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时间:2022-12-09 19:47:41 创业故事 我要投稿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谁一开始创业都没有多少的资金去创业,或许找朋友亲戚借钱,或是去贷款,创业白手起家的人有很多,有知道哪些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故事能够对你有帮助的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一)

  《王汉荣白手起家成为汽车用品老板》

  他23岁赚到首个100万.33岁做到了汽车用品老板 33岁,有的人还在寻觅努力的方向,有的人却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王汉荣就是后者。

  28岁,他完成了从0到10000000的跨越,吃了深圳汽车用品超市的螃蟹,在宝安开设了当时全市最大的汽车用品中心,大到汽车轮胎、汽车音响,小到防滑垫、汽车香水等上万种汽车用品像普通超市一样敞开摆设、明码标价、自选销售,令消费者耳目一新。

  23岁,他利用一次机遇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还认识了一个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这一切还得从他18岁从英德农村到深圳打工之路说起,没有那段尘土飞扬的日子就没有今天的王汉荣.王汉荣4岁丧父,母亲一手把他们3兄妹拉扯大。为了帮补家计,还在读初中的他就跟着哥哥一起收集村里人采的草药,然后转手卖给药材公司,赚取微薄的差价。可就是这样一倒一卖,每个月竟也能赚回数百元,王汉荣第一次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

  1990年,村子里有位在钟表厂当师傅的远房亲戚游说王汉荣去当学徒,他几乎没怎么想就揣着哥哥给的150元来到了深圳。刚到工厂,师傅就分给他一顶帽子和一个口罩,他开始了每天十几小时的工作,用麻布轮和蜡给表带和表壳打磨。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我都要用肥皂拼命地搓脸,因为尘土太大,除了口罩遮住的地方外都是黑色的。王汉荣回忆道。他还很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月的工资也是150元。

  没多久,带他出道的师傅与老板因分成而发生争执,又带着他们跳到了别的厂。不论在什么地方,王汉荣都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学习别人的技术。 1991年底,他已经成了打磨车间的骨干,每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工资。第二年,他却作出一个重要决定,跳到一个工资不足千元的机械加工厂工作,原因是凭他的技术能够当上生产组组长。每个人都是需要别人的肯定,我也不例外。他说。

  这回还是打磨,所不同的是终于跟他未来的事业沾上了边,打磨的是汽车防盗锁。没过多久,这家原本做外销的工厂转为内销,需要开拓国内市场,一个跟他很谈得来的车间主任就推荐他去跑业务,因为他会说广东话方便沟通。王汉荣告诉记者:当时厂里选了十几个人出来作推销员,到现在成功的恐怕只有我一个。第一桶金--远赴郴州赚回5万元

  1993年,深圳汽配厂最集中的地方在翠竹路,而王汉荣工作的工厂在蛇口,每天他都要横穿整个深圳市区。当时蛇口出深圳就是坐204路,可工厂离204路总站还有几公里,我就先骑单车再转公车。

  后来我又买了辆单车锁在上海宾馆站,到市内后再骑单车去翠竹路逐家逐户地推销。

  终于在一位远房亲戚的引荐下,他向湖南郴州车管部门推荐了适合当地使用的'防盗锁,车管部门要求他尽快送两万多把防盗锁到郴州,货到付款。当时两万多把锁需要200多万货款,他上哪里筹这笔钱呢?后来他决定向工厂让利,将其中的差价让给工厂,自己每把锁只赚几元钱。能够做成这笔生意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怕吃亏,如果我对利润斤斤计较,也许最后连5万元也赚不回来。

  1994年,有近两年推销生涯的王汉荣已经有不少固定客户了,这时他在宝安54区广深高速公路旁开了间好利时汽车五金门市部。

  当时,深圳只有一个香港人在做汽车用品的批发生意,汽车用品生产厂家大多集中在台湾、香港,只要找到他们的国内总代理,就能拿到货。有了目标,王汉荣很快与代理公司建立了稳定的联系。

