗哀叹其事云:“秋谷才华迥绝俦,少年科第尽风流。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这件事究竟因何而起,大致有三种说法:第一是康熙朝南北两党之争,南党以刑部尚书徐乾为首,多为汉族官吏;北党则以明珠为代表的满族官僚,两派相互倾轧,?长生殿?一案只是双方路线斗争的牺牲品。其二是有人突发奇想,诬洪昇的?长生殿?借古讽今,搬出唐明皇和杨玉环的故事,来影射清代开国皇帝顺治与懂鄂氏的生死情缘。第三则是观剧的赵执信恃才傲物,开罪了由知县入京的给事中黄仪,说黄六鸿﹙黄仪﹚带着土产和著作去拜谒赵执信,这个也算是科目出身的人,其著作竟叫?福惠全书?,也就是当官的秘诀,赵执信当然不给面子了,即答以:“土仪﹙土产﹚拜登,大著奉壁。”黄仪受此奇辱,便怀恨在心,终于逮到了这个机会进行报复。但赵执信对朋友笃重义气,竟不顾个人安危,拒绝向组织提供有关洪昇的罪证。

赵执信﹙1662—1744﹚,字坤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今山东淄博人。十七岁便中举人,十八岁选翰林院庶吉士,当时的主考官翰林院编修翁叔元慕其才,亲自把儿子翁光海送到他的门下。赵执信二十三岁出任山西乡试正考官,二十五岁升翰林院检讨,参与?明史?和?大清会典?的修撰。一时“朝贵皆愿纳交,而先生性傲岸,耻有所依附,落落如也”﹙黄叔琳?赵执信墓表?﹚。

赵执信除?饴山诗集?十九卷外,还有?饴山文集?、?诗余?、?谈龙录?等刊行,其诗与王士禛互为论敌,?清史列传?说二人:“王以神韵缥缈为宗,赵以思路境刻为王。王之规模阔于赵,而流弊伤于肤廓;赵之才锐于王,而未派病于纤?J沽郊一ゾ绕涠蹋?丝梢愿骷?涑ぃ徽?槐芈鄹识?尚粒?玫ざ?撬匾病!苯衤计淦哐月墒?皇祝?宰鹘崾??

?山行杂诗四首?﹙其一﹚

岭路盘盘行欲迷,晚来霜霰忽凄凄。林间风过犹兼叶,涧底寒轻已作泥。马足蹙时疑地尽,溪云多处觉天低。倦游莫讶惊心数,岁暮空山鸟乱啼。

十八 黄景仁

在清诗乾隆朝的百花园中,群芳竟放,争相点缀这太平盛世,就在这姹紫嫣红之中,出现了一树带霜的寒菊,虽萧瑟风中,转瞬即逝。然其凄楚的色彩,揭示的却是盛世表象掩盖下的历史真实,他告诉人们繁华有多么地脆薄,当风雨袭来,留下的只是一朝零落无颜色的哀痛。

?都门秋思四首?﹙其三﹚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塚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这是乾隆四十二年,29岁的诗人黄景仁﹙字仲则,一字汉镛,号鹿菲子﹚在北京寓所内写下的组诗,抒发着来京四年以来的种种感慨。从五剧的车声和北邙的高塚,反观自身的士途失落以及潦倒命运。

诗人4岁丧父,虽天才横溢,却屡试不中,20岁开始离开家乡江苏常州,浪迹天涯。好不容易于乾隆四十一年东巡召试,录取二等,被授予武英殿书签官这个在清史上都难以查询的芝麻绿豆官职,好不容易挨过两年,才由主簿的末秩加捐为县丞,也就是士大夫所不屑的“二老爷”,还从未有一天补过缺,连日常生活都难以为继,只好自认癫狂,与伶人们混在一起。

这位与“杜工部”、“韩吏部”一样被人所熟知的“黄二尹”,也不是没有大人物的赏识,安徽学政朱筠就十分器重其才,延他入幕,然而独来独往、不拘一格的个性与同事们实在难以相处,竟至不辞而别。陕西巡抚毕沅看到他的“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以为此诗足值千金,先寄五百金,速其西来。没想到行至山西解州运城,病逝于河东盐运使官署中,年仅35岁。

黄景仁一生好作幽苦语,瞿秋白早年在叙述家庭困顿的生活时说:“想起我与父亲的远别,重逢时节也不知在何年何月,家道又是如此,真正叫人想起我们常州诗人黄仲则的名句来:‘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饿乡纪程?﹚其诗低沉苍凉,语调清新。他唯一的挚友洪亮吉说他“与青莲﹙李白﹚最近”。包世臣则赞其为:“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第一。”今录其名篇的两首:

?癸巳除夕偶成?﹙其一﹚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俏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绮怀?﹙之十五﹚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十九 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字率人,号定庵,浙江仁和﹙杭州﹚人。是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者。他的诗上追李、杜、苏、黄,下开风气,被誉为古典诗史的殿军。

龚自珍出身于官宦世家,十九岁中顺天乡试副榜,二十七岁中举人,此后的十年却屡应进士不第,考军机章京也落选,直至道光九年才被题名,因“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勉强被排在三甲第十九名,成为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等低级文官。然其虽困厄闲曹,却屡屡上书针砭时事,因而不断地遭受排斥与打击,只能愤而辞去官职,于道光十九年在南归途中写下了著名的?己亥杂诗?315首。道光二十一年,他执教江苏丹阳云阳书院,父亲去世后,又接替父业兼任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夏末,曾写信江苏巡抚梁章钜,拟辞教赴上海反抗外国侵略,不料于同年八月十二日,突患疾病暴卒于江苏丹阳,年仅50岁。

