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随笔

时间:2020-11-06 12:02:36 随笔 我要投稿

回家的随笔

回家的随笔1

  今年暑假想着回老家,不为别的,爷爷身体不好,虽然只放假十几天,但是我想着再不回去,可能没有机会了,高三来了,没时间,爷爷身体不知道还能不能支撑到我读大学,虽然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读大学。

回家的随笔

  小时候,心心念念回老家,天天野,自由自在的,记忆中的老家挺热闹,午夜梦回,常常忆着老家的竹林,瓦房子,炊烟,堰塘,稻田……

  后来啊,有个机会回去了,发现老家似乎不是想象中的那个样子,堰塘干涸了,地坝也不大,记忆中的它很大,依旧长着些青苔,竹林也少了很多,不过瓦房依旧,炊烟依旧,因为是过年回去的,倒也热闹,整天坐席串亲戚,也没能好好看看记忆中的老家,只记得好像跟记忆中的不太一样,似乎不让我心心念念了,也许是老家的破旧,老家的无聊,老家的不方便……不过,我的心依然牵挂着爷爷奶奶,毕竟,从小带我到七八岁,心里还是恋着的。

  现在,回来了,我知道老家很热,很无聊,但是不回来真怕没机会了,因为爷爷身体不好,他同意了。回到家后,老家似乎比记忆中的更老了,不过,老家也有新的,我们镇上马路都在修建,让我竟然找不着回家的路,路就在身旁不远,我还犯迷糊,倒是让叔叔们笑话了一番,我也很无奈。还有一点,老家真是人少,留下的,大多是些老人,七八岁下的小孩,没有什么生气,至少我们以前,还有小学,初中,高中的孩子,倒也没有这么冷清,人真是少了,有个好现象是,我在学校只是在书上听过什么再分配啦,什么保障医疗福利什么的。好像离我很远,在外面待久了,老家也远了,今年回来,什么医保,低保,给老人免费体检什么的,让我还是挺高兴的,不过就是那些什么保的不透明,老人们都糊里糊涂的,但总归还是个好现象。

  回来,爷爷辈的老人身体都不太好了,这样病那样病,病真是使人消瘦啊,记忆中四姨婆跟奶奶一样,挺胖挺结实的,昨天她来我竟然没认出来,病了,好瘦啊,病真是折腾人。病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就更突出了,大奶奶和伯妈之间的矛盾,伯妈就一个人,还不跟大奶奶大爷爷们一起生活,感觉好搞笑。还有四姨婆和表叔娘也不能好好的,还有外婆和舅娘,都在同一个屋檐下,可是却无法好好的在屋檐下生活,外婆就经常待在她那屋子里面,也不跟舅娘在同一个桌上吃饭,舅娘跟她妈妈接来一起生活,那也是没办法啊,年龄都大了,还是应该好好一起生活,她妈妈看起来也慈祥的嘛,这样感觉好别扭啊。老家婆媳关系真的很复杂,感觉婆婆奶奶说的有道理,阿姨婶婶更是会说,我一会儿听这个说,一会儿听那个说,真是分辨不出来了,都有道理的样子。

  这次回来我老人真是见了很多,老人都是很瘦,背驼,像干枯的老树一样。村里还有三四个中年的叔叔,有一个表叔真是老了,前几年我还见过他,还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的,前两天看他,两鬓都白了,这才觉得,他们真是老了,我们都大了。

  老家流行买房子,建房子,许多叔叔阿姨在外面打工,在屋里买房子,也不住,许多新农村都空着,买的房子也空着。我觉得我们村的布局挺好的啊,有一个大大的堰塘,这两年也修了一下,由于地势的原因,我们围着这个堰塘可以分为上边,下边,当门三大块,竹林也比较多,我觉得环境挺好的,村里的布局我真的觉得挺好,而且现在路也都在改了,都在重修,为什么不把老房子拆掉重建呢?可能没有人有这个想法,都想着在街上买房子吧,虽然这是趋势,但是我觉得,可以把我们村重新修嘛,成本低,而且有地方给你自己随便种点什么菜啦,少种点嘛,也不用什么都去买。而且毕竟是从小生活的地方,难道就忍心它一直破败下去?都去街上住,抛弃它,到时候这老一辈的不在了,这个村就真的空了,难道就这样没了?我觉得不能这样,人不能都想着往富裕的地方挤,也要懂得改造贫穷的地方,否则富越富,穷越穷。要全面提高,而不是舍弃它,当然这只是不成熟的小看法,我也不知道合不合适,有感而发。

回家的随笔2

  下午的阳光很明媚,头次斗地主,心里有点荒,叔叔说,凡事都要学一下,就是玩牌也要学学了。

  早晨,起得晚,可说每天是如此了,难怪,回家的孩子都说回家真好,不知我还可重温孩子梦么。

  想好今天到市里拿票,电话里,叔叔说,要下来拜年,票订好,随时可拿,就等我们下来,上去在拿好了。

  我说可以了。

  中午,没陪叔叔吃午饭,母亲要我去邻居家吃一个满月酒,我不想去,母亲又忙不开,到那,写完礼,在一张很脏的桌子上坐下,吃酒的人很多,时时放响鞭炮,帮忙的在排桌子,口里喷一口水,放一张红色薄膜在桌上,铺平后,排上碗筷,有碑酒,可乐。

  等了半个小时,来吃酒的做满席桌,我坐在花伯伯一边,他一家都来了,我家是个百客,可说是不请自来,母亲说,隔那么近,以前都是家穷,大家忙的自家的事,少有了来住,如今,大家都好了,来住下也是作为邻家近水。

  桌上先上了两盘水果,一般西瓜子,我问花伯,昨晚看热闹没,他说看了,很早就去了,人太多,看了两个节目就回家了。

  你们昨天没在家,我说,白天去姐夫家了,吃过晚饭才回家,见到晚上冷,路不好走,本不想去的,冯叔开了三轮车,冯叔说,看看热闹吗?很快上菜了,出门在外,在家的日子少,像这种酒很少吃了,感觉怪怪的,还是吃饱饱的。

  下午陪堂弟斗地主,父亲一桌斗了半天了。不太喜欢打牌,母亲说,玩玩吧!。我说,好吧。夜里看叔叔打牌,堂弟早早睡下了,我不怎么打瞌睡,父亲身体不好,照样打牌。

  夜深澜迹,坐着有点冷,我想睡觉去吧!

