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一棵树

时间:2018-06-13 16:08:00 经典散文 我要投稿

经典散文一棵树

经典散文一棵树1

  夜幕静,灯火明。

经典散文一棵树

  窗外风吹不止,透过隐约泛光的玻璃窗子,看到窗外那模糊摇摆的身影,忽远忽近,略有几丝脆弱的哀叹;忽明忽暗,在远处灯光的照耀下,不断的弥漫你的视野。

  像是在宣泄,在征服,摇摇欲坠的黑影不断地挥洒着自己激情的舞姿,仿佛要与风一起挑破夜的静谧与安详。又像几把利刃,要将这空寂的夜空划破。隔着窗子,我什么也听不见。

  又恍若无助,无奈地随风飘摇,任其摆布,黑色的魅影在天空上演诗篇,似一个无神的少女,睁着空寂的眼珠,不知所措。没有灵魂的空壳,显得无比孤怜。隔着窗子,我什么也看不清楚。

  风吹久了,消散了原本迷糊的空气,也不觉得有停下的意思,那些挥舞累了的黑影,也得以解脱。

  不远处斜视过来的幽黄光影渐渐消失,像是被风吹散的记忆,陈旧而又充满褶皱,渗进空灵的夜色中,无影无踪。

  在沉寂的空气中,细看着那庞大而又脆弱的身影,感觉又真切了几分。古老的皱纹在暗暗交错的流光下仿佛穿越了几个世纪的沧桑,微微倾斜的身体正在低吟着那些来自上古的乐典,庄严、典雅又凄凉。

  巨大的身影被更为无垠的苍天所笼罩,像是一盏盛开的莲花,在这苍老的大地上绽放,在天地之间屏着呼吸,悠长、宁静。

  黑影微微颤抖,风又来了。

  依稀有零零碎碎的“吱呀”声透过玻璃传进耳朵,微小、而又颤抖地哀吼、无助,依旧拼命反抗般不羁。

  像是一团黑乎乎的火焰,在万籁俱寂的夜空下越烧越旺,在狂风的吹打中忘我地摇摆,用那沸腾血液抗击自然的力量。动作虽然有些杂乱无章,但却不失一点强硬的味道,与风在空气中交错,谱写出一曲不屈服的旋律。

  随后而来的,是从天外飘洒过来的水珠,从天空中划过一条看不清的弧线,掉落到任何一个敞开的角落。

  风,雨。黑影被一团杂乱的声音所遮掩,模糊不清。

  不知持续了多久。

  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床头竟洒落了几缕斑驳的阳光。看看窗外,在漫天黄澄澄的光照下,依然带有几丝水汽的空气中,苍老、古朴的身影,居然弥漫着一身新生的清新与活力。

  枯黄的衣裙随风褪下,取而代之的是绿的光环。

经典散文一棵树2

  在学校车库西南角,有一棵树,名字我却不知道,不过,应该是落叶阔叶树吧。每当上班的时候,闪过家属楼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它。那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它总是不卑不亢的走进你的眼帘,不是故意的,却是你无法躲避的。

  树长的不好,雍容华贵在它身上连影子也找不到,也谈不上什么清秀幽雅,柔媚就更是对它的讽刺了。如果非要给它一个定位,我想,那是树中的一个野小子了。个子不高,也不直,枝条却乱七八糟的长着,一看就知道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人世间流浪了。树冠总是一边大一边小,倒象是这小子晚上胡乱在哪儿睡了一晚,把头发睡的偏过了一边。树身上却总是伤痕累累,却又像是每天都在和别人打架了。现在初冬了,还顶着一头发黄的干叶子,在冷风中瑟瑟发抖,是无家可归么?

  但,它却倔强的很。每天,不管刮风下雨,总是站在那里。那乱七八糟的枝条遇风起舞,逢雨垂露,见雪相拥,得尘披身,却也不曾听到过它的呜咽与愁苦。

  春天,松树翁翁郁郁,泛出一片青翠来,它也悄悄的吐出嫩牙,在春日里发着亮亮的光,丝毫不因自己单薄与稀疏而有一丝的自惭。

  夏季,万木争荣,郁郁葱葱,它便也张开自己的枝叶,把贮了一春的绿都放了出来——或在娇阳下默思,或在暴雨中沐浴,或在狂风里飞舞,或在闪电里屹立。它没有恐惧,没有忧愁,对过去的一切,它没有留恋,对未来的一切,它没有幻想,它只是活在当下,思考在当下,快乐在当下,搏击在当下。

