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

时间:2016-11-02 14:48:35 原创文学 我要投稿

天眼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很小的时候就能背诵的诗句。诗句描绘的景象也几乎就是清明时节天象情况的固定模式。受家庭的影响,在我还未省事时就对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情画意有了朦胧的理解。

今年,自立春以来就没有下过雨。在茶农的指尖上,明前茶和清明茶的叶片没有往年那么肥厚、滋润,全没有那种丰腴、嫩滑的感觉。制出的茶叶多了一些苦涩,比较的适合喜欢喝浓茶的人。对于急不可耐要品尝明前茶和清明茶特有的清香的雅士们,是十分的没有指望了。古人云:“春雨贵如油”,由此可知,古时的春雨也与我们今天这般相似,有分寸地洒下一点,为春花作陪。

“春雨贵如油”大抵是对农人而言,春季劳作需要比较多的水,而春季的雨又总是那样“矫揉造作”,总是要表现“润物细无声”的意境,远不及夏秋的雨“瓢泼”似的来得酣畅淋漓。

“清明要明,谷雨要淋”、“立夏不下,犁耙高挂”,这两句谚语是千百年来中华农业实践经验的集大成。在一年的24个节气中,这两个节气是否降雨,关乎年内能否顺利进行农事和预示收成好坏。今年的清明分外的.明,然而,谷雨没有“淋”,立夏没有“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要明,谷雨要淋”等现象都是大自然内在规律的外在表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文人雅士和农人各自根据自己生活的感受、喜好、需要,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描述、总结和利用。“清明时节雨纷纷”更多的是表达一种闲逸、温馨、舒适的情调,而“清明要明,谷雨要淋”、“立夏不下,犁耙高挂”注重的是对农事的指导。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把大自然这些比较典型的症候比作大自然的眼睛,那么,我们就能通过她的眼神体察她的内心世界。再如果,她时时地向我们抛媚眼,那我们很可能真要“风调雨顺”了。

我想起近日在我的脑际萦回的媒体的两则报道,一则是京城某大腕歌星通过媒体宣布,为了响应南方数省抗旱,在不出汗的情况下,她每两天才洗一次澡!明星对社会的责任和真诚着实令人感动!说实话,汶川大地震和中央电视台“十大英模表彰会”后,我有许多时日没有感动过了,我也常常为自己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没有感动而惭愧。 ( )

在看另一则报道时,我的情形很尴尬,眼泪从眼角渗出来,使人感到难为情,但仍强作轻松之态,实在是“哭笑不得”。在黔西南州偏僻山野里的一个小水洼边,站着一个拿着葫芦瓢、望着涓涓细流的小姑娘。她走了许多里山路来到这个小水洼,大约半小时她才打了一瓢水。她必须在这里等待,她不能把空桶带回家,不能让家人失望。她是那么无助,她怔怔地望着那股细细的水流,眼神充满期待和无奈。紧接小女孩之后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是遭遇特大旱灾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小山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在记者对其采访时卸下肩上沉重的水桶。他喘着粗气,用衣襟擦着被汗水迷雾了的眼镜,下意识地望了一眼朦胧的、在陡峭的山路上爬行的背水的人流。这名大学生村官每天要在这条上下数百米的山道上来回两次,为村里的“五保户”背水,他的肩上是两道被水桶的背带勒出的浸血的红??

儿时,我曾经历过许多窘迫,接触过许多和我同样经历的人。但我不曾细细地揣摩过这样的眼神,我常常这样想,困境下的人的眼神是比较真实的,在生存尚且不保的时候难道还有闲暇去装腔作势吗?

人们已经不屑于用观察眼神这样笨拙的方法来解析人的内心世界,更不会迂腐到用古老的谚语和过时的经验来指导农事和预防自然灾害。

我特别钟情于“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境,因为我喜欢喝茶,我陶醉于明前茶和清明茶的幽香高雅,至于我从“立夏没下”与“谷雨没淋”断知将发生旱情,不过是个人兴趣使然。何足道哉!

【天眼】相关文章:

1.关于夏天眼睛补水文章

2.《庆兔兔》215中国超级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