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2-12-07 04:05:48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有关设计方案集合6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设计方案集合6篇

设计方案 篇1

  课题

  第5课《闪光的烟花》

  课型

  综合艺术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1、激发对生活的热爱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1、 加强同学对烟花的认识。

  2、 用剪纸屑和画彩线的方法表示烟花的样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体会烟花美丽的色彩和花一样的造型,并画出自身心中的美丽的烟花;

  2、难点:在手工过程中,彩色纸屑的剪制过程级同学烟花的绘画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音乐、烟花动画效果、彩色纸屑、四张整开的黑纸等;

  2、同学:剪刀、油画棒等。

  板书设计

  《闪光的烟花》

  示范画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讨论:

  1、 小朋友,每年我们到了冬天的时候,我们就要过一个很大的节日,这个节日小朋友最喜欢了,猜一猜是什么节日?

  (过年,春节)

  2、每次过年的时候,小朋友都干了些什么呀?

  3、每年的除夕夜,小朋友都会看见天上放出一朵朵美丽的什么?

  (烟花)

  (揭题:闪光的`烟花)

  (二)、讨论:

  1、 除了过年放烟花,还有什么节日放烟花?

  2、 你亲眼见过烟花吗?

  3、 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见到的烟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颜色?

  (三)、欣赏:

  1、 请同学看着大屏幕;

  教师打开烟花效果动画;

  备注

  以茶话会的形式上课。

  同学体验过年的气氛。

  (四)、游戏

  教师让同学上讲台,用手点击鼠标,出现烟花的动画,调动同学的兴趣;

  (五)、讨论:

  1、 烟花放上天后是怎样开放的?

  2、 烟花的颜色有哪些?

  3、 有哪些颜色的烟花?

  4、 你还希望烟花变出什么形状来?

  (六)、示范:

  1、 师提问: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老师放的烟花?

  (同学:想)

  2、 教师把碎纸屑抛向天空,模拟烟花开放的样子。

  (七)、激趣:

  小朋友想不想自身也放一放烟花?

  (八)、指导手工:

  1、 让小朋友拿出彩纸和剪刀;

  2、 学着老师的样子,用剪刀把纸剪碎;(要求每次剪的时候都是一半一半的剪)

  (九)、游戏:

  1、 教师播放喜庆的音乐;

  2、 教师和同学每人手中都抓几把碎彩纸,像放烟花一样往空中抛,

  欢乐的游戏,跳舞。

  (十)、绘画:

  1、 在教室的地上铺上四张大的绘画纸;

  2、 以小组为一个单位,集体用油画棒画一幅“闪光的烟花图”;

  3、 同学随同着欢快的音乐画烟花,教师巡回指导。

  (十一)、小结:

  1、 给画画过程中,集体创作最好的小组发奖品;

  2、 让小朋友谈谈画烟花的体会;

  要求小朋友回家画一幅节日图,比一比谁的烟花最漂亮!

  备注

  情境演示,激发兴趣。

  教后记

  (略)

设计方案 篇2

  目标:

  认识纸的正反面,学习均匀地抹浆糊,感受色彩与形状的美,体验粘贴活动的乐趣,加深对秋天成熟的果实的认识。

  准备:

  1、带幼儿外出观察果实累累的苹果树、柿子树。

  2、提前几天在室内张贴《丰收的果园》图片,活动前在墙上粘贴或画好几棵无果实的果树,配套幼儿用书《美工》小班下册。

  3、几张话有树冠轮廓的大图画纸,剪好的苹果、梨、柿子纸样若干。

  过程:

  1、谈论秋天的水果

  教师出示苹果、梨、柿子,请小朋友说出它们的名称、颜色、长在什麽地方?它们什麽时候成熟?教师再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丰收的果园》,让幼儿知道秋天是苹果、梨、柿子成熟的季节。

  教师再引导幼儿观察墙上贴的果树没有果实,并以果树妈妈伤心的口气请小朋友帮助它贴上许多的水果宝宝。

  2、粘贴水果

  教师分别介绍剪好的苹果、梨、柿子,请幼儿给三棵伤心的果树妈妈贴宝宝。

  (1)独立尝试

  教师鼓励幼儿独立上前给大树贴水果。教师观察并发现操作正确的幼儿,请大家观察他的'方法,教师给予讲解:xx在苹果没有颜色的一面均匀地抹上了浆糊,然后,轻轻地贴在树枝上,压一压,苹果贴好了。

  (2)分组粘贴

  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为墙上的果树妈妈贴水果宝宝,另一组给幼儿用书第16页的果树粘贴水果。小组活动时,鼓励幼儿积极合作,几个人一起贴一棵树,确定好各自粘贴水果的位置。