回家的随笔3

  20xx 年的春节,天降大雪,虽然已是春天,但这次的春雪出乎意料的大,厚厚的足有半米深,这时近几年来第一次下这么大雪,整个大地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我没兴趣欣赏北国壮丽的雪景,反而心情很沉重,在这样的鬼天气下,高速封闭,气象局发出橙色预报,所有的客车等静静等在车站,今年是回不了家过节了。

  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的一个偏僻乡村,过年团圆是最隆重的风俗,儿女无论身在哪里,哪怕是远在天涯海角,都要回家守着老人过年,喝团圆酒吃长岁的长命饺子,这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习俗。

  除夕之夜,听楼道的鞭炮阵阵,看烟花璀璨夜空,我的心有种说不出的寂寞和忧伤,除夕之夜,我那年迈的父母此刻一定正盼着我回家过年,父母那渴盼的眼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

  初一一大早,大哥就打来电话,说娘在年三十晚上,在胡同口等了许久,一天不知向胡同口跑了多少次,总是一个人喃喃念叨,冬儿也许在道上呢,路滑肯定会来的晚些!听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母亲是一个乡下妇女,但绝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我们小乡村几十年了一共走出两个大学生,而这俩个人就是我和大哥。在愚昧落后的偏僻农村,母亲有这样的雄心和抱负,是无人可及的。

  我的家境不算好,就靠十几亩薄田度日,雪上加霜的是,大哥升高一我念初中的那一年,父亲出了车祸,虽然命保住了,却落下了残疾,再也不能下地干活了,家庭的重担一下落到了母亲孱弱的肩膀,我们都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大哥那年几乎有了辍学的念头。可是母亲不怨天尤人,把哥哥狠狠骂了一顿,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应我们哥俩上大学!

  以后的日子,母亲成了一个棒劳力,地里所有的活都整理的漂漂亮亮,而且,母亲相当有经济头脑,在人们都依照传统年复一年一季种棉花的时候,她自己建起了塑料大棚,俗话说一亩菜十亩田,母亲的塑料大棚很成功,成为全村致富的模范。

  母亲很疼我,尤其在念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学校离家远,我每隔一两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在学校吃饭是定量的,可是我的饭量大的惊人,学校吃的那点饭根本填不饱我的肚子。所以每次回到家,我就如一个几天没有吃过饭的人一样,狼吞虎咽地吃着母亲为我精心准备的饭菜,母亲站在一旁看着,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但也有几次,我却看到她在一旁偷偷地抹眼泪。返校时,母亲忙着为我准备玉米面做的饼和自家腌制的咸菜,以当作我的干粮。那个时候,条件好的同学有的带着成箱的方便面,有的带着包着糖的烤饼。有时,我真羡慕他们能吃到那么好的东西,有时也哀叹自己家庭的贫困。但是每当想到慈爱的母亲时,我的内心就会深深地自责,母亲已为我竭尽全力了,我还要向可怜的母亲要求什么呢?于是我便津津有味地吃起自己的玉米饼来,此时,我觉得玉米饼比什么东西都香甜可口。真的,在高中毕业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方便面是什么滋味。但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长高了许多,学习成绩也一年比一年好,这也许算是我对母亲最好的回报吧。

  我们哥俩没有辜负母亲的殷切期望,大哥考上了山东大学,我考上了平原师范,让母亲扬眉吐气。着实风光了一阵子。

  以后的日子,我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娶妻生子,买房晋级,有了楼房有了汽车,可是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而每到起风时,气温骤降的天气,总会接到母亲的电话,听起来还嫌母亲絮叨:无非降温了,多穿衣服啊,在家里又给我絮了厚棉袄,多拿出被子晒晒太阳……而自己呢,除了每月给母亲寄点钱,把家几乎淡忘了,幸亏还有个春节,牵系着血缘和亲情。

  初一,我终于登上了回家的列车,看车站人来人往的人流,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车站每到节日就人来熙往,那都是为了一个字:情。

回家的随笔4

  养殖户大成

  盼二妹回家

  几夜睡不着

  三年了,他等得煎熬

  丢下一大群

  小尾寒羊,八头牛犊

  跋涉二十里

  赶到停车点

  痴目呆呆,等了半天

  心里一句

  “死车,咋还不来!”

  “老公——”热辣辣一声

  飘来了京片子味

  大成听懵了

  趁他没晃

  二妹激过去,

  柔长手臂

  把穿着黄棉袄的大成

  揽在怀里

  白皙脸庞

  贴紧黑茬茬圈脸胡

  大成慌忙中一把推开

  周围轰地一声 笑爆了

  二妹没当回事

  拿手捏了把

  “老公,好想你噢!”

  走进“糕点屋”

  二妹抬手一指“来二斤!”

  接着一句“尝尝行吗?”

  “短短也不行!”

  “怎么说话的?”

  “小本生意,不像挣大钱的!”

  大成红着脸“说咱这哒话!”

  拽二妹于墙旮旯

  大成悄悄说“把你的嘴红擦暗些!”

  二妹一甩头

  大成没看见

  二妹生气了

  “怕我吃你?”

  “你嚼不烂,诶……”

  “诶什么 爷们?”

  “你给我少摇头!”

  “摇了怎么的?”

  “摇了头发就像狗娃子跳!”

  二妹一跺脚“你想气死我?”

  大成一傻眼“胡说哩!”

  “那你还不敢看我?”

  “没啥好看的,眼像人捣了一拳。”

  二妹一笑“把你个开水汤不疼的猪!”

  大成一听“把你个飞不高的鸟!”

