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行为随笔

时间:2018-07-05 14:24:39 随笔 我要投稿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随笔

  幼儿园教师责任重大,他们肩负着小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会以随笔形式记录生活,下面阳光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幼儿告状行为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随笔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随笔(一)

  星期二上午,孩子们正在教室里进行阅读活动,他们有的自己选了一本喜欢的书,独自坐在角落里津津有味地看故事,有的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看同一本书,还不时地讨论着书中的内容,这时候,倩倩小朋友突然很伤心地跑过来告状:“祁老师,《天线宝宝》是我先找出来的,优优他不给我看。”优优也理直气壮地说:“书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在我面前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谁。

  对策:

  倩倩是为了求得老师的保护,让老师给自己做主,批评欺侮她的小朋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现在的幼儿在家中都是宝,倍受父母长辈的疼爱,当他们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对老师就有了一种崇拜,感觉老师做出的决定一定是权威的正确的。另外,幼儿心理调节能力较差,每当受到他人的伤害时,极力想寻求保护,得到老师的安慰和同情。我先安定了一下她们的情绪,接着我对优优说:“优优呀,你昨天想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时,雨阳硬是不给你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啊?”优优想了想说:“看不成书,我感觉很不高兴。”我趁机对她说:“那你不让倩倩看书,她也一样会很难过的呀!你们两个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让你们两个人都开心地看书?”优优听了说:“那我们俩一起看吧!”倩倩表示同意,于是她们俩手拉手高高兴兴地走到桌子边看书去了。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极为频繁的,幼儿之间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和,争夺玩具或书籍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有一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平裁决。在这次纠纷中,我通过引导优优反省,并换位思考,相互间要理解、宽容,让幼儿不仅要知道别人有什么样的想法,还要理解别人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想法,让孩子学会考虑一下同伴的感受。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幼儿大胆地与他人协商沟通,提高其独立处事的能力。优优和倩倩听了我的话,两个人坐在一起边看书,边开心地讨论着书中的内容。

  反思: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往往是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这无疑促成了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特点,幼儿的告状行为也正是这种社会现象的折射,而且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之一。

  在幼儿园里,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较低,他们的各种心理过程,尤其是认知过程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独立性还很差,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因此,他们对发生在周围的事情不能进行完整的、全面的评价,也不能应付和处理发生在他们身上或周围的问题,而成人特别是幼儿园的老师就成了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感觉老师做出的决定就一定是权威的正确的。比如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些都是以老师说的为准。在他们心里认为老师对他们的每一次认可、每一次表扬和鼓励都是特别光荣的事,反之,老师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批评或指责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会非常难过。

  虽然,孩子“告状”事小,但老师若不能认真地对待,没有及时恰当处理,久而久之,会影响和淡化师幼之间、同伴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幼儿的性格、品质的形成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

  不管幼儿告状的性质和动机如何,告状的内容是什么,当孩子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发生矛盾时,老师或家长是替他们解决矛盾,还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先想办法去解决,必要时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也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很多老师、家长都习惯于要求孩子在出现问题时,特别是与同伴产生矛盾时,要及时地向自己汇报,以使“矛盾上交”,这样可在替他们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适时适当的“好坏与是非”教育。而长期如此,却会养成孩子们的依赖和顺从心理,导致他们在困难面前首先或只能想到求助大人,不愿意自己独立去解决,也没有这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在着眼于孩子现在的同时,必须要有长远眼光,着眼于孩子的未来。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它要求孩子勇敢、自信,要有独立处理人际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只会告状的孩子,当他离开父母或教师,独立地面对生活时,他该怎么办呢?因此我觉得关键是要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注意我们的教育方式。

  我觉得,老师在处理告状事件时,要耐心倾听,细致全面地调查,分析告状原因,了解事实真相,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抓住教育契机,恰当引导,给孩子一个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也可以在班上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让孩子们在讨论中明白一个道理:当与同伴发性矛盾时应学会自己动脑筋解决。另外,还要让孩子明白,小朋友之间相处总会有一些小插曲,我们要学会谅解别人、宽容别人,并要学会独立处理一些事情,不能事事依赖老师;犯了错的小朋友也应该及时检查自己错在哪儿,采取什么办法让别人谅解你,比如赶紧道歉、说明原因等等,让他们在自己的思考和处理过程中,逐渐“内化”交往准则,增强交往技能。教师还可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组织幼儿听故事,观看情景表演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从而丰富幼儿是非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要尽量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和启发幼儿参与活动时互相交流、协商,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懂得分享,让同伴直接用商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交给幼儿一些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策略,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等。当然,遇到一些比较重要的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还是要告诉老师的。