  秋天,它轻轻摇着自己又多了一份结实的身子,把自己那张扬了一夏的绿渐渐放在心底,拿出珍藏了已久的金冠来,快活的戴在自己的头上。它知道,金冠很快就会被秋风带走的,但,为什么不抓住瞬间的灿烂,却要去空想迷朦的未来呢?其实,戴着金冠的它也好美呢。小孩子便去摘那金叶子,也想给自己编出一顶金冠来,它却并不阻止,任小孩子把那金叶子摘走。有时,小孩子在它身边玩,它便招过秋风来,让秋风给孩子们扔下几片金叶子来,它多想把自己的快乐也与他们分享呀。其实,它只有这一顶金冠呢,它好喜欢,却并不想独占,它只想让更多的人也快乐呢。

  冬天来了,金冠没了,露出了一头枯黄而散乱的叶子。冷风袭来,叶子瑟瑟的不住的掉在地上,掉在干枯的小草里,掉在冰冷的台阶上,那枝条却更显得清瘦而倔强。摸一摸,冷冷的,却并不是干枯,是一种实在的有分量的冰冷。推一下,沉沉的,不为所动,依然那么坚毅与执着。如果有一场大雪,那更显得它的坚实与厚重了。它从没想到去温室里呆一会儿,它喜欢大自然,喜欢这种自然的赐予,哪怕只是冰冷的雪,狂暴的风,它都坦然而快乐的接受。也许它知道,正是这种经历,才能真切感觉生命之春的美好。何况,它的内心藏着的绿,还等着明春发出嫩黄而快乐的光呢。

  ——这棵不为人关注的小树哦。

  它就这样长在那儿。天天披星戴月,日日餐风露宿,不慕松之挺拨,不悲人之不知,或卧云看月,或听风呤雨,或含雪啮冰,或默读娇阳。仿佛一切都是那么自信,那么快乐,从不曾听见它的呜咽,也不曾看到它的悲伤,那是因为它内心里不曾失去那一抹绿么?

  我不禁要对它肃然了,那只是一棵小树呢。

经典散文一棵树3

  我的桑树兄弟没了。

  屋后有人要修屋,那棵桑树虽不在他的地界,却很妨碍干活,母亲说,没必要为一棵小树为难邻居,我当时心里“咯噔”一声响。

  哎,我连你最后一面都没见着,我回去时你已经全身干枯。

  你是我亲手种的,记得那年我才九岁。这些年,我们家附近的树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或老,或死,或砍,迅速减少,只有你始终守着这个家,在我出门在外的日子里不离不弃,不嫌弃这个家的贫瘠和荒凉,可谓劳苦功高。

  二十年了,你从一根不起眼的筷子大小的小木棍,长得比房子还高,比我的腿还粗。小时候,每次看到书上和电视里说“二十年后”,就觉得很不真实,小说家就爱夸大其词,胡说八道,没想到今天我竟然也用到这个词,时间赋予我使用它的权利,时间过得真是快,一眨眼你就陪了我们这么多年。

  山里出生的孩子,80年代不论男女都会养春蚕,那是一种成长游戏。吐丝、成蛹、化蝶、下卵、孵化,日子漫长而快乐,上课、玩游戏,哪怕跟父母下地干活都舍不得离身,谁都不觉得麻烦。养得多就卖给别人,换取文具和糖果。蚕是前辈传下来的,他们长大了传给我们,我们长大了就传给后来的孩子。养蚕就像打陀螺、滚铁环,一代代继承,因为生命的存在,这种继承最鲜活有力。

  我们村只后山有两棵桑树,而且瘦弱不堪,叶子也不丰满,稀稀拉拉,无法供应足够的桑叶。不像隔壁村的桑树,枝繁叶茂,格外肥大。苦于原料不够,每年都有不少蚕饿死,我们不得不经常冒险去隔壁村偷。那个村养了很多狗,它们每次都追着我们赶,全都凶神恶煞,我身体的一个地方至今还存留着它们的牙印。