  蹊径独辟--她帮我赚到100万元

  1995年对于王汉荣是一个质的飞跃,两个重要的机遇出现在他身边,他都好好地把握住了。

  内地有些地区接连发生高速公路连环车祸,公安部下令上高速公路的机动车必须安装后雾灯,安装公安部指定生产厂家的后雾灯。基本上只要你能拿到符合要求的货,就一定好卖,我的店里每天夜里12点多还有人排队等着提货,去给车主安装。王汉荣说。

  由于每家汽配店的用量有限,不能直接向厂家拿货,于是他就把和自己有联系的汽配店的用量都集中起来,向江苏的无锡、徐州和广东南海的几家公安部指定生产厂家订货。因为他能第一时间拿到紧俏的货品,所以行内有越来越多汽配店闻风向他订货,甚至包括广州的汽配店。

  但这一年最大的收获还是在业务往来中认识了一个高佻、亮丽的广州女孩,一家经营汽车电子防盗产品的香港贸易公司的销售主管。女孩也是从售货员、收银员、销售主管这样一步步做上来的,跟他很谈得来,爱情的种子就在王汉荣心中悄悄萌芽了。每到广州送货,王汉荣就往女孩店里跑。

  其实女孩也早就喜欢上了这个诚实、有干劲的小伙子。第二年,在后雾灯生意最红火的那一年,他们结婚了深受香港经营理念熏陶的太太不仅帮王汉荣在后雾灯生意中稳妥地赚到了第一个100万,更重要的是鼓励他生意一定要做大、做强。

  不然也就没有了后来全深圳最大的汽车用品卖常

  在汽车用品批发利润日渐微薄的时候,刚刚兴起的汽车用品的零售利润却相当可观。1997年,在太太的建议下,王汉荣租下了位于宝安39区的旧海关报关大楼一楼110多平方米的商铺作为门面,楼上1000多平方米的仓库作为仓储式超市。当时,一楼每平方要70多元,二楼仓库他拿到了厂房价,每平方米仅10多元,即便如此一个月的租金也要两万元。不到3年时间,王汉荣的好利时已经在宝安独占汽车用品市场的鳌头。

  好利时从此步入了稳定发展期,不仅可以自主生产汽车化工、五金、音箱及布艺等产品,还拥有由全世界范围内的300多家采购商组成的采购网络,并向全国800多家经销商供货,其中深圳占了八成。

  2015年底,由好利时投资设立的爱车空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定址在人气最旺的华强北商业区,并于今年3月正式开业。市区的消费者层次比关外要高,对汽车用品的要求也更高,所以我们精心布置了销售区、音响试听和安装区、贴膜区,还有专门的吸烟区、休闲区,更附设了小小的网吧,使消费者在等候服务之时能够免费上网。这次,王汉荣一反在租金方面低廉的首要选择,因为这里要办成好利时在深圳市区的旗舰店。从试营业开始,爱车空间的业绩稳步上扬,事实证明王汉荣这一步没有走错。

  初识王汉荣在4年多前,他当时语出惊人:看不出来吧?谁跟我站在一起,都比我更像老板。他的坦白确实说中了我心中的想法:那分明就是一个长相平常、穿着更平常、比我虚长几岁的年轻小伙子。许多富豪都有过贫苦的经历,飞黄腾达后你却看不出丝毫的贫苦之气;同样出身贫苦的王汉荣,发达了,富贵了,却依然过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

  用他的话说:外表的奢华不一定象征财富……有些人赚了钱,就把心思花在衣、食、注行、用上,整天想着如何更好地享受生活。我是农民出身,我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十几年来,王汉荣几乎没有买过一块手表,也许是当年在工厂里打工时见得多了吧。王汉荣唯一的爱好是踢足球,但却永远穿着那双国产名牌--二三十元一双的双星牌足球鞋。哪个富豪没辆好车,但2015年前,王汉荣一直开着那辆福建东南产的富利卡,一边私用,一边拉货。直到最近才花了40 多万买了辆丰田霸王。他调侃道:朋友们都看不过去了,不买辆好点的不行了。

