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让人惊喜的文章

时间:2018-07-11 14:08:28 文章 我要投稿

关于课改让人惊喜的文章

  课改让人惊喜,实践催人思考

  ——兼谈新课程实验给学生、教师和学校所带来的可喜变化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将近一年了。这一轮中国最大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先让我们把课改之前的学生与新课程实验班的学生作一番比较,明眼人不难看出,这“两家的孩子”的精神状态、学习状态、生活状态都不一样!前者相对现实、世俗、呆板,后者梦想、天真、灵动;前者相对消极、沉默、游离,后者积极、活泼、专注;前者相对委琐、封闭、压抑,后者开朗、开放、开心。我们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的呢?我个人以为,以往的多次教育改革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拆了东墙补西墙,没有从中国教育的本质着手进行改革;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着眼于“发展”的宗旨,抓住“课程”这个牛鼻子进行改革,其意义是深远的,其内涵是深刻的,其作用是颇大的,其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再说,新的课程其崭新的呈现方式也普遍受到了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从学习方式到评价手段都发生了大的变化,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充满灵动的生命活力,我们的学生焕发出了人性张扬的生命灵气,我们的老师焕发出了奋发有为的生命张力,我们的学校也焕发出了前所未有勃勃生机。我们欣喜!

  回顾前期的新课程实验所走过的历程,我想与诸位同仁交流以下观点:

  一、第一只眼睛盯着学生: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富人思来年,穷人想眼前;睿智者思后代,愚昧者想现世。”新课程站在世纪的门槛,期望着中国的将来。将来怎么样?就看下一代!因此,促进学生的发展必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我的理解是新课程改革的所有行为必须直接指向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此是这样说的:“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增强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可见,我们的第一只眼睛必须紧紧盯住学生,谋求学生的发展。如果实验之后,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发展,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的话,那么课改的一切付出、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了!

  实验伊始,一切都是新的,没有现成的模式和范式,改怎么做?我们也迷茫过,困惑过。后来,我作为临安市语文学科新课程指导小组成员,第一次参加了“新课程教研沙龙活动”之后,深受启发。用邓小平著名的——“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的‘猫论’来探索新课程实验才是上策。于是,我们从学校领导到实验班教师都达成共识:不等、不靠、不怕失败;自探、自摸、自己过河。

  那么,我们的第一只眼睛究竟盯住学生的哪些方面呢?我们觉得应该让学生成为“人”。——这个人,人格是独立的,人品是高尚的,人性是善良的;行为是自律的,行动是自由的,行道是正直的。必须让学生自己明白在学校、在家里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让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通过一学期的新课程实践后,我们根据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理念修订了两个“小学生自主行为常规”——《玲珑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玲珑小学课堂学习常规》来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只有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意识得到增强,才能证明我们的'课改落到了实处;只有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才能说明我们的课改收到了实效。新课改初始,我们要求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还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写字的姿势和听话的习惯、答问的习惯和用眼的习惯等学生一生受益的习惯。工作须细化到用什么样的铅笔都须关注到。当然,要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几年如一日细心的引导。

  在反复解读新课程之后,针对六、七岁的孩子,我们的采用了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的“四块糖”的办法,把新课程理念细化到课堂教学之中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

  第一块糖奖给胆子大的人。——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课堂里要做到“八个敢”:你敢提问了吗?/你敢发言了吗?/你敢质疑了吗?/你敢与老师、同学争论了吗?/你敢反驳了吗?/你敢自己独立做了吗?/你敢向别人指出不对吗?/你敢自己承认并改正错误了吗?/在学校、在课堂充分让学生去想、去动、去做、去数、去摸、去尝试……让学生有充裕的思维时空,能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块糖奖给会学习的人。——“会做的孩子有糖吃”。学习中要学会自主学习、自己学习。我们对学生提倡自己学会“八个会”:你自己会认字吗?/你自己会写字吗?/你自己会读书吗?/你自己会背古诗吗?/你自己会做算术吗?/你自己会整理书包吗?/你自己会削铅笔吗?/你自己会打扫教室吗?/我们采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诫学生,让孩子人人明白:只有自己会,才是最能干的人;只有自己会,才能学到最多的知识。

