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感散文

时间:2019-01-02 20:06:54 我要投稿

召感散文

  郎世宁,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赏异。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

召感散文

  ——《清史稿》

  一

  南昌瓷板画的追溯少不了郎世宁。

  我们几乎忘记了郎世宁的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忘记他最初来的身份是天主教耶稣会修道士,忘记他来东土的原因是对中国文化的迷恋。

  在我们看来,他是明清时代那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国际主义者中的一员,他的家乡在意大利米兰,自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来华,受宠康乾雍三朝,于乾隆三十一年,即公元1766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在中国度过了五十一个春秋,虽贵为三品的宫廷画家,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创作,无暇传教。

  他是一位单纯的职业艺术家,人物、花鸟、走兽、肖像、山水无不涉猎,甚至从事建筑设计,著名的圆明园内长春园西洋楼就有郎世宁的理念。

  同时对瓷上绘画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方艺术家影响了东方文化,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不可缺失的版块。

  二

  一个大国的皇帝:康熙。召见郎世宁时已有六十一,康熙被尊为千古一帝,其中还有时常让人忽视的原因,他在百忙的治政之余,对艺术和科学亦投入了深深的情感。

  他不喜欢油画,但喜欢西洋技艺,在如意馆的宫廷绘画创作中,引进了西方的艺术精神,他不认同郎世宁信仰的宗教,但他认同郎世宁的才华,令之全心绘画,不予他传教的机会。

  从而,使郎氏的画风在康雍两朝迅速生长,到乾隆时代已炉火纯青。此时,官办的景德镇御窑厂正值全盛,郎氏一派作为宫廷绘画主流,在皇帝的权威支持下,也就很自然地与瓷文化完成了接轨,使之在著名的乾隆粉彩瓷器中清晰地留下了郎氏痕迹,这种艺术的烙印极为深远,直到近代以来的珠山八友和传承百年的南昌瓷版画。

  三

  当今,南昌瓷板画的创作原则与郎世宁的艺术思维极为接近。

  郎世宁对东方艺术的贡献不仅是展现了欧洲的明暗画法和几何学的透视原理,学者年希尧曾在郎世宁的指导下,首次向中国介绍西画焦点透视法的专著《视学》。更为突出的在于他进行着以西方技法为主体,东方技法为辅助,中西合璧式的新型绘画创作,称之为郎氏新体画,文献上常谓之线画法。

  鉴于东西方文化巨大的差异化,当时中国艺术家对西方技艺并非是全盘接收,甚至郎世宁去世后依然存在不同的声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郎氏画风拥有着不可动摇的主流地位。

  在郎世宁的创作实践中,天才性地嫁接了中西绘画的特长,迎合东方一般审美情趣。比如中国的写真是不受光线变化的常态仪表,而西方的艺术家习惯让脸部在特定的光线下呈现出凹凸状,中国人视这个问题为阴阳脸,仿佛脸上有斑点瑕疵,尤其帝王贵族不允许用此法破坏了他们的尊严。郎世宁等西方画家极力适应东方艺术的水土,尽量让创作的人物肖像接收正面光,以避免侧光中脸部半明半暗的形象。他融中国工笔和西画三维为一体,逼真细腻,并呈现出立体效果,甚至采用胶质颜料在绢上创作,艰难地创新得到以皇帝为代表的权贵们赞许,郎世宁史记般的写实作品在清三代,特别是乾隆时代起到了替代照相的功能,独立或合作完成了诸如《乾隆万树园赐宴图》、《乾隆观马术图》、《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弘历及后妃像》等具有史料价值的绘画作品。

  四

  乾隆皇帝的审美情趣是宫廷艺术家们努力追寻的核心价值观念,在他眼里“写真世宁擅”、“世宁神笔传”,使一个从事西洋画的.欧洲艺术家放置在受尊宠的地位,并使郎氏画风在最广范围内辐射。

  不过,郎世宁的创作必须要遵循清宫的绘画制度,即重要的创作在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过目批示后方可照样准画,“线法”一词正是因为在其稿本中各种描画的对象引向焦点的那些密集的细线得名。

  官窑瓷上创作亦是如此,许多手稿出自郎世宁或他的同僚与门下。郎世宁逼真写实的新体画风从而在瓷器载体上得以再现,后人颇关注亦多争执的“郎世宁瓷板画”横空出世。郎氏画派的介入,使乾隆粉彩呈现出华美富丽、繁缛纤细的艺术气质,并在大清宫廷用瓷原产地景德镇扎下深深根系。

  以致模仿郎氏及其门下子弟的绘画原作成为风气,大量西方油画的景物、人物的瓷上仿作也涌现出来,强调人物的立体感和准确且细腻的质感,一直延续到明末民国初年。

  郎世宁的感召深刻而广泛,他的名字成日后瓷像创作无法绕过去的名字。他写实的艺术精神直接影响了珠山八友,尤其是南昌瓷板画的第二代传人王琦。郎氏掀起了中国瓷板画创作的早期的高峰期。作为中西合璧式的绘画鼻祖,在当下南昌瓷板画的创作及其瓷上的绘写中,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勃勃的生命力。

【召感散文】相关文章:

1.秋游文山公园召文台

2.经典散文秋感

3.散文读后感

4.中召乡劳务输出工作年终总结

5.夏感优秀散文精选

6.雨感优美散文欣赏

7.读书-后感-经典散文

8.经典散文:夜半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