  记者第一次认识王汉荣是2015年春节前,他参加深圳商报举办的邀请贫困小孩一起吃年饭,大年三十的中午他邀请了两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共进午餐,王汉荣的脸上始终带着亲善的微笑,还给每个孩子奖学金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后来聊起来,王汉荣说:我是在贫困家庭长大,所以当我有能力的时候会去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就像以前别人帮助我一样。采访的当天下午,王汉荣邀请记者观看了一场足球赛,他是场上的中场,前突后守满场飞。他平时不抽烟、不嗜酒,唯一的爱好就是在业余时间跟他的员工们来场足球赛。踢足球冲撞再所难免,记者曾问他的员工跟他踢球时是不是都小心翼翼,生怕碰伤他?员工笑着回答:王总说过上了场大家都一样,哪会有什么担心。

  因为肯吃苦、不怕吃亏,当初在机械加工厂的车间主任给了他一个当推销员的机会,让他迈上了销售的成功之路。也是因为诚恳、亲切,与许多汽车用品生产厂家都成为了好朋友,共同成长,所以他总能够拿到比别人更便宜的友情价。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二)

  《农村小伙白手起家 打造“中国宜家”》

  江苏北部苏北地区,近几年发展起了自己的特色产业,木材、板材的加工销售是其中的一项。在睢宁县沙集镇,到处可以见到这样的场面:一所数平方米的土砖房、一条狗、一张床和一个电脑,无论是开诊所的、开杂货店的、还是修摩托车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开起了网店当副业。

  他们经营的商品都是来自当地自产的木材家具。当地的木材家具加工大户,实行加工销售运输一条龙服务,成为致富的“领头羊”,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和周边各种产业的发展。这“领头羊”就是年仅27岁的小伙子孙寒,从事木制家具的加工销售两年多,从一个打工仔蜕变成为一名小老板,带动了全村发展起木材特色产业,被评为村里青年网络创业的模范。

  27岁的孙寒从2015年6月开始做家具,是村里面创业做家具产销的第一人。在孙寒的带动下,村里的亲戚朋友也卖起了木材家具。现时,村里已经有400多农户开起了网店卖家具,家具厂也发展到30多家。

  仿造宜家家具开始

  孙寒的第一款自产产品是一个简单的架子,是根据宜家家具的风格而设计的。孙寒说,自己非常喜欢宜家家具的简约风格,但宜家的家具售价比较高,他决心打造“中国的宜家”。在江浙一带,有许多仿造宜家家具的厂商,孙寒就让浙商寄样品过来,自己和伙伴再找材料依样仿造。现在,全国各地除了四川省外,其他地区的宜家门店他几乎都跑遍。

  从白手起家到成为该地县青年网络创业模范的代表,创业的成果来之不易。最初,为了找到质优价廉的木材,孙寒一伙人跑遍了东北、广西、湖南等全国各地,每天从黑夜跑到天亮,甚至在木材厂的棺材里躺着过夜。因为刚刚起步订单量少,整整找了一个月,才有木材加工厂同意和他们合作。

  开快递公司降低运费

  产品出厂后,他们起先并没有找到好的渠道,“巷子太深酒香也飘不出去”,孙寒说。后来,孙寒找到了淘宝的推广平台,在淘宝客、淘宝商城等上面进行推广,推广费是每天150元。在零售上面,面对这些终端消费者,淘宝的平台起到了作用,孙寒的店铺一天的浏览量达到3、4千,成交达到上百人次。上个月,孙寒的两家淘宝店销售额达到15万元。不过,由于淘宝商城要收取佣金,在商城开店利润相对要低一些。

  每天,在当地可见货车频繁进出村里,源源不断地将家具运送到全国各地。仅孙寒一家,每天发出的快件就有一两百件,一个镇则要走上千件。为了降低运费成本,孙寒的几名合作伙伴干脆自己搞起了快递,他的合作伙伴陈雷、夏凯都分别加盟了两家快递公司。现时,沙集镇一带的快递费用已经发展成全国最便宜的快递,该地也迅速从江苏省快递数量最少的地区跃居全省的前茅。