  第三块糖奖给快乐的人。——“会笑的孩子有糖吃”。我们倡导“学习着、生活着是快乐”的新课程理念。对学生提倡“八个乐”:你觉得在学校、在课堂里学习快乐吗?/你觉得与老师、同学在一起快乐吗?/你觉得成绩好快乐吗?/你觉得学习语文快乐吗?/你觉得学习数学快乐吗?/你觉得上音体美课快乐吗?/你觉得帮助别人快乐吗?/你觉得别人有快乐你快乐吗?/学会快乐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学会与人合作,其乐无穷的做人哲学。

  第四块糖奖给有创造的人。——“会想的孩子有糖吃”。我们对学生提出“八个有”:你有与老师不一样的想法吗?/你有与同学不一样的想法吗?/你有与老师不一样的做法吗?/你有与同学不一样的做法吗?/你有与课本不一样的想法吗?/你有与课本不一样的做法吗?/你有与老师不一样的办法吗?/你有与同学不一样的办法吗?/意在从小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和创造性的求异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为培养新课程所期望的“创新能力和创造人才”奠好基。

  二、第二只眼睛盯着老师:老师必须与新课程与学生同步成长。

  有句熟语说得好,“若愁枝不发,莫怨太阳偏。”我们深深感到,要实现以上教育理念、培养真正的“人”的话,必须领导带头,改造教师的思想、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学会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发现学生,上出学生喜欢的课来,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才能实现新课程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路不行不知艰险,事不为不知艰难。新课程实验一开始,我们要求班子人员人人争做新课程的实践者、新课程的指导者、新课程的垂范者,身体力行,与老师一起走进新课程,与学生、教师同步成长。具体作出了五项规定:1、

  班子人员必须每周深入课堂一节,与老师一起研究新课程;2、每周一次案例分析,带领教师解读教材、解剖课堂、解剖教法和学法;3、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和老师一起修改、优化教案,建立起“群体选题——个体备课、说课——群体研讨、优化备课——个体施教——群体反思、修正——各自施教、反馈“的新课程研讨模式;4、老师每月完成2篇教学反思,领导帮助梳理、改进教学。5、让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提倡老师总结新课程中的点点滴滴的经验和反思。

  课堂教学始终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一开始我们就把目标锁定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教学行为“上。实施了四个建构策略:

  1、建构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场景;

  2、建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机制;

  3、建构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活动化范式;

  4、建构生态课堂、实现生命对话的活化模式。位实施以上策略,我们将新课程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梯级指标,鼓励教师争创指标。

  A等:活化教材,让教案跟着学生走。

  B等:重组教材,带着教案走向学生;

  C等:解读教材,带着学生走向教案;

  我们的目标是:基础于C等,立足于B等,崇尚于A等。实践中,我们共同提炼出一套“四板块”课堂教学模式——即“导读导学导练板块;初读初学初练板块;精读精学精练板块;拓宽拓深拓广板块。”再对每一板块提出了相应的子目标。每一版块都力求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唤醒,学习习惯得以养成,思维品质得以提升,表现欲望得到激发,情感态度得以抒发”。

  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通过一学期多的课堂尝试、教后反思、亮点采颉、互学互助和经验提炼,目前我们学校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较之非新课程实验班的教学有着绝然不同的色彩和亮光。我们欣喜!更为欣喜的是新课程实验班里的学生较之非实验班的学生有着明显的聪颖和灵气,个个充满着智慧和灵动——学生思维特别活跃,眼睛特别睁得特别大,读书特别有兴趣,想法特别地多;他们人人都能说会道,个个都是辩论高手……我们的老师呢,也和学生一样,从迷茫与困惑中已经慢慢地走出来了!他们摸着石头过了一次河!他们喝到了新课程的第一口水!他们已经逐渐地成长、成熟起来!我们为他们高兴!我们的学校更是借助新课程的实施得到了观念的更新与理论的上升,课堂的革新与质量的上升,作风的改善与声誉的上升!

  诚然,新课程绝不是一锤子的买卖,我们仍须不断实践!新课程也绝不是专家们的报告,我们仍须脚踏实地去做!新课程更绝不是洋大山侃大山,我等几个人在这里侃一通就完事,还须老师们不断地去探索!新课程更绝不是免费的午餐,无须付出就有图报,我们大家须付出加倍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