  说着,大成瞅着二妹的脸

  走着,二妹拉起大成的手

回家的随笔5

  已经数不清这是多少次走在回家的路上了,每年的初二初三这几天,都是回老家的日子。妈妈是唯一一个嫁到外面来的,家里的姥姥姥爷、舅舅、姨妈们都在老家,每年在舅舅家相聚已经成为了我们无言的约定。每次都是爸爸开车,妈妈在副驾驶上帮爸爸看路,我呢,就在后面一个人沉思,看着外面一闪而过的风景,或思考,或回忆,或幻想,好像只要走在路上就能给人一种沉静感。现在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上了一年多的大学,自己已经不是之前那个万事都要依赖父母的小姑娘了。坐在爸妈的后面看着他们依旧在这条路上飞奔、行走,恍然觉得几年的时光刷的一下就过去了。我长大了,他们老了。时间都哪去了。

  每次回到农村都有一种不同的感觉。今年更是如此。之前那条泥泞的泥巴路已经修成了笔直的水泥马路,刚进入村子,就像是被细细的规划过一番一样,水泥路铺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整整齐齐的二层楼红的瓦红的墙映入眼帘,一派新新的气象。有一年多没有回来,已经到了家门口我竟然没有反应过来。迫不及待下了车,一声姥姥姥爷早就给我报了到。看到了在屋里等着的姥姥姥爷,连忙把给他们带来的礼物拎进屋,看到老人家布满皱纹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再冷再累就在这一瞬间全部凝成了幸福,这应该就是回家所期待的吧,回家两个字,都凝聚在这幸福的笑容里了。

  刚坐下,姥姥就把我拉到了身边,给我暖早已经冰凉的手。老人家的手很硬,粗糙,但是温暖。一边握着我的手,一边还想给我准备汤水,说走了这么久,冻坏了。好不容易等我的手暖了一点,她就去厨房准备做汤,怎么拦也拦不住。姥姥的汤是我最喜欢的汤,每次她都在用瘦肉炝锅,在汤里放入粉皮,炸过的酥肉,和上一点面粉,溜几个鸡蛋,最后放入一把菠菜。在家吃不了多少的我在姥姥家会喝上两大碗,姥姥会偏心地把我爱吃的粉皮尽量地全部舀到我的碗里。每次我开心地咂巴汤的时候就会觉得姥姥的汤里有种家的味道,任凭谁做同样的汤都没有姥姥的味道。好像不管自己长多大,在姥姥面前,我和妈妈都是小孩子,都需要被呵护,也不管自己能够抗多少事情,在家人面前,永远都是小小的保护对象。

  等喝完了这温暖的汤,就要去我舅舅家了。舅舅家比姥姥家大,妈妈的兄弟姐妹一齐都到舅舅家去,况且舅舅是大哥,每年都会在他家摆上两桌,大人小孩一起好不热闹。很有意思的是,大姨夫,我爸爸,三姨夫一起坐在沙发,谁能想到这么多年后这三个男人会成为这个家的主心骨。除了我爸和我妈,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这个小村子里,他们挺多会去外面打工,但是这里是他们唯一的家,一辈子也离不开。同样的,他们也一辈子为了房子,孩子,票子而努力着,每次相聚,都不外乎的会谈起家中孩子的成绩、婚嫁;自己这一年中挣得钱还有亲戚邻里的家长里短。他们是一群普通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幸福努力,随着每一年的相聚他们也在一点点的变老。我总觉得怎么才一年不见白发已然爬上了他们的鬓角,好像小的时候在老家的时间比较长,记忆中还是他们年轻的样子。眨眼几年,时光竟然也留不住了,和我同辈的哥哥姐姐都已经成家了,弟弟们也在高中了,我也是个大学生了。时间真快,不过家人相聚的那一种快乐不会随着时间的流走而老去,相反变得更加珍贵了。过年回家,过的也是这样的一种心情。

  妈妈在家排行老三,舅舅是老大,还有一个大姨比我妈妈大。姥姥家住的房子还是之前舅舅姨妈没有结婚的房子,之前他们睡的床已经被用来放杂物了。我很好奇他们之前的生活,他们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长大了这样的场面呢?现在看着他们每次相聚都带着自己的家人,这才有种恍如隔世之感。人越老家庭越壮大,姥姥姥爷年轻的时候估计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女的家庭会这么壮大这么幸福吧。成家也是一种缘分,看到姐姐把未来的姐夫带到家里来,我很感慨,不断有有缘的人和我们遇到,组成一个家,不久他们还会带来他们的小孩,这个家又壮大了。以后的过年,还是这样拖家带口一起回来,说说自己一年的事情,相互见见,寒暄一下。回家过年,就是这样的一种期待,是一年最后的终结,也是新年开始的方向。

  当车子重新走在高速公路上,我才意识到我们已经告别老家了。车厢里放着姥姥给带的煎饼,只有老家的煎饼是最正宗的,我们家里没有。车窗外的霓虹灯早已经斑斓了整个夜空,车速极快,一闪而过的幻影映在车窗上,也映在我的眼中。我还是喜欢家里淡淡的路灯,不刺眼,不密集,温暖如同回家的代名词。我们回来了,奔在高速路上,好像等下次回家,要让日历再翻过一年或者半年。或许下次相见,等待我的,还是姥姥好喝的汤,还是家人暖暖的话语和关怀。回家真好。

回家的随笔6

  睡下前,我想对自己说点什么,感觉心里乱乱的,看着父亲他们玩牌,我却一点也开兴不起来。

  如果,你在情人节那天,收到一个令你心仪的女孩的信息,她说,我己经有男朋友了,以后请你少打电话来。你的心情会快乐吗?我想当然会吧,至少,有一种爱就作祝福。我说,祝你们情人节快乐。

