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六

时间:2017-04-28 16:38:53 地质学基础 我要投稿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六)

  地质学基础是基础的课程,若要学习成绩好,打好基础是必须的,同学们还是要用心去学才能学好地质学基础。下面是阳光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六)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片麻构造

  二、画图题(剖面或平面图)(3´ ×6共计18分)。

  1、正断层

  2、地垒

  3、转换断层

  4、海侵层位

  5、平行不整合

  6、穹隆构造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 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2. 根据沉积岩与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异同点?(6分)

  四、问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

  1. 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

  2.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3. 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和主要思想理论及其主要贡献。(14分)

  第六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2.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2分),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质物(2分)。

  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分)。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1分),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3分)的化石。

  5.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

  石圈。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

  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8.片麻构造:岩石主要由较粗的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片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和不均匀分布,形成断续条带状构造。

  二、画图题(剖面或平面图)(3´ ×6共计18分)。

  答案:(略)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 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答:华南地区上古生界的特征

  1.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石炭和二叠系。

  2.地层总厚度可达4000m 多,但各地差异较大,横向变化显著。

  3.整个上古生界以海相地层为主,间有陆相地层,和北方显著不同,说明曾经多次海侵。

  4.含煤地层层位较多,但分布面积和规模一般不如北方大。

  5.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比较复杂,西南地区有大规模玄武岩喷发活动,东南地区有褶皱运动,常呈角度不整合关系。这是海西运动在华南地区的表现。

  2. 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对比表(%)试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异同点?(6分)

  答:沉积岩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各种先成岩石的碎屑、溶解物质及再生矿物,归根结底来源于原生的火成岩,因此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 等为主。但也有其不同之处:如沉积岩中Fe2O3 的含量多于FeO,而火成岩却与此相反,这是因为沉积岩主要是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又如沉积岩中富含H2O、CO2 等,而火成岩中则很少,因为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还有,沉积岩中常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成分,而在火成岩中则缺少这样的成分。

  四、简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

  1. 答案(略)(6分)

  2、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3. 答: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但是大陆漂移的驱动力及许多相关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到了30年代,大陆漂移说逐渐消沉。而在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越来越多,获得了有关海洋的很多新资料,在这些新资料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从60年代起,由于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的有利于大陆漂移的证据,使大陆漂移说复活。1967年,摩根等人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并总结提高为对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的总体规律的认识,这种学说被命名为板块构造学说。总之,板块构造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而从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又促进了大陆漂移的复活。(5’)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思想:板块构造说认为,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并非是一个整体,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其次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岩石圈板块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样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和剪切型边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洋从开始到封闭,可以归纳为下列过程:大陆裂谷→红海型海洋→大西洋型海洋→太平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缝合线。(5)’

  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学理论的贡献:板块构造学说对各种地质现象,如:现代地槽、造山作用、浊流沉积和混杂堆积、蛇绿套岩、双变质带、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都有合理的解释。(4’)

  猜你喜欢: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六)word版下载地址:

预览:因存在格式问题,仅供预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六)】相关文章:

1.工程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精选

2.《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合集前八套集锦

3.工程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4.基础会计试题及答案

5.经济数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6.微波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7.《经济数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8.c语言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六)

  地质学基础是基础的课程,若要学习成绩好,打好基础是必须的,同学们还是要用心去学才能学好地质学基础。下面是阳光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六)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片麻构造

  二、画图题(剖面或平面图)(3´ ×6共计18分)。

  1、正断层

  2、地垒

  3、转换断层

  4、海侵层位

  5、平行不整合

  6、穹隆构造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 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2. 根据沉积岩与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比较表,试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异同点?(6分)

  四、问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

  1. 简述地质年代表?(制表或文字均可)(10分)

  2. 简述鲍温反应系列及共生组合规律?(10分)

  3. 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和主要思想理论及其主要贡献。(14分)

  第六套《地质学基础》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2.风化壳:不整合的标志(2分),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残留难分解的物质,一般是铁和硅质物(2分)。

  3.莫霍面:是一级的不连续的界面,在地下33公里处(1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3分)。

