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开》读后感

时间:2022-06-22 14:20: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次第花开》读后感(精选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次第花开》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次第花开》读后感(精选15篇)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1

  春风吹暖晴方好,次第花开可自娱。本书带着我们走进了那片不为人知的藏人的心灵天堂,是一本十分优秀的佛学心灵随笔。细细品味一篇篇柔美优雅的文字,朴实生动的智慧教法,读完以后如沐春风,受益颇深。如果你身边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它会在你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当你情绪低落时,让我们生出对三宝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脱的决心。人之所以不快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对自己的不满意,不满意自己目前的外表、才智、地位、财富、受用,好了还想要更好的,所以当人们把心思放在这些永远无止境的追求上时,自然不会慢于现状,所以徒增很多烦恼。不了解自己的人的一个表现就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对待自己。或是溺爱放纵,或是自责苛求,总之就是不能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婆娑世界的意思就是,能忍受缺憾的世界,硬是要追求完美的自己,只会让自己活得很累。真正的.幸福感源自于内心的安宁,坚强或者脆弱,接受或者抗拒,生活都会继续。物质能够带来的满足感仅仅是感官上的满足,而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却在于他不仅需要满足感官上的满足,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有的人或许会认为这种佛教的书是那些信仰宗教的人才会看的。我觉得不信宗教不代表不可以不能有信仰,信仰是一种很难用文字表达的东西。我们身边总是有很多自称为哲学的东西,但是很多我们都信以为真的哲学思想却总是让人越看越往深处思维,越让人困惑。

  书中的上师就是这样的上师,他们躺下来,成为我们的道路,而我们却依然嬉笑打闹,不愿前往正确的路途,我们喜欢那些成为明星达人的创新者,我们追随那些前呼后拥的仁波切,我们急着去读微博上成千上万的佛家语录,但是却忽略这些在我们身边默默行着铺垫的人。一尊佛像,不会跳下来指着你的鼻子教训你,也不会因为你的自私而不受你点的香火。我们总是微笑,仿佛听又不在听。你是否有智慧,跳出身外,看看自己。佛即觉悟,觉悟世间本无我,跟着一位无我的上师,才能获得无我的智慧。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2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本红遍全网的书——《次第花开》。作者希阿荣博堪布是当今颇具影响力的心灵导师,曾影响十几万人的生命轨迹。《次第花开》是希阿荣博堪布所写的心灵随笔集,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将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来。他的文字像诗一样优美,内容特别容易能打动我们的心灵,不会特别震撼,可随便读一页、一段,或只是只言片语,当你掩卷思索时,却发现已经说到心里去了,很耐回味。

  它是一本关照内心的书,并非我们以为的心灵鸡汤,而且真正能在人生路上给予你帮助,让你如何透过佛法看世界,让你在人生实苦的基础上去修行,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之道。

  取名“次第花开”,是因为在人生的修行路上,是平凡而具体的`每一件事情的积累,次第而生,次第而行,次第花开,花开见佛。

  我们总是感叹人生太苦,生命没有价值,活着没有意义,社会上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走向低欲望与寻求精神的归宿上,越来越多人开始从对物质的追求转向对精神的高度与信仰上来,所以,很多人开始喜欢禅修,打坐,在闹市中寻一方净土,与世无争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宅文化才越来越盛行,独处的人越来越多,只因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自身的幸福感,不再随波逐流,不再人云亦云,也不再强融与顺从别人,与其不讨好,倒不如好好爱自己。

  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执念在哪,无意识;有些人知道自己的执念是什么,可走不出去;还有些人在人生的经历和阅历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过程当中慢慢在淡化我执。放得下不是一句话,是需思想的提升和落地的方法去践行,需要付诸行动。当你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强大自己的内心,开阔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时便有了底气,内心深处充满了生机和力量,真实的去接纳现实,面对问题,那个坎终将会过去,剩下的交给时间,请给自己一点耐心。