  我决定从隔壁村偷一枝回来插,我们村的那两棵树,基因不好,一看就是长不成大树的。

  当时你可怜兮兮,真只有筷子大小。你离开母亲,初来乍到,不知是否会水土不服,能否独自生存下来。我们家后面有几块巨石,石头之间有一个土槽,那里的泥土厚而肥沃,我把你安置在那,离大路不过两步之遥。我多希望你快快长大,隔三差五就去看看,有两次还忍不住将你拔出来,看看有没有生出根,这个举动险些把你害死。母亲当时骂我太性急。尽管是晚春,早已过了扦插的最佳时节,你还是长大了,并顽强地度过了第一个冬天。冬天一过,你就芽包突起,春天里最早发芽,你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比我还急。三年以后你才有了一棵树的雏形,枝叶招展起来,可等你真正像个大男人,树干壮硕时,我已经过了养蚕的年龄。

  你长大了,我也长大了,最初的愿望成了空头诺言,而你却成了我成长的象征,从此,我彻底把你当成兄弟看待。

  我们家在村口,太招人耳目,你的叶质又好。每年的养蚕季节,孩子们都来找你帮忙,把你的叶子摘去一半。你来我往,络绎不绝,屋后的那条路都踩陷了。看见他们,我就像看见了原来的自己,我在心里对你说,兄弟,你就忍了吧,把他们当成我。但我心里还是有点担心,你还不够强壮。直到你彻底长成一棵大树我才放了心,你的肩膀已经足够承担两个成年人的重量,我爬上去试过。

  七年前,你开始结桑葚了,好大一颗,跟五月泡一样。孩子们太贪嘴,为了摘到顶上的桑葚,爬得太高,压断了一支主干。为此我还发脾气吓唬他们说,不爱惜树,就再也不准他们来了。他们都吓住了,从此对你毕恭毕敬。好在,你的伤疤恢复得很好。兄弟,我们真像,真的,你跟我一样倔强,再疼都不喊出来,不让别人听笑话。

  后来,村里的孩子都不养蚕了,没人再来要桑叶,就连桑葚都很少来摘,他们现在玩的东西多了,嫌麻烦了?记得我们那时,就连上课都带着,哪怕被老师罚站,也一刻不离带在身边照顾,不知他们现在都玩些啥。

  有好几年,你就寂寞地长着,没人来采叶子,到了秋天桑叶落满一地,看着好生奇怪。那时,我们家门前的树大多还在,我没太注意到你内心的孤独。

  桑葚兀自长着,无人来摘。有一天母亲闲来无事去弄了一大捧,她兴奋地给我打电话说,没想到这棵桑葚这么好吃,好多年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桑葚了,当初我好像还不同意你种来着。她还说:“其实,我小时候也养过蚕的,不知道为啥,现在村里的孩子都不养了……”我知道她这是想儿子了,想我了。我跟她说,妈,想我的时候就打电话,她说电话贵呢。我又说,那你就看看那棵桑树,把它当成我好了。她就不说话了,沉默半天,不知是看你去了,还是在一旁偷偷流泪……

  每次离开家的时候,我都要对你说一番话:兄弟,我走了,我不在的日子全靠你替我守着这个家,陪着咱妈。我告诉她了,让她把你当成我……

  如今,我走的时候再跟谁去说这些话?

  这个家从来没有大富大贵以显示你的身份,落寞荒凉成这样,是我的不对。即便如此,你也从未嫌弃,每年都生机勃勃,身板越发粗壮,不像陈六家门前的那棵桃树,几年不管就半死不活,等主人一回来,又红光满面,活灵活现的,一点骨气都没有。

  我现在真后悔,后悔为赚点可怜的钱,忙些毫无意义的工作,而没来得及看你最后一眼。这实在是我的不对,我太对不住你了。

  自从我的户口离开村庄,村里人亟不可待要消灭我的一切痕迹。我的田,我的地,我留在村里的一些还可以用的东西,都被他们步步蚕食瓜分掉,现在村里的一切都没我的.份,在他们看来,又少了一个人和他们争夺。就连我走过的路,也被彻底改造,我几乎都认不出来;我说过的话,更没人记得,我本想寄托于你,没想到,如今就连你都砍掉了。

  兄弟,你不在了,以后谁替我守这个家呢……

经典散文一棵树4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前边择录的文字,我估计看到和学习过的人非常多,而且也都特别熟悉。对,你说的没错,它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初中学习并背诵过的,著名散文佳作《白杨礼赞》里的结尾文字。为什么要用著名文学家矛盾的《白杨礼赞》作为我的文字开篇词呢?

