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后退美文欣赏

时间:2023-03-10 17:31:48 美文欣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智慧的后退美文欣赏

  处处留心皆学问,此话一点也不假。日前所见一幕,让人煞是惊奇。一位年轻人驾着一辆车要跃上一个小山坡,几次冲刺,开不上去。这时一位老者说,你不妨倒退着试试。后来,青年人调转车头,一个挂档,便轻轻松松地越过了山坡……

智慧的后退美文欣赏

  在不能进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退一步?生活中这类现象和思考甚多。跨过一个水沟,须后退几步,再向前;跃过栏杆,要后退数步,跨越过去。而拔河比赛,实在是一种“倒退”的比赛,只有“退”得将别人拉了过来,才是胜利。

  其实,在自然界里,植物也懂得“倒退”之道。树都是直长的,如同杜甫诗云“新松恨不高千尺”。但自然界也有斜长的一种“倒长树”,因为向上长喝不到水,为了后存,便倒长而求得生存,结果是枝繁叶茂,被人誉为“聪明树”。在亚马逊热带丛林中生活一种蜂鸟,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只能向前,不准后退,不然,便是遭受群起而攻之被啄死。那时只要它们想吃的东西,它们就一定能吃到。整个热带丛林,没有哪种动物不害怕蜂鸟。终于,那一次森林失火了,在蜂鸟王的指挥下,许许多多的蜂鸟奋勇向前,前赴后继,结果死伤无数,作了无为的牺牲。而此时,有一只蜂鸟带着另外几只鸟选择了后退,后来正是这一后退,延续了生命。如果当时没有那只退一步的蜂鸟,怕是没有这一鸟群的“人丁兴旺”。

  人是万物之灵,更是智慧之帅。隐士高人朝隐江湖之远,暮登庙台之高,这是典型的“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家”之“退”。还有“渭水垂隐”、“草庐访谈”、“礼贤下士”无不是中国退隐文化的经典。老子曾有过“以退为进,以与为取”的思想,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倒退”的智慧,在历史掌故和典范战例中比比皆是。“让出两厢”、“退避三舍”、“欲擒故纵”等等就颇说明问题。而主张“人和”的退往往更让人高看一眼。蔺相如以赵国利益为重,为了达到稳定国家的最终目的,以退为进,才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美谈。清朝宰相张英通过写给安徽桐城老家的一首诗,劝家人“让他三尺又何妨”,以退为进,结果别人也让了三尺,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形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作为一个“从容对敌,岿然如山”的军事家,弄懂以退为进的道理,不是与敌方硬碰硬,而是扬长避短,选择机会,来增强自己的力量,这是用兵之道,可尝胜利之果。

  在认识“后退”和“向前”的辩证关系上,生活的细节,往往给人以启迪。对于插秧之类的农作,步子向后移动,趋势却是向前,古人便悟出了其中的哲理。《警世恒言》谓种田的退步,便有“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的解悟。“向前三步想一想,后退三步思一思”,有识之士常常将“向前”和“退后”一视同仁,摆在同一个位置。而今天我们品悟“后退”可思甚多。在实践中,在生活里,局部的退后,一时的让步,短暂的阵痛,暂时的迂回,如同对症的中药疗疾会出现短时的更差症状一样,这是不足为怪,且是可喜的兆头。我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条件不具备时,应当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这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睿智;不是结局,而是一种途径;不是消极,而是一种豁达。不是真的消极退步,而是有谋略有智慧的积极进取。因此,可以这样说,退一步再进。是一种成熟和修养,是一种眼光和境界。

【智慧的后退美文欣赏】相关文章:

智慧美文欣赏11-30

成功的智慧在于单纯美文欣赏11-19

美文欣赏:智慧的亚马孙植物12-08

你从来不缺智慧美文欣赏11-27

从容是一种智慧的沉淀美文欣赏11-21

经典美文欣赏12-09

经典的美文欣赏12-06

经典美文欣赏01-24

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美文欣赏01-09

美文摘抄经典美文欣赏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