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时间:2022-05-01 14:28:58 中考试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安徽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安徽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1

  一、选择题

安徽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收敛(liàn) 感慨(kài) 浑身解数(xiè) 断壁残垣(yuán)

  B. 翘首(qiáo) 眷念(juàn) 随声附和(hè) 玲珑剔透(tì)

  C. 芊芊(qiān) 捯气(do) 万恶不赦(shè) 头晕目眩(xuàn)

  D. 攲斜(qī) 黄晕(yùn) 周道如砥(dǐ) 恪尽职守(kè)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惺忪 恻隐 伫立 遍稽群藉 一泻万里

  B. 臆测 锦幛 清洌 春华秋实 可望不可即

  C. 瞰望 骸骨 沉湎 苦心孤意 引颈受戮

  D. 坯芽 腻烦 怡悦 吹毛求疵 险象迭生

  (18届安徽省太和一中教育联盟九年级上期中考模拟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沉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条江河 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坝能 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 如此壮美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 如此伟大的传奇

  A. 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

  B. 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C. 写满 见证 凝聚 积淀

  D. 见证 写满 积淀 凝聚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坐落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森林公园——十万大山,蔚然深秀,气象万千。

  B. 《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嘉宾妙语连珠。

  C. 面对五花八门的早教机构和课程,家长不应盲目跟风,而应理性判断,科学选择。

  D. 毕业典礼那天,男女同学打扮得花枝招展,意气风发,灵动的青春在校园里尽情飞扬。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

  B. 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C.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的成就,稳国之基、安民之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坚实保障。

  D. 当下,这种祖辈和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教育孙辈的全部责任甚至主要责任的隔代抚养模式正成为家庭教育模式的主流。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是一种孤独。_____________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①后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前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窃窃私语。

  ②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

  ③如果你不听,它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④它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不同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它在为你而歌唱。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①③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B.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小令,一般只有一个曲牌。

  C. 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有它一定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基本情节结构。一般地说,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D.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个人物,他正义、慷慨、忠于友谊、稳重慈祥,是作者塑造的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却以笑声贯穿全文。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科举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

  B. 文学关注人性。《热爱生命》讴歌了淘金者顽强的开拓进取精神;《简·爱》赞美了主人公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的精神,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

  C. “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的活着。”该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历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D. 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

  二、情景默写

  古今诗文名句默写。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两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两章》)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观《卜算子》)

  (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与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则》中,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题文)名著阅读。

  (1)《格列佛游记》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著名小说,其中格列佛流落到利立浦特(小人国)时,曾经机智地帮助利立浦特扑灭了皇后寝宫的大火,这场火灾发生的原因是①_________,格列佛采用的灭火方法是②_________。

  (2)《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__________、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四、名著阅读

  国学,即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文学、哲学、语言文字学、考古学等。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蕴藏着丰富的前人智慧。近年来,《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持续火爆,大众对国学的热情不断被激发。学校计划开展“走进国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材料探究)当今国学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将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国学传播的特点简要概括出来。

  (材料一)漫画《孔子曰》实现了轻松讲解儒家经典的目的,《大鱼海棠》成为中国上古神话的“说明书”之一……点开微信公众号,网友们大开眼界,原来“高冷”的国学也可以如此趣味横生。借助漫画、动画乃至流行音乐,国学受众很容易进入古人的生活,硬邦邦的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一位在新疆支教的老师留言:“现在看漫画《孔子曰》成为《论语》阅读课的'重要一环,学生们边看边笑,边学边思考。”

  (材料二)互联网上,打着国学旗号进行商业推广的网站屡见不鲜;朋友圈里,假借国学之名进行营销的各类公众号活跃度很高。对传统文化的随意解读充斥网络,其所传播的国学知识荒腔走板。日前网上一些低质量的教学视频让人们对国学的认知产生偏差,“似乎摇头晃脑、满口京片子就是国学”。

  (2)(补写对联)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组织一次古诗文朗读大赛。明明同学想为大赛宣传写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

  (3)(提出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国学在学校的推广,除了举办古诗文朗读大赛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好的措施?请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五、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会思想的芦苇

  赵丽宏

  ①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久违了,朋友!

  ②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③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织屋顶。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

  ④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多姿多彩和坚韧。

  ⑤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和农民一起挑着担子从它们中间走过时,青青的芦叶掸我衣,拂我脸,那是自然对人的亲近。最难忘的是它们开花的景象,酷暑过去,金秋来临,风一天凉似一天,这时,江边的芦苇纷纷开花了,那是一大片皎洁的银色,在风中,芦苇摇动着它们银色的脑袋,在江堤两边发出深沉的喧哗,远远看去,犹如起伏的浪涛,也像浮动的积雪。使我难忘的是夕照中的景象,在绚烂的晚霞里,银色的芦花变成了金红色的一片,仿佛随风蔓延的火苗,在大地和江海的交界地带熊熊燃烧。冬天,没有被收割的芦苇身枯叶焦,在风雪中显得颓败,使大地平添几分萧瑟之气。然而我知道,芦苇还活着,它们不会死,在冰封的土下,有冻不僵的芦根,有割不断的芦笋。只要春风一吹,它们就以粉红的嫩芽,以翠绿的新叶为人类报告春天的消息。冬天的尾巴还在大地上扫动,芦笋却倔强地顶破被严霜覆盖的土地,在凛冽寒风中骄傲地伸展开它们那柔嫩的肢体,宣告冬天的失败,也宣告生命又一次战胜自然强加于它们的严酷。

