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和效益的文章

时间:2022-04-03 17:03:44 文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本和效益的文章

  运用成本效益原则的一个常见错误是去推测系统的哪些方面可看作成本,哪些方面可看作效益。因此阳光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成本和效益的文章的优秀例文,以供各位参考。

  成本和效益的文章篇1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立于不败之地,靠什么发展自己,怎样加快发展自己,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最难做的一篇文章,但又是必须做好的文章。笔者将从近几年企业发生的巨大变化,谈谈依靠人才与科技推进企业跨越发展的一些经验做法。

  一、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企业发展培育智力高地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去“人”则“止”,就是说企业没有人才,发展就会中止。从这里我们形象地发现了企业与人才的关系,看来企业要搞好,必须依靠人才,企业有了人才,就能走出困境,就能发展。

  一是以改革竞争发现造就人才。1999年7月,在企业停产、濒临倒闭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顺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支持企业通过职代会进行民主选举厂长的人事制度改革,由过去的组织任命制改为民主选举厂长。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激烈竞争,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选出素质高、大家公认、为群众所拥护的厂长。新班子上任后不负重望,牢记使命,带领全体员工奋力拼搏,很快使企业起死回生,并迅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正如大家所说,选好一个人,搞活一个厂。企业的发展变化给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即企业没什么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才,只要有了人才,企业就有希望。

  二是以事业凝聚养育人才。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都以报效国家、造福人民、发展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对企业来讲,需用心描绘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对于以事业凝聚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也为人才大干一番事业搭建了平台。近几年,我们就是靠企业不断发展资源养育人才的,由过去年产能力不足万吨,面临被淘汰的小氯碱企业,发展为现在年产能力达10万吨的大企业。“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企业的跨越发展先后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这些同志在实现对事业的追求中,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能,体现了自身价值,为企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这让我们看到,只有企业发展,才能招贤纳士,聚集人才。

  三是以关爱鼓舞激励人才。我们遵循理解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原则,建立了事业引人,真情用人,待遇留人,感情育人,政治上关心人的良好机制,先后提拔和竞聘了一大批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充实到关键工作岗位,并在住房上给予关照,在薪酬上给予倾斜,在要求入党问题上,同等的条件优先发展。同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这些措施有效地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上进心和聪明才智,增强了奉献精神,提高了对企业的忠诚度。

  四是以学习培训提高人才。要用战略的眼光和超前意识,抓好企业人才的学习培训。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新事物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人才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消除“重用轻学”的倾向,不断加大学习培训投入力度。近几年我们先后投入近百万元资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内训与外培相结合,鼓励自学深造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形式,突出抓好企业人才的培训,并坚持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使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不仅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还为“十一五”发展规划聚集了人才资源,构筑了人才智力高地。

  二、依靠科技竞争,为企业发展抢占制高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市场竞争的焦点,集中体现为高科技的竞争。特别是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谁拥有科技优势,谁就抢占了企业发展的制高点,谁就会多一分胜算的把握。

  一要消除思想屏障,确立科技定位。应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确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力度,依靠科学竞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加快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要克服“重经济、轻科技”的观念,进一步认清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出路在科技,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在科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在科技,牢固树立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定位。

  二要从实际出发,走好技改之路。企业依靠科技竞争求发展,应把技改放在突出的的位置上,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要根据市场、资金等情况,做出计划安排。我公司从l万吨到10万吨的技术改造,先后进行5次,历经5年时间才完成的,每一次技术改造,都是一次技术和工艺的提升,是一次制高点的攀登。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做到装备工艺标准化,技术控制自动化,产品性能专业化,使老企业旧貌换新颜,科技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

  三要坚持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发展。为适应世界高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坚持高起点,用世界领先的技术武装自己,为企业发展抢占制高点。为此,我们提出了“五改十”(即由年产树脂、烧碱各5万吨改造为各10万吨)离子膜烧碱、聚氯乙烯树脂技术改造项月,离子膜蒸发技术分别采用意大利伍迪公司生产工艺和瑞士伯特公司的技术设备,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该项目在2005年8月投入运行后,充分显示了生产稳定、安全、节能、环保等科技优势,使我公司走出一条高起点、精产品、高效益之路。

  四要以项目建设推进企业科技进步。项目建设是实现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项目建设,就没有企业科技进步。基于这种认识,几年来,我们积极谋划项目,不停顿地上项目,不断加大项目的投入力度,先后投资7亿多元,逐步完成“五改十”技改工程项目,二期热电联产——城市集中供热项目,生产自动化控制等项目。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我们计划投资20亿元,完成树脂年产20万吨、烧碱18万吨的技改项目,年产60万吨水泥项目,年产60万立方米新型建材项目,煤化工项目和相关配套工程等项目。这些项目竣工投产后,将使我们走出一条提高效益、增加产能、节约资源、治理污染,充分利用余热的现代科技型企业发展之路。

