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

时间:2024-04-08 10:07:03 蔼媚 生活感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通用1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因某些事或人产生新的想法,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写一篇感悟的文章来记录一下。那么,要怎么写感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通用12篇)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 1

  今天读陶先生的“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实践篇,深感先生理念精进。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动力来自哪里?是“为学而学”,还是“为教而学”?要想学生好学,必须教师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当然,学习未必是为了他人,核心还是为了自己,求得自我超越。所以,教师要“为教而学”。怎样把这些知识以最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每个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只有教师自己先在教学中逐渐摸索和总结,才会越来越清楚明白。这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教人者教己”。

  教师还要“以生为师”,学生身上往往蕴含着巨大能量,“以生为师”不仅促进“为师”的学生本人进步,还可以发挥同伴互助、优秀引领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浪费”一点时间,让学生来谈谈学习体会、分享学习过程、展示思维过程,而不要为了抢进度、增容量而“一讲到底”、“包办代替”。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是我们在教会学生道理、陪伴他们成长,其实成长是相互的,他们也在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过青春的热情、坚定的信念、真挚的友情、淳朴的笑容,所以教育是一个师生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教学生的同时也在提高着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教师还要“以生定教”,强调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即“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课堂内容如何定夺、如何设计、如何实施,绝不是教师独断而为。学生是否喜欢、是否能接收、是否有所发展,才是教学实施前应该关注、思考的问题。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发展,又要保障在40分钟课堂中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先研究学生、了解学情,因材施教。这也是陶先生提出的“教人者教己”,先研究自己的“学”和“做”,做到以“设身处地”来决定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 2

  最近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与教育》时,读到先生的每日“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多少?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多少?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多少?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多少?

  读着先生的四问,可知先生对自己的要求真的是日日新,天天新。先生的四问,其实就是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的反思,反思使人进步。作为老师,我们在教学后要常写教学反思,写一次容易,但长期坚持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在碰到困难后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哪怕多坚持一秒,就有一秒的收获。除了自己,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还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在孩子的求学阶段,我们可能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孩子的学习方面,但先生的四问中身体是放在第一问的,所以我们做学生的工作,不要一开口就是学习,多关心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从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让孩子们愿意与我们主动交流,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在这儿,再一次提醒自己,对待孩子们,不能意气用事,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们冷静思考的时间,不要一味指责和说教,真的不管用,让我再多一些耐心和冷静。

  还有先生在给吴立邦小朋友的回信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我们在社会上做事就要预备碰钉子。碰钉子的时候有两个法子解决:第一硬起头皮来碰,假使钉是铁做的,我们的头皮就要硬到钢一样,教铁钉一碰到钢做的'头皮就弯了起来。第二要把我们的热心架起火来,把钉子烧化掉。

  看了这段文字,提醒我们做事情要讲究方法。有时光来硬的是不行的,一味的软也是不行的。但不管采用怎样的方法,不能离开治病救人的宗旨,不要轻易被情绪左右。什么时候该来硬的,什么时候该来软的,对谁采取软的,对谁采取硬的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累积经验,要多学习,多揣摩,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哪怕艰难困苦再多,我们定要有百折不挠的决心和信心,让困难在我们面前弯腰。就拿今天发生的事情来说,xx同学来找我,说到班级量化积分的事情。我在未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经过了一番说教,两个人不欢而散。现在想想,其实还是自己原则性不强,不够耐心,一看到孩子的反抗就及时地去扑火,反而烧伤了双方。其实我应该给孩子冷静的时间,告诉他再回去认真想想,让他自己先把心中的火变小一点,然后再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介入。急躁真的是一种病,整天说不让孩子们急躁,自己还是急躁,遇事一定要冷静。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一权力的下放,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学校办学的特色化、多元化提供广阔的时空,同时也给学校提出了一个怎样管理和开发校本课程的问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能否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能否切实可行地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是发展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同样说明会随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而变化。这正符合开发校本课程的本质要求。

