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吴老师的散文

时间:2019-11-07 08:07:22 我要投稿

回应吴老师的散文

  为昨日祭母的事儿牵着,晨起入群时间提前到4:38。

回应吴老师的散文

  得知吴老师5月4日外出,昨晚静下来把群里的分享看完。想象她的慢:戴花镜眼睛胀痛,手机的要转到电脑中放大看,她被吸引而更敬佩大家的贡献。我亦然。

  彦超的叙事激起我的意识流,旅途写到要吐。得到吴老师肯定和提醒: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要写得太猛过于透支身体,建议叙事分享侧重深层体验,有细节,尽量减少议论。除了感动感恩还有静静的思考。

  把杨老师的回应和怀念80岁老母的一稿、二稿读了,叙事功底深厚自不必说,病榻中保持轻灵状态,如吴老师建议我应该细细品味。

  自我感觉,轻灵是从“轻”开始的,然后才慢慢地有轻灵。虽然自己没有达到这样的状态,但一直在努力中。

  轻,是自己长期保持的身体状态。生女儿前82斤,生完后由126斤过完满月降到96斤,一直保持到32岁体重不过百。之后当校长,挽救一所学校由297人一年生源达到986人,期间的艰辛和遇到的烦事自己大多忘记了。本该减重的生活事实是体重一年增重到120斤,让自己总是记忆清晰。后来有过类似经历,忙着熬夜饱一顿饥一顿体重就上去许多。逐渐摸索出经验来,自编一套瑜伽操,做一次15分钟,每天晨起睡前做一次,每月再喝两天苹果牛肉杏仁汤,就不再发愁体重了。我传授给女儿的经验是:轻,不是减来的,得长期保持。

  轻,来得相对容易,减肥就难了。

  学生李伟是我相遇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让自己对所热衷的教育有些许失望,而不是给自己带来成功喜悦的孩子。因为是第一个,在心里烙下的印痕总也抹不去。

  寻找李伟的30年中,自己先后资助了7个大学生,不是为了补偿,也没有需要补偿的。自己的期盼是,上大学的孩子里,有一天会有李伟让我遇到,哪怕是李伟的孩子。自己知道这个想法和减肥一样,是不会保持长久,最终会以失望告终的。但是,就这样固执地坚持是不是有深层的、自己都未觉察的原因,我懒得去想。自己喜欢,做就好。

  有一个和李伟长得像的,东莞的那个,学体育专业,后来当私人教练的阳光男孩。那天我在群里分享他的故事,现在回头看看只是几个数字:5000元、3000元,6000元,7000元。我惊异自己记住的为什么是这些,而不是他给我的生活激励和付出爱之后的满足?

  那孩子是非常懂事的,有什么烦忧和艰难和我倾诉,我第二天再问起的时候,就一句话:我不记得了,然后是灿烂的笑。那段时日,我被他感染,把钱看得那么——轻。内心的忧虑被快乐给挤跑了。那之后,我告诉自己:轻灵身体除了“保持”,关键是让自己“快乐”。

  今日吴老师提到“轻灵”,我发现自己把不该忘记的忘记了:心灵妙境。这是吴老师秘传的良方。她的提醒句句敲击心坎:

  彩文原来遇上了李伟,那个让你牵挂多年的李伟,从彩文的意识流,读出了负疚,想补偿,求完美。其实我们即使爱某些孩子到毕业,彦超回应随笔更多,也保不准就能怎么样,就像唐中云老师说的,不管学生如何,我仍然给予阳光水分,也许在学校那颗种子总不发芽,但离校以后可能发芽,至少在校期间可以问心无愧从没伤害过这颗胚芽。做得够尽心却有遗憾,也不要背上伤人的.负疚。教师只有轻灵前行,才可能更有力量让更多学生受益。

  断线的风筝是轻,线头拽住的风筝是轻灵。我拽着的不是“线”,是“风筝”。

  晨练,我与练意拳的老人学招式。他告诉我:练拳时加一个“轻”的意念,轻轻地走架,感觉与绵沉就会大不相同。他打给我看,两臂如风吹杨柳,轻松飘逸。

  “为什么不加灵的意念?”

  “一加上灵的意念就难免过灵,趋于滑浮不实。”

  老人告诉我,灵是从绵沉而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遇不可求。我似乎有所“获”而有所“惑”。

  想想自己这半个月“写作”的收获:一是读书;二是学习他人,群中每位老师都是我的资源;三是向自己学习,过去的放在当下背景中,不仅视野宽了,能自觉从人性角度觉察发生,也愿意沉浸下来,对过往有了不一样的认知。

  长期的绵沉是从女儿身上学到的。她今年考博同时有四人报名,导师是院士,选人很挑剔。导师喜欢要男生,毕竟是路桥专业,我们国家在世界是顶尖水平。女儿一定要选这位导师,说服我的理由是报名的人越少录取的机率越高。成绩出来,老师打来电话,是女儿出产房的第二天。他告诉女儿得了别人两个人加在一起的分数。女儿笔试和面试是挺着大肚子的,在考场上,是时间没到坚持不了提早交的卷,当时考场老师在后排给她单独安排的座位。老师惊奇,不断问她问题:报档是否来得及,能不能准时参加授课,能不能参加项目研究。我怕女儿太过劳累,接过电话表示抱歉。他说:您教出一个好女儿。我说:好孩子不用教。

  不用教,但得学。这是女儿说的。

  学意拳,走架绵沉,节节贯穿了,挺拔力练出来,轻灵就来了。我知道这样的道理,但由于没有兴趣,只是健身时比划两下,并未投入全部精神,所以学的是皮毛,没有轻灵之感。

  做教育,彦超投入,与学生随笔对话,与参透教育本质、超越功利心关联,与高中生之间生命联结。对于我乃至老师们思考轻灵状态进入心灵妙境是很好的启迪。

  昨天全国数字教育我们做了经验介绍,信息化为教育插上翅膀,教师没有轻灵智慧,提高教育质量是一句空话。

  轻灵与绵沉、贯穿紧密关联。轻灵不是不用力,是借助外力而给力。

  信息教育我需要借力给力。

  李伟的二次成长我需要借力给力。

  和意功大师拍了张照发到朋友圈。为了拍照为了造型为了表现精气神,活灵活现神情外露,那不是轻灵。

  轻灵是平和安逸,深厚庄重,如昨日每位笔下——伟大的母亲。

【回应吴老师的散文】相关文章:

1.给吴老师的信

2.一封无回应的情书散文

3.给吴老师的信2篇

4.老师您为什么不作回应学习心得

5.吴黔地域环境杂谈的散文

6.老家吴家庄抒情散文

7.世间应有吴冠中散文

8.回应别人赞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