  确切地说,告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也积极地表现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对待告状行为。老师不能以敷衍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这会对孩子造成一种内心伤害,是对孩子的不礼貌、不尊重,更不能不加理睬,因为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地解决,更会混淆幼儿的是非观,挫伤幼儿的正义感。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随笔(二)

  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案例一:下午的美术活动是画《螃蟹》,浩浩的画画速度比较慢,因为他在画画时喜欢讲讲话,东张西望的,而坐在其旁面的轩轩早就画好了,当他离开位置的时候,一不小心撞了杰杰的手臂,杰杰马上质问轩轩:“你为什么撞我?”轩轩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浩浩不听,噘着嘴跑到前面来告诉我:“老师,轩轩推我的手,害得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

  分析:首先,应当看到杰杰告状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课的规则,这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想通过告状来求得成人的帮助,从而矫正同伴的不好行为。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孩子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但是,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师那里,这会引起同伴的敌视,也会削弱独立处理同伴间小纠纷的能力。

  案例二:中午,吃完饭的孩子们在阳台上看图书,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书,有的自己选了一本书独自坐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看故事。这时候,佳佳突然很气愤地过来“告状”:“老师,《找相同》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不让我看。”杰杰也不甘示弱:“书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在老师面前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谁。我先安定了一下他们的情绪,接着,转过脸来对杰杰说:“上次,你看《西游记》时,宝宝硬是不给你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啊?”杰杰想了想说:“没得看书觉得很不高兴。”老师趁机说:“那你不让佳佳看书,他也一样会很难过的呀!你们两个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让两个人都开开心心地看书?”佳佳和杰杰听了,商量了一下,决定两个人一起看书,于是他俩就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坐到小椅子上看书去了。

  分析:佳佳是为了求得老师的公正解决纠纷,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和、争夺玩具和书籍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正裁决或给予保护。在活动中通过引导杰杰反省,并换位思考,相互间要理解、宽容,让孩子不仅要知道别人的想法,还要理解他为什么要有这种想法,让孩子考虑一下他人的行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佳佳和杰杰听了老师的话后,两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书去了。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随笔(三)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孩子园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孩子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孩子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那么如何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呢?

  重视孩子的告状行为

  孩子爱告状,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非常普遍的现象,作为老师,要充分认识孩子告状对其自身发展的价值。爱告状的孩子总不乏一些可爱之处:如关心周围事物、关心他人;有一定的正义感;知道自己碰到了困境要说出来,求得别人的帮助,等等。只要老师能重视孩子的告状,并以恰当的方法加以引导,相信孩子的这些良好心理品质会得以发展。面对孩子的告状,切忌说"烦死了"、"管好你自己就行了。"之类的话,有时来不及处理,就给孩子来个点头示意,也能让他感到非常满足。在告状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会让孩子了解一些社会行为规范,掌握一些与人共处的技巧,孩子是在告状中逐渐成长的。

  要了解原因,区别对待

  老师要耐心听取孩子的告状,细致全面地调查、争吵、控告的原因,详细地弄清告状的原因。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孩子到了幼儿园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能力,认识社会,与同伴交往,学习交往技能。学会解决身边的矛盾。所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培养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

  可组织孩子观察影视动画、听故事等,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从而丰富孩子是非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也可组织孩子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孩子来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孩子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孩子告状行为。同时还要交给孩子一些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策略,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共同协商等。 虽然告状是一个简单的、平凡的行为,但是在每次告状的背后都隐藏着很多的背景和原因,由于大班孩子的年龄还比较小,社会经验不足,社会行为技能相对较弱,希望得到别人帮助,或许在大人看来,这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孩子那里往往是看作无法解决的问题,无法承受的压力,进而成为他们遭遇消极情绪的源头。因此,我们应该视具体的情况而定,究其原因,对症下药,适当的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的看待问题,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其全面的发展。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随笔】相关文章:

1.关于对幼儿园小班儿童告状行为的观察文章

2.实践婴幼儿行为观察卡教学随笔

3.关于教学随笔:直视学生的侠义行为

4.关于幼儿大班教育随笔

5.鲤鱼告状优美散文

6.老鼠告状睡前故事

7.关于中班幼儿午睡的幼师随笔-中班幼儿午睡随笔

8.关于幼儿绘画的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