  一、“生活教育”理论,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了,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老师也可以更多起来。陶行知先生的这些观点对我们现在将要实行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①拓展了教育空间。陶行知的观点认为学校教育已不是在围墙之内的事情,社会的材料、人员、方法、工具等都是学校教育的资源。这种观点使学校教育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得到拓展,从而使教育的环境达到最佳,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必须使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地向社会的方方面面延伸。②优化了教育素材。教育空间的拓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农业科技、历史文化、旅游等都可作为校本课程的.素材。丰富的素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石,没有这个基石,改革不会成功。③改变师生关系。陶行知提出教学要合一,并讲了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第三,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而这些正是校本课程能够真正实施的关键一关,因为教师角色不变化,那些新的教育理念就无法植入现代教育之中,改革也就无法深入,更谈上要取得改革的成果了。

  二、“生活教育”理论,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实践范本。

  “生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陶行知先生办学实践的基础之上的成功经验,当初陶行知先生开创的“生活教育”所在时代背景与现在不同了,但陶行知所总结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却具有一般的发展性,能够有效地指导今天的实践活动。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从很大程度上正是实践“生活教育”理论。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号召,嘉兴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实施了“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而七星镇作为“两分两换”的试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态正在七星形成。为此,我校结合实际以崭新的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当地人文资源优势,进行了以《我爱新农村》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了一系列“新农村教育”。《我爱新农村》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地方特有的课程资源,以七星独有的地域文化为主题,链接有关的专题,形成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的文本,形成了“走进新农村”、“新农村劳动”、“新农村文化生活”、“新农村旅游休闲”、“新农村健康生活”五大系列,从家乡的地理环境、区域状况、发展规划、发展前景等基础性的感知到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现代农业新理念,再到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整洁等新要求,最后结合家乡正在进行的湘家荡旅游渡假区开发与新市镇建设把旅游资源整合到校本课程之中。

  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引下,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应用都顺利地进行着,并在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与提升。“新农村教育”校本课程,体现了地域特色、学校特色,符合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学生能跳出文本,在生活中学习与提升,对学习内容有更多的领悟与体会。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有效地对当地社会资源进行教育性开发利用,弥补农村社会教育资源缺缺的不足,并承载起学校特色发展的架构。在“铸造学校个性、促进师生发展”的课程理念,通过《我爱新农村》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重点解决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基本问题,引导广大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利用者。课程开发以“绿色新农村,未来文化人”的作为终极培养目标,使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新农村文化的浸染,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和社会实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重说教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新农村,热爱新农村,学会为新农村建设负责,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最终实现“新农村文化人”的转变。课程旨在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 4

  今天,我认真地读了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文章《生活即教育》,感触颇深,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毛泽东同志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活教育,这是面向大众的教育。其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我们的教学应如陶行知主张的: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避免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再次出现。

  而“综合实践”这门学科的开设就十分符合陶行知的理论。内容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有疑问的身边小事。教学时,可以让家长等有关人员共同参与学习,这就是“教学相长”也。教学时间不一定在课内,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学地点也不一定要在教室,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让学生走出去,亲密地去接触社会,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以及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等,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在实际教学中,也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尤其是数学生活知识的教学,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预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同时让其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生活教育理论是博大精深的,它还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实际,不断的去探究其实质,付之于行动,进行成功的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 5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沾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对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有在种种生活中实行。

  第三,“生活即教有”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 6

  阳光明媚,吃过午餐,我带着孩子们散步,阳光照在身上,映衬着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心情格外愉悦。

  “老师,这里怎么有一个洞?”我延着孩子所指的方向望去,原来,草堆的泥土高起了一块,果真有个洞。孩子们顿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炸开了锅,都好奇极了。有的孩子蹲下来看洞里,想找找看有什么,有的孩子则围在我身边,问:“老师,这个洞里有什么?”急切的想知道答案。我知道,此刻孩子们的脑海里一定充满了很多的幻想,于是,我问:“孩子们,动动脑经,这里为什么会有个洞。”“老师,我知道,肯定是小鼹鼠又在啪啦啪啦挖洞了。”“对对!”很多孩子都赞同了xx的说法。“嗯,有可能的,但也许是别的。”我赞许了xx的想法,但还希望孩子们能有更多的联想。“老师,是不是春天到了,在泥土里冬眠的小动物出来了。”这是一个多么好的`随机教育机会,于是我马上问:“哇,你真聪明,很有可能哦,那么,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是生活在洞里的吗?”孩子们马上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有的说是蚯蚓,有的说是西瓜虫,有的说是蟋蟀,还有的……,在孩子们都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一个轻轻的声音从我耳边传来:“……我觉得……还有可能是阿姨种东西挖的洞。”

