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实习工作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09 09:33:06 实习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社区实习工作心得体会

社区实习工作心得体会1

  我所实习的岗位是“就业与远程教育”,实习期间,不仅在岗位上了解了现今国家的一些就业政策,而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参加单位组织的一些培训活动,更深刻认识到“就业难”这句话的针对性。

社区实习工作心得体会

  首先谈一下我对就业形势的认识,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大学生的身价日渐贬值,近两年出现名校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是待遇很低的工作已经不算新鲜事了。鉴于当前大学毕业生乃至整个社会就业压力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涉及到我们自身时这些政策又显得很遥远。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也有面临就业的时刻,所以实习期间我利用大量时间研究了国家的相关政策,下面结合我参加的一些职业培训谈谈自己的认识及下步打算。

  “就业的路,越走越窄”,这句话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媒体上,出于想更清楚的认识这个情况,我做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事实情况并没有那么悲观。对于某些毕业生,用人单位是非常欢迎的。我们知道,现在的本科教育逐渐向基础教育靠拢,如果你在大学期间仅仅按照学校安排的课程进行学习,那么就业时必定不能胜任,对于某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尤其如此;另外一点就是,很多学生都是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成长起来的,在校期间根本不重视实习这样的机会,仅仅把实习当作为修学分不得不进行的一件事,而失去了给自己的就职之路增加砝码的机会。大学提倡自学,自学不仅仅是学习到什么知识,也是锻炼自我提高能力的手段,当然自己有目的的规划自己的职业之路而针对性的学习是有必要的。大学的环境可以说是经过加工,这样的环境本意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结果造成了在校的学生意识不到就业的压力而丧失了学习的动力,造成了大量的学生在课余无所事事的现状。而近些年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使得一部分学生意识到这点而更加努力的学习,但相反的却是本科教育的缩水,大三的学生就为了找工作四处奔波,大四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就业了,很多学生在工作联系不好的情况下仓促考研期冀缓和压力。即便是这些天之骄子,发奋的学习也有很多忽略了学习和就业的关系,最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与此同时,企业也在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所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大学生就业一点也不为过,看看那人山人海的招聘会你就明白了。

  现在的情况是国家也认识到了这点,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鼓励毕业生支援西部,鼓励自主创业,但这些政策对于大多数人准备就业的人来说还太遥远,相比较现实的倒是提供一些职业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当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也有对应的救助政策,个人认为,寒窗十年可不是为了等待救助。国家现在提倡大学毕业到基层锻炼,这其实也是很有必要的,纵观当前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可以发现,有三类人是普遍不受欢迎的:

  一、留恋大城市,不愿下基层;

  二、实践能力差,待遇要求高;

  三、求职表作假,综合素质低。

  最后谈谈我个人对自身的职业之路规划,当然这些还不够成熟,仅仅是这一个学期的实习带给我的一点想法,今后我会结合学习生活进一步修正。首先是个人学习,通过实习我认识到利用好课堂外的时间是关键,下一步打算结合自己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自我培训;其次是社会实践,初步打算是利用假期等时间参加一些活动,或联系一些单位进行工作实践,以提高自身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毕竟“想”和“做”是不一样的,这次实习中我也认识到了这点,平时觉得自己能够胜任的简单事情,当真正动手做时却不是那么简单了;最后,打算结合个人的兴趣、价值观、能力、技能、职业发展倾向做个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

  总体来说,这次实习我感觉受益匪浅,以上是我的心得体会,有不足之处也希望得到指正。

社区实习工作心得体会2

  我是一位学临床的医学生。根据我们的实习大纲,最近正好被安排到社区医院的防保科实习预防医学。实习之后感觉我们的社区卫生问题实在太多太多。我在自己的blog上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但似乎少人问津,现又补充了一些内容,贴于此处,与大家交流。

  目前上海的基层预防工作和流行病学的数据采集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其他地区具体的操作方式不详。就拿上海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我们熟知的地段医院,是构成三级医疗体系的第一环,其主要职能是为所在社区的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对疾病进行一二级预防,同时承担着部分重大疾病的疗养、康复工作,在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负责对该地区的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监测。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很多问题。

  一、服务对象覆盖率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疾病监控的对象同样是社区居民,疾病的监控应该是在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完成的。但究竟有多少社区居民接受了相关的卫生服务?以下这些问题就出现了:

  1、在可以选择更好医疗服务的情况下,社区居民是否愿意接受社区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

  2、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否适应社区居民的需要;

  3、所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质量是否能得到保证;

  4、是否能保证大部分的社区居民均能在社区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

  5、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收费是否合理;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左右了社区居民的选择。由于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工作时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时间相同,所以大部分在职职工及其子女,小病不上医院,大病则上大医院就医,不会选择地段医院的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诊疗手段单一,也成为了人们不选择社区医院的原因之一。按我们带教的话说来地段医院就医的人开药的比看病的多。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社区卫生服中心推出了类似于家庭病房的家床服务,虽有些类似于国外的家庭保健医生,但实际差距却很大。同时由于疾病涉及个人隐私,多数人对于类似的上门服务不甚信任,同样造成了一定服务困难。由于服务对象与监控对象是一致的,也直接导致了疾病监控覆盖率的下降。

  二、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应用。由于服务对象覆盖率低,而疾病监控需要全覆盖,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工作量的增大。很多工作靠社区卫生人员上门完成,即便这样依然不能达到有效的覆盖率,加上流动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疾病监控(尤其是传染病)的困难。同时由于一级医院覆盖率的下降,上级医院的工作量随之明显增大,造成了人手相对短缺的有趣场面,大医院急诊的繁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医院的工作效率,在治疗重病和疑难杂症的同时还要忙于应付社区常见疾病。在社区医院资源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又造成了大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曾几何时,和一位英国医生聊起了英国的全民医疗体系。她说,在英国,要进入大医院就医,必须由社区医生的转诊,否则医药费一律自付,这就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相关从业人员不足,学历层次不高。从各大医学院的就业趋向来看,更多的医学生倾向于去二级或三级医院就业,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少之又少。其实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培养一个医学生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多则七年、八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身的发展都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硕士或博士去地段医院当医生是很多医学生和家长所不能接受的,而培养全科医生又是现在国家培养医学生的一个方向,任重而道远。其实在国外,医生兼职的情况也并非鲜见,我上次碰到的那位英国医生,既做家庭医生,又为当地的一家大医院做心彩超。同时医院的联合也是加强各级医院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可以将若干一二三级医院整合起来,促进医生交流,共负盈亏,情况可能会更好一些。(补充:在后来实习的几天里越来越发现社区医院的工作效率实在是低得可怕,重复劳动率高得惊人。换句话说就是整天都在忙,但不知道在忙些啥。真正随访病人的时间少,用在输入、核对数据的时间多。社区医院的大部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直接导致了工作方法落后。)

  四、居民的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亟待加强。在大医院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小病不医成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现代人常见病较以前也有明显上升。但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些问题了呢?在社区服务时,我们为病人量血压,发现高血压不在少数,有些居民的血压高达180/110mmHg,自己却浑然不知,他们中不少是中年人和烟民。今天老师的课上说到一些病人到地段医院配药,但不听医生医嘱,比如患了糖尿病仍然不控制饮食,结果吃了药血糖还是一塌糊涂。小病不治成大病,心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不但害苦了自己,社会还要承担很大的经济负担。同时还有一些人会以涉及隐私为由拒绝调查,甚至给予调查者假资料,给流行病学调查造成很大的麻烦。

  五、疾控传报网络不完善。该不完善指的不是传报制度,而是电脑网络。有一些疾病,如精神病,已经可以做到全市网络一体化,在任何市级或区级精神病医院,只要发现精神病人就能直接传到网上,相关社区医院即刻派人进行随访。但有很多疾病的随访传报都是人工制表、打印,没有相关的网络,人力花费极大,尤其是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其实如果可以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数据库,将相关数据定期输入,就可以减少很多了劳动力。甚至于可以将一部分数据记录在社保卡或者身份证上,只要卡一刷,数据自动传报不就可以快很多。(仅是一种设想,不知道有没有可行性。)

【社区实习工作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社区工作实习心得05-08

社区实习工作总结12-15

社区实践实习心得体会05-02

社区实习心得体会参考05-03

社区工作实习心得范文03-16

新编社区实习工作总结05-10

自然社区实习工作报告05-02

社区医院的实习心得体会范文04-25

关于社区医院实习心得体会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