  这本书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生活智慧,浅显易懂,很贴近我们,真实,让你可以获得内心的祥和与宁静。它可以作为你一生的朋友。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3

  用一个月时间读完了希阿荣博堪布的著作《次第花开》。就我个人而言,把这本书放在《透过佛法看世界》之后第二本读正合适。比起更贴近日常生活的《透过佛法看世界》,《次第花开》讲解得更深入,从《上师和弟子》章节起,不少章节都是希阿荣博堪布在回忆、感念接触到的善良、极具慈悲心的上师们,一个个真实生动的人物令人感动。

  《次第花开》这本书让我进一步理解了佛学不是一门用来研究的哲学,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调整心态、改变思维方式,让我们即便在困境中也能达到平和喜乐的心态,减轻焦虑、烦恼和痛苦。“佛教徒”一词在藏文中的意思是“内道者”,即向内观照、从本心而非本心之外找真理的人。

  首先,我们可以从认识痛苦开始。人生的得失起伏都可以是觉悟的契机,关键看你以怎样的心去面对。如果我们在内心能坦然接受生活是无常的、生活中有得有失是自然的、人生本来如此,就可以做好准备、以平常心对待,更好地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而不是无谓地陷在额外的恐惧、焦虑等情绪中。书中有句话说得好,该经历的痛还得经历,我们却不再那样感到苦。

  举个例子,疾病可以成为我们培养出离心、菩提心的好机会。人在病中,能比平常更深刻地认识痛苦。寂天菩萨曾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如果能有这样放松的心态,则对我们很有帮助,反之,负面情绪往往会加重病情。痛苦消失就是快乐。而经历过痛苦会更加意识到日常快乐的可贵,才会更珍惜当下的时光。回首往日,我总是在一场病初愈后更容易感到满足和快乐。如今懂得了人生无常的`道理,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容易感到快乐了。

  《次第花开》还教我放松下来。陷入逆境时,我们感觉要被压垮了,世界缩小到只剩下眼前那一堆困难。希阿荣博堪布的上师才旺晋美堪布曾对他说:“弟子,你应该把窗户打开,看外面的虚空,宁静而广阔。尽量放松身心,凝视天空,慢慢地把心融入天空中,安住。”这是个很好的方法。我们需要放松下来,不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看得至关重要。希阿荣博堪布说过,我们觉得自己被难题困住,总想找办法解决,可更大的问题也许在于我们过分关注“解决问题”了,却从来没有想过回头去看看那些问题到底是不是问题。很可能,换个角度,它就不是问题,至少不是那么严重的问题。他还说过,人要能够看破眼前。一时一事的得失好坏放到整个人生中看,都显得渺小短暂。很多事情,当时觉得多么重大,而隔着时间空间回头看,就知道人生充满选择和可能性,不走这条路,可以走那条路。

  《次第花开》让我对管理情绪也有了更深的感悟。本来情绪只是一点小火星,跑出来做观众,冷眼旁观,也就是“觉察”,过一会儿火自己就灭了。我们遇到情况不要急于做出反应,而是放慢整个事情的节奏,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去观察和感受,让自己可以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不是被冲动牵着鼻子走。

  我最近就在实践跳脱出来观察情绪,想着多大事啊,会好起来的,然后顺其自然,看着情绪的浮云飘走。比如前一阵工作上突然有个紧急的任务,我不知不觉就开始着急,于是告诉自己要“觉察情绪”,跳脱出来,发现自己手脚有点冰凉,对自己说担心也没用,调整呼吸,专注事情本身就好,过一会儿情绪的浮云就真的飘走了。

  《次第花开》让我在知足常乐的基础上又学会感恩、认识到自己的幸运,对自己遇到的一切由衷地珍惜和感激。这对改善心态很有用。最近也经常在想着自己的幸运,感恩通过邢老师认识了佛学,心态一直在进步。之前的人生虽然遇到过一些大小挫折,但回首往昔,总的来说是幸运的。感恩真的能让内心时常充满平和喜乐。

