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人生哲理

时间:2021-11-14 13:29:30 人生哲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人生哲理

  有了自己的知识大厦,有了将知识拆为己用的能力,你何愁过不上想要的人生。

  01

  经常听到有人感叹,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呢?

  我的朋友小A,每年年末在朋友圈晒年度总结,年初在朋友圈晒新年计划,无论她的总结还是计划里,都少不了的是读书清单。

  几家购书网站搞活动的信息,总是她第一时间告诉朋友们,如何满减,如何抢券,她清车熟路,她的快递包裹里一大半都是图书。

  可是,这样一个经常包包里装着一本书,走路坐车耳朵里塞着耳机在听书,一年下来读了好几十本书,晒了无数张思维导图的小A,在过去的一年里,既没有升职,也没有加薪。

  眼看年关将近,小A也没有找到可以带回家去扬眉吐气见父母的另一半,除了一份长长的书单,她的一年几乎没有任何收获。

  前几天朋友聚会,小A一脸落寞地问我:“为什么我那么努力,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我的人生啊?”

  我问她:“咱俩都读过《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当时都感慨良多,雄心勃勃,发誓要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来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你觉得你做到了几个?”

  小A一脸懵懂地看着我:“我有读过这本书吗?好像有过哎,那七个习惯是什么,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呢?”

  我明白了,小A的努力读书其实只是沉浸在“我在学习的幻象”中,一味追求速度,追求数量,追求干货,看似看了很多书,其实连自己看过的书名都没有记全,更别说理解书中的精髓,用以指导人生了。

  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书中没有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也就罢了,为什么我那么努力读了那么多书,还是没能升职加薪,买房买车,实现人生小目标呢?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很多知识只是长得像知识,很多人也只是装作爱学习而已。

  02

  《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提出了四类伪学习,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第一类伪学习:追逐各类“干货”,无论干货的表现形式是20分钟音频、10分钟视频,还是PPT或者思维导图。

  第二类伪学习:追捧各类“大神”,想当然地觉得听了牛人的分享,自己也会变牛。

  第三类伪学习:崇拜各种“新知”,最喜欢《失控》、《人类简史》这样高屋建瓴的图书,看到脑科学出发谈沟通、量子力学开始讲创业的文章,就激动得浑身发抖。

  第四类伪学习:沉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对这类人来说,勤奋、坚持,以及读书,听在线课程的本身就是意义。

  如果你像小A一样,陷入这样的伪学习中,那么你会发现,你翻了一堆书,收藏了一堆干货,参加了一堆微课后,以为自己已经聚沙成塔,其实还是一盘散沙。

  那么,对于成年职场人来说,怎样才是真正地学习,实现真正地成长呢?

  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供接收的信息量空前泛滥,但能否通过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学习者自己:学习者是否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可以将书中知识拆为己用,可以处理信息,可以解决问题。

  归根结底,学习者能否达到知行合一。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赵周老师为我们带来拆书法,教你如何通过拆书,全面提升个人学习能力,学以致用,用书中知识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过好自己的人生。

  03

  到底应该怎么来拆书呢?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赵周老师推荐的是拆书帮的RIA便签读书法:RIA=阅读拆页+讲解指导+拆为己用。

  R是阅读拆页,拆书家请学习者阅读原书拆页。

  I是讲解引导,拆书家讲解引导,促进学习者理解知识并关联自己。

  A是拆为己用,拆书家催化促动,促进学习者将书中内容拆为己用。

  有人说,自己不想成为拆书家,就想自己读致用类图书时能拆为己用。作者推荐了一种工具“便签读书法”,学习者在使用“便签读书法”的同时也在锻炼真正的学习能力。

  使用便签法所需要的工具:便签法所需要的工具很简单,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辅助工具。

  3种不同颜色的可以反复粘贴的便签纸,掌心大小为佳。3种不同颜色的便签,分别用来做3类笔记。一组多色指示标签,一支笔。

  第一类拆解(I):用自己的语言重组信息。

  第二类拆解(AI):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三类拆解(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如何“拆书”,可以分为以下七步曲:

