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2-12-02 14:01:48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推荐】设计方案汇编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设计方案汇编六篇

设计方案 篇1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课文背景、初步感知课文)

  1、讲解作者余秋雨(散文家、历史研究学者,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八千里路云和月》等三部散文集,央视CCTV青年歌手大赛评委等。)

  2、解决课文生字词;

  3、朗读课文和速读课文,勾画精彩的词语和句子段落;

  4、复述故事;

  5、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深究第二段;

  ⑴ 老信客为何要选落魄年轻人为信客继承人?

  (答案提示:读过私塾──识字,闯过码头──了解外界;无以为生──刚好接差。这就是他比无文化、见识短浅的村人更有资格当信客的原因。)

  ⑵ 本文写“信客”(主要写新信客),但为何开头第三段要插入老信客的历程?

  第二课时(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扩展课文)

  1、老信客“名声扫地”后知趣地退守坟场,你想象他的'处境?

  2、新、老信客有哪些异同的品质?

  (同:高度的责任心、生活不如意等;异:新信客更加坚守“诚信”、有新的发展思想等 。)

  注: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自主地带着问题思考、分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同时也对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有了更好的把握。

  3、文中哪处描写信客酸甜苦辣的生涯,请在原文找出并加以概括?

  4、小组推荐两名同学扮演“报丧受气”一幕?

  (学生自己感受信客的苦和累。)

  5、教师讲述“感动2005年中国人物的候选人──西藏边远地区一邮递员”。大致背景:邮递员只有一人,一匹老驴,送一封信要走50多公里的来回,自带干粮,晚上夜宿山腰,还要防止豺狼攻击,经常日晒雨淋等。

  注:等学生深入其境时,我转移话题,回到课文“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吃不好,住不好,还经常雨淋导致的。

  6、接下来是“趁热打铁”阶段了。抛出问题:苦,累,工资收入低,还要受气,但他为何要做信客?──高度的责任心(明白村里和外界沟通的媒介“信客”的举足轻重之作用了。)

  7、扩展思考(或可作“学生谈心得”):如果没有邮递员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人,明白做事要有责任心、奉献心等。

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

  夏商时期我国历法的形成。夏朝时我国最早记录了流星雨和日食。商周时我国已有了医学分科。甲骨文和金文。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特点及在中外文化史上的地位。夏、商、周时期我国音乐、舞蹈的发展。

  思想认识:

  1.通过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我国的青铜艺术,在我国和世界艺术史上历史悠久,占有重要地位。

  能力培养:

  通过启发学生回答“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青铜制品的图画,总结“商周的青铜艺术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第6课课文提示,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天文、历法和医学

  1.天文:流星雨和日食的最早记录

  无边的天际,浩渺的星空,变化多端,神秘莫测,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常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然而我国古代人民对天象的认识并没有仅仅停留在遐想之中,从很早的时候起,人们就开始注意观察天象以寻找其变化的规律了。传说在尧舜时代就有了观象的专职人员,人们不仅注意观象,而且注重记录。我国的古书上有一段记载说,夏桀统治时期的一个午夜“星陨如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古书当中还记录过我国最早的观测到的一次日食,它不仅记录了日食发生的过程,而且还描述了当日食发生时,人们惊恐万状的情态。(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5页第二段文字)这是世界天文史上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

  商朝的文字中,保存了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到周朝,天象观测更为精细,《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一次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的日食记录。

  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2.历法:夏历和殷历

  历法:简单说起来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计算年、月、日、节、候的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恐怕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到历法,一天过去你家的台历会被翻过一页,你们在翻过日历的时候是否注意过:一般的日历上在公历时间下面还注有农历的时日,你们知不知道“农历”还叫什么?(夏历)所以这样叫的原因是因为它源于夏朝的历法,提问:夏朝距我们现在有多少年了呢?(4000多年)那么也就是说我国历法发展的历史已很久远了。

  夏朝的历法是在观察天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的规律,确定一件为12个月,我们现在只能从后世的一些历书寻找夏代历法的痕迹了,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夏历是中国历法之源。

  如果说夏朝是中国历法初创时期的话,那么商朝应该是我国历法走向较为完备的时期了。商朝历法也叫“殷历”,商代人以月亮圆缺一次为1个月,以太阳的温凉寒暑的演变一次为1年,1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用设置闰月的办法调整阴阳之差,即3年设一闰月,凡有闰月的年份就叫闰年。