  三、坚持人才与科技融合,为企业跨越发展提速

  人才与科技,是企业发展的两大重要支撑,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坚持人才与科技融合,协调联动,同步运行,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和起到更大作用,为企业跨越发展提速。

  一是坚持人才与科技同步抓的原则。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企业来讲,企业发展靠产品,产品靠科技,科技靠人才。由此可见,两者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谁也离不开谁。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科技是企业发展之源,从人才与科技的关系看,人才离开科技就等于无本之木,科技离开人才就等于无源之水。所以,我们对人才与科技的认识上要消除误区,防止出现人才与科技相互脱节的现象,坚持抓人才与抓科技并重的原则,为企业的跨越发展不断提供人才和科技资源。

  二是坚持人才与科技协调联动的原则。人才与科技协调联动,尤如猛虎添翼,真正形成超强的综合实力。就企业而言,抓好人才与科技的融合,主要体现在,组织科技人才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课题,实施技术攻关,课题招标;发挥科技人才在技术研究、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鼓励科技人才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成立QC攻关小组,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形成人才与科技相结合的联动机制,促进人才与科技互融共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和科技的潜能。

  三是坚持科技成果与企业生产对接的原则。必须坚持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建立以企业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与企业生产的转化机制,使科技成果与企业生产成功对接,实施研究、开发、生产一条龙,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同时,坚持以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为主要内容,以面向生产解决技术难题为重点,坚持科技成果生产和推广应用并举。企业在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中,既要当好科研成果生产的组织者,又当好产品的营销者。通过直接感受市场竞争的压力,变为科技创新的动力,从而进一步推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

  成本和效益的文章篇2

  现代战争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它需要经济的特殊管理和巨大的物质资源,需要巨额投资、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工业技术和长期的资金投入等以确保胜利。但战争是能够为其发动者带来利益的,是有效益的。战争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军事、经济、政治上的胜利。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胜利或者达成的“目标”,就是一种“效益”;付出的“代价”就是一种“成本”。战争可以说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 “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就自然涉及到“效益”。从经济学上讲,“以既得利益换取未来的预期利益的战争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成本与效益的转换过程”。

  一、战争成本与战争经济效益

  战争成本即国家及其政府为达到一定的战争目的而在战前准备、战争开始、战争结束直至战后重整全过程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及损失。用公式表示为:战争成本=战争准备费用+战争实施费用-二者重合部分+间接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经济效益的一般涵义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或者所取得的经济成果与消耗的资源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数学公式表示为E=X/L ,其中E代表经济效益,X代表劳动成果,L代表劳动消耗。那么,战争经济效益就是国家及其政府的军事部门为进行特定战争而在战争准备、实施和战后处理过程中所取得的战争效果及其收益与所占用和耗费的劳动的比较。

  1、战争成本的特点

  首先,战争成本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可计量的和不可计量的。根据费用发生的目的和时期的不同,战争的经济成本主要分为战争的直接经济成本和战争的间接经济成本两类。战争的直接经济成本主要指武器和弹药的购置费用,以及士兵、武器、弹药、补给等的运输费用。战争的间接经济成本主要指在战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发生的后续费用,如受伤士兵的医疗费用、为弥补阵亡士兵带来的缺员而招募新兵的训练和培训费用、人道主义援助费用、占领和维和费用,以及战后重建费用等等。与直接经济成本相比,间接经济成本的数额要大得多,并且费用的发生往往要持续数年。因此,间接成本往往难以准确计量。

  其次,战争成本从总体上看呈明显上升趋势。现代战争中广泛使用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本身的价格昂贵,战前对战场建设的要求高、投入多,战中作战消耗高、消费大,战争费用不断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61个参战国,6年中的物资消耗累计达4万亿美元,其中战费11170亿美元,日均5亿美元,而海湾战争的直接费用达600多亿美元,平均每天消耗约12亿美元。

  最后,战争成本构成日益多元化。冷兵器时代的武器装备十分落后,粮秣等物资消耗是战争成本的主要构成。进入热兵器时代以后,战争成本的构成主要是火药、枪弹等武器装备的费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高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战争成本结构变化更大,物资储备、人员培训、武器装备的购置和维修、战场及保障设施建设费用大量增加,成为战争成本的主要构成。

  2、战争经济效益的特点

  首先,战争经济效益具有共享性。战争的最终产出成果是国家安全,而国家安全作为一种纯公共产品,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一经产生就为全社会共同分享,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分享战争胜利后的和平环境,在和平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劳动。

