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3.《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
.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答案】C
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一(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地方制度。分析选项,A明显错误,宗法制在我国古代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B与符合题意,之所以“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进而造成地方割据;CD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B。
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
.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答案】B
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答案】
A
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
A. 英国 B. 德国
C. 俄国 D. 日本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日本在中国实力的消长。依据所学,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值不值运动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所以应选D。
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KMT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答此题注意两个时间“1925年”与“1928年”,国共合作与国共关系破裂时期。分析选项,A是苏联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因;B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D时间上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C。
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
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
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史学研究。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而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运动,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所以应选C。
20.“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答案】D 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经济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苏联在20、30年代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工业总产值并没有超过苏联,故排除C;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A符合题意,BD与题意不符。 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答案】
B
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依据所学,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故A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故排除B;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使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故C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
二.非选择题:第38题16分,第39题14分,第40题16分;第47、48、49题各10分,任选一题,多做以第一题为准计分,共56分。
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图10 北宋东京(开封)内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
【答案】
(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高考化学全国卷答案01-20
往年高考历史试题选择题04-01
全国高考填报志愿流程及技巧02-05
全国高考填报志愿的流程及技巧02-02
蝉声高考语文阅读及答案11-22
高考数学椭圆专题检测及答案02-16
2017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5-16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05-08
高考化学复习练习及答案解析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