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电影优美散文

时间:2018-10-20 16:20:28 优美散文 我要投稿

乡村电影优美散文

  在上世纪60-70年代,乡村电影很盛行,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就连走村串乡看电影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从小是看着乡村电影长大的,对乡村电影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滋味。我老家看电影大多在戏台子前,偶尔也在村子办公室门前连着一片宽阔场地。那个时候,虽说放的都是些战争片,加演的都是新闻纪录片,却都百看不厌,因为它填充了枯燥的乡村生活,电影着实给乡村百姓们带来了精神享受,也留下了时代的影子。

乡村电影优美散文

  儿时常见公社放映员用自行车载着放映机、喇叭、影片和银幕行走在乡间小路上,那个时候,感觉当个放映员就很吃香,骑着自行车悠哉悠哉的,放着电影也是轻松愉快的,大人孩子见了,离着大老远就高声打着招呼:放电影的师傅,今晚放什么电影?放映员就不厌其烦地回答着一个个遇见他的大人孩子:放XXX电影,还有加演片XX新闻纪录片。那时最关心放电影的还是孩子们,一打听明白了,小伙伴们就会主动地互相转告:刚才看见放电影的来了,今晚放XXX电影,还有一块加演片。说完后脸上洋溢着预先知道的自豪感。

  放映员进了村子,就放慢了速度,刚支下自行车,大人孩子就凑热闹似的围拢上来,大多是半大孩子,总爱献殷勤似的帮放映员把放映机从自行车上拿下来,把两根放映杆子立起来,再按放映员的要求把银幕升起来,大一点的孩子就帮着把两边的大喇叭挂起来。放映员看着天擦黑了,就开始调试着音响,把放映机对着银幕调试着光,把放映机子前后左右移动移动,旁边的人就把占好的座位跟着移动移动,只等着放电影、看电影了。

  在乡村放电映时间长了,百姓们都大体能估摸到放电影的时间,来得早了干等着,来得晚了耽误看电影,大多是正快要放电影了,就招呼着自己的亲人:快走吧,电影快开演了。说完,有的还带点食品什么的,在春秋冬季节还要带上需加的衣服,急急地往放电影的地方赶,从四面八方陆续入座,天黑下来时,还有刚干完活赶来的,就站在人群外大声喊着自己孩子的小名:XX,在哪里?人堆里就会有人站起来应答:在这里,有人还会用手电筒照一照,外面的人就借助大灯、手电的光,慢慢挪动着脚步,朝着站起来的人走过去,等到人来的差不多了,放映员就把大灯一关,原来的一片哗然变得鸦雀无声,满场男女老少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到了银幕上。

  电影准备开演了。那时,放映员一般携带两块片子,一块主片,一块加演片,安上了片子,放映员就开始履行程序式地讲话了:广大社员同志们,今晚放映故事片《地雷战》,加演片先调起人们的胃口,然而放映的时候,往往先放加演片,后放主片,因为放映员太了解乡里人的心理了,如果先放主片,大多数人看完就走了,就没有愿意看加演片的了,为避免冷场,他故意把主片放到后面放,这样,看电影的秩序才不乱。偶尔也带着两块主片,随便先放那块都一样了。那个时候放的电影差不多都是战斗片,记得有《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放电影前,银幕上都会打出一段红色的毛主席语录,传来一段铿锵有力的标准普通话录音。在《地道战》开始前是这样说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电影《地雷战》开始前播放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播音员宏亮的声音,听起来精神很振奋,演的次数多了,我们都会跟着读或者背诵下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今仍难忘,还感觉很亲切。

  那时乡村放电影,放完了一块片子,中间还有几分钟换片子的时间,也就等于小小的片场休息,亲朋好友们正好利用这个片刻,说说话,拉拉家常,有时平时不大见面的,以看电影为引子,也见上面了,乡村电影使他们拉近了距离。

  放完了电影,人们才恋恋不舍地往家走,有人还向放映员打听明天晚上在哪个村子里演,等到第二天临近傍晚,都自愿找好伙伴,跑到三里五里、甚至十里八里的村里接着看,小伙伴们就跟着大人们跑了这个村,跑那个村,也不管乡间小路坑坑洼洼,不怕累的小腿痛,不怕走夜路黑乎隆冬,有时打着手电照着路,没带手电的,就点着车外胎的'胶皮照着路,有时看电影的人多了,手电光照不过来,走着走着就走散了,有到了半夜才找到家的,那时发生的典故也多,有跑掉鞋的,还有掉到小泥水湾里的,常常惹得家长们很不满意,但小伙伴们看电影的兴致有增无减。儿时的我也经常跟着大人们跑到十里八乡看电影,亲身感受到了走夜路的苦,看电影的乐。

  从看电影的兴趣就可看出,当年乡村的娱乐节目是多么的贫乏,人们都想通过看电影来调节单调、乏味的生活,有时一部影片能看上四、五遍,甚至六、七遍,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基本背过了,最经典的是《地道战》里的台词:高家庄,高,实在是高!《地雷战》的台词:不见鬼子不挂弦,见了鬼子就挂弦。经常挂在小伙伴们的嘴皮子上,当成了口头禅,谁说得多了,还在小伙伴中赚个聪明,有时都传播到村庄、小路、田野,现在想来,那也是电影所带来的乡村文化。

  乡村电影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时,我正上高中,有一天晚上,学校驻地村子就在学校里的篮球场上放电影,个别同学听说放电影,考虑着抓学习还不是那么紧,就索性连晚自习也不上了,悄悄地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就下晚自习了,等到都回到了学校宿舍,个别看电影的同学就津津乐道着银幕上下的精彩故事,说完了电影的内容,就开始说电影之外的故事,就说有男女青年在那里搂抱着看电影的,有互相把手放到对方裤兜里的,这在那个年代就算开放的不得了了,同学们听了都感到很惊讶。

  那时到十里八乡看电影还不当奇事,有时还跑到县城电影院里去看。记得当时到县城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五分钱,那时五分钱都很好用,我舅母的亲戚就在电影院里管事,我舅母偶尔叫着我的乳名,张罗着说:没事的时候,你就叫着你妹妹到城里去看电影,一个亲戚在电影院里。我那时还真跟舅母的亲戚沾了光,免费看过几场精彩的电影,里面还有舒适的座位。说着说着,又说起城里电影了,其实是一种比较,在县城看电影的感觉比在乡村看电影好多了,但缺少的是乡村电影那种风情。

  如今,娱乐节目越来越多,乡村电影渐行渐远,几乎绝迹,乡村电影成了人们心中的记忆。不过,乡村电影丰富了那个时代的乡村娱乐生活,乡村电影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乡村电影优美散文 】相关文章:

1.乡村电影抒情散文

2.乡村腊月优美散文

3.乡村之秋优美散文

4.乡村小路优美散文

5.乡村的戏台优美散文

6.乡村水埠头优美散文

7.赤脚的乡村优美散文

8.写乡村的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