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2-05-05 14:08:20 中考试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贵州省毕节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贵州省毕节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瞥见(piē) 孪生(luán) 狡黠(xiá) 广袤无垠(mào)

  B. 娜动(nā) 笃信(dǔ) 崩殂(zú) 惟妙惟肖(xiào)

  C. 干涸(há) 讪笑(shàn) 阴霾(mái) 稳操胜券(quàn)

  D. 迁徙(xǐ) 浸泡(jìn) 始龀(chǎn) 辙乱旗靡(mí)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右逢源 漠不关心 肆无忌惮 强聒不舍

  B. 翻天覆地 脍炙人口 世外桃源 提心吊胆

  C. 侧隐之心 戒骄戒燥 无与伦比 谈笑风声

  D. 袖手旁观 销声匿迹 苦心孤诣 断壁残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虽然经济实力较弱,但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B. 齐白石经过“不教一日闲过”的努力才成为国画大师,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习围棋如果只看棋谱,不与高手交流,棋艺就很难达到较高水平。

  D. 面对各路强手,17岁小将龙清泉初生牛犊不怕虎,顽强拼搏,勇夺奥运举重金牌。

  依据语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藤野先生不讲究,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B. 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可以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

  C. 因着她们祖国广大人民的需求,她们又将在两三天“惊鸿”般地飞了回去!(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D.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风光景色)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成绩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能否刻苦学习

  C.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 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社会发展。

  下列说法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到了,小明到刚岀嫁的姑姑家接她回家过节,但又不知她家具体住在什么地方,于是见人就问:“喂,我姑姑家住在哪里?”

  B. 母亲拖看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鞋也没脱就往沙发一躺,女儿见状,急忙端来热水,说:“妈妈,您累坏了,洗洗脚,去休息吧!”

  C. 同学们都在认真做作业,而小雷却无精打彩地趴看,老师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桌子,提醒他该做作业了,他不耐烦地说:“我做不做作业关你什么事?你管得着吗?”

  D. 芳芳家住二楼,楼上的住户水笼头坏了,水流下来淋湿了芳芳堆在阳台上的蜂窝煤,她气冲冲地跑上去说:“哼!真没素质,淋坏了人家的煤巴也不管!”

  (题文)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断一一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 《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C. 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文中的“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D. 《狼》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课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

  下列课外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的寓言,少部分是以动物为主的寓言,书中不少内容是赞美当时社会现实的,更多的篇章表现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

  B. 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为遭到高太尉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C.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也没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第二次买车的钱被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

  D. 孙悟空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做过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丹书帛日“陈胜王”。②鸿雁传书

  B.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河曲智曳亡以应。

  C.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

  D.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二、字词书写

  根据原文断句(加标点)并抄写在方格内。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三、情景默写

  按要求填空。

  (1)《<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月12日汶汉川大地震,毀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抒发思乡和爱国情怀的词句是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表达其建功立业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洋洋酒洒写了数千字,在史书《三国志》中却只用了五个字作记录:“凡三往,乃见。”请谈谈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五、诗歌鉴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2.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六、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

  (3)必先苦其心志(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

  4.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生命与气候》,完成后面小题。

  生命与气候

  林道之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岀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士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看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一地球进入了严寒期。动物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沁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护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上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

  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选自《大科技》20xx年第3期,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

  2.贯穿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它与说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3.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能否删去,为什么?

  4.联系本文内容,调动知识储备,请你谈谈若干年后,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

  阅读《烘焙心情》,完成后面小题。

  烘焙心情

  尤今(新加坡)

  ①隔壁住了一户爱尔兰籍的夫妻,一住13年。两年前移居澳洲,临走之际,我“敝自珍”地在家做了几道菜,为他们践行。

  ②酒酣耳热之际,夫妻俩忽然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道:“这番远去,最怀念你家两样东西,我们担心,少了它们,可能短期内睡不着觉。”

  ③受宠若惊,忙问是啥。

  ④双眸笑意闪烁的珍妮慢条斯理地说道:“约翰很习惯在你电脑打印机发岀的那种富有节奏的声音里入睡;我呢,常常在蛋糕飘出的香味里进入梦乡。”顿了顿,又说,“不过,有时,也挺懊恼的,夜半被那诱人的香味侵袭,醒来之后,只闻其香,不见其形,怔怔仲仲,数多少绵羊去你家把蛋糕衔过来哪!”

  ⑤听懂了话中之话,哈哈大笑之余。从善如流。次日,立刻将家中24针的打印机换成作无声的激计机;但是,夜半烘焙蛋糕的老习惯却改不掉,老实说,也不想改。

  ⑥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

  ⑦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坐立难安之际,索性撇下多如矮蚁的琐事,一头钻进厨房,专心致志地烘蛋糕。烘出一个好蛋糕,绝杯利昏功拉抽等于二那般的直截了当。把各种配料准确无误地称好备妥,像攀爬高峰那般的小心,像校对文稿那样的细心,像教导孩子那般的耐心,翻搅、、调弄、拌和,最后,满怀爱心地送进烘炉。个性全无的面糊,白着一张令人生厌的面孔,静静地等待热气的蹂躪。随看面糊的膨胀,那种让人口舌生津的香气,像泛滥的洪水,在夜半无人私语时,放肆地流满了天和地。这时,背上的重压、心里的焦躁,全都像被扎了一针的气球,慢慢地消了。烘好后,橘子蛋糕澄亮如金,香兰蛋糕翠绿似玉,香蕉蜀翩触口满月,乳蛋糕貌似丝绸。凌晨时分,坐在桌边大快朵頤的我,好似州个苦尽甘来、事业有成的富翁,大口大口地吃着时,觉得这样实实在在的人生真是快乐,刚才究竟为了什么事烦恼,竟不复记忆了。

  ⑧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她们脸上的笑意,是我心情永远的釉彩。

  ⑨吃过蛋糕后,有人戏谑地劝我改行,哇,想到日后我家门口或将有人排起长龙抢购每天新鲜出炉而“限量供应”的蛋糕,顿觉前景灿烂,兀自微笑。

  注:焙(城)用微火烘(药材、烟叶、茶叶等)

  1.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中一的“话中之话”指的是什么?

  2.指出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

  (2)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朋友、邻居、同事。

  3.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谈谈“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八、话题作文

  (题文)下列两题,任选一题

  题一:命题作文:心愿

  要求:

  (1)写一篇以叙事为主,兼有适度抒情议论的文章;

  (2)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不少于600字。

  题二:话题作文:

  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而自觉地进入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美来,也便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人的一生,可能平平淡淡,也可能轰焘烈烈,有过失败的考验,也有过成功的喜悦。爱与恨,悲与喜,恼爽皆过程。于是生命之美在于旅途中美丽的风景,在于坚强地走过坎坷,在于生命意义之真谛。

  请以“过程之美”为话题作文。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2)注意细节、思想健康;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字数在600字左右。

【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05-09

中考的语文试卷的分析05-09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05-12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分析05-09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介绍05-09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总结06-08

苏州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05-09

中考语文的模拟试卷及答案05-10

关于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05-11

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题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