  其次,战争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效益作为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在物质生产领域是很容易比较和计算的,而在战争领域要复杂和困难得多。在战争经济效益中,分子中的“成果”往往是夺取阵地,消灭敌人,很难用“价值尺度”来衡量。而且由于战争类型、样式和规模的不同,战争成本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也往往不同,造成战争效益的比值也不同,战争胜负本身只是一个定性的结论,这些就使得战争经济效益的衡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最后,战争经济效益的衡量要求全面性。真正的战争效益是获得军事、政治、经济上的胜利,而不是单纯在经济上获益。付出较低的经济代价,不仅要达到预定的政治目的、军事目的,还必须在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诸方面都取得整体效益。

  3、战争成本与战争经济效益的关系

  战争成本与战争经济效益两个基本概念,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首先,战争成本与战争经济效益相互转化。对于战争的双方来讲,结果只能是一方赢而另一方输,不可能双赢。因此,战争成本在一方为成本而在另一方则为效益,反之亦然。

  其次,战争成本与战争经济效益相互依存。在计量上,战争成本与战争经济效益脱离任何一方都无法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计量。

  最后,战争成本与战争经济效益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就一场战争而言,其战费消耗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同样一场战争,组织筹划得好,战争成本就会减少;战争经济效益在数量上可表现为各种指标,因此就要受各种指标的影响。

  二、现代战争中影响战争成本和战争经济效益的因素

  战争成本和效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这样几个方面。

  1、现代战争双方的综合国力

  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高技术战争本身固有的特点及高技术战争的高消耗,都要求有雄厚的经济潜力来支撑。因此,现代战争的战略目标能否最终实现,战争成本能否承受,都必然要受到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用于军队建设和战争的物质基础就越雄厚,军事消费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就越充分,国家经济对战争的承受能力也就越强。并且,国家经济实力强,战争的间接成本也会相对小些,如对人民生活水平、维持市场秩序、物价的影响就会小些。一般来讲,一国的综合国力雄厚,投入的战争成本较大,有利于既定战略效果与预期目的的实现,对战争经济效益的提高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2、现代军事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程度

  军事高技术是现代先进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科技中为满足国防和军队技术现代化建设需要,以产生新式武器装备系统、作战指挥系统与作战方法而发展起来的那部分新技术。现代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高了武器装备性能,产生了新式武器系统,研制开发了一些高精尖武器,因此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益,提高了战争的经济效率。但由于现代军事高技术的科技含量高,需要培养大量能够熟练掌握和操纵军事高技术的科技人才,还要提供大量的科研经费,从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战争成本也有所加大。

  3、现代战争的规模和外部环境

  战争规模是为战争投入的各种资源在特定时空中的一种体现。它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空间大小,二是资源投入的多少。在战争目的既定的情况下,战争规模越大,战争成本就越高,战争效益就越低;反之越高。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就其规模而言,比一般技术条件下的全面战争尤其是世界大战要小,但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作用下,其战场空间正在不断扩大,资源投入的数量与质量也不断提高,使得战争成本日益增长。

  现代战争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敌对双方作战时所处的国际形势、其它国家对战争的态度,以及第三国对战争可能的军事干预等。比如,如果第三国军事干预的可能性较大,干预的强度较高,那么赢得战争的困难就相应增大,战争成本也会大大增加,战争效益就会降低。目前,世界一些主要国家都着眼于长远利益的争夺,从军事竞赛转向综合国力的竞赛。时代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战争显然是违背时代发展趋势的,很容易导致“群起而攻之”。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会使现代战争的机会成本大大增多,现代战争的效益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降低现代战争成本、提高战争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在战争中既讲军事效益、政治效益,也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并将经济效益观念贯穿于战争始终。当前,人们对战争效益的认识的偏差主要是认为战争是国家政治目的和军事企图的综合体现,只算“政治账、军事账”,只要能取得战争胜利,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导致战争成本投入过大,造成战费损失和浪费,降低战争经济效益。

  1、制定科学合理的战费预算,正确分配和使用战争经费

  战争经费预算是对一次战争所需要经费的支出使用所作的安排。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必须根据战争意图、人员装备实力、首长决心和作战计划等,统筹全局、讲求实效,并遵循战时财务保障的一般原则,科学地进行规划。在战争经费确定的前提下,提高战争效益,就必须加强战争经费分配与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首先,要优化战争经费内部需求比例,要将战场建设、装备购置、装备维修、物资储备、人员训练和人员需求等各项需求的比例确定好。其次,要合理确定战争过程中各项经费需求的开支数量。现代高技术战争机动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在确定战争经费支出数量时,要做到统筹兼顾、考虑周到、留有余地。

