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若天然抒情散文

时间:2018-10-07 12:18:58 抒情散文 我要投稿

允若天然抒情散文

  有一个一夜之隔就使昨天变成陈年的日子,它的名字叫“元旦”,是每一年的第一个白昼。因为新的一年从这个日子开始,尽管它毫无殊致,照样是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垂落,但在文化意义上非同一般。

允若天然抒情散文

  时间、日子、岁月,从时光、时空的角度来讲,所对待的人与万物是一样的;但以文化意义而言,人类不与万物相同。万物,动物、植物,不会搞什么欢度元旦、庆祝新年之类的文化节目、娱乐花样,也不会将这个日子命定为“元旦”。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在文化中创造价值,是人类最大的自豪。从宇宙到世界、从天地到人,再从世界到社会,这是一个从无(极其虚廓的空间)到有、从自然到做作的过程。自然与做作,其间的分别在于人;自然是非人为的,做作是人为的;世界是自然的,社会是在文化作用中形成的。因此,要而言之,文化就是人类做作达成的效果。

  在生活中做人、做事,我们对“自然”、“天然”的理解、拟用,是跟文化、个人情感参合起来的,属于若天然、若自然,并非纯粹的真天然、真自然。比如,我们说某某人姿态自然,这其实是那人的仪态得体、动作有度;人类真正的毫无文化成份的姿态自然,只能是百万年前茹毛饮血、与禽兽共同生活的原始人。我们所说的感情自然流露,这只是对真实情意的流露不加掩饰的率真;率真等于若真之类,并非纯真的天然、自然。

  做作,是制造文化的手段,它有笨拙、灵巧的层次和技术、艺术的`分别。技术,重于经验,在重复操作中,是机械的;灵巧的技术,就会近似于艺术。艺术,得于灵感,不断地创新,有时候讲究大巧若拙,但一旦不再灵活,就会沦为技术。这也就是说,艺术品是不能批量生产的,凡是批量生产的东西,就只是讲究技术而非艺术。

  技术跟天然、自然的距离,较艺术远了许多。艺术以天然、自然为追求,最高境界叫做妙造自然;造作加工的艺术,其美妙的地步,到了宛若自然、犹如天然的程度。当然,有许多天然所成、毫无人为做作的东西,例如美玉、奇石,尽管跟妙造自然而成的东西几乎一模一样,那可不是艺术品,而是天然的“艺术品”。

  去年十二月下旬,同事老胡送了个好东西给我,是一节凹形竹筒。这种竹筒,我曾听爷爷说起过,但还未见识。

  爷爷在民国末期做过几年木材兼带竹材的买卖,在那几年,他所经手过的毛竹共有几千上万根,其中只有一根是凹形的。竹笋在泥下往上长或刚长出地面的时候,碰上了岩石的尖角,这使笋头有所凹陷,但笋的生命并未夭折,随着笋冒出地面长成了竹,与岩石尖角相接的一面始终是凹进去的;于是,这根毛竹成为难得的凹形。

  凹形竹筒到手后,我赏玩久之,想给它刻上些字。该刻些什么字呢?我为之深思。想了七日,算是在去年的最后一天忖度停当。随即付之于行动。竹筒的凹面刻“允若天然”、弧面刻“德其之致”;这八个字,刻了二天,磨刀多次,刀尖断了一次,算是在今日完工。

  凹形毛竹,是天然而成的。但它被人砍下来并肢解成一节节竹筒,这竹筒就不再是百分百的纯天然了。竹筒的筒口、筒底,锯痕明显,竹皮青黄不一并有破损,这些文化迹象就是它的纯天然已打了折扣的说明。如果,我拿砂纸来磨平锯痕,再将竹皮剥除,那么,竹筒就完全地被人为的加工覆盖了表面。

  无疑,凹形竹筒是天然的“艺术品”。它的成为“艺术品”,从毛竹肢解出来的时候,就已走出了天然地带,进入人类的文化之中接受人为的改造。尽管如此,我们对它的欣赏,将它看待为“艺术品”并制作成艺术品,其意义是在欣赏中还原它的天然殊致;这种欣赏态度和对待方式,乃是允若天然。

  德,真得,真正的获得,是得其本质内涵、形之于体现、不会自作改变的。人类的存在,随着生活、环境、交际改变自我、心理、情趣,对事物的获得总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乃是易有所得而难以成德。世间万物,草木土石之类,乃是有德而无得,它们不会去作弄、占有别的事物,它们的存在就是德的体现;因为,它们是表里如一的,不会有什么主观意识来做作形态。

  毛竹通常是圆的,这是毛竹的天然常德。它难得地成为凹形,也是天然所成,属于殊致之德。天然的具有殊致之德的东西,才会被我们看待为“艺术品”。我们对天然“艺术品”的欣赏,主要便是去感受、领会它的殊致之德;这种感受理会,乃是味其真趣、德其之致。

  允若天然,德其之致,这是一种联贯关系。首先,对天然“艺术品”要有欣赏之心,能在欣赏中还原它的纯天然,才会玩味天然之致,感受、理会它本身所具的德。为此,我只是对凹形竹筒作了清洗、拭擦,刻上了字(包括题款),就不再作弄它了。

  二零一一年元旦

【允若天然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1.素心若简抒情散文

2.你若盛开抒情散文

3.若爱如风抒情散文

4.若缘分只是擦肩抒情散文

5.若天不长晴优秀抒情散文

6.人若只如初见抒情散文

7.梦若只在此搁浅抒情散文

8.你若安心便暖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