  商朝人对年月旬日的概念,已经分得很清楚。商代历法中还有农事安排,告诉人们何时下种,何时收获,等等。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医学:医学的分科

  我国人民很早就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商朝的文字中记载了16种疾病,并对某些疾病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类。商朝人还能做简单的外科手术,用汤药治病的方法也是由商朝人首创的。到了周朝,医学有了较大发展,那时在周王室和政府中已设有专门的医疗机构,已经分科治病,有内科、外科、营养保健和兽医等科。

  甲骨文和金文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文字出现很早,还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陶器上已经有了刻划符号,我们在一些夏朝的遗址中也发现过不少刻划符号(引导学生看书第35页: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其中有些符号看起来已经非常接近于后来的文字。到商朝时,我国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文字,这种文字叫甲骨文。

  1.商朝的甲骨文

  商朝的文字因其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得名甲骨文。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方案,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后人是如何发现这些文字的?商代的人在龟甲、兽骨上究竟写了一些什么呢?

  商灭亡以后,商朝的历史文物就随着岁月的推移淹没于地下,默默无闻了,久而久之对于商朝,人们了解知道的越来越少,以至于对于古代文献中的一些简单记述也众说纷纭,无物可证。这种状况经历了几千年,直到19世纪末,问题才得到解决。

  提问:商王盘庚迁都到什么地方?(殷)殷是现在什么地方呢?(河南省安阳)殷商灭亡之后,这里渐渐成了废墟,后代称之为“殷墟”。19世纪末,人们正是在殷墟发现了甲骨文。

  起初是安阳一带地区的农民们在种地时经常挖到一些“龙骨”,这实际是一些古代动物内骼化石。农民们当时一般都将这些“龙骨”拿到城里违卖给药铺。时间一长,“龙骨”上的刻划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些学者认为,这可能就是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文字。于是开始进一步的搜集和研究。最后,他们确定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就是商代的文字。(引导学生看彩色图画5《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

  甲骨文是在原始社会晚期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划符号的基础上,经过二、三千年的孕育、萌生和发展,到商代形成的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已具备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传说造字方法。从19世纪末到今天,商朝的甲骨文已发现了15万片左右,共计有单字4600多个,可见其文字已较丰富,为现在人所识别的已有1000多字。

  甲骨上的文字主要记述的是商朝人占卜的事情和结果(占卜: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6页注脚)由于当时的人很迷信,占卜的事很多,如年成好坏、战争胜负、风雨大小等事都要占卜,这就使我们得以从卜辞当中了解商朝社会的许多情况包括生产状况、阶级关系等,这就极大丰富了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

  甲骨文是商代人留给我们的实物,使用这种文字的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已有3000年左右。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提问: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2.商和西周的金文

  除甲骨文以外,商和西周的一些青铜器上也铸刻有文字,叫作“金文”。(当时的“金”是指铜)和甲骨文相比,金文进一步稳定、规范、简化。(引导学生看书第36页:西周铜器上的金文)

  关于金文,课本第37页还有一段小字,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注意:

  金文还叫什么?它和甲骨文的区别在哪儿?“大篆”这种文字样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小字内容。

  继续讲述:和甲骨文一样,金文也记载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史料。

  青铜艺术

  首先让我们了解商、周青铜艺术的特点。

  1.特点:

  提问前面(第4课)我们已经学过什么是青铜,青铜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当时我们还讲到过商代有一件十分著名的青铜器,它叫什么?(司母戊鼎)

  请学生把书翻到24页,看司母戊鼎图。

  指出:今天我们要从另外一人角度看一看司母戊鼎,看一看它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启发学生从鼎形的匀称和器表装饰花纹的精美两个方面回答。

  引导学生看彩图4《商代的四羊方尊》,并简单介绍四羊方尊:在尊的四角,附着四支向外半伸的羊头和前肢,羊角蜷曲。器物四壁也有花纹作为装饰。启发学生找出其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造型雄奇、工艺高超,独具匠心。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7页《商朝的家尊、犀尊》图,启发学生找出其艺术特色:以动物、怪兽为造型,形态生动逼真。

  提问:商周的青铜艺术有什么特点?锻炼学生归纳的能力,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教师作条理化的`总结。并进一步指出:商代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这一时期青铜艺术的精品、代表作。

