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美文

时间:2022-05-10 15:26:42 写景美文 我要投稿

关于写景的美文

  关于写景的美文有哪些,一些喜欢优美景色的美文的小伙伴过来看看吧,下面有阳光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写景的美文的相关文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会喜欢!

关于写景的美文

  关于写景的美文(一)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大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支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支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关于写景的美文(二)

  草原奶茶香

  奶茶是草原牧民日常生活中天天喝的独具喷香的饮食。

  牧民熬的奶茶是以水、茶、米、盐、奶溶解为一体的综合性饮食,既解渴又充饥。奶茶的做法各地区、各族人民间有些不同。达斡尔、鄂温克牧民熬的奶茶是以水、茶、米、盐、奶融为一体的炒米奶茶。布利亚特蒙古族牧民熬奶茶时,把砖茶和水放在锅里熬成褐色后,盛在茶壶里,喝的时候按各自的口味适量放牛奶和盐,不搁炒米。熬奶茶需要技巧和功夫,要掌握好火候,熬的时间要适当,看茶水的变化,颜色要深红,掺鲜牛奶的比例要五分之一,味道更鲜美。

  一个人的习惯不易改变,对我来说奶茶、奶油、奶酪、面包、炒米是上等饮食。

  有时,我瞧着摆在桌面上冒着热气的大碗奶茶,思绪绵延,想象出一个场景:当草原上彻夜放马的男子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策马奔向炊烟袅袅的毡包时,迎面扑来带着奶茶芳香的微风,心情会是怎样呢?想必是豁然开朗,浑身感到温暖。也许,他思绪飞扬,浮想联翩;谁家的奶茶最香?哪家的女主人热情好客?但愿能遇上温情的她一位穿着布利亚特蒙古族妇女标准长袍的、眉清目秀、面带笑容的窈窕姑娘,手提着白色挤奶桶,漫步在花的草原上,微风吹拂着她那白纱巾,宛如飘浮的一朵白云。她那一双温柔的眼睛凝视着远方,憧憬着爱情。他看到了等待他的亲密的人,猜想她盼望的心,遥寄的情,叹赏的眸。他像喝了美酒,醺醺然,陶陶然了。他想直奔而去,可她转身走进毡包。当他拉门走进那顶毡包时,炉火烧得旺旺的,锅里的奶茶正在沸腾,她正在灶边忙碌着,笑盈盈的脸蛋儿好比草原上的马蹄花。当她把热腾腾、香喷喷的奶茶捧到他面前,用含情脉脉的眼光打量的时候,他的心怦怦地跳起来,胸中燃起爱的火花

  是的,辽阔无比的大草原,不但能造就出悍勇豪放的男子,也能养育出能歌善舞的美女。

  我向往广阔的草原,蓝天白云,空气清爽,牛哞、羊咩、马长嘶,电灯、电话、电脑网络齐备的`现代化牧场,怀念蒙古包里的温馨,更喜欢奶茶的香味,那是给人一种同大自然融在一起的美妙感觉。草原牧民不论哪一家,待客的第一道礼节便是敬上一碗喷香的奶茶,一切关怀与慰问都包容在奶茶里。草地老乡们,有时碰上伤风感冒、头痛脑热之类的症状,熬一锅喷香的奶茶,喝它个满头大汗,病痛便会消失了。难怪,有一支民歌这样唱道:

  在那牛马羊遍地的草原上,

  毡包中溢出诱人的奶茶香,

  当你喝上一碗喷香的奶茶,

  立刻精神抖擞心明眼亮。

  当地领导下基层,讲有关民族团结的问题时,常说出这样的比喻:“各族人民谁也离不开谁,好比是一锅奶茶,由水、茶、米、盐、奶溶解在一起,不能分离,缺一项就要变味了。”

  关于写景的美文(三)

  西川的沉静

  像西川这般的村落,必然是沉静的。在沉静中,它渐渐地老去。

  这个村落距庆元县城27公里,海拔860米,因村西的一条山川而得名。据有关资料记载,明天顺元年(1457年),一姓张的寻访到此,以为是块风水宝地,于是置田畴,成为肇基之始。随后,陈姓、吴姓等相继人住。整个村落就因山势而布,高低谐和,错落有致。

  我从未见过这么庶几全是黄泥筑成的民屋,层层叠叠,那么有层次地布排着。黄泥墙厚实,碎小的石子镶在其间。似乎少有草筋,泥土成为屹立的支柱。依旧平整的泥墙,或者墙壁上已分化出一棱棱的粗犷线条,令人回想起充满泥浆磁场的《打墙歌》,一堵堵的泥墙就在这般的场景中渐渐竖起,成为一栋栋黄色标志的建筑。黑的瓦,黄的墙,一排排,一层层,洒脱而成,蔚为壮观。像版画,线条分明,底色清晰;又如油画,色彩浓郁,意境厚重——土黄,这孤独质感的颜色,如此沉寂地映衬在山岙间,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