  那是因为我要去的地方和要讲的故事,终于和《白杨礼赞》又扯上了关系。因为我从《白杨礼赞》读懂了白杨树,读懂了西北人民积极向上、读懂了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热爱生活的那种精神。当然,读懂这种精神并不是学习这篇文章的当时,而是学校毕业后将近二十年的20xx年秋天。如果我当年理解透彻,读懂了作家的这篇美文,也不至于当年完不成课文最后“全文背诵”的课后作业,也不至于每一次课前背诵,因为完不成任务而挨罚站的人都是我,说起来记忆犹新,有点惭愧。

  德都公路紧张忙碌的抢修维护工作已经结束,短暂的二十天结束后,收到了公司中新标的通知,我们又要从宗加乡出发,去一个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一颗树”。“一颗树”也就是一颗白杨树,因为几百里地的戈壁滩,就长了一颗高大的白杨树,因此“一棵树”从此,从一个量词变成了一个地名,也就是我要说的“一棵树”。这棵白杨树直径差不多有五十厘米粗细,有三十多米高,树冠正如矛盾先生说的,她把自己的身材长成一束努力向上,永远给人以力量的象征,在小柴旦湖边施工,让我再次深深地感受了茅盾先生《白杨礼赞》所赞美的那种西北精神,亲眼目睹了一颗白杨树的四季流年。

  “一棵树”大致的位置在国道215线中段,北边翻越当金山,经过阿克塞县和玉门,可以到达甘肃省的敦煌、嘉峪关和柳园;南边经过海西州大柴旦行为委,翻过一个垭口到达小柴旦湖,再经过锡铁山,经过青海最大的钾肥基地察尔汗盐湖,然后就到达“高原明珠”格尔木市,可以说,国道215线是我国西部连接南北的主要通道,这次工程主要任务是国道215线的路基路面改造工程,我们项目就分配在大察线B标,项目部驻扎在小柴旦湖边的“一棵树”,也就是七十年代,青海海西州养路段所建的公路养护工区二十六道班的住址。

  这里给大家需要叙述清楚的就是大柴旦和小柴旦,大柴旦镇在国道315线和国道215线的结合部,两条国道在这里交汇,315线从西宁到柴旦镇一路向西可以去新疆的库尔勒,小柴旦湖从大柴旦出发一路向南,经过格尔木和国道109线在格尔木交汇,可以一路往南翻越昆仑山口和唐古拉山到达西藏的拉萨,大柴旦在小柴旦湖北边。也不知道这样说大家是否理解清楚?

  “一棵树”就在小柴旦湖的西岸,“隔着国道215线就是项目部,“一棵树”的那颗白杨树就在项目部东边,也就在国道215线的路东边,青海当地人口中的“一棵树”指的就是这颗高大、挺拔、伟岸、努力向上的白杨树。其实,“一棵树”不仅仅只有一棵白杨树,在白杨树的北边附近五米左右还有一口机井,这口机井由于距离小柴旦湖边最多不超过一百米,因此井水很旺盛也很浅,我当年还曾经在井上用绳子打过水,打水很方便,一个人五分钟就可以搞定一担水,不过这水井里的水碱性很大,洗衣浇树打扫卫生没有问题,如果人和畜牲用水最好谨慎使用。根据当地人说,“一棵树”早在几十年前二十六道班居住时期还真不是一颗树,也不是一口井,而是两口井两颗白杨树,后来由于暴雨发大水,大门口的那口井被洪水冲来的砂石掩埋,白杨树旁边的那颗小白杨树被洪水抓走了,从此大白杨树肩负着两棵树的信念,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从不放弃自己向上的决心,因为她知道只有她坚强了,南来北往的行车和路人就有了方向就有了航标。或许是因为矛盾的美文《《白杨礼赞》》,或许是因为它是方圆几十公里戈壁上的唯一一颗白杨树,我从心眼里敬重她的毅力,敬重她的傲立,在我的眼里,敬重他就是敬重一颗鲜活的生命,敬重大西北的精神。