  4.标准化石:演化速度最快,分布最广的化石(1分),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3分)的化石。

  5.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以上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统称为岩

  石圈。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1分)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1分),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2分)。

  7.向斜:两翼基本对称,核部地层较年轻(2分),两翼地层较老(2分)的褶皱。

  8.片麻构造:岩石主要由较粗的粒状矿物(如长石、石英)组成,但又有一定数量的柱状、片状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在粒状矿物中定向排列和不均匀分布,形成断续条带状构造。

  二、画图题(剖面或平面图)(3´ ×6共计18分)。

  答案:(略)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1. 根据华南和华北上古生界地层对比表,试分析中国华南上古生界地层的特征?(10分)

  答:华南地区上古生界的特征

  1.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石炭和二叠系。

  2.地层总厚度可达4000m 多,但各地差异较大,横向变化显著。

  3.整个上古生界以海相地层为主,间有陆相地层,和北方显著不同,说明曾经多次海侵。

  4.含煤地层层位较多,但分布面积和规模一般不如北方大。

  5.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比较复杂,西南地区有大规模玄武岩喷发活动,东南地区有褶皱运动,常呈角度不整合关系。这是海西运动在华南地区的表现。

  2. 根据沉积岩和火成岩平均化学成分对比表(%)试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异同点?(6分)

  答:沉积岩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各种先成岩石的碎屑、溶解物质及再生矿物,归根结底来源于原生的火成岩,因此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 等为主。但也有其不同之处:如沉积岩中Fe2O3 的含量多于FeO,而火成岩却与此相反,这是因为沉积岩主要是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又如沉积岩中富含H2O、CO2 等,而火成岩中则很少,因为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形成的;还有,沉积岩中常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成分,而在火成岩中则缺少这样的成分。

  四、简答题(10´×2﹢6´×1﹢14´×1共计34分)

  1. 答案(略)(6分)

  2、答:从高温到低温岩浆结晶过程包括两个并行的演化系列:一方面为属于浅色矿物(硅铝矿物)的斜长石的连续固溶体反应系列,即从富钙斜长石向富钠斜长石演化(也就是从基性斜长石向酸性斜长演化);(2’)在这个系列的演变过程中,矿物晶体格架没有很大改变,只是矿物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实际上是连续的类质同像过程。另一方面为暗色矿物(铁镁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即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的顺序结晶;(2’)在这个系列演变过程中,前后相邻矿物之间不是成分上的连续过渡,而是岩浆同早期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新矿物,相邻矿物的结晶格架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温度下降,在岩浆晚期此二系列合成单一的不连续反应系列,依次结晶出钾长石、白云母,最后析出石英。(2’)鲍温反应系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提供了简易掌握火成岩分类的方法。纵行表示从高温到低温矿物结晶的顺序;横行表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矿物大体是同时结晶,按共生规律组成一定类型的岩石。例如辉石和富钙的斜长石组成基性岩,不可能与石英共生;(2’)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酸性岩,不可能与橄榄石共生。在纵行方向矿物相距越远,共生的机会越少。(2’)

  3. 答: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过程: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但是大陆漂移的驱动力及许多相关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到了30年代,大陆漂移说逐渐消沉。而在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越来越多,获得了有关海洋的很多新资料,在这些新资料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从60年代起,由于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的有利于大陆漂移的证据,使大陆漂移说复活。1967年,摩根等人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并总结提高为对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的总体规律的认识,这种学说被命名为板块构造学说。总之,板块构造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而从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又促进了大陆漂移的复活。(5’)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思想:板块构造说认为,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并非是一个整体,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其次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岩石圈板块划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样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和剪切型边界。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海洋从开始到封闭,可以归纳为下列过程:大陆裂谷→红海型海洋→大西洋型海洋→太平洋型海洋→地中海型海洋→地缝合线。(5)’

  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学理论的贡献:板块构造学说对各种地质现象,如:现代地槽、造山作用、浊流沉积和混杂堆积、蛇绿套岩、双变质带、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都有合理的解释。(4’)

  猜你喜欢: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六)word版下载地址:

预览:因存在格式问题,仅供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