  3、观察丰收的果树

  教师和幼儿一起站在贴好的果树前,看看哪棵果树的果子多,猜猜果树妈妈的心情会怎样?让孩子进一步体验粘贴活动的快乐和帮助他人后的幸福感。

设计方案 篇3

  一、一、授课班级:四川师范大学附中初一(3)班;

  二、二、授课教师:金亚琼;

  三、三、教具:1、硬件:多媒体电脑系统;2、软件:powerpoint ;3D cool 。

  四、四、教学思路与设计:

  1. 1. 教学思路:虽然,教材上没有专门将中国鼓列为一课;但将民族乐队分为“吹拉弹打”四大板块却很明显;如按往常的教法将四大板块放在一起讲也无可非议,鼓在教材上的地位也非突出。如果将中国鼓集中在一起讲授,不但给学生一个新颖的感受,而且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为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作好了充分的思想与题材准备。

  2. 2.设想在音乐课上让学生一下子接触了如此多的中国鼓,他们的音乐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许多,他们能不激动吗?当他们在课的结尾听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中国鼓只是我们民族音乐宝库中“鼓”的极小一部分”时,他们会有何等强烈的感受呢?他们难道不为我们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而自豪吗?他们难道从此不珍惜和学习我们祖先留下的音乐文化吗?将爱国主义与学习继承民主音乐文化有机的.结合难道还需教师用口头去干巴巴的说教吗?

  3. 3. 但我却给自己出了个难题:上哪儿去找那么多鼓的资料呢?于是我又徜徉在寻觅中国鼓的浩繁的资料堆里,说实在的:由此我还真长了许多知识。

  4. 4. 课堂教学设计:气势磅礴的黄河大鼓把我们带进了那遥远的年代;鼓的发源在于人们模仿大自然的雷声,用大上苍的威力驱赶野兽、祛除邪恶;将鼓用于狩猎、用于战争,进而用于娱乐、喜庆等场面。在学生欣赏、讨论过程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制作简易的鼓;并用自制的鼓来演奏模仿《滚核桃》、《老虎磨牙》等作品的典型节奏;通过自评、互评使本课达到高潮。

  五、五、教学目标:

  1.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加热爱民族民间音乐;

  2.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3. 3. 提炼作品典型节奏并模仿之(教学重点);

  4. 4. 在学习与体验中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互相观摩、评价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由老师引导——教学难点)。

  六、六、教学过程():

  1. 1. 欣赏《黄河鼓》,学生议论:将他们事先在网上查获的有关中国鼓的资料向大家介绍(略);

  2. 2. 欣赏《中国鼓文化》,教师引导(从远古洪荒的雷声------);

  3. 3. 教师展示:几件鼓的实物,学生议论;(略);

  4. 4. 欣赏《滚核桃》并提炼节奏(重点1);

  5. 5. 欣赏《老虎磨牙》并提炼节奏(重点2);

  6. 6. 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课堂练习表》(见附图);

  7. 7.师生共同讨论:鼓的制作质材------

  8. 8.学生分组讨论,并将事先准备的质材进行简易制作及其演奏配合(难点);

  9. 9. 师生共同评价:A:展示同学们制作的鼓的形状与音响;B:演奏提炼节奏的准确度;

  10. 10. 教师小结:展示鼓的分类图(略);

  11. 11. 由学生代表谈学习体会与感受。

  12. 12. 教师布置作业:请大家将自己制作的鼓在家里去修整、完善;下节我们继续练习今天没有巩固好的典型节奏;继续请大家将有关我国各民族“鼓”的故事。下课。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6“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思想内容表达清楚,怎样展开合理想象,丰富作文内容的。

  2.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习作指导:

  一、以谈话、实例激趣、揭题

  1.谈话:同学们一定读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吧!他从小就爱动脑筋想问题,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发明创造了一千多种东西,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要想当大发明家,还得从搞小发明开始。今天,老师就先给大家介绍两位同学的小发明成果。

  2.介绍“小发明”。(四川达县赵家镇中心校四①班胡萧艺、刘忠鑫的《单腿圆规真管用》,详见20xx年4月5日《少年百科知识报》)

  3.揭题:怎么样,他们的小发明不错吧?你们想不想也发明一种东西呢?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补充

  1.先默看书111页习作提示及要求,然后出示要求,全班齐读。(习作要求: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2.自由发言:联系实际,想一想,你想发明什么?