  2、加强宏观控制,不断提高战争经费管理水平

  要使既定的战争经费高效率地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并产生出最大限度的战争效益,必须加强对战争经费运行过程的宏观调控,提高战争经费管理水平。首先,要对战争经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战争经费管理体制不断趋于完善。其次,在提高战争经费的管理水平上,要建立和完善包括军事、行政、法律、思想教育等手段在内的宏观调控体系,正确处理战争经费内部分配的各种比例关系,合理确定战争经费支出数量,科学安排战争经费支出重点;要逐步建立起完整、严密的战争成本管理和战争效益控制的法规体系,使战争成本和战争经济效益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3、注重战前准备,争取作战的主动权

  充分的军事斗争准备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保证,也是提高战争经济效益的关键。现代战争的爆发往往很突然,作战时间短,战前筹划与准备显得十分重要。要不断依据战略形势的变化提前制定作战计划,积极研究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军事科技。

  提高战争经济效益的途径多种多样。除了上述几方面以外,提高战争指挥官的领导能力、建立健全战争效益考评指标体系、正确分析国内国际局势、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等等,也是提高战争经济效益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军正处于新军事变革时期,降低现代战争成本、提高战争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对我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成本和效益的文章篇3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内容,其中变化最大的语文“新课标”广受关注。今年秋季开学后,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将减少400个汉字的书写要求,但义务教育阶段背诵篇目增加20篇;小学生和初中生还要逐步学写毛笔字。(潇湘晨报2月6日)

  教育部对此次修订新课标做出的解释是,“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从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看,修订课程标准,有其必要性,可是,课程标准的修订(哪怕是微调),将带来整个中小学教材的全部修订,为此,在修订时,必须评估教改的成本和效益,如果成本过大,而收益甚微,就需要重新评价修订的价值和意义了

  在新课标颁布之后,各地教育部门即表态,将启动新教材的修订。比如北京市教委表示,会按照“新课标”尽快启动对教材的修订。北京版教材由北京出版社负责修订,人教版教材和北师大版教材将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师大出版社进行修订。最快今年9月,中小学生就能用上新教材。(北京晨报2月2日)这意味着此前的所有中小学教材将再出新版,而以前的中小学教材将停止使用。

  这显然与国家正在推行的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有所背离,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此后,各地开始尝试教材循环使用。可是循环使用的效果并不好,除了缺乏循环使用的意识和配套的管理服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材不断微调出新版——新版一出,循环也就自然中止。节省资金、环保等循环使用教材的好处,被各种现实利益消解。

  重编教材,还只是新课标所带来的一方面教改成本,另外还有教师的培训、课件的修改、考试试题库的调整等等。当然,如果付出这些成本,可以很大程度推进基础教育改革,那也是值得的,而问题是,新课标会对基础教育带来变化吗?

  这从上一轮新课标的制订,其实已经得到答案。2008年,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新课改专家组召集人温儒敏指出,本着减负理念进行的课改,推进非常困难,比改革前还糟糕,加剧了竞争和学生的负担。(《信息时报》2008年7月27日)课程改革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在于我国实行的升学考试制度,对学生的选拔、评价方式没有根本变化,中小学教学,全力关注的仍旧是中高考核心科目的教学,其他的科目,包括课改设计者精心设计的选修课、拓展课,都被学校、老师和学生漠视;而为了让学生获得中高考的高分,灌输式仍旧是最中小学普遍采取的方式,教育部门所倡导的交互式、探讨式教学难以落地。

  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推进的课程改革,只会增加改革的成本,折腾教育的精力,却难以见到改革的成效,这反过来让学校、老师和家长,对教改产生抵触情绪——以减负为名改来改去,大家的负担却越来越沉重。针对这种情况,负责任的教育部门,应该认真调查分析上一轮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从发达国家教改的经验看,每一项教改启动,事先都要充分听取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评估教改的必要性、可行性,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之付出的成本,以及教改预期的效果,为此,出台教改的周期很长,一项改革措施要维持很长时间。可在我们这里,教育政策的调整却比较随意,前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还没有好好分析,就开始启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大大小小的“改革”制造了“改革政绩”,给某些部门带来实际利益,可真正能起到实际成效的改革,却并没有触及。

【成本和效益的文章】相关文章:

和冰心有关的文章11-13

军训的收获和感受文章04-20

自信和力量的励志文章11-19

命运和运气的励志文章05-12

鹰和蜗牛励志文章04-25

煤矿安全生产演讲安全和效益保障05-07

公路管理站成本效益年活动工作总结模板04-05

写景文章好开头和结尾04-04

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的高考励志文章11-13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的文章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