  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这是拆书法的适用边界。确定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解决具体的问题,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遇到书中的理论、观点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对我有多重要?如果重要或有用,则放慢阅读速度。

  第三步:拿一张I便签,在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相关信息,也可以是总结自己得到的启发,有价值的提醒。写好后贴在相应的书页。

  第四步:针对书中的某个信息,问问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历,是否听说或见到过类似的事情,写在一张A1便签上,贴到I便签旁边。

  第五步:规划今后如何应用。尽量先考虑应用的目标,再写下达到目标应实施的行动。写在一张A2便签上,也贴在书页上。

  第六步:在贴了便签的书页旁,贴一张指示标签。提醒自己这一页有自己的学习资料。

  第七步:看完一本书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日后应用,落实行动。

  “便签读书法”是很好的学习工具,能帮助我们提升反思、提问、分析、整理、内化、应用……

  学习能力的各个要素都可以得到强化,能帮助我们全面升级学习能力,学以致用。

  04

  那么什么样类型的书籍可以进行拆解呢?

  赵周老师把致用类书籍分为了四大类:实用类、理论类、叙事类和其他类。

  实用类的书籍侧重解决问题,通常强调实战、贴近现实、案例较多。比如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追求卓越》、《如何阅读一本书》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样读书就够了》也属于实用类图书。

  实用类的书籍中一般会有大量的案例、解释、前因后果的说明,在拆解这类书籍的时候我们直接根据书中给出的关键点进行拆解可以了。

  理论类的书籍侧重概念,比如教科书,体系完善、论述缜密。也有一些介绍某领域研究成果的书,比如《引爆点》、《黑天鹅》等。

  理论类图书一般不太容易理解,在拆解的时候就要找出作者的主要结论,总结核心理念,列出关键点。

  列关键点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自己充分理解了原文的意思,然后根据关键点联想案例,进行拆解。

  叙事类图书,如人物传记,通俗历史,小说等,感性内容多于理性内容,读起来轻松,更容易引发感慨而不是行动。广义来说,电影、电视剧和谈话节目也算叙事类。

  叙事类书籍拆解的维度有很多,读到某一段,心有所感,可以停下来思考,然后联想到曾经在其他书中学到的知识,自己过去的经验,相当于给已经储备的知识加了一个案例。

  也可以由这个故事联想到其它事情,然后把几个事情结合起来,深究其本质。

  最后一个就是其他类,其他类就是你从一本书中拆解出的知识与指导和作者原意不同,我们称之为“其他类”。

  对其他类图书的拆解,是一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式的拆解:你得到的启发,和原书叙述的内容不是一回事。

  比如把育儿类图书拆解为对沟通力的指导,把健康科普类的图书拆解为对逻辑思维的训练。

  拆书法更适合于致用类图书,也许有人要说,小说或者科普作品不属于致用类图书,赵周老师说,只要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又确实能拆解出对工作和生活有指导性的内容,那就可以把它当作致用类图书。

  05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过:

  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要刻意去教,而应该给他们一种工具,让他们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模式。

  我觉得《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不是教给我们“便签读书法”这样的读书学以致用的工具,而是教我们通过使用“便签读书法”,培养一种读书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思维模式。

  有了这样的思维模式,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能成为你知识体系里的一粒沙子,时间长了,必能聚沙成塔,构建起你自己的知识大厦。

  有了自己的知识大厦,有了将知识拆为己用的能力,你何愁过不上想要的人生。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人生哲理】相关文章:

你这一生作文12-07

最后还是你经典美文03-08

为什么还是忘不了她03-01

为什么要过圣诞节03-06

你到底还是,离开了我02-27

终究你还是走了的伤感句子11-12

为什么你不能成功?03-27

你没有不好的爱情美文03-04

告诉你这一生该追求什么人生感悟故事02-28

是进入天堂还是地狱的人生哲理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