  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又瞧瞧斗地主的他们。只听父亲,拍着桌子,说这牌又打错了。父亲身体不好,加之晚上玩牌,我和母亲在一旁劝说,也无用。母亲对冯叔说,你们玩牌可以,不要玩大了,也不要玩太晚了。玩牌是一件消遣,父亲趟若为玩牌生气伤了身体,我想这不应该的。

  母亲说,父亲的身体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我问母亲是不是太夸张了点。父亲,不出院两三个月了吗?母亲拿了父亲的出院书给我看。又说了医生说的话。病痛,暂时压住了,可没有完全康复,最好每月到医院来检查一次,看看开点什么药物。见到父亲一顿能吃两碗饭,我的心才没那酸痛,我感觉我这一生,亏欠父母亲太多太多,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去补偿。

  昨天,与母亲聊起家务,她说,上半年做烟花,没有现钱可拿,想到市里找一份短工做做,来填补家用。

  听到这,我好想找个地缝痛哭一场,当着母亲的.面,我还是强忍住了泪水的溅落。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要坚强,要勇敢地面对生活。

  我对母亲说,做短工就不用了,在家里好好照护父亲,家里己经够好的了,不用再添至什么。若没钱用,我还可以寄钱回家。

  都是我不好,若是,去年相亲订了婚,至少父母亲心中的那个结就可解了。

  十一月的那天,我回家看望住院的父亲,躺在病床上的他,瘦得像吸过毒的人。我强忍着,不要让自己哭泣,听到父亲说,你这大还没成亲,这院我不想住了。不要因为我,把钱花光了。我对父亲说钱算什么,用了还可赚回来,你若不在了,我的家又会全吗。

  七年前,我为自己的无能痛哭了一次。第一次懂事来,哭的最伤心。我记得,那是我初次出远门,姐姐刚好在家相了亲。当时,有点不愿意,强不过母亲。订婚后,就出来了。我闹得也要出来,那时我还小,不满十八岁。

  不知找工作的困难。姐姐带我从东莞找深圳,短短的半个月花光了姐姐身上的钱。姐姐才刚过二十岁,带着我,远离了家,身上的钱撑不到半个月的生活费,我的工作又没着落。

  那个寒冷的夜晚,有一对姐弟,相望的流泪。

  三个月后,又是这座城市,一个出租屋内,一对姐弟相互泪流满面。

  姐姐,回家后,我执意进了一个黑厂,我对姐姐说,不甘心就这样回家,姐姐说,随你。她自己买了一张车票,把剩下的钱留给了我。我站在路边,望着载着姐姐的大巴车远去。

  有一种很难过的感觉。我不知道怎样去言说,我的周围只有寂寞。

  在那家黑厂上班,有一天没一天的干活,有时赶货,两天两夜的上。没事做时,在宿舍一睡就半个月。第一个月薪水,我领了三百六十块,三百块放在姐姐留给我的密码箱里,箱外上了锁。

  过了两天,宿舍来了贼,把个男生宿舍翻得乱糟糟的。我的密码箱也被撬坏了。身上的六十块钱,顶到了发薪水日子。

  那天没有发薪水,过后的两个月也没有发,原由是厂里没事做,老板没钱发薪水。因为做事的自己人多。外招的几个不敢闹事。就由着厂里这么糊来。

  三个月没有打电话回家,姐姐说,母亲在家夜里哭着睡不着觉,说儿子丢了。

  我对姐姐说,不是我不打,是我两个月身上没一分钱。我除了哭泣,什么也做不了。那个晚上我以为自己流尽了泪水。

  七年后,在一个医院的走廊上,我又一次默默的哭泣。父亲的话,我无法言语。

  今夜,我失眠了,回想生活,就像一本难忘的小说,我会迷恋小说,是因为生活就是一本小说。

回家的随笔7

  今年暑假,我回家的次数特别多,除了周末外,我经常性的抽个空,或早晨,或傍晚,去看一看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

  回家的第一件事,我总是这样做:先喊一声“妈”,再喊一声“爸”!

  这是应该的,这是天经地义的,这是儿子必须要做的事。我叮嘱自己,在父母还没有来得及称呼我之前,我要喊出我心底的想念。这是为人的礼仪,也是儿子的孝心。小时候这样叫,没有感觉到神圣和庄严,如今这样叫,心里感觉:一天比一天神圣和庄严,一次比一次神圣和庄严。

  父母都是耄耋老人了。耄耋,先讲的是岁数,后说的肯定是身体。今年的六月的底上,天还没有热到汗流浃背的程度,但天气变化无常,晴雨不定、温度相差太大,这对前几年得了脑梗的母亲讲起来,天气相关着身体。

  有一天的傍晚时分,最小的妹妹打电话给我:老娘住院了!

  为什么?我有点慌张。因为每次老家回来的时候,母亲总是健康的。

  还不是这老毛病。最小的妹妹说,告诉你,不是让你急,是让你知道。

  我忙着,但是最忙也比不过母亲的事,我和妻子立马赶到了医院。母亲在打滴,瘦弱的右手青筋绽出,无力地垂于床边。见了我,母亲拼命直起腰板,最小的妹妹顺手托起,我们娘两四目相对。我站着,看着,想着。小时候是母亲低身看我,现在是儿子低身看母亲。

  小时候母亲高兴地看着我长大,现在是我痛苦地看着母亲老去。

  母亲的老去是自然法则,但对于儿子来说总觉得如此遽然。

  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妈。母亲笑了笑说,无啥,就是右手臂没有力气。母亲知道我会询问病情,也知道我会去问问医生,所以直接对我说了。现在,挂了盐水,好多了。即使真的病情不轻,也没有一个母亲在儿子面前说自己病重的,我的母亲也如此。

  后来的几天,我往返于家里、单位、医院、病床、老家,往返中,母亲做了CT,打滴了五天,吃了一些药,精神略有恢复。母亲开始惦记老家的父亲,开始念想家里的一切,所以想着要回家。询问了医生,医生说:状况良好,可以出院,在家里吃吃药。