  竞争激烈靠效率靠走量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木材家具的产销行列中,家具产销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村里的家具厂,已经发展到了30多家,商家不得不大幅降价销售,家具的利润空间在逐步萎缩。孙寒坦言,虽然今年的销售额是去年的两倍,但板式家具的暴利时代已经不再,需要提高工作效率,靠“走量”来赚钱。“去年一天销售额三五千元,业绩算不错,但今年如果一天销售额只有5千,可能生意就不大好。”孙寒举了一个例子,前两年北京通州地区一名开书城的买家买了几十个书架,批发价是258元,那批货一口气赚了几千元,现在的批发价已经掉到了150多元,只相当于当时的成本价。

  同时,家具网销也有一些风险,一些家具发出去之后,在快递的过程中可能遭到人为的损坏。今年内,就已经有价值一万多元的退货,这些退货就需要厂家自己埋单。加之简易板式家具容易仿造,几乎是出一件新品,不到一周市场上就有人仿造出来。应对这种情况,只能在技术上制作更加复杂的家具,比如烤漆、雕花的格架等。在产品的更新上也必须快人一步,这样才能抢占市场,卖出好价钱。此外,孙寒等人还认为,目前其自产的家具,尚且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缺乏包装,未来将在这方面进行改善。

  人人卖家具村子有特色产业

  和孙寒一样首批在村里做木家具销售的'还有陈雷、夏凯等人,这些人也已经成了村里的“大户”。至今,夏凯仍然是村里的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月薪只有1000元左右,家具销售只是他的副业,但这名颇有经济头脑的老师,副业的收入远远超过他的工资收入。与夏凯同时起步的小伙子陈雷,现已拥有两家快递公司,两个木材加工厂和一家影楼,家具店一周的平均营业额都过万,生意不景也有数千元收入。

  除了这些大户,还有无数的小户人家,也将开网店作为自己的额外收入。从事摩托维修的陈奎,在几平米的破旧屋里,也安上了宽带开起了网店,他的副业每年能够创收两三万,与他维修摩托所得相当。

  其实,在此之前,沙集镇以前家家户户从事废品收购。受金融危机影响,废品收购渐渐衰落,加之环境污染大,很多废品收购站渐渐被取缔,取而代之的是木材加工厂。金融危机下网购人数增多,家具网销生意反而逆流而上,带动了当地产业的转型。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三)

  《大学生李海洋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1988年,李海洋出生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岔沟乡下局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四级伤残,妈妈患有高血压,姐姐又有神经性分裂症。

  家里有几亩薄田,每年能卖两千多块钱。家人的医药费,自己的学费,全在这里面。由于家里穷,懂事的李海洋从小没有买过新衣服。

  老是穿着亲戚小孩穿过的旧衣裳。上初中后,每年的寒暑假,他都会到镇上去帮人盖房子。每次等到假期结束,他的手上都会磨上许多小泡。

  2015年8月,20岁的李海洋等来了人生一份重要礼物,那是河北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网球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苦读十二年,如今得到收到回报,朴实的他脸上露出憨厚的微笑。

  但微笑紧紧保持了三秒钟,就凝固在他的脸上。每年学费11000元,对这个家徒四壁的家庭,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李海洋有些心痛,但倔强的他不想放弃。决不能放弃,他握紧自己的双拳,同时也想紧紧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心痛不如行动。李海洋到了离家五十里的县城,上午为联通卖手机卡,下午为移动卖手机卡,晚上在烧烤店当服务员。为了能多挣一些钱,他干脆租住了一家黑乎乎的只能放一张小床的房子。一天,打完第三份工,已是清晨3点多。当时雨下得特别大。

  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就像敲鼓一般,一个字:疼!路面的积水没过了自行车的`脚蹬子,自行车就像是惊涛骇浪中的一条小船。

  李海洋哭了,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大喊:“我一定要做个有钱人”。回到住所后,李海洋脸没洗衣服没脱就上了床,居然做了一个美梦,梦中自己真的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第二天,李海洋极其认真地对另一个烧烤店伙计说:“我要用十年时间,成为一个百万万富翁。”那个同伴望着满脸汗水、一身油腻的李海洋,不屑地说:“你成为百万富翁?那我还要成为比尔?盖茨呢。”