  ⑥我曾经在日记中写诗,诗中以芦苇自比。 帕斯卡 说 :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 这比喻使我感到亲切。以芦苇比人,喻示人的渺小和脆弱,其实,可以作另义理解,人性中的忍耐和坚毅,恰恰如芦苇。在我的诗中,芦苇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荒滩,面对流水,面对南来北往的候鸟,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我当年在乡下所有的悲欢和憧憬,都通过芦苇倾吐了出来。

  ⑦我曾经担心,随着崇明岛的发展和进步,岛上的芦苇会渐渐消失。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上去看了芦苇。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秋风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那天黄昏,我凝视着落霞渐渐映红那一大片芦花,它们在天地之间波浪起伏,像涌动的火光,重又点燃我青春的梦想……

  (选自《赵丽宏散文精选》,有删改)

  1.阅读文章第③~⑤段,说说作者写出了芦苇的哪些特点。

  2.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子联系紧密,试从结构及内容上分析其作用。

  3.第⑤段末句中加点的“顶破”一词精练传神,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4.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春天和夏天,它们像一群绿衣人,伫立在河畔江边,我喜欢看它们在风中摇动的姿态,喜欢听它们应和江涛的簌簌絮语。

  5.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需要“顶住”

  李勤卫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太阳的光辉!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的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有转型的难题,有升级的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让“关不住”的鸟儿,“羽毛都沾满太阳的光辉”,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

  (选自20xx年8月2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以中国女排的事迹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顶住”是作者崇尚的一种精神品质,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怎样才算具备了“顶住”这种精神品质。

  3.请为第④段“‘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______)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

  ③足兵 (______)④民信之矣 (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4.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七、文言文阅读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润泽心灵的美好时光

  【温馨提示】润泽,《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解释为:A.滋润,不干枯;B.使滋润。

  (2)“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大千世界就是由“一粒沙”“半瓣花”这样的微小事物构成的。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给你启迪,助你成长的,往往是那人、那物、那情……

  请以“与 相处的日子”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字数600字以上。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安徽省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2

  一、句子默写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④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⑤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⑥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⑧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默写杜甫《望岳》的后四句。

  二、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立春之美,是一种淡雅的静静等待着的含蓄美。积雪虽然还未消尽,但是早梅已经在山坳中疏影横斜,占尽了风情。水仙花尽情享受着即将被替换的阳光,枝条摇yè,金盏族拥。从不争春的春兰,依然静静地只甘居墙角架上一隅,如一首隽永的诗。与梅或水仙比,它绝不怒放,默默地yùn育良久,才偷开半朵,只为自由之赏。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山坳 (______) 摇yè(_____) yùn(_____)育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隽永”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甘居墙角架上一隅”中“隅”的意思是____。

  (4)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描绘春兰悄然开放的情态。

  三、名著阅读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_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_________ 、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朝花夕拾》中鲁迅揭露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_____;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______ 和《五猖会》。

  四、综合性学习

  学校组织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搜集到如下资料:

  ①“汉语热”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目前全球已有525所“孔子学院”(国外学习汉语的学校)。日本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练习汉字书法,韩国练习汉字书法的民众逾十万人。

  ②在我国一个有600多人参加的高级翻译大赛中,许多选手英译汉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词汇贫乏。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文字流畅、词汇丰富的二等奖得主竟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评委普遍认为,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③国内某网站做了“我国汉字应用现状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内容

  喜欢敲键盘,不愿动笔写

  常提笔忘字,常写错别字

  字体不美观,从未练书法

  数据统计

  57%

  83%

  79%

  (1)请将你阅读探究后的结论写出来。(不超过30字)

  (2)针对材料③及中考网上阅卷的形势,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建议;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

  (3)下面是某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

  掌。_______________;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①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

  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③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①请结合甲文内容,仿照画线句,补全空缺内容。

  ②乙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说明修改意见。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孝乃德之本

  ①《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②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

  ③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恒。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④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⑤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⑥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所议论的“孝”,具体到行为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

  4.第③段画线句子提出的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分析作答的?请简要概括。

  捞月亮的母亲

  (1)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

  (2)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3)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4)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5)“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6)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7)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8)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9)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10)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11)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短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12)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两件事。

  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________________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说说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第(6)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10)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5.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六、文言文阅读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2)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 深入不毛

  (5)庶竭驽钝

  2.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于选文的成语有:____________。

  4.从选文看,诸葛亮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些往事?他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七、命题作文

  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让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 悄然绽放”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有明确的文体特征),诗歌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的汉字书写;

  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⑤不少于600字。

【安徽省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模拟试卷05-11

关于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05-10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题目05-10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05-10

中考语文的模拟试卷及答案05-10

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的总结05-09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05-10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05-10

南通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05-10

2020届天津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 四英语试卷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