  这也是一个喜讯。那天,我开了车子,去了医院,将母亲接出了医院,直奔老家。一路上,母亲在无意之间说到自己最近的情况,总体的意思是力气比过去小了。其他不担心,担心的是,今后水落小菜种不动了,我们回家吃不到,不要怪她。我们听后鼻子就酸:把这些蔬菜提高到这么个层面看的,是我们的母亲;而我们只是把它理解为无害无毒的经济作物,看到是一种勤劳、一种新鲜、一种稀奇、甚至于一种贴补。

  我们很渺小,在母亲面前,我们又一次获得了一次心灵升华的机会,我们感谢母亲的教育。我们搀着母亲下了车,扶着母亲踏上了老家的场地,老家的客堂。

  回家的母亲,神情焕然,脸上充满幸福。是的,只有回家,才可以看见父亲,看见老家、看见老家里的鸡鸭,可以看见老家前后的蔬菜,可以看见田野,可以看见田野上的绿色。父亲蹒跚着出来,我见了父亲,叫了一声:爸。

  那天的中午,最小的妹妹,也没有宰杀鸡鸭,只是炖了一碗鸡蛋,烧了一个鱼汤,妻子捏了一碗茄子,没有烧很多的菜,这是对的,这场景不适合。我们没有在八仙桌上用膳,是在四仙桌上吃饭的。这样好,这样了,大家距离显得近一些,说话可以轻一些,夹菜可以便当些。母亲的胃口不怎么好,我们叮嘱母亲多吃些,理由是医院的饭食比家里差,现在补补。其实,母亲肯定吃不下很多,母亲的身体很虚弱,这从步态里就可以看出,母亲的身体还没有好到去医院前的状况。

  饭后我和妻子回到了南桥。接连的几天,我和妻子都在在我下班后如期回家,去看看母亲,走近场地,也不管母亲父亲在哪里,我总要先找到他们,就像我小时候,读书回家的第一件总是找妈妈、找爸爸,找到了他们,就感觉回到了家,心里开始踏实。

  我还是:先叫一声妈,再叫一声爸。后来的几天里,发现母亲的精神状态是一天比一天好,饭食一天比一天多。我们的心头有点喜悦了,心里感谢医院的治疗,感谢医生的医术与仁德,也感谢母亲的意志,感谢最小妹妹的日夜照料。

  回家后心里开始舒缓了,也开始睡得起了。难得做梦,也是看见母亲健康的样子,母亲风风火火地去了田里,去地割蔬菜,去地攀玉米,去地……母亲又在灶前灶后忙碌了,煮饭烧饭了,饭菜快要烧好的时候,母亲开始打电话给我了。

  电话真的来了,是最小的妹妹的,妹妹一脸苦相。她告诉我:老娘又住院了。母亲生病了,我的母亲即使生病,也总是挑我不在老家、不在她身边的时候,这是为什么?我想问问我的母亲,可我未问,喉咙就哽咽了。

  我非常惶恐,想开车去医院。妻子说,我们打的去,有交通卡。节约一世的妻子突然大方。我知道:打的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金钱,留下的全部是情,是爱。

  我还是先叫了一声“妈”。母亲的脸上有点笑意,是淡淡的歉意,我读懂了。可这是不对的,生病是身体生存的法则,由不得我们自己。对于八十开外的老母亲来说,随时生病是有可能的。关键是我们没有这个想法,我们少有这个想法。可我们这样想是不错的呀!

  医院里的母亲天天打滴,我们天天问询医生,医生说什么我们听什么。后来的一天,最小的妹妹说,医生让老娘做一个核磁共振,如果查出来没有啥,还是可以早点出院。感谢上苍!愿母亲还是无大碍。我也没有说什么。母亲却叮嘱我别去找医生,这个话我听懂一半,另外的一半,我们娘两都藏在心底了。我背后问妹妹,老娘的饭量如何?妹妹告诉我,和在家里一样,有增无减。我听了,心里就有了底了,我相信传统,包括用传统的观念和做法判断母亲的病情,这饭对于人,依旧是钢。

  母亲确实恢复得比较快,这右手很快有了力气,这人也感觉有点力气,而且核磁共振的结果也是令我们比较愉快的,母亲的脑梗程度很浅,是一小块,一点点。只需要药物治疗,加之自己注意保养就行了。

  我们再次迅速回家。

  我和以往一样,到家后,见着父亲,再次叫了一声“爸”。

  母亲坐下了,村里来了许多的人,都说想不到我母亲的身体恢复得如此之快,说老祖宗积德。母亲在一句又一句的安慰声中,接受了祝福。她笑了,笑得很灿烂。当村里人离开我们家的时候,母亲一一送别到我们家场地转弯的地方。我们担心想上去搀一把,最小的姊妹说,别,医生说,母亲就是要多走!搀了,母亲感觉不好。

  是的,感觉对眼前的母亲很重要!

  我们小坐了很长时间,也说了很多的话,父亲提议我们可以回家了,母亲说,是的,早点回去吧。

  我自然站起,立到双亲面前:叫了一声妈,叫了一声爸。

回家的随笔8

  今夜,是个寒冷的通宵,刚出广东地介,我就感到一股寒流袭身,我问文丰,冷吗?,坐有傍边的他说,醒来,我就感觉腿给冻麻了。

  车上没有暖气,越往北走,车上的寒气越重。

  漆黑的夜晚,没有繁星的闪烁,窗口望去,是一片黑海,偶然到了收费站,眼前才有明亮的地方。

  开车四小时,出了市里,上得高速,这时天己具黑,窗外,不用看就知是个荒芜的深刻渊。让我想起十八世纪,西方的幽灵,东方的妖怪。宊然会跳出山头,挡住去路,吸取人的精气。来修炼五百年的道行。

  一路平坦,好似行驶在平原之上。有时能感觉到一点起伏的飘然。

  大家都有一种感觉,肚子的饥饿,问过开车的师傅,可以开个吃晚饭的地方吗?师傅说,不行,要赶路。我们都不怕耽搁,他想着是车子的油钱。大家只有吃带着的零食,我一般坐车不太吃东西,吃饱了怕上厕所的麻烦,口干了也要忍一忍,但,还是会备份一点,吃不完的,可带回家给小姪女吃。