  一个暑假,每天睡不到四个小时的李海洋用自己的坚韧和坚持,总共挣了5500元。这仅是入学费用的一半,但他的家贫志坚的好品德受到了河北日报的关注。

  最终获得河北中烟工业公司与河北日报共同发起的2015年“钻石号”助学活动的资助。李海洋如愿以偿地走进大学校园。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海洋从一位同乡那里得知,给手机贴膜“挺挣钱”。于是他不上课时就到邻近的河北经贸大学门口摆起地摊儿。

  “我从批发市场进了货,买了一张二手的小桌子,椅子也没有,就坐在路边的水泥台上”。正值冬天,“实在冷了,就用打火机点燃手机膜的边角料,取一下暖。”李海洋摆地摊挣的钱,每个月固定寄回家给父亲买药。

  2015年年底,李海洋得知通讯运营商的“手机情侣卡”在异地恋大学生中颇受追捧。这种外地通讯运营商提供的手机通话服务。

  只要交一定的月租,国内异地通话在一定时间内可免费。接到第一单生意时,‘进货’的费用是75元,而他手头只有50元。他和同学借了25元才做成了这笔生意,一下子就净赚150元。

  创业,对于李海洋,资金是首先要面临的一大难题。“自助者人亦助之”,一次,李海洋坐公交车,一个中年人手拿一张百元大钞询问谁能帮他换零钱投币。

  其他人无动于衷,李海洋则热心地替他投了一元钱。简单交谈后,这位中年人给了李海洋一张名片,没想到,他竟是李海洋的“贵人”。

  事后,这位“从李海洋身上看到自己当年影子”的成功人士变成了李海洋的事业引路人,并借给了他一笔钱作为启动资金。

  李海洋迅速在各个学校组建了“手机情侣卡”的销售队伍,从那时起,他开始打的去送货、收款,每次都“满载而归”。

  信心越练越强,财富越滚越大,没有用十年,仅仅三年后,这位曾经的看人冷脸的特困生已经成为石家庄博强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个人资产超过100万元,拥有一家冷饮店、一家饭店和两家通信产品店,快递业务也做得红红火火。如今,踌躇满志的李海洋正忙着在河北省多个高校聚集区复制他的商业模式,构建着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

  走上创业之路,李海洋完全是被贫穷所迫,但逆境中往往孕育着更易于成功的因子。“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要嘲笑爱做梦的人,梦是梦想的一部分,有梦就要去追梦!

  有困难并不可怕,坚强是一只志存高远的雄鹰,永远会在梦是梦想的一部分!”,接受采访,23岁的追梦人李海涛语气平缓却铿锵坚定。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四)

  《俞敏洪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俞敏洪,男,汉族,1962年生,江苏江阴人,民盟成员。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大学学历。1985年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15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天津、南京、成都、重庆、沈阳、深圳、长沙、济南、哈尔滨、襄樊、太原、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的十八所新东方学校,两家专业研究机构,五家子公司及北美分公司,业务涵盖教育研发、图书杂志出版、在线教育、教学软件开发、文书写作、留学咨询等多个领域。

  俞敏洪创业故事

  新东方在美上市,造就了俞敏洪这个新的亿万富翁。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成功的老师,有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把这两个角色结合在一起,俞敏洪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北京时间9月8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首日收盘于20.88美元。新东方董事长、持有公司31.18%股权(4400万股)的俞敏洪的资产一跃超过1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作为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声名赫赫。十几年来,它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众多莘莘学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人评价说,“在中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像新东方这样,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

  这样的赞誉现在看来也许并不为过,但对于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来说,当初却根本没有这样的“雄才大略”。

  失意的80年代

  俞敏洪的授课风格被学生们总结为“激励型”,他常常用到的一个例子就是自己的经历。

  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喂猪种地。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那时俞敏洪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惟一出路。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

  197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学习外语。住在30人一间的大房子里,俞敏洪的感觉就是进了天堂:可以一整天都用来学习了,可以在电灯下读书了。到了第二年春节,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绩已经进入前几名。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04-07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05-10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05-10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05-10

白手起家餐饮创业故事04-07

女性白手起家创业故事04-07

富豪白手起家创业故事04-08

名人白手起家创业故事04-08

90创业故事白手起家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