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时间:2022-12-07 18:26:37 说明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②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③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A.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B.拟人 作比较 列数字

  C.列数字 列数字 作比较 D打比方 列数字 举例子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打比方)

  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分类别)

  C.我们导弹家族中有许多成员,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分类别)

  D.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列数字)

  3.将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序号填入括号。(3分)

  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D、下定义 E、举例子

  (1)、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

  (2)、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3)、天空中的云大多很美丽,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等。( )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没奶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4.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5.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 。(2分)

  6.第④段首先采用了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艾用于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然后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3分)

  奇招击退红潮

  丹丘生

  ① 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省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

  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

  ⑦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

  (选自2013年第1期《大科学》)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潮的危害。(3分)

  8.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4分)

  9.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3分)

  10.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

  B.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

  C.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1兆赫。

  D.频率为1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13分)

  蛇的文化解读

  邸永君

  (1) 蛇者,吾人类之旧相识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差异巨大,种类繁多。当今存世者约有2500至3000种,其中毒蛇约650 种,我国蛇类有200余种,毒蛇约40种。蛇对生存环境尽管寒暑不惧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树栖、穴居为主。它与先民交错杂居,过从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

  (2)蛇性自强不息。蛇以其以冷血脊椎动物之强大适应性与超强繁殖力,挑战着生存极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难发现其匍匐疾进之行迹;奇寒的冰雪下,隐隐可见其团缩蛰居的身影。水中漫游,无鳍而进;陆上疾走,无足而行。无爪锋之利而震慑百兽;无足趾之强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强之典范也。

  (3)蛇善伺机进攻。蛇以肉食为主,长于乔装,善于突袭,取食对象包括各种动物,且武器强大,多技并用。或缠绕,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猎物防不胜防,不寒而栗。

  (4)蛇有千差万别。同样称蛇,却大小不一,五花八门。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毒蛇中以眼镜王蛇与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者对人毫无威胁,可与人和谐相处。蛇之分化,可视为生物多样性的真实写照与绝佳诠释。

  (5)蛇乃华夏图腾,古人崇其顽强,惧其凶恶,羡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据诸多古典文献记载,辅之以出土文物以佐证,伏羲与女娲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实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区域的东夷部族之图腾,其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娲神话便是崇蛇意识的浓缩与升华。这种蛇崇拜复经多次磨合与融汇,最终形成中华图腾——龙。蛇无疑是龙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6)蛇助文化演进。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体现着人蛇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人对蛇的认识与情感及其对文化的影响。在人类早期岩画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汉帛画已中有蛇神已蛇之尊容。而画蛇添足之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画家重要创作题材之一。蛇在文学领域中亦不乏身影。以蛇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出现甚早,不可胜计。如《诗经小雅斯干》中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之句;屈原《楚辞天问》中,曾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之语。成语中之牛鬼蛇神,原本佛教语,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之异类;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打草惊蛇,比喻因行动草率,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杯弓蛇影,讽刺疑神疑鬼之庸人;加之前述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之事,非但无益,反而受损;笔走龙蛇,则用于形容书家笔法之酣畅,造诣之精深。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戏曲领域,《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却美丽善良,表现出国人对无毒蛇类之接纳与认可。西方文化体系《圣经》中,蛇却是引诱人类始祖犯罪之邪恶化身,是对毒蛇害人现实之概括与提炼。蛇集善恶于一身,而对其特性之不同认知与取舍,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7)蛇富实用价值。以蛇为药,为时已有数千年之久。《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更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间重疾之论断。蛇胆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谓周身是宝。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水平的提高,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确切,蛇之药用价值大为提高,且必将大获进展。

  (8)又逢蛇年,使我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与蛇相关的话题。蛇之 ,皆可激励着我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于坎坷。

  (选自2013年1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11.研读第(6)段,简要概括作者从哪些角度说明蛇具有助文化演进的作用。(3分)

  12.第(4)段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仅与大蚯蚓相仿,体重只有数克。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试加以分析。(3分)

  据不完全统计,与蛇相关之成语不下70个,可谓玲琅满目,言浅意深。

  1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2分)

  A.蛇对生存环境寒暑不惧冷暖皆宜,世界各地分布着大量的蛇。

  B.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长可达10米,重量大约有70公斤。

  C.蛇是龙的主要原型,蛇在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

  D.毒蛇中眼镜王蛇和蝮蛇最为凶残,令人谈之色变;而无毒蛇对人威胁不大,与人和谐相处。

  15.选文第(8)段横线处要填入能体现蛇精神品质的句子。请将所填句子写在下面,使前后文意连贯。(3分〉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小题。(6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6.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

  17.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光环的大小、云彩颜色的排列以及出现的位置上。

  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相关文章:

初中说明文阅读训练题05-02

《超极本》说明文阅读训练05-02

短语专项训练05-12

说明文太阳能阅读训练及答案04-30

神奇的植物血型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04-15

《情绪也让人中暑》说明文阅读训练题05-05

说明文阅读训练: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05-05

中考语文说明文偶然的发现阅读题训练及答案04-30

精选高考英语阅读训练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