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为南方人的绕口令

时间:2022-04-30 09:28:24 绕口令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难为南方人的绕口令

  导语: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语言游戏,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绕口令。欢迎阅读!

  化肥会挥发

  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

  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

  黑化肥挥发发灰会花飞;灰化肥挥发发黑会飞花

  黑灰化肥会挥发发灰黑讳为花飞;灰黑化肥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

  黑灰化肥灰会挥发发灰黑讳为黑灰花会飞;灰黑化肥会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化为灰

  六十六头牛

  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翻倒了六十六篓油,折断了六十六棵垂杨柳,砸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了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老六放牛

  柳林镇有个六号楼,刘老六住在六号楼。有一天,来了牛老六,牵了六只猴;来了侯老六,拉了六头牛;来了仇老六,提了六篓油;来了尤老六,背了六匹绸。牛老六、侯老六、仇老六、尤老六,住上刘老六的六号楼,半夜里,牛抵猴,猴斗牛,撞倒了仇老六的油,油坏了尤老六的绸。牛老六帮仇老六收起油,侯老六帮尤老六洗掉绸上油,拴好牛,看好猴,一同上楼去喝酒。

  天上七颗星

  天上七颗星,地上七块冰,台上七盏灯,树上七只莺,墙上七枚钉。吭唷吭唷拔脱七枚钉。喔嘘喔嘘赶走七只莺。乒乒乓乓踏坏七块冰。一阵风来吹来七盏灯。一片乌云遮掉七颗星。连念七遍就聪明。天上七颗星,地下七块冰,树上七只鹰,梁上七根钉,台上七盏灯。呼噜呼噜扇灭七盏灯,嗳唷嗳唷拔掉七根钉,呀嘘呀嘘赶走七只鹰,抬起一脚踢碎七块冰,飞来乌云盖没七颗星。一连念七遍就聪明。

  司小四与史小世

  司小四与史小世,四月十四日十四时四十上集市,司小四买了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史小世买了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司小四要拿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换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史小世十四斤四两细蚕丝不换司小四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司小四说我四十四斤四两西红柿可以增加营养防近视,史小世说我十四斤四两细蚕丝可以织绸织缎又抽丝。

  酸枣子

  山上住着三老子,山下住着三小子,山腰住着三哥三嫂子。山下三小子,找山腰三哥三嫂子,借三斗三升酸枣子,山腰三哥三嫂子,借给山下三小子三斗三升酸枣子。山下三小子,又找山上三老子,借三斗三升酸枣子,山上三老子,还没有三斗三升酸枣子,只好到山腰找三哥三嫂子,给山下三小子借了三斗三升酸枣子。过年山下三小子打下酸枣子,还了山腰三哥三嫂子,两个三斗三升酸枣子。

  【相关阅读】绕口令

  绕口令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绕口令 的产生,可以追寻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古籍中侥幸保存下来的《弹歌》“晰竹,续竹,飞土”,相传为黄帝时所作。据考证,这是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歌谣,其中,已经有了绕口令的基本成分——双声叠韵词。由此推想,很可能在文字出现以前,绕口令就已经萌动于中国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之中了。

  随着语言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我们的祖先越来越注意汉字字音前后各部分的异同现象,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双声叠韵词。这些双声叠韵的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缠绕混淆;处理好了,又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音韵美。这使得一些人想到寻找规律,练习发音,训练口头表达。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把一些声韵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故意兜圈子,绕弯子,连续成句子,教儿童念、诵。

  其中一些音韵响亮而又拗口、诙谐风趣的句子,不仅儿童喜欢,不少青年人也很喜欢。这样,一个人唱出或几个人唱与,就在人民群众中耳口相传,流传开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又不断修改、加工、充实、完善,使它更近似于一首首幽默诙谐的歌谣,更加妙趣横生。至于谁是绕口令的具体作者与修改者,人们根本没有留意。因此,也就无所谓哪首绕口令是哪个人的作品了。

  由于绕口令  的逐步完善,在人民群众中日渐流传,一些接近下层人民的文人也开始注意这一通俗的文艺形式。稍后于屈原的楚国作家宋玉,就曾经把双声叠韵的词汇引进了诗歌创作的殿堂。长篇政治抒情诗《九辩》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大量采用了声韵相通的词,使得语句音节错综变化,读来音韵谐美,情味悠长。这无疑大大扩展了它的地位与影响。不少文人还在喝茶饮酒的时候,即兴编上几句,当作酒令,或者教给儿童念诵。

  保留至今的古代绕口令,差不多都是文人模拟中国民间绕口令作的。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唐代诗人温庭筠在1000多年前的《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作双声诗》:“牺息消心象;檐楹溢艳阳,帘栊兰露落,邻里柳林凉,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岗,潭庭月淡荡,仿佛复芬芳。”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作过《吃语诗》(“散居剑阁隔锦官”),明代文学家高启作过《吴宫词》(“筵前怜婵娟”)。从内容上看,这些绕口令大都是酒足饭饱之余的乘兴消遣之作,没有多少价值,从、形式上看,几乎都是咬文—嚼字的文字游戏,书卷气浓重,晦涩难懂,最广大的下层民众与少年儿童只有敬而远之。这大大影响了绕口令的语言价值与文学价值,影响了绕口令的普及与提高。关于古代的绕口令,明代文学家谢肇涮所撰的《文海披沙》卷五,曾作过一些记载。

  另一方面,中国民间流传的绕口 令保持与发扬了它的通俗浅显的特点,越来越完善,并且被搜集整理出来。清朝末年,意大利驻中国的官员韦大利搜集的《北京儿歌》(1896年出版,英汉对照本)中,就有绕口令《玲珑塔》。何德兰搜集的《孺子歌图》中,也有绕口《秃丫头》。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现代文学越来越接近下层人民,随之而起的儿童文学也逐渐成为文艺大军的一个支队,这为绕口令的发展又开辟了一条道路。但是;由于社会意识与创作者思想的局限,不少绕口令的基调还是很低的。例如《螺蛳与骡子》:“胡子担了一担螺蛳,驼子骑了一匹骡子。胡子的螺蛳撞了驼子的骡子,驼子的骡子踩了胡子的骡蛳。胡子要驼子赔胡子的螺蛳,驼子要胡子赔驼子的骡子。胡子骂驼子,驼子打胡子,螺蛳也爬到骡子头上去啃鼻子。”这反映了旧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新中国建立后,绕口令的思想内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例如20世纪60年代流传的绕口令《赔钵钵》:“你婆婆借给我婆婆一个钵钵,我婆婆打烂了你婆婆的钵钵。我婆婆买来一个钵钵,还给你婆婆。你婆婆说什么也不要我婆婆赔钵钵,我婆婆硬要把买来的钵钵还给你婆婆。”这就反映了60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新的时代气息。

【最难为南方人的绕口令】相关文章:

最经典的绕口令11-21

最经典的儿童绕口令05-10

最简单又好记的绕口令11-21

史上最难最变态绕口令02-23

以困难为话题作文05-09

别总是难为自己05-11

以磨难为话题的作文11-17

以苦难为话题的作文04-17

本年度最搞笑绕口令05-10

以灾难为话题的情感作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