  3.小组讨论:你认为写小发明可以从哪些方面写?重点是什么?还应注意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补充小结,并作如下板书:

  想象-----什么

  我想发明……样儿

  重点

  实际------用途

  三、构思、交流、评议

  1.学生根据预习及刚才的学习,具体构思或修改“小发明”。

  2.小组交流,推举代表。

  3.全班交流。(学生代表作“我的小发明”新闻发布会。)

  4.师生共同评议。(台下学生充当小记者,向台上“小发明家”提问或提建议;教师小结,向发布者发“小发明家”卡片,以示激励。)

  四、激励性总结

  其实,搞小发明就这么容易,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自己认为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付之行动和努力,你的小发明就会成功。如果长期坚持,你当“发明家”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五、课后作文

  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按一定顺序,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题目自拟,写完后认真修改。

设计方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知识目标: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3、情感目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课文中,作者记叙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豆”与“戏”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手段

  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媒体展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增强直观感,培养学生对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2、把播放课文录音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文录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接受美的熏陶。

  五、教法、学法

  1、《社戏》虽然写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龄与初一学生大体相当,但毕竟年代久远,对于当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会产生出许多奇怪的疑问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不会很在意。这正是需要教师精讲的地方。教师要重视点拨,提供背景材料,点明要点所在。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而不是交给学生一个答案。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本课时,尤其在处理课后练习,不宜追求惟一的标准答案,要允许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

  2、不同时代的少年儿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但他们纯真的童心却是相同并且相通的。因此,在阅读时,采取联想的'方法会比较好一些。从《社戏》里小伙伴们的所作所为,联想到自己;如果身处其境,会不会也那样做?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和朋友们是不是也做过类似或者更“淘气”、更有意思的事,做这些事,表现了少年朋友们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其次,要学习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社戏》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怎样去评说他们的行为,这些都是可以质疑的。不只要提出问题,还要有自己的见解。第三,要认真体会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并学习这些表达方式。

  六、教学程序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2、解决字词障碍;3、理清文章脉络;熟读课文;4、明确“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和乐事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2、学生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3、利用课文中的注释和背景材料介绍,学生描述社戏这一习俗;4、学生联系家乡某一文化习俗,在课堂上口头表达,课后写小作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第二课时 1、看戏前的波折;2、航船在去赵庄途中的如画景物和急切心情;3、看戏时的心理和兴趣。 1、找出夏夜行船时表现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句子,并且体会其中哪些描写可以体现当时人物的心情,明确此处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2、学生复述看戏过程,归纳看戏时人物的心情;3、布置课后写一篇小作文,练习以景抒情的写法。 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第三课时 1、看戏归来的情形;2、看戏次日的情形。 1、复述归航时主要写了哪些趣事;2、比较此时心情同看戏时有什么不同;3、重点讨论、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含义。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七、课后实践

  学生虽然不大会有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但在城市中会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可以把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活动的情况写下来,也可以请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谈谈他们是否看过社戏的情景。

设计方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二、学习方法

  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文章。

  2.在自读中质疑提问。

  3.查询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相关资料,做适当摘录或制成电子作品。

  (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养成动笔墨读书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强调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中扩大知识视野。)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难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四、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作者。

  2.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彷徨袖手旁观一帆风顺

  (二).技能训练

  1.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朗读课文,

  (2)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

  (3)讨论.自学批注的内容,谈出自己的见解。

  2..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1)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并标注符号。

  (2)小组讨论解疑,汇总、概括得不到解决的`疑问。

  3.重点细读,讨论交流。利用课后练习二,让学生联系自己学习实际,展开大讨论或辩论,思考:

  (1)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联系实际反思自我。

  (3)怎样改进?提出建议和方法。

  4.课外探究学习,拓展延伸课堂内容。

  (1)归纳概括探究主题

  教师将各小组解疑时留下的疑难问题汇总为1—5个探究主题,在班级公示。

  探究学习参考主题:

  ①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比较。

  ②儒家思想浅探。

  ③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

  ④东西方学生素质能力比较。

  (2)传授探究学习方法

  教师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及步骤:a.确定主题;b.查询资料;c.概括结论;d.交流评价。

  (3)划分小组,明确任务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主题,自愿结成探究学习小组,在课下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因特网等信息资源库,作探究学习,并将各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写成小论文或制成电子作品。3—5天后,可利用语文活动时间让学生交流探究学习成果。

  (解说:学生作探究学习时,教师指导要注意以下几点:1.协助学生完成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不要单打独做。2.帮助学生学会广泛查询、下载相关资料。3.指导写作小论文或解决制作电子作品的技术问题。4.探究题目可能很大,但不要求学生作出全面深入的结论,只要谈及一方面,掌握探究方法即可。)

  (三)自我测评

  1.下面一段话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a.眼光勇气毅力b.勇气毅力眼光c.毅力勇气眼光d.眼光毅力勇气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个目标怎样选定,就要*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___和____。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不是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7-21

(精选)设计方案11-04

设计方案(精选)09-26

经典设计方案12-05

装修设计方案精选04-08

概念设计方案05-02

网吧设计方案05-02

设计方案【推荐】01-20

(合集)设计方案01-17

【合集】设计方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