  2.历史地位: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夏朝时人们就已经制造了青铜器,不过那时的青铜器显得较为古朴和简陋。商朝时,青铜艺术达到了高峰,和夏朝比,这一埋藏的青铜器式样美观多了。造型逼真,花纹、浮雕的水平很高,出现了不少精品,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西周继承和发展了商代的青铜艺术,青铜器的种类比商代多,器表的花纹也有所变化,逐渐趋向简朴。这样看来,夏商周以来青铜器的制造始终没有停止过。青铜器作为日常用具,作为祭祀时的礼器在当时有其实用价值。然而,它们更有艺术上的价值。它的设计、造型,反映了夏商周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谈夏商周文化,不能不谈青铜艺术,青铜艺术是这一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在世界上,我国的青铜艺术也是闻名于世的。中国的青铜艺术以其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附带提出:除青铜器之外,商朝的玉器也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8页,看《商代玉象》图。

  音乐和舞蹈:

  我国音乐舞蹈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考古工作者在父系氏族公社时代的许多遗址当中发现了陶埙,这时一种简单的吹奏乐器。原始社会的舞蹈比较简单,大多摹拟动物的动作。青海大通出土的一件彩陶盆上绘有15个人舞蹈的情景,给人以翩翩起舞的动感。

  1.夏朝的“韶乐”

  夏朝的时候,音乐舞蹈水平提高。传说夏王启创制了乐舞《九韶》,这是一种既歌唱同时又有伴舞的音乐。据说启即位第10年的时候,曾在大穆之野举行盛大的乐舞会,演奏《九韶》等音乐。后代史书中描述这次乐舞会时有“万舞翼翼,章闻于天”的赞誉之词,可见在当时这是一次规模很大,景象相当壮观的盛会。

  现在看起来,“韶乐”在夏朝是最盛行的一种音乐。由于距离我们现在太远,我们已不能知道它的音调,但我们可以在史书中经常看到后人对它的赞美之辞,比如:春秋时候,孔子听到了韶乐以后,“三月不知肉味”,一直沉浸在优美乐声的回味中,而且他逢人就说:“想不到音乐能吸引我到这种程度!”由这个小故事,我们不是可以体味到韶乐之美妙的程度吗?

  2.商代的乐器

  商朝的时候,手工工匠已经能用金、石、竹、木、丝、陶等材料制成多种乐器,乐器种类增多以后,能产生更好的音响效果,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商代的乐器中有打击乐器。如:磬,是由石或玉制成的;还有钟、鼓等。(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8页《商代的石磬》图画)这样一些打击乐器的使用,增强了商代音乐的节奏感,并能烘托出音乐的气势。商代还出现了能发出各不相同乐音的编钟。

  西周时,我国的乐舞有了明显的发展,周朝举行各种礼仪式必配有音乐,故常以“礼乐”并称。西周时,有了各种成套的乐器,那时候的歌舞,有很多表现历史事件的,表现大禹治水和武王伐纣的歌舞就都是在那时形成的。

  西周的乐舞又分文舞和武舞两种,文舞执羽,武舞执干。(即古代武器:盾牌)均有多种乐器伴奏。请同学们想象,执羽的文舞必是轻盈柔美,执干的武舞,必是以粗犷、豪放为其特色了。

  关于西周的乐舞还有一些内容,课上不讲,如果同学们想知道更多的话,请你们课下阅读课文第38页小字。

  3.归纳小结

  纵观一节课所讲内容,我们了解到,我国早在奴隶制时代,就在科学、文化和艺术方面做出过突出的成就:商代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商周的青铜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历法已有4000多的历史,古代关于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均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中华文化真是源远流长,这一切是足以引起每个中国人自豪的。

  讲到第6课,我国奴隶制时代的历史就基本介绍完了。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形象地把历史比拟为一个人,他说“经济是历史的骨骼,政治是历史的血肉,文化艺术是历史的灵魂”,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人类历史的全貌,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完整。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奴隶制时代的政治、经济,今天我们又了解了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同学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关于我国奴隶制时代历史的影象应该是比以前更加清晰、更加完整了吧。

  4.作业:

  根据课文提供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以起到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

  (三)教法建议

  以讲述教法为主,配合以启发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了解我国制时代文化的概貌,并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设计方案 篇3