  我敬重代表大西北精神的这一颗白杨树,然而,我更敬重的是这口水井。过往客商和路人平日里看到的是白杨树的挺拔,看到的是白杨树的傲立,然而很少有人在意白杨树旁边默默奉献、默默为这棵白杨树提供水源的这口井,没有这口井在树的旁边存在,那么这颗树又怎么能够完成自己的初心使命和理想呢?于是我又从白杨树和水井,想到了那些为家庭、为社会默默奉献的平常人,如果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又怎么能够体现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组织的和谐发展?怎么能够体现一个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和价值呢?因此领导也罢、名人也罢、自己的单位也罢,我们不可轻视,然而社会、组织、家庭、或者身边的平凡人,我们更不能轻视他们的存在。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珍惜生活中的美好遇见,自己觉得尤为重要。

  说着说着又扯远了,在小柴旦湖的南边,原来是青海省内建设的的一个石棉矿,至于什么原因拆迁的我也没有深究过。小柴旦湖就像一块碧玉镶嵌在柴达木盆地的腹部,微分吹来细波荡漾,悠闲而更优雅。飞翔在湖面上的水鸟,是我在施工现场歇息时,最爱欣赏的自然界的好友,她们个个特别地机警,只要有行人靠近,一个个展开灵活的翅膀,顺着湖面向前飘动,他们之所以不走远,是因为湖水里有他们爱吃的鱼虫。

  到了夏天,湖边上的万年青特别旺盛,用镰刀割下来就可以绑成扫地的扫把,在万年青和众多的各种草丛里边,黄鸭就来安家了,黄鸭是戈壁上最自由最浪漫的禽鸟,他们从来都是一家统一行动,公鸭和母鸭一起觅食。黄鸭,学名赤麻鸭,高约62cm。通体橙栗色。雌雄羽色基本相同,但雄鸟有黑色颈环,翅上覆羽白色,飞行时,铜绿色翼镜明显。初级飞羽、嘴、腿黑色,雌鸟无黑色颈环,头顶和颈侧白色。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10枚,卵椭圆形,淡黄色,雌鸟负责孵卵。可以说小柴旦湖边的黄鸭是小柴旦湖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每一次出去到施工现场我都看不够,因为这是老家从来看不到的风景。

  湖边的牦牛群和羊群更是成群成群的过往,海西的牧羊人大多数是蒙古族,他们骑着牧马穿梭于草地之间,牧羊犬的身材特别地高大,总有点让人胆怯害怕,可是从来没见过牧羊犬伤人事故发生,他们总是忠实地围着自己的羊群,尽职尽责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草原的狗比有的人可强多了,起码他们知道吃谁的饭就要给谁干活的道理。

  柴旦小湖的秋天看起来特别的萧条,到了每年的八月份,昼夜温差很大。戈壁的风沙说来就来,从来不和人类商量。每当起风的时候,坐在办公桌前正专心致志地办公,一股黄风过来,年经失修的道班房屋屋顶上就会猛然间落下一层厚厚的沙子和尘土,能做到的就是吹去沙土继续再写。到了白杨树落叶时候,大部分黄鸭迁徙而去,只有极少数黄鸭,在此陪伴着我们,陪伴着这棵高大的白杨树。落完叶子的白杨树依然向上,即使大风摇曳她的枝干,也从来没有动摇过她的坚强意志。这时候的戈壁滩上,只有砂砾石在紧紧追随着拉钾肥的半挂车在飞速前行。

  顺着柴旦湖边往北就有玉矿,记得那年青海正平路桥公司开挖片石时,就曾经挖出来了一种墨绿色的玉石,只是那种玉石里边杂质比较多而已。顺着柴旦湖边往南的215线,向南走二十多公里,就是青海省锡铁山矿业公司。这里昼夜灯火通明,矿井生产从来没有停工。这里盛产铜矿、铅锌矿、铁矿等等,可以说西部矿业也是青海省的铅锌矿的开采冶炼大型矿业企业。

  总之,“一棵树”周边地区,柴达木盆地的腹地,初来确实不是怎么了解,等到工程结束时,确有恋恋不舍之情。柴达木盆地的“一棵树”,我后来确实很喜欢她,我也特别敬畏那棵笔直站立的白杨树。她的那种精神,那种气质,矛盾先生的《白杨礼赞》里边的溢美之词,我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是一座丰碑,她是西北人的象征,她更是人类的精神和毅力的象征。

  我爱柴达木盆地,我爱小柴旦湖,我爱“一棵树”,我爱通向“一棵树”的那条公路,更爱自己那年那月走过的人生之路。“一棵树”是我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经典散文一棵树5