  开车前,师傅就给了我们每人两个黑色拉圾袋,一个是装拉圾,一个是怕有晕车的。坐位的背后都有一个挂钩,拿了就挂在了上面,至于地上的拉圾,还是撒满一地。想到黑灯瞎火的,师傅也看不见,到了天亮,我们也下车了。

  熬过无数的通宵,也坐过通宵的回家车,就没坐过这么长的汽车,而且,是坐着的。开车一个小时,双腿就麻木了,怎么放着都不适。站着,车道又窄,我只想着快点下车就好了。

  无聊时玩着文字,我发现自己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想来想去,就不知自己在敲打些什么。

  思绪,是个怪胎,我会想起她,一个才相识半个月的秘密。两天没见她回qq的留言,电话也不通,想她是到家了吧!。

  也难怪,女孩的心思最难揣摩。与她聊天,我感觉自己很乐观,没有那种不可说的穷秘密,反倒是她,一身的秘密,好令人想去追问,她却一直守口如瓶。从她身上,我理会到了,女孩,永远是个秘密。

  过了多久,大巴车在一个加油站上停下了,师傅说,可以下去上厕所,或吃东西,时间是半小时。大家不荒的下了车,车外是寒冷的,这自由的空气,嗅一嗅,就是那么的舒适。

  穿过加油站的月台,走进一间小屋,左边门上写了男厕,右边门上写了女厕。

  地上脏兮兮的,一股好重的剌鼻的味道。屏息呼吸,十秒钟内走了去出,上了车,车子又缓缓起动了。

  有时我会想,生命,值与不值,每年的过年就像是大雁的一次短暂的迁移。舟车劳顿,年前的匆匆,年后的匆匆,有时,我真的不想走了。为什么要来这里,一呆就是五六年。自己付出的青春,就像飘渺的灰烬。

  最后落得,不想说,不必说,逃避的弱夫。

  现在是深夜三更,每当上夜班的此时,我是瞌睡连连了。停机,换下工鞋,到休息区作一次短暂的休息。眼皮慢慢下垂,我想,是睡眠来了。

回家的随笔9

  飞机在空中飞舞,动车在地上穿行,还有大巴摇曳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小轿车更像敏锐的小鸟飞行在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中,匆忙这般为什么?回家过年!

  这是中国人的盛大传统节日,无论你在天涯海角,还是近在咫尺,回家过年是个无形的咒语,没有人不这样做,除非你想挣双倍的加班费而选择硬撑不回,或者上司委你重任无法推托,要么就是孤家寡人无所谓。诸多情况你是属于那种呢?或许你会说无论如何都阻挡不了我回家的路。是的,中国人,不回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给人的感觉是不孝顺。爹妈辛苦养育之恩,年终报答;姐妹情深,平时聚少离多,春节放下一切,团聚聊聊,三朋四友请客喝酒;还有长辈祖先需要上坟烧纸祭奠,小孩需要压岁钱,父母需要过年钱,里里外外都需要打点,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吉祥幸福迎新年。于是,灯火辉煌的北京夜晚顿时星星点点,人去楼空。背包扛袋的打工族往乡村赶,坐飞机太贵,坐动车票难买,大巴实惠抖动厉害,黑车便宜来的爽快,管他三七二十一上车再说,回家是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急切回家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可是我要对你们说,回家慢点,慢点,再慢点!

  就在前天,我的亲戚堂妹带着她的女儿和外孙女,女婿开车,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回家过年,就在从往来入梭的公路上却被对面的小货车猛撞,血肉模糊,惨案发生了,仅来到人世才满一百天的心肝宝孙女转瞬即逝,堂妹和她女儿都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家里的人已经乱成一团,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为之痛心。回家,是多么温馨的向往,如果大家忽略安全因素,这个春节快乐在哪里呢?也许回家成了永久的记忆。还有一个令人寒心的现象,有个农民工辛苦一年的的汗水钱,却被黑车司机骗上车,拉到荒郊野外抢其仅有的几千元钱,扔下话说,才这点钱,便扬长而去。喊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可怜的农民工只因为要回家与老母妻儿团聚。回家团聚让我们忘记了所有的烦恼,但是匆匆忙忙在路上千万不要忘记安全。

  安全,安全,如果人人都有防范意识,想必会少些灾难,多些快乐。一个事故,坚信谁都会为此痛心疾首。也许这是一时疏忽,只是一不留神,或许就是早几分钟到家。急切的心可以被理解的,然而就是这么一两秒,你知道吗?一次违章,给自己和别人的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让原本幸福和睦的家支离破碎,失去笑声和欢乐,让原本充满生机的家顿感悲惨和凄凉,这是多大的折磨?这是多大的痛苦?自责懊悔,管用吗?生命无疑是宝贵的,血j的教训是惨痛的。

  回家的路上,且行且珍惜。饭菜凉了可以再热,人的生命不可再轮回。不管旅途有多漫长,小心上路,生命终会大于团圆。远处传来啪啪的鞭炮声,除夕之夜愈来愈近,回家的游子们,不管是如何回家,慢点,慢点,再慢点,家里的人期盼你平安归来!

  平安,才是最好的过年!