  是啊,孩子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可能,这么多的可能里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如果在教室里,干巴巴的上课,也许引不起孩子们这么热烈的共鸣。印证着陶行知先生的话:生活及教育”。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要抓住对孩子教育的时机,孩子就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我的随机教育还没有结束,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孩子们主动提出来,要把他们所猜想的画出来。虽然画的不是很像,但是孩子的行为时值得我欣慰的,如果今天没有抓住这次教育的机会,也许就没有这么多的可能,也许……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 7

  我把本次园本课程的内容《参观螃蟹市场》修改为《参观菜场》,因为在我们幼儿园周围的社区中没有专门的螃蟹市场,因此我调整为了《参观菜场》,在参观菜场中,孩子同样能观察到螃蟹的外形特征。

  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于生活。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指南》中也指出, “社区的超市、诊所、公园、广场、娱乐设施、理发店等物质资源,给幼儿的生活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场所,幼儿在这些地方会学习到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并培养交往中的态度”,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

  上午,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进入了菜场,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玲琅满目的蔬菜,深深的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当他们看到青翠欲滴的青菜,通红通红的番茄,那白白净净的大萝卜,忍不住伸出小手摸摸这摸摸那,相互交流着说:“这是芹菜。”“这是茄子。”“这是莴笋。”……。在水产品摊头前,我们看到了有趣的虾、可爱的螃蟹、大大的鲤鱼。我让孩子重点观察了螃蟹,孩子们发现了螃蟹身上的一些有趣的现象,背上有花纹、眼睛是突出来而且能竖又能倒、嘴巴不停的在动还会吐泡泡,我教孩子用念儿歌来表述螃蟹的外形特征:小小螃蟹真可爱,背上有个硬壳壳,八只小脚尖又尖,两只钳子力气大,两只眼睛突出来,轻轻一碰它就倒,嘴巴不停吹泡泡,一堆一堆真好玩。我告诉孩子螃蟹的大钳子最厉害,捉螃蟹的时候,要捏住螃蟹壳的`两边,就不会被螃蟹的大钳子夹到手。并请勇敢的小朋友来捉螃蟹,让孩子知道,螃蟹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你勇敢,方法正确你就能捉住它。观察完螃蟹之后,我和孩子们买了几个螃蟹带回幼儿园,让孩子参与螃蟹的买卖。

  此次参观菜场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孩子们对菜场的认识,让孩子真实的体验到菜场的功能及区域划分、成人买卖交往的特点。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 8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读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一书,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

  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们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

  教学时间不一定在课内,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学地点也不一定要在教室,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让我们走出去,亲密地去接触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我真正发现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惊人的。许多时候不是教师指导学生,而是学生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学生展现了各种能力,有的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花样编发,有的学生自己设计服装,有的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游戏编程,还有学生用碎布设计缝制了一条连衣裙……各种来源于生活内容的教育是真正受学生喜欢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只要我们心中有想法,并付之于行动,进行生活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就会与学生共同创造幸福,共同享受幸福。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 9

  读完《生活即教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项目式陪伴,给孩子高质量的家庭生活”,生活即教育是日常生活中用心教育点滴的汇聚,针对我家的低幼宝宝,我也是想了一些办法。

  首先是鼓励孩子做自己,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环境,比如客厅里给孩子搭建一个小天地,孩子可以在那里安静地读书,绘画,做手工,玩玩具;然后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做更多的探索:探索厨房,一起做饭、烘焙、加入音乐的元素玩锅碗瓢盆交响曲;引导孩子探索大自然,做行者而不是观光客;阅读中妈妈朗读有想象力的故事给孩子听,读有韵律感的诗,让孩子做故事接龙,或者看图片编故事;对孩子多引导不要监控控制否定等等。