  两千多年前,佛在菩提树下慨叹: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过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我们之所以很难体会到本心,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大都在牵着我们朝与本心相反的方向走。我觉得这有点拨云见日的感觉,希望我们都能拨开心上覆盖的各种情绪和欲望的云雾,慢慢去贴近本心!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4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位高权重的,突然会一落千丈;生死相许的,竟然会势同水火;合家欢聚的,终究会曲终人散;寿比南山的,迟早会撒手人寰。

  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难逃变化,变化就会带来痛苦,这即是佛陀给我们揭示的.”无常皆苦”。

  通常,痛苦有三种形式:苦苦、变苦和行苦。

  苦苦,指显而易见的痛苦,比如你受伤了,生病了,肯定苦;变苦,指由快乐转变过来的痛苦,比如今天你很高兴,吃撑了,多喝了几杯,明天突发疾病,上吐下泻;行苦,是指众生存在的无奈和不圆满,身心被种种烦恼束缚。

  具体而言,人间的痛苦又分成八种。无论贫富强弱,所有人都无可避免要经历生、老、病、死、怨憎会(怨恨生气厌恶)、爱别离(相爱的亲朋好友生离死别)、求不得(想要的得不到)、不欲临(得到了不想要的)的痛苦。

  于是,我们抱怨,对无常恐惧和焦虑。寂天菩萨曾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很多人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以为菩萨神通广大,可庇佑他一世安全。

  这种信佛的发心(出发点)大错特错,佛法不向你承诺安全感或确定性,事实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对安全的幻想。

  克服对无常恐惧有两个方法,一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无常的原因。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5

  无我,比无常和因果更难觉悟。

  你会慢慢衰老,明天你的心念和今天不同,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我”.”我”和周遭的事物一样没有恒定性。

  《次第花开》作者希阿荣博堪布是忠实的佛教徒,他遭遇过种种无常,他也曾久病不起。当他得知有个信徒帮他在医院找关系,提前挂到了看病的号时,陷入悲伤,他想会有多少病人像他一样急需求助,却因此延后治疗。这就是”无我”的境界,也是慈悲心的体现。

  相反地,我们看到大部分人计较个人得失,执着于眼前的鸡毛蒜皮,蝇营狗苟。

  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钻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构成,前者做成璀璨的饰品,众人趋之若鹜;后者做成铅笔芯,却少有人在意。

  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

  一位修行者去拜谒尊者,一路散粮食,衣物,唯独捧着心爱的碗不放手,当他见到尊者坐在金光闪闪的殿堂里,揣测尊者修行不够,贪执财物,怎料尊者当下把他手中的碗砸了,打破了他的执念,实际上,尊者坐哪里都不影响他内心的禅定。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6

  佛法中讲的出离,是指出离烦恼。出家、厌世等等这些都只是形式,烦恼在内心,和身处哪里没有必然联系。我们要警惕错误”出离的出离”。

  真正的修行人,常会处于一种快乐、愉悦的境地中。诚如大智者霞嘎巴所说:”一旦你能做到不管住在哪里,都觉得舒心悦意;无论与谁交往,都觉得甘之如饴,这就是修行成就的验相。”

  要真正做到不容易吧?修行不是一场魔术表演,从头到位,让我们幸福、惊奇、目不暇接。

  堵车了,心烦意乱,不停看时间,不妨打开收音机听听音乐吧,家长们一旦知道其它家的孩子学了新的'技能,马上变得很焦虑,担心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就开始改变那些习惯吧,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地停下来,这就是出离。

  放下,才得自在、安乐。毕竟,我们最终什么也带不走。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7

  我得以认识希阿荣博堪布,并有机会读到他的心灵随笔集《次第花开》,缘于去年春季我为他做心血管健康与疾病预防方面的咨询。我很相信面由心生,初次见到堪布,和他交谈,我深感他十分善良。