  一、活动时间:5月8日

  二、活动地点:**山

  三、活动人数:业务部全体成员

  四、活动目的:为营造健康积极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精神文化品位,加深相互认识了解、培养成员之间互亲互爱、增进感情,加强社团团队凝聚力。

  五、活动过程

  1、各成员于早上8:00准备备好物品在办公楼前集合。

  2、会长在清点人员之后传达注意事项,和活动目的,完毕后分若干小组。各组配1-2名干部负责,一名组长,一名通信员。

  3、开始出发,队伍行进。队伍行进过程中必须整齐,不可太嘈杂,干部和小组长注意观察队员的情况,确定适当的休息时间。

  4、到达山脚时建议有十几分钟的休息时间。

  5、爬山。爬山过程中建议各队分开行动,各队之间评比爬山快慢,最快的一组有优先向社旗上写名的权利,最慢的一组要有处罚性的节目演出。过程中有精彩的部分,做好拍照工作。要有一定秩序,注意安全。

  6、休息。建议休息半小时后开展活动。

  7、开展娱乐性活动,无固定时间,若爬山用时过长可对时间进行压缩,若短也可以增加。本活动在社团之中展开。备选活动(现场决定进行那几个)

  (1)接歌。分若干队,由干部带领,社长唱一句,各队根据其中最后一个字接唱,各队伍之间要有竞争,开始时可降低难度,所接唱的歌曲中必须有上句所唱句中最后一字,可谐音。

  (2)拉歌。各队伍之间要攀比士气,互相拉歌。

  (3)成语接龙。

  (4)类似于击鼓传花的游戏,选一人蒙住眼睛,同时进行传花,数停止后,手中有花者必须表演节目。

  (5)给出几个成语编故事。

  (6)小型辩论会。推举十个人,分成两队在社团就某一问题展开辩论。

  (7)小型舞会,找一块平整的空地,会跳舞者参与其中不会的也可以学习。

  (8)超级模仿秀。自愿参加,模仿某一明星唱歌或表演.

  8、午餐。计划用时五十分钟。

  9、自由活动。原则上不允许单独活动,可以几个人结伴活动或游戏,也可以成员之间互相认识相互交谈,看书或其它。

  10、会员感言。再次集聚,每个人一句话来表达西安佳本次活动的感想和收获。

  11、全体拍照留念。

  12、社团统一组织下山,有序进行,注意安全。

  13、回校。(计划用时一小时,到达b楼广场集合)

  14、社长做活动总结,并宣布成员写一篇活动感受,然后宣布活动结束.

  六、活动安排:

  1、分组行动。可以延续培训时的.队伍或者以各部为队伍,有队长安排调度。队中也可以男生帮扶女生以收到“男女搭配爬山不累”的效果。

  2、队伍在行进和爬山过程中务必统一行动,队伍要整齐,队长要负好责任。

  3、建议多准备一面社旗,再爬到山顶时用于社员签名,并作为活动见证存放于社团之中,同时也是各成员心中永久的记忆

  七、注意事项

  1、一切听从领导,遵守活动纪律,以安全为主,为安全起见,一切成员不准擅自离开队伍,如有特殊向干部报告。单独行动,至少三人或三人以上活动。

  2、为应对各种突发时间影响,各成员必须带好各种紧急药品,以防不测,或有专门同学负责

  3、个成员注意团队精神,主动关心帮助周边同学。

  4、各成员需带好午餐,饮用水及桌布等,切记保护环境,午餐后下山前将垃圾收集起来,统一处理,不得乱扔。

  5、秋高气爽,天气干燥,不允许生火。

  6、干部或组长维持各组的秩序和纪律。

  八、活动声明

  1、本活动由社团人员自愿参加。

  2、凡是参加者可以允许有请假者的存在,但请假者必须服从上级的安排。

  3、由于不服从管理而引发的意外伤害个人承担。

  九、准备物品

  1、合身的服装(校服),鞋子

  2、药品。如创可贴、药棉等。

  3、相机,口哨。

  4、每人准备个人适量的水和食物。

  5、会期(由两名同学负责)。

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把本节课的内容记录下来,教案:一只橙子的启示。

  2、能明白生活中有些事情亲眼目睹也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深入探索,才能了解事情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橙子图片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橙子,看着这个橙子,谁能给他找一个恰当的词语?