回家的随笔10

  火车轮子轰隆隆地响着,它伴随着游子的鼾声一起奔向前方。从东北的边际山地驶向广袤的平原,从风沙漫天驶向皑皑白雪,从陌生淡漠驶向熟悉热情……它在驶向旅客的家。

  天亮了,人静静的,静静的,静静的,眼巴巴的看着车窗外,似乎可以从这陌生中窥见熟悉,可以从刻骨的清漠瞧见淡淡的柔情。

  在那辣椒般的毒阳天里,头顶着烈日刚毕业的青年离开了学校也离开了家,他要真真正正地走入那陌陌生生的社会。那里有人情冷暖,那里有尔虞我诈;那里有世态炎凉,那里有异果奇葩。那里单单没有曾经的如水的清心,那里唯独没有白雪似的少年,那里还没有一个地方——“家”。

  在那本该金灿灿的秋天里,异邦没有什么沉甸甸的稻谷,也没有熟透了的麦穗,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荒凉和风沙。回忆着美丽的叶子坠地,却只能瞪着眼看着一块块板结的荒山。回忆着可以化作春泥的落红,但只可冷冰冰地望着成群的牛羊和稀稀落落的人家。

  在塞满了冷寂、凄清、寒风的冬天的铅灰色的黎明里,随着火车的车声,人回向了家。原本,一个人第在外,看着周遭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光、没有路、没有平原和庄稼、没有人丛和梦想、没有喧嚣和宁静……此刻,一家人团聚,周围似乎什么都有了,有了情、有了梦、有了温馨和欢笑、有了理解和慰藉、有了温暖和希望……

  然而回家的下一步就是离家,聚与散的关系总是这样莫名,进而慨叹其中的奇妙。此刻我忽然想起了一个聚和散的故事。有两个人,他们本来天各一方,各自在各自的家乡读了小学、中学。但到了大学,他们走进了同一所学校。后来偶然的机会他们聚在了一起,而且他们的手牵到了一起。在象牙塔里他们经历过大学中所有恋爱模式中可能会出现的风和雨,男孩总是幻想着成为“多情应笑我”的风流才子,女孩总是扮演着“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的痴心女孩。后来男孩大学毕业了,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女孩要去追随男孩,男孩不答应,怕苦了彼此、误了未来。然而女孩还是追去了,她初始没有工作,在市场帮人卖衣服、打零工。这时候的女孩是脆弱的而且是敏感的,因为她觉得是自己在追随男孩。他们虽然已经结了婚,但是女孩还是一个劲的担心男孩对自己不忠,会去找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女孩。她狐疑着,并且自我努力着,终于在一年后,她考入了体制内部,和男孩一样有了稳定正式的工作。他们的明天必将幸福。但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的结局,差异就是在后半部分。男孩和女孩毕了业,男孩去工作,女孩要跟着。男孩开始不愿意,也是怕耽误彼此,蒙尘了未来,但后来他还是帮女孩想办法找到了正式的工作。但女孩却不再是原来那样的醉于“百年一诺,不负心盟”的情味。她问着男孩要彩礼娶自己。男孩说自己家没有钱,况且今天的青年人自由恋爱结婚的都没有什么彩礼。传统的经人介绍的没有感情基础的才需要用这个做物质基础。两个人一起努力先买房交首付,然后一起还贷款,构建起自己的家。女孩说自己家还有两个妹妹,父母养自己这么多年不容易,一定要拿点钱回去才能报答父母。男孩说,你父母最希望的其实就是你能有个稳定踏实的未来。……他们三说两说谈不拢,最后他们的未来因为这几句简单而又认真的话分崩离析。

  上面这个聚和散的故事看似与回家无关,但也许这样的故事不同的结局可以昭示着一个人或是两个人的未来到底有没有可能形成为家。只有有了家,而且是革故鼎新的家后,才能生生不息,进而薪火相传。这样“回家”这个主题才会一直延续下去。

  醉梦回乡间,闲涂少格致。

  刮吹俗世尘,熏染青云志。

  昔夜衷心除,此时情味逝。

  清风忽入怀,抬眼瞧明日。

  旧剑泠泠声,似有不平事。

  今古杂错谈,细窥得轩轾。

  ——从外回家后,夜有所感作

回家的随笔11

  老家农村的老宅现长年住着年迈的父母,由于我们6个儿女绝大部分长年在外地,除逢年过节都回家看望之外,平时各忙各的,只是打个电话,都不在跟前。7月中旬,离家最远的小弟和在北京的大妹及我相约后,他们分别坐高铁从祖国的南北方向与我在驻汇合,事先小妹一家开着车接我们回到了老家,二弟先在平舆接待过我们吃晚饭,然后陪我们回老家,父母喜出望外。

  这次回老家,正赶上雨后初晴,只见六间平房的周围都盖满了楼房,本来30多年前自家所盖的全村数一数二的主房,现在看来很不协调,显然落后了。由于弟兄们都不在家生活,父亲认为已没有翻新的必要,大半生在这个小院里生活已过习惯了,要求房子只要不漏雨能住就行了,只是一间灶屋成为了危房。原来,大门盖了两间过道,其中一间是三弟的厨房,他们在县城买过房子,家里偶尔小住,所以,土坯灶房只需要挪一下即可。而满院的红砖铺地,由于夏季雨水多,往往还连阴天,本来平整而坚硬的地坪雨后长满了绿苔,走在上面一呲一滑,很容易摔倒,以至于下雨天二老不敢出门,二弟提议,把院中的主路铺成沙石路防滑,我提议把灶房挪挪,大家都欣然同意,也是这次我们回家的一个主要任务。

  这次回老家,大妹向小妹提议往家买两台落地扇,因为我以前给他们安的吊扇不能挪动,两台台扇有一台已不能用,需修理,所以,在正阳工作的小妹和妹夫及上大学的儿子一起借邻居的商务车接了我们,并一起回家看望父母。大妹听说父亲行走不便,特意从北京买回中间带圆座的金属拐杖,便于边走边歇,也和我给他们买的龙头拐杖交替使用,在屋里或院子里,用龙头拐杖,出了门用金属拐杖,方便了许多。我听说二老双腿好抽筋,医生说是缺钙,我就买两大瓶液体钙带回家来供二老吃,以前大妹曾经给他们买过,吃后效果尚可。