  《次第花开》成书前,就以不同版式和文本广为流传。书中,堪布以睿智、朴实的文字,帮助读者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倡导和引领人心向善、精神向上。读《次第花开》最深切的体会是医佛结缘、医佛同心。

  在价值观取向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应大力提倡人心向上。而医生更应有一颗善良的心。人们常说从医需有菩提之心,医生最需要敬畏生命,最需要有同情心和责任心。

  堪布首先讲到"人生无常"。因"每天都在面对无常",他"迫切感受到修行的重要"。堪布通过自己患病的体验和众人分享如何正确面对烦恼与痛苦。他认为,解脱痛苦,不是逃避,而是学会正视与面对。

  拿疾病来说,不少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的发生都很突然,毫无先兆,并且至少有25%的心肌梗死不能用已知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评估。但如果我们有一定的病理知识,就知道如何相应地调节生活习惯,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或减轻病情。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要学会常想"一二",不思"侧退",以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应对生活难题。既要承认、正视人生痛苦的普遍性,又不能因此而悲观消极,不要消极地总把痛苦纯粹当做一种负面经历,而怨天尤人。其实,人只要有精神信仰,不自暴自弃,人生中的痛苦,尤其是年青时代的痛苦磨炼,都会转化为人生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

  堪布在谈自律时,更使作为医生的我深受教育。他说:"我所理解的修行,不是去追求神秘的体验或为获得某种超常功能。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说,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所以修行一是替众生着想,二是为此而采取转化内心的实际行动。作为医生,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身心存有疾苦、希望得到帮助和救治的患者,我们应换位思考,处处为患者着想。

  纵观全书,作者所倡导的价值观与当今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角度不同,但内涵高度一致。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8

  去年因为习茶,有幸得到一位骨灰级的受益者,不拘泥于形式的奇人居士实施,他对佛祖的参悟是“佛祖不是用来求什么,保佑什么的,而是用来感恩的。普天之下那么多人,佛祖保佑的过来吗?但是,你去感恩他,他会感知到的,这就就是慧根”。

  那天在听完他前半生不亚于经典武侠小说里的奇人奇事奇遇后参悟佛法,皈依佛门的经历,在回家的路上,几个姐妹对佛法,有了新的正等觉开示,甚至讨论起我们普通人讳莫如深的皈依,都打开了菩提心。

  看不见的却在眼前,最美的远方就在身边:

  其实,如《次第花开》书中对皈依的正解:“皈依佛法是需要胆识的,因为佛法不向你承诺安全感或确定性,事实上,它恰恰要打破众人对安全的幻想”。这个世界的万物都是成住坏灭的,就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以及外部的世界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

  万事万物都是依赖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生灭的,因此不具有固有性和恒常性,就是我们常人所认为的被承诺的安全感。读到这,就让我想到了李中莹大师对承诺的注解,大体意思是,大部分人在作承诺时都是真诚的,但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在改变,他们无法预测和操控自己的未来变得怎样。

  因此对承诺的定义是:我会维持这样,直到需要改变为止。所以,要珍惜当下,同时维持照顾自己的`能力。

  况且安全感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内心的饱满,自予自己。都说人的全身细胞七年会换一次,就等于换了个人,那改变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现下慎独和独处是很流行的说法,就是要经常沉淀下来,多与灵魂深处探寻,思考,才能直面自我,不忘初心。

  佛教徒就是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一来诚实地觉察自己身、语、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对待自己。只有对自己慈悲,才会真正对他人慈悲,只有对自己柔和,尊重内心感受,才会体念他人的感受,做到利他惠己。

  你是否有智慧,跳出身外,看看自己。佛即觉悟,觉悟世间本无我。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9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生活即修行。”

  于是,你以为每天过日子就是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

  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经历;如果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悟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生病,本身不是修行,借由生病而认识到与生俱来的脆弱、忧苦,由此生起出离心,或推己及人,由此生起悲悯之心,这是修行。