  2、师:正像同学说的,橙子的香味香味扑鼻,我国古代的许多的诗人在橙香的启发下写下了许多诗,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有关橙香的`诗。出示古诗《赠刘景文》并欣赏

  二、闻橙香

  1、前后桌转成四人小组闻橙香(事先准备假橙子,创设情境让学生闻香味)。

  2、师提问:问道你们有没有闻到橙子淡淡的香味?(闻到橙子香味的同学奖励一片橙子)

  3、师请闻到香味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闻的?你拿到橙子后有什么感受?

  4、请没有闻到香味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闻的?看到别人拿到橙子后有什么感受?

  5、请没闻到橙子香味的同学再次上台闻橙子香味。

  (1)给同学罩上眼罩,教师空扇空气,让他们闻香味。

  (2)提问:你闻到香味了吗?你是怎么闻的?

  (3)告知结果,请他们谈感受。

  三、初步习作

  1、师:经过两次闻橙子的香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最深刻的一个场面进行描写。

  2、习作评议。

  四、明结果,写感受

  1、告知刚才的橙子是一个假橙子,说说此时有什么感受。

  2、把心中的感受写下来。

  3、评议。

  五、布置作业

  把今天的这节课写下来。

设计方案 篇5

  设计意图: 《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欢快、活泼的云南民间舞曲。是幼儿所喜爱的 。新《纲要》中提到: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那么,怎样在本活动中体现新《纲要》的精神,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演奏乐曲呢?在此活动中,我以幼儿最喜欢的动物为题材,编成简单的故事导入教学,并将乐句分解,与故事中动物的特征相匹配,在这基础上,让幼儿扮演小动物并自由创编表演动作,结合形象、生动的图谱,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乐曲的节奏,再请幼儿将动物与乐器相匹配,这样的做法使幼儿能轻易地感受曲子中不同乐句的强弱变化,较快地感受、理解乐曲。

  重点:运用舞蹈动作和观看图谱来表现乐曲及演奏乐曲。

  难点:有节奏的创编舞蹈动作。

  难点解决:学习看图谱及教师的身势动作。

  目标:1、学习节奏乐《快乐的罗嗦》,感受、表现乐曲欢乐、活泼的情绪,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2、运用舞蹈动作和观看图谱来表现乐曲及演奏方式。进一步学习看图谱演奏。

  工具与材料:

  1、图片、图谱,幼儿使用的胸饰:小兔、小马、小青蛙、小羊若干,狮子一个。

  2、录音机、录有《快乐的罗嗦》的磁带。

  3、打击乐器:小铃、铃鼓、圆舞板、双响梆子、鼓、钹、洗衣板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及乐曲。

  提问:小动物们演奏的这首曲子,曲名叫什么?你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二、动作与节奏相匹配。

  1、 出示图片,听音乐,请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小动物的动作,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节奏型。

  2、幼儿自由选择,教师指挥,幼儿完整表演动作。(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佩带胸饰坐到该位置上。) 教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完整跳舞吧,那么怎么跳呢?请看图谱吧。(出示图谱)

  (1)幼儿看图谱跟随音乐完整表演动作。

  (2)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幼儿完整表演动作。

  三、乐器与动物相匹配。

  教师:小动物们,我们要开始演奏了,我们来请一些乐器做朋友,请你们找一件适合你们的乐器吧。

  1、小白兔,跳跳跳,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2、小马,的笃的笃用什么乐器好?

  3、小羊“咩——”地叫着,可以用什么乐器?

  4、小青蛙,呱呱呱,用什么乐器表现? 四、幼儿选择乐器,尝试演奏乐曲《快乐的罗嗦》。

  1、分句练习。

  2、跟随音乐教师指挥,幼儿完整演奏。

  3、累加乐器钹、鼓完整演奏。

  4、艺术活动的高潮表现:尝试部分幼儿演奏,部分幼儿跳舞的综合艺术活动。 <

设计方案 篇6

  一.分析教材

  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的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0离园……这样易引起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培养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人手一只钟,让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掌翁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始终以为主体。根据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人手一只钟,实物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在活动我避免了"一言谈"和"问答",注重主动的观察,鼓励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观察钟面,指导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本环节,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说说几点钟,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想一想,2点到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看图拨时间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讲讲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在每组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7-21

经典设计方案12-05

设计方案(精选)09-26

(精选)设计方案11-04

《尊严》设计方案12-09

网吧设计方案05-02

版报设计方案12-09

设计方案格式12-07

网站设计方案12-07

概念设计方案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