  总之,父母做好榜样,以孩子为本,开启更多启发孩子创意的途径,开始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多听多看多动手,在良好的亲子氛围中探索世界。我们平时也在孩子的家庭早教中早已加入的`以上所说的元素,每周必带孩子去大自然探索,给捡到的小鱼小虾放生,能培养孩子的慈悲心和同理心,讲亲子故事中加入小游戏,能让她记忆更深刻,去农村看各种植物和小动物,让孩子的世界丰富而有趣,在厨房中品尝各种酸甜苦辣咸的味道,做味觉探索,让他亲自动手给自己冲奶粉,一会儿就能喝光光,让她也参与进来做一个心形煎鸡蛋,让她更有食欲,让他戴上手偶一起跳舞,他会格外开心,用点读笔探索点读书和童谣书故事书,他会乐此不疲,出去玩的路上用儿歌机给他放音乐,玩亲子一起唱。总之,在生活中,有效陪伴,会点燃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自己动手,欢乐会加倍。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 10

  我和学校的50余名师生一起到香港参加了“名校名师优质生汇香江”的学习交流活动。短短的五天里,我们和学生一起学习了香港人文、科技体验课程、保良局领袖纪律训练营课程、迪斯尼科学行动课程,还和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z学校的师生们一起进行圣诞联欢。这些全新的体验式学习实践课程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交流中成长、实践中体会的教育理念。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大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与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教育的生活是不智慧的,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即生活”,我以为应该包含这两层意思:

  第一,教育的内容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大,我们的教育内容就有多广;

  第二,教育的形式就是生活的形式,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书本。还“教育即生活”以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地学习、多彩地学习、自由地学习,然后做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更要引导他们利用教育传递的智慧与灵感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在教育智慧的'引领下他们可以享受更加明晰的生活,更能站在理性的高度之上去思考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对学生的未来而言,学习的能力、礼仪的优化、品格的熏陶、体魄的强健比知识的识记和掌握更为重要。

  如果我们教师都能站在这种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关注学生未来生命质量的角度去设计育人策略的话,教育就会更加实用、更加丰富、更加完整。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 11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他将生活和教育联系起来,生活教育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生活”不再是普通的日常生活,而是具有无限教育内涵的.概念。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生活即教育”也时刻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园日常生活内容丰富,涉及的面非常广,随时随地都可捕捉到环境教育的契机,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相关的教育更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平时不浪费粮食。每天吃饭,吃点心时,坚持督促小朋友做到将自己的饭菜吃干净,吃完后每个小朋友要自己检查桌面、地面和碗中,是否有饭粒掉下,桌面、地面、碗里都要保持干净,地上有,要捡起来扔垃圾桶里,并且下次做到吃饭小嘴凑在碗里,尽量不要掉出来;懂得节约用水。每次洗手总有个别小朋友要玩水,无形中浪费了许多水。为了让孩子理性地感知水的浪费,我们除了在水龙头上画开小水的点子外,每次洗手我们还将下水口堵住,每天观察用水量,水位超过红线,就表示今天有小朋友没有节约用水,孩子每天会观察水位,想想自己洗手时有没有浪费水。久而久之,孩子们形成了互相监督,自觉节约用水的习惯。

  我们将保教贯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日程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满足。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 12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陶行知爷爷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让我在这个暑假里才体会到他的真正含义。我们中小学生每年都有长达两个月的暑假,我们离开了老师的`辅导和家长的看管,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来管好自己。然而,我们的一些同学离开了老师和家长,就像一匹脱缰的小野马,无拘无束,有的同学整天泡在游戏机房、电脑房里玩游戏,有的还夜不归宿,把家长急得心慌。而还有的同学却非常懂事,他们利用暑假时间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他们积极地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学游泳,学打乒乓球,既学会了本领,又锻炼了身体。在这个暑假里,我也学会了自己洗头、梳头,我还可以帮妈妈烧饭、洗衣服和收衣服。这些本领都是爸爸、妈妈教我们的。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句名言是陶行知爷爷送给我们的。我们应该牢记心中。伙伴们,你们在暑假里学习了什么吗?

【生活即教育生活感悟】相关文章: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的生活感悟11-21

生活感悟:我们生活着的生活12-06

生活散记的生活感悟12-07

绿色生活的生活感悟03-09

生活是自己的生活感悟11-23

享受生活的生活感悟11-26

生活的硬度的生活感悟11-26

生活本色的生活感悟11-20

淡然生活的生活感悟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