  说到这,也许你会生出各种疑问。今天的主题是谈佛教吗?我们从小接受科学教育,怎么能迷信呢?你信佛教吗?啧啧啧……

  且慢,先不论咱信不信佛学,让我们保持科学辩证的态度来读《次第花开》。毕竟,宇宙浩瀚无边,有多少人类未解之谜啊。

  这本书里很多文章,都在努力以一种贴近日常的方式讲解着佛法,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为我们娓娓道来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文字柔和朴实,处处散发慈悲与智慧的光芒,相信你和我一样都会从中领悟到或多或少的人生哲学。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10

  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喜欢下围棋的人懂得”复盘”,质量管理部门的同事遇到质量不良,客户投诉,要追根溯源,查找原因。

  所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果”必有”因”.

  刚过去的一周,我开车追尾,导致车辆严重故障,保险公司定损费用较高,需要很长的修复时间,起因是下班高峰,我在交通拥堵的.路段,居然边开车边看手机,没踩住刹车。本来约好去好友家聚会,结果计划有变,好心情一下子跌落谷底。教训惨痛。

  去年,我休了一段时间病假,饱尝痛苦。原因是过往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忙于工作、学习,身心劳累,缺乏锻炼,忽视健康。不知不觉间种下了”恶”因。

  有人会问,你不是说”因果”吗?为什么现世做好人没好报?往往被恶人欺骗、伤害,下场很凄惨,反而恶人大多活得很滋润。

  佛菩萨常以不同的面貌示人,也许是对你有帮助,慈悲为怀的恩人,也许是给你制造麻烦和障碍的敌人,也许是对你造成伤害,刻骨铭心的’人,甚至可能化身为一些动物,给你启示。

  那些”好人”很可能是佛菩萨,以死亡和苦难这种特殊的方式向我们示现无常、无我和慈悲。有些人通过积德行善,修持正法,了结了某些因缘,将要去往别的刹土。

  也许你又开始怀疑,众生是否真的有轮回?世间万象如此复杂深奥。我们须保持谦卑,探究真理。

  也许死亡也是一种无常的变化,因果关系并不因此而终止。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11

  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

  皈依,不是修行的起点,它是整个修行。

  都市有些人遇到困惑,迷茫时会选择去印度小镇或者中国的西藏寻访心灵导师。由于佛祖开悟,当地有很深厚的佛学渊源和根基,佛文化被广泛传承,当我们留意观察当地人的生活起居,即便物质匮乏、生活贫困,依然呈现精神富足的`面貌,脸上洋溢着朴实、真挚的笑容,知足常乐,满满的幸福感。

  心灵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12

  我一直相信”万事皆有因缘”,加入樊登读书会第一本”结缘”的书。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念今已闻,能听到这本书的人都是有缘人,你已经和其他人不一样了!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让我们生起对三宝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脱的决心。将我从琐事困惑中解脱出来,顿觉明心见性,获益匪浅。

  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朴实生动的开示,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并从各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

  纵观全书,行文虽有二十万字,却字字珠玑,它带给我的.心灵撞击不胜枚举,不在此一一赘述,只因其中的曼妙还需此刻的你,打开它,去翻阅,去感受。

  佛说”娑婆世界”,”娑婆”意为”不完美”.