  法国小说家科莱特在《黎明》一书的开头,引用了母亲76岁时写给她的一封信。她的母亲茜多妮深感遗憾地拒绝了女儿的邀请,因为,尽管她非常渴望去看女儿,但她那稀有的粉红仙人掌马上要开花了,那可是4年才有一次的盛事。“我已经是一个很老的老太婆了,如果在我的粉红仙人掌即将开花时我离开,我确信自己应该看不到它再次开花。”

  我一直喜欢这一章,但第一次读它时,尚年轻的我还真是不能理解。只有现在,当我家后院的那棵海棠树繁花似锦之际,无论多么有吸引力的邀请我都会拒绝,我这才理解了茜多妮。

  年少时,我从没想过自己会爱上一棵枝干多瘤节的树。在布鲁克林——我成长的地方,我家的庭院里也有几棵很漂亮的树,但我只记得无花果树和木槿,那是因为它们会吸引来成群结队的蜜蜂。其他的树,从吐出新叶到叶落,都没引起我的注意。

  后来,当我使用“抱树人”(抱住树木以使其免遭砍伐的环保者)一词时,我非常确定自己不是。但现在看来,我已经变成一个“抱树人”。

  30年前,当我和丈夫、大儿子搬到哈德逊山谷的这所农舍来时,海棠树已经在那里了——后院的中央。我不知道是谁栽下它,也不知道它已经在那里生长了多久。然而,从我们搬来的那天起,它的存在就不容忽视,因为它简直太美了!

  春天,是海棠树最华美、绚烂的时候。通常,它那带有深粉色脉纹的雅致白花会在一夜之间突然绽放,令人无限欣喜。但我也爱开花之前的日子,氤氲的光环(一种只有在特定时间、特定光线下才看得到的红色薄雾)笼罩着整株树。

  夏季的到来让我有些许遗憾,但还是着迷。我看着它的花朵渐渐凋谢,树叶由黄绿转暗,每一天都呈现出不同的风姿。

  我常常想,植海棠树的人可谓独具匠心——海棠树的一边被房子遮蔽,另一边有森林掩护,所以它的叶子秋冬时能多在枝头停留许久。直到下第一场雪,它的叶子才徐徐落下,袒露出镶嵌有灰绿苔藓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黑色树皮。还有我丈夫,是他使海棠树成为现在的形状——一半任其自然生长,一半修剪成卵圆形,使它宛若一个悬停于空中的巨大飞碟。

  像许多伟大的爱一样,我对海棠树的强烈喜爱也是慢慢积累而来的。几年前,我对它的爱达到了顶点。那时,我们增建了一处建筑,把我们家后面的二楼变成了一个树屋。完工当天,我第一次走进房间时无比震惊,仿佛我初次与海棠树如此接近。我坐在书桌前,前方就是我的爱人、我的灵感、我飘飞思绪的栖息处。

  别人有俯瞰城市或远观山水的窗子,而海棠树是我们卧室窗外的风景。早上如果有一点时间,我丈夫和我必定坐在床上边喝咖啡边欣赏海棠树。我们的床头柜上放着一个望远镜,因为总有东西可看——鸟儿忽飞忽落于树上,小动物们在树下忙着寻找果子吃。

  海棠树是动物的乐园。以它为背景,红雀和冠蓝鸦都显得分外惊艳!鹿抬起前腿够食低处树枝上的青绿果实,到了秋天,它们吃了地上发酵的果实后,便现出颇具观赏性的有趣醉态。

  我居住在乡下,生活在大自然中。海棠树是我与大自然最紧密的联系,它是窗内与窗外所有事物的桥梁。我花园里的花盛开后即消亡,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海棠树却不断自我更新和变化——提醒我大地蕴藏着不朽的能量。

  科莱特是如此给她的母亲写的回信:“每当有一种力量的渴望或刺痛的利刃侵袭,我感觉低于自身的一切遭受我自己平庸无才的威胁、被一块失去力量的肌肉吓到时,我仍然能抬起头,自语道:‘我是那个写那封信的女人的女儿。’”我不要求这种来自朋友和家人的赞颂。我只是希望,当我的海棠树恰值花期而我拒绝出访时,他们能够理解,并且不要放在心上。

【经典散文一棵树】相关文章:

1.一棵树记得散文

2.一棵树的怀念散文

3.悼念一棵树抒情散文

4.向一棵树致敬优美散文

5.经典散文

6.一棵树的自白的优美散文

7.年味经典经典散文

8.行善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