龚诗无论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堪称巨子,他的诗自成一派,以亢奋激昂、低沉婉约而著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剑气”与“箫心”,下面我们就竖耳以待,来听听这振聋发聩、震古烁今的声音吧。

?夜坐?﹙二首﹚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坐灵。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陨少微星。平生不蓄湘累问,唤出姮娥诗与听。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才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

楼阁参差未上灯,菰芦深处有人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

?梦中作四截句?﹙选一﹚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

?己亥杂诗?﹙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一0四﹚

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悲。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

?己亥杂诗?﹙一二五﹚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红蕙花诗?﹙选二﹚

香满吟笺洒满卮,枫桥宾客夜灯时。故家池馆今何许?红蕙花开空染枝。

读罢一时才子句,骚香汉艳各精神。十年我恨生差晚,不见风流种蕙人。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谩不诠次,得十五首?﹙之一﹚

名理孕异梦,秀句隽春心。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古来不可兼,方寸我何任?所以志为道,澹宕生微吟。一箫与一笛,化作太古琴。

二十 苏曼殊

把苏曼殊划入清代诗人,一定会有许多人提出异议的,这件事也困扰了我许久,后来想想实在是割舍不下,最后还是把他写进文中。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坚定的革命者和创作奇人,1884年9月28日出生,为日本横滨英商万隆茶行的卖办苏杰生与日本小妾河合仙的胞妹若子的私生子。祖籍广东香山县沥溪村﹙今属珠海市前山镇南溪乡﹚,以趣闻轶事而富传奇色彩。自十九岁在日本加入进步青年团体后,或僧或俗,足迹遍布于苏、浙、湘、皖、粤、沪、港以及东南亚、日本诸地,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己任。一生交友广泛,如果把他们一个个排列起来,用柳无忌的话来说:差不多成了一幅民国以来文人名士的缩影图。由于其个性异乎常人,时常追逐声色;从事的又是秘密活动,行踪飘忽不定,甚至打算去刺杀保皇党首领康有为,所以被人冠以“情僧”、“革命和尚”等浪漫的称号。苏曼殊六岁习画,二十岁开始学诗,不到四年就力压当时诗坛。其诗怀古伤今、格调低沉,多描写男女的哀怨与思乡的离情,被柳亚子誉为“举世公认的天才”。

?本事诗?﹙其九﹚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望着槛外的霏霏细雨和哀怨的箫声,何来如此销魂的感慨,斯人虽闲云野鹤,却难掩心中无尽的伤怀。曼殊一生为情所困,先是十五岁去日本横滨求学,与日本姑娘静子一见钟情,却遭到了家族的一致反对,他的叔叔甚至去静子家登门问罪,致使静子被父母责打后,于当夜便跳海自?B?庑幕乙饫洌?氐焦阒莺缶腿テ呀?鲁隽思摇K?宰约旱恼舛紊?乐?滴?夭拇醋鞯男∷?断鸿零雁记?,对后来的“鸳鸯蝴蝶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后在1909年东京的一场音乐会上,邂逅了艺人百助,二人同病相怜,渐生爱慕之情,然曼殊此时已尘缘了断,只能将一腔爱恋化作诗,写下了“还卿一钵离人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这样的句子。

?过蒲田?

柳荫深处马蹄骄,无际银沙逐浪潮。茅店冰旗知市近,满山红叶女郎樵。

探母是温馨而感人的,那份兴奋中透着焦虑,焦虑中满怀期盼的心情,使诗人欣然赋下此诗。由于不光彩的身世,苏曼殊从小就遭受家族的歧视与冷漠,十三岁便离开家乡,转至上海学习。十五岁尊父嘱随表兄林紫桓到横滨大学,十九岁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中国留学生部,第二年转入振武陆军学校习初等陆军技术,并参加拒俄义勇军、学生军等组织,被家人发现后,断绝供给而辍学回国。

?为玉鸾女弟绘扇?

日暮有佳人,独立潇湘浦。疏柳尽含烟,似怜亡国苦。

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二次歌命失败后,袁世凯倒行逆施,心情异常忧愤的诗人只能借画赋诗,来抒发心中的抑郁,并且积极参加李烈钧等人发动的二次革命,讨袁护国,然壮志未酬,于1918年5月2日因病去逝,葬于杭州西泠桥畔,与名妓苏小?⒏锩?沂壳镨?喽远?冢?菜悴还几捍松?扒樯?庇搿案锩?蜕小钡某坪帕恕?

2010/8/2

针对于目前网上剽窃的无耻行为,特郑重声明如下:本人钱塘刘军,原名刘军,生于1965年9月,浙江省杭州市人,现附上近照。网上任何人以任何钱塘刘军名义发布的文章,或以钱塘刘军文章而配上任何不是钱塘刘军本人照片的,均为剽窃者。本人将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钱塘刘军原创者刘军发布。

【清诗二十讲﹙钱塘刘军﹚】相关文章:

1.凹槽(钱塘刘军)

2.落花赋(钱塘刘军)

3.预兆(钱塘刘军)

4.灵峰探梅(钱塘刘军)

5.雨霖铃?中秋(钱塘刘军)

6.原创诗散文《清诗舞艳雪》

7.七夕二首--致刘军

8.马诗二十三首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