  那究竟该如何接受遗憾、接受一个并不那么完美的自己?你一定会在堪布的文字里找到答案。我知道,有许多的好书,在等着我去发现,但是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时,如果有一个人,能每天精心地为你选择出好书来,推荐给你来读,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因为,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读到一本并不好的书,浪费的金钱是小事,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才最重要。所以今天我推荐《次第花开》这本书。

  感谢堪布的书,感谢读到这里的朋友,感谢樊登老师的缘分让我有机会与佛法相遇。

  当下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如此珍贵,不再重来。

  次第花开,大道至简。

  邀你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感受”完美”,哪怕,只有这一本书的时间。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13

  我们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有着“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书生意气”,但若是要走好这漫漫人生长路,得从关注心理健康开始,因为这是我对自己经历的感悟。

  星星坠入深海,太阳从碧蓝的海平面升起,星星在深海仰望太阳的光芒,我在阴暗的角落里渴望世人的目光。

  明明是白天,可是却乌云密布,狂风呼啸,断箭似的急雨也抽打在窗户上。“我都说过多少遍了,那是被别人p上去的,我和他不是男女朋友关系,你们为何就是不相信我呢?”我气不过把手中的书一摔,什么也没有带,冒雨跑出家门。一个人站在楼顶天台的小亭子中,虽然周边有护栏,但不高。那时候,同学的嘲笑,老师的不信任,父母的指责,如一个个千斤秤砣,压垮我心中最后一根稻草。我爬上护栏,悄悄探出头向下望,不禁心中一颤脚下一软,连忙跳下来。旁边的花草也随风摇动,我气上心头,朝着他们使劲踩了又踩,发稍也被雨点打湿,“凭什么你们也嘲笑我?你们有什么资格?”“草木无力扭改自己的命运只能任风雨吹打,你又何必和它们一般见识?雨虽不大,但淋在身上总归不好,进来避雨吧!”我和他走进亭子,他随手掏出一包纸张说:“擦干吧,别感冒了。”“我本没有得罪他们,为何要捉弄我们俩?去向大家说我的坏话呢?又为何周边的人都不相信我?”我越说越激动,又跳了起来。他缓了缓说:“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阳光开朗的人能做到的。

  他们拥有更投机的话题,更崇高的价值观,更完美的认同以及更多摆脱自我限制的能力。所以你要学会和自己和解,就算生活让你失望,也要逆流而上。我已经打算和妈妈一起去上海了,你也一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考上比他们更好的高中,这样就可以摆脱他们了。”也不知说了多久,天放晴了,隐约还能看见几道彩虹,可那几朵花儿早被踩烂了,我觉得很惭愧,他却说:“没事,‘化作春泥更护花’嘛”。

  自那以后,星星不再窥探太阳,阳光落在我的身上,我不用再待在角落。这一次,我活成了自己的主角。他总会在寒暑假分享自己的经历:穹顶之上的珠穆朗玛峰,北中国的雪景,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和月满神州的廿四桥……这些前所未有的经历让我心潮澎湃,青春的活力,未知的魔力,外界的魅力,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见到了未曾见过的太阳,觉得生而为人,又怎甘平淡?不知不觉,我的心理已然在悄悄变化,与他的每一次聊天,总是能触及我心里最柔软的那根心弦。我坚定了必须调整心态去面对中考的信念,就为了那些我从未见过的风景,那些还在远方等我的更优秀的人。自此,那个女孩变了,她的眼里不再有恐惧与自卑,只剩下自信和坦荡。她常自嘲道:就算我是来自农村的一头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张小娴曾说:“要想成为一个快乐成功的人,最重要的就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学会将过去的不愉快忘记,不沉湎于懊恼悔恨之中,要一直往前看。”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有健康的心理,并且拥有好的心态。虽然现在我们会觉得在学业上很无奈,周围的氛围总是轻易地把一切雄心壮志消磨殆尽。环境的变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总会让我们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到底自己想规划一条什么样的道路,然后就算再坎坷,也要勇往直前。人生短暂,生命可贵,我们要正视苦难,承受“压力”,更坚强地走向辉煌。

  后来,我发挥超常考上了理想高中。清晨,我又一次登上天台坐在亭子里,偶然俯身,看见了原先那几朵小花的地方,长出了新的花朵……

  心若向阳,无谓悲伤,清安喜乐,次第花开。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14

  读了《人类简史》让我明白,我们生活在他人创造的故事里,当然能创造故事的人都是这个社会中最聪明的人,创造故事也是人类所具有的独特本能。我们需要故事,正是故事或者氛围让我们感觉活的有意思,在故事里我们明白梦想是什么,在故事里我们明白规则是什么。无论如何,在这本书里强调:我们就是生活在别人编造的故事里。