  石块铺就的小路蜿蜒在屋落间,窄逼,狭小,有几段似乎只可一人穿过。

  当回过身来,远眺整个村落时,会分明地感觉到,村庄的环境是那么幽静!我不知道《张氏族谱》中记载张姓始祖张二公所见:“地虽高峻险要而峰回水抱,其景雄伟如鲸鳌之波浪,其来势突兀如蛟龙之腾跃,其修扬如鸾凤之翱翔,其盘旋如云锦之整暇”何以是块风水宝地?根据这般的描述,除了丰富多彩的想象,说明的都是山的雄峻险要,地的贫瘠僻壤,要是几户人家居住,过着南山般的生活尚还说得过去,却怎能集聚而居?看看现实的景况,不难想象村里人的生活艰辛。地少,仅有山坡上所开垦的一块块梯田;水远,虽有西川的水,却远离着村,得引水而人;交通又不便,仅有五条古道通向村外。

  这个深山里的村落,曾经居住过八九百人,如今却只有四五十人居住,以上了年纪的为主。这些人,要么是恋土,不愿外出,要么年老体弱,无法外出,要么无啥技能,外出也无依无靠吧。他们与土屋相依为伴,日出而起,日暮而息。一位面呈褐黄色的老人皱纹满面,有点佝着背似的坐在门口的竹椅上,静静地看着我们,目光里是那么地淡然。一位老妇人坐在小小的道地上,织着毛衣。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立在她身边,睁着圆圆的眼珠,呆呆抑或好奇地看着我们。待我们走近,老妇人笑笑,说这里可穷啦,能出去的都出去啦。我问这小孩咋在这里?老妇人边打毛衣,边叹了口气地说,她上不起幼儿园,就让我带着啦。我默默地拿出一百元钱,塞在小孩的手里。走了一段路,回头望望,老妇人与小孩依旧在道地上,像一幅剪影定格在那里。

  在村子的另一边,一位近60岁的妇女站在高岗墩的平地上,见我走近,笑笑,问我来游玩呀?我一愣。我是来游玩的吗?我不知如何作答,也向她笑笑。她倒爽快,说没啥可看的,也就这么些老旧的房子。顿了顿,又说,你们多来游玩也好,村里也才热闹一点,人气一旺,我们也才充实一些。她是这么说的,却不知当游人都回去后,她的心里会不会失落,还是期待更多的人前去?可能会是一声叹息,一种无奈吧。在叹息与无奈中,村落也更趋沉静。

  黄昏时,看到一群鸡聚集在墙脚边,还排着队。墙脚边上有一个长方形的小洞,一只鸡钻了进去,后面的鸡紧跟着,一只又一只,十分有序。望着鸡们也早出晚归的情景,是那般纯然,那般随着时间的转换而规律分明地生活,心里的沉静也越加浓发起来。

  沉静的还有那一片古树群。每一株古树都高大挺拔,粗壮魁伟,最粗大的连三个人都难以合抱。如冠的绿荫支撑出一片浓浓的绿意,与土黄的泥墙遥遥相对。我不知道这古树群是否与村庄的落脚同步相栽,虬结的树根却是古树年龄的见证。就在村庄的兴盛、衰落过程中,树木一面静悄悄地壮大,一面又默然地关注着村庄,守护着村庄。然而,它们却爱莫能助,只能以浓郁的绿意来陪护村庄,与村庄一起,站出一种沉静的姿态。

  古树群的下面是一小方的平地,像沟壕里平整出来似的,一垄垄排列。一位戴着竹笠的妇女蹲着身子,不知在插种什么作物抑或蔬菜,穿着的浅红衣裳有点醒目,如一朵淡淡的红花映衬着恬静的田地。

  平地的下方就是一块块细长的梯田,一层一层地次第延开,绿油油的秧苗清瘦般的映在澄亮的水里,给梯田点缀出一脉清新,一种生机。令人想象早先的西川人是怎样挥着锄头在贫瘠的山坡上开垦的情景,又是如何在沿山势筑成的梯田上种植着庄稼,养育一代又一代的`西川人,在清苦、艰辛的场景中,栽种出四季景色不同的风情。可是如今,梯田多已荒芜,芦苇在曾经的土地上摇曳。唯有眼前这村尾的梯田依旧陈列似的,寡淡地沉静,让人好一阵浮想联翩。

  西川古道像被遗弃似的,早已少有人问津。当水泥路连通到村里的时候,古道的静默便越来越浓。事实上,这条西川通往外界——五大堡乡漾淤——的全程约五公里的古道,自由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垒成以来,它就一直处于幽深之中。两旁的树木参天耸立,像是一长排高大的篱笆,围护着古道,古老的石阶便在林荫间步步相沿。褐黄的树叶落满古道,沙沙作响,回应出一种原始的质朴。石缝里全是落叶与泥土的混合物,小花细草相缀其间。淡淡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斑斑点点。古道上筑有两座凉亭,若遮阳避雨的大树,以山石叠加而成。亭内两边用宽大横木搭建成长凳,可坐可躺。人歇其中,山风穿门而过,想来盛夏甚为凉爽吧。古道就穿亭而过,更显出一种古朴和自然。上一道坡,转一个弯,沉静的韵意便沿着古道一路相随。忽想,年轻的壮年的西川人,是从古道出去还是从新的通村道路上外出,从而离开了家乡?

  西川是一个沉静的村落,沉静在山岙间,在古道的路口。那是一种古老的朴拙,是一种耐人回味的韵意,也是一种梦幻般家园的形态。

【写景的美文】相关文章:

雨写景的美文11-13

写景的美文摘抄11-13

杨家坪写景美文11-18

蒲公英写景美文11-17

春雨写景美文11-18

春雨的写景美文11-18

池塘写景美文11-19

枯写景美文11-17

深秋写景美文11-17

写景暖心美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