  这次回老家,我陪父母住了一夜,重新体验了几十年前的农家生活。当晚,大妹和小妹住三弟的东屋,我和父母住西屋,我们睡得很晚,就像去年我在平舆中心医院陪护父亲住院一样,总是有说不完的家常话。上次我是和妻儿一起回来过清明节的,已经给过养老钱,还和二弟及几个儿女陪父母吃顿午饭,就是没在家过夜。这次我和父母的话题从二老的身体状况到日常生活花费,从姑父的卧床生病到各家亲属的现状,从我们兄弟姊妹各家的情况谈到我家面临的情况,最后父母奉劝我和妻不要太拼,因为也都年近六旬,身体都不健康,也都平时吃药,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总想着为了孩子,自己的身体健康第一,等等。我感到,还是父母健在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人长多大,在父母面前,仍然是个孩子。说完这些话,我又从皮包里拿出一些钱,说明天我就要回驻参加单位一年一度的体检身体,家里打地坪修锅灶我不能在家亲自干了,委托二弟三弟和小弟干吧,用这钱再买些沙灰,请人一鼓作气干好,省得我们走后再惦记着这件事了。我们的叙话不知不觉过去了两个多钟头,到夜12点才算歇息。这一夜由于天气不热,准备的蚊香也没派上用场,一觉睡到自然醒,等我起床母亲和妹妹已做好了早饭。

  早饭做得比较丰盛,饭桌上既有水煮蛋,又有炒鸡蛋,还炒了3个青菜,主食是父亲买的手工酵子馒头,还有下黄豆稀饭,看来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来客招待,尽管我们都反对吃鸡蛋,母亲还是不过意。由于土鸡蛋营养高,所以,父亲掏50元钱买了两只下蛋鸡,平时他们吃的剩饭剩菜和过去的陈小麦是这3只鸡的主食。一只自养的花狸猫串上跳下,摇头摆尾,在主子面前表现出十分顺从,母亲一把把它拦在自己怀里,叨一块炒鸡蛋喂它,它马上两只前爪接着,很香甜地吃了起来。母亲自言自语地说:“猫狗是一口啊,咱吃饭也不能忘了它呀”!由此可见,母亲和它的感情深。是呀,当我们做儿女的平时不在他们身边,正是这只花狸猫天天陪伴在二老身边,减少了多少寂寞啊!仔细想想,我们儿女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有时胜似这只猫吗?

  吃罢早饭,我们一边叙家常,一边把两台落地扇分别安装好,大妹收拾停当,还要携带礼物去前边李大庄看望她公公婆婆了。大妹刚走,小弟和两个侄儿及一个外甥(小妹的儿子)开着轿车从县城到家了。看到几个血气方刚的晚辈回来,个个抱着西瓜、小瓜,二老高兴得合不拢嘴,问长问短,亲热得很。母亲为了表示对孩子们回家看望的热情回应,赶紧到东侧院内的菜地里摘又大又嫩的土黄瓜让大家洗洗吃,我吃了一根,味道纯正,比起大棚上化肥集市上卖的好吃多了。然后,她又张罗午饭,知道开车的孙子爱吃米,上午就做大米饭,从冰箱里取出羊肉鸡肉,做粉条烩鸡肉,喝罐装啤酒饮料,小妹也立即帮厨,父亲烧锅。

  在母亲做午饭的同时,我得知二老平时烧锅有劈柴成堆就是不好烧时,按母亲的要求把木材劈碎。在院里,我先把堆放的两米见长的树枝一根一根地用脚踩断,然后粗的用母亲给的小锯锯断,都截成一尺多长,再拿奔镢劈成几瓣,这样就好烧多了。由于平时很少进行体力劳动,加之太阳照晒,干了大约20分钟,就汗流浃背了。我的行动小弟和三个大男孩看见了,都纷纷从屋里电扇下出来,仿效我劈劈柴,一会儿,个个都累得满头大汗,人多手稠,眼看一小垛木材给劈完了,才罢手。我边劈边想,二老80多岁人老了,干不动了,年轻人多多手就可以让他们烧半年,假如我们不回来帮他们,这些力气活只有靠在家的二弟了,孝敬人人都有份,就看自己干不干了。尽孝心不光给钱给物,还要出力气,说顺心的话,一言一行体现出关心,让长辈精神愉快,多做实事,多见面。

  吃午饭时,最有意思的是小弟和在广州打工的三弟用微信联系,介绍家中今天是多么地热闹,羡慕得他立马要买高铁票赶回来。还有在新疆的二堂弟,通过手机微信和小弟联系,也和我说了一阵子话,没想到今年夏天兄弟姊妹们聚集那么齐,看来,距离不是问题,只要想在一起,创造条件是可以随时做到的。即使到不了一起见面,但是,先进的手机通讯工具把地球都变成了一个村,正如一句古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啊!这顿饭大家吃得都很香,尤其是父母,好久没有看到一家人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了,脸上不时绽出开心的笑容!

  吃罢午饭,我们又说了一会儿话,大约到下午3点半,侄子提出开车回平舆要拉他妈看病,我才趁车回驻。临走,母亲留我想多在家住一天,因为体检不能等,下周一我还要上班,只要先走一步,表示以后还会常回家看看。看真的留不住我,母亲和小弟赶紧又到菜园里给我摘十来根黄瓜,非让带在路上吃,大家都为我们送行,这浓浓的亲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我人回家了,但心里还在关心着老家里的事。前几天,我给小弟打电话询问,院子的地坪修了吗?锅灶挪了吗?他回话:沙灰买回来了,昨天刚请人家打过,锅灶正准备挪,老锅需重支。问他啥时回云南,他说到月底,我说那就多陪父母几天。昨天我又给父母打电话,是大妹接的,她说院子道路、锅都已办好,二弟三弟都回老家了,她27日买了返程高铁票。今天我又给三弟打电话,他说这次要在家待上一个月,现在正给二老续办养老金手续,路和锅的事都办妥,不让我再操心。

  这次回老家,不仅表达了儿女们孝敬二老陪伴二老的心意,还为二老办劈柴、添置落地扇和拐杖等实事,更重要的是修院子防滑、挪锅灶免危房威胁,让二老生活在老家有安全感。同时,也增进了晚辈与长辈、晚辈们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这次回家太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