  然而《次第花开》里说,在故事里我们确实有些难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并且很难找到自我,并且最终还是“苦”,因此我理解佛学可能就是让我们摆脱故事的束缚来认知世界的本质,比如说,钻石和石墨的到底有什么区别,从物理学角度看,没有太大区别,但在故事里,钻石是一种象征,石墨毫无是处,佛学里认为这种所谓象征都是我们的执念,正是这种执念让我们无法脱离苦海。

  所以真正的佛学就应该是完全没有虚构的故事,每件事情都是真实发生的,比如说六道轮回就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营造的一个氛围。但仔细想想,这话说来简单,我们一生下来就生活在各种故事里,因此我理解修佛的过程就是摆脱故事的过程,但让我们摆脱对故事的依赖实在太难了,所以说专业修佛的人也只有1%的概率能达到涅槃寂静,而对于我们这些爱好者就不要奢望了。

  不过在我理解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类似涅槃寂静这种境界,即不走修佛念经这种方法,那就是读各种故事,并且充分理解了各种故事,并且实实在在认知了这些故事,就像《人类简史》的作者,但这同样对于我们这些故事爱好者太难了。因此对于我们普通人,摆脱故事就别想了,认知所有的故事也别想了,但我们可以理解哪些故事对于我们生活是健康有益的,哪些故事会让我们误入歧途,我想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可以了。

  《次第花开》读后感 篇15

  很多人推荐这本书,说它可以缓解焦虑,因为这本书里有(西)藏人精神保持愉悦的秘密。读这本书时更容易让人想起唐三藏,宣讲佛法,娓娓道来。这本书对于唯物主义者来说,读起来不能非常投入,游离在进入书本与跳出书本之间。进入书本,是因为非常赞同一些观点;跳出书本是因为不能赞同某些观点。大部分时间都能非常投入,偶尔会游离。

  因果轮回、世事无常,无论佛家弟子还是普通众生都能接受这一观点。所谓因果轮回,并非指鬼魂转世,而是指人所做的事情都会有映射:大到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小到一个人所做的事情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自己或下一代的生活。“世事无常”,虽然看起来这一事实人人皆知,但众生心里真实的感受却是来日方长,要做什么事情以后还有的`是机会。人们总是认为无常离自己很远,不要说生离死别与自己无关,就算是遭遇重大变故,也很难从基本上改变对“无常”这个基本事实的习惯性忽视,就像得了健忘症的人,受苦受难,哭天抹泪,心灰意冷,全架不住健忘,一转眼工夫又哪儿热闹往哪儿赶了。

  为什么灾难如此频繁?即便是在信徒众多的青海玉树,那里也曾因大地震导致几万人丧生。作者试图为玉树地震找到合理的佛法解释,用了很长的篇幅,这显然很难解释得通,最后的结论是“无常不择人,并不因为是佛家弟子或佛家圣地就不发生”,多少有些逆来顺受的味道。玉树地震,用地壳板块运动学说更容易解释得通,如果有足够先进的勘测技术进而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地震,那几万人就能幸免于难,很多时候科学更能防患于未然。

  书看了一部分,择其善者而从之。佛法督促众生行善以求众生皆得救赎;佛法教人接受无常,给人心理上的慰藉;佛法崇尚实施,让人心情保持愉悦。

【《次第花开》读后感】相关文章:

在人生的旅途次第萌芽一路绽放人生哲理02-24

寂静花开02-12

花开的声音03-01

又见花开05-13

花开不只在春天09-26

栀子花开02-11

菊花开了02-16

叶落花开02-19

聆听花开的声音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