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的多样性杂文随笔

时间:2019-04-11 08:20:01 随笔 我要投稿

写作手法的多样性杂文随笔

  今天谈写作手法的多样性。这是今年第一次写作这样的文字。

写作手法的多样性杂文随笔

  其实,在以往,每隔七天或十天,我就要写作这样的文字。只是现阶段的感悟不多,也就没有继续。现在因又有了感悟,才又来提写类似的文字。至于说对别人有否帮助,我就不知道了。但我写下这样的文字,并非是为了去指导别人,只是对自己近段时间写作感悟的一点总结,以期能从其中找出不足,从而想法予以弥补,使自己能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些。仅此而已。

  记得我在写作系列小小说《小人物》的时候,因连续写作了如《沔阳刘二》《云梦老陈》等小小说,在掌声持续声中,水晶苑首版就给我提出,要想吸引人,就必须多换几个花样,这样才能吸引人,也可让人觉得作者是在不断地挣脱束缚,也可让人觉得这个作者并非已黔驴技穷,而是在不断地创新。说实在话,当时看到这些文字,心中并不好受,还一度产生了抵触。但冷静一想,觉得很有道理,默默地,也开始寻求新的突破。但真要突破,又哪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一时竟也陷入了僵局。而正在这时,去非洲看霜老师的相声映入了眼帘,于是,尝试着去写相声。写了几篇,竟也渐入佳境。看霜老师私下跟我讲,不如单写相声。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写小说,散文,诗歌的人挺多,要想在文学这块天地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土,必须另辟蹊径。而我的回答确是我只写小说。但过后又想,老师的话,也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吸取相声的写作元素,为小说服务。为此,我写下了一则小文,题目叫《写作相声,给我带来什么好处?》。理清楚了这些,回头再写小说,在选择素材上,不再拘泥于素材的完整性,只要选其一点,予以伸展,即能达到相应的目的。而这样的好处,就是语言更加灵动了,读者的思维也跳动了,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比如最近写的一篇《世间事》。讲的是小夫妻要离婚。妻子给出的理由是:我是您们失散多年的女儿。这则小文发在江山时,编辑说是故事中套着故事;转发在东湖时,编辑说是有中长篇的范。细想来,也的确如此。如果耐心敷衍,也的确可以成中篇,长篇。为何?起码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如何发现的?二、有何信物?三、二人知道各自的身份后,虽说要离婚,但彼此已产生的情愫,就能就此斩断吗?何况彼此都已有了夫妻之实。而这些,哪个能来解决?当然还有其他。把这些阐述清楚,这篇幅能小吗?

  以前,我曾写过这样一则小文《我为何只选择写作微型小说?》,内里也讲过这样的话语,这就是它的容积量。中长篇固然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容积量也达到了,但于读者却又被动了。因为它把一切疑感解决了,读者也得到了满足,但他的思维呢?也就难以调动起来。而我现在,以小篇幅,来个大容量,即便读者不愿去想,也要逼迫他们去想。而这样的基础是维系在读者还有好奇心上。同样在这则小文里,我又谈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全民都在写小说,各种题材的都有。要想有新意,只有去写微小,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成就自已。如《暗恋》,字数一百七十多个,却也刻划出了一个始终暗恋的人。尽管情节淡化了些,但一句话,就足以活画出了这个人:“你真不该选我啊!”同时,我还说过,写作微小,更是对作者语言的考验。因为它没有闲篇,几乎是刀刀见肉,且还要鲜血淋淋。到了这一步,似乎可以就此下去了,也照样能赢得一席之地。如此下去,也无可厚非。但搞写作的人,真就止步于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于是,我尝试着以对话的形式来写,也写下了几则小文《写戏》《唉》《代价》《教育》。

  说到写对话,让我记起了高中的.一件事。有回老师要我们以对话的形式,来写一篇作文,我憋了三天,楞是没崩出一个字来,这篇作文也就没交。现在以这种形式来写,且还写出了三四篇,从中又有何收获呢?以《写戏》为例。夜深,突然传来三声大笑,过不一会儿,又是三声大哭,这一惊一乍,难免不引起人们的追寻。而舅爷的到来,解开了谜底:正在写戏,且是受了舅爷的影响。因为,作者只有深入到了剧中,才有这样的感情流露。而舅爷的大笑,又深化了主题,那就是有了传承人!

  那么,以对话的形式来写,其难度在哪里?就是要人物的身份分明,性格各异,环境清晰。要想完成这些,都是要在语言中予以体现。这又是对作者的语言的考验。如《教育》,就很好地满足了这些。

  我们都知道,读书需要感悟,写作呢?同样也需要感悟。只有在不断的感悟中,才能走得更远。也只有在这不断的感悟中,才能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写作手法的多样性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1.写作与人生杂文随笔

2.我的写作情缘杂文随笔

3.与写作的缘分的杂文随笔

4.写作是独自的修行杂文随笔

5.写作是一场修行的杂文随笔

6.永生随笔的杂文随笔

7.空灵的杂文随笔

8.感恩的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