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逃学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安全问题情感问题调查

时间:2022-12-09 19:38:37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逃学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安全问题情感问题调查

  一、农村中学生逃学行为的表现和危害

中学逃学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安全问题情感问题调查

  农村中学学生逃学行为引起社会关注、家长焦虑、学校的反思。据调查统计,某农村中学有在校学生1400人次,学生逃学行为表现为:1、逃学学生具有群体性,一般为三五人一群。2、逃学行为具有反复性和持续性;50%的学生无逃学动机,30%的学生偶尔逃学,15%学生一学期逃学3次以上,5%学生经常逃字,甚至有夜不归宿的“逃液”行为。3、逃学的学生看课程表逃课,特别是非中考科目逃学现象更为突出。4、逃学学生无正当理由,主要动机是课业负担重,产生厌学情绪。5、逃学的对象多为男生,占学生总数的15%。6、逃学学生中学习有障碍的占2%,家庭困难、丧失读书信心的占3%。

  学生逃学行为值得引起社会、家庭、学校思考,逃学行为带来的危害影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耽误了学业和前程,影响了家长和教师的正常工作,影响了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危害最大的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犯罪学表明,逃学与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把逃学看成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雏形和先兆。

  贫困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导致学生逃学的原因并非单一,来自社会环境、家庭意识、学校办学条件三大因素,也有学生自身因素,可以说是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1、个人因素与逃学行为。

  (1)产生厌学情绪。如:家庭困难失去经济支撑、前途无望;学习动机不强烈、兴趣弱,导致迟到、早退、作业不认真、无故旷课、怕见老师、害怕考试等现象,其极端性表现就是逃学。

  (2)人生兴趣的偏移。青少年学生受父母百般溺爱,视为掌上明珠,缺乏劳动的锻炼和意志的磨练,少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多了急功近利、享乐思想,对吃喝玩乐充满兴趣。学习文化知识兴趣明显下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产生厌学厌倦情绪,导致逃学等不良行为。

  (3)学习意志力差。农村学生生活条件艰苦,对生活有或多或少的感悟,但心理素质差,意志力薄弱,不能克服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禁不起失败考验。而对学习中困难和考试的失败,心理受到挫伤,失去前进的动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甘愿服输,进而发展到厌恶、恐惧和逃避学习。

  2、社会因素与逃学行为。

  (1)“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用人机制改革,流行起“知识贬值”、“读书无用论”、“游戏人生”等消极的思想,许多家庭对供孩子上学失去信心,把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转为家庭建设。特别是一些同龄青少年辍学,流入社会从商、打工挣钱,也给上学就读青少年极大的消极影响,削弱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低俗文化的传播。贫困山区的农村文化落后,缺乏城市喧闹的文化娱乐场所,社会青年三五成群的聚赌、喝酒,男女青少年粗鲁的行为举止,对青少年学生心灵的腐蚀和撞击,使之易接受新鲜事物,易受外界影响,又缺乏较高辨别能力的青少年,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接受和模仿,染指的恶习和早恋现象,玩物丧志,思想防线崩溃,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失去了读书的信心,产生逃学情绪。

  3、家庭因素与逃学行为。贫困山区的农村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其中文盲半文盲占一定比例,因历史原因失去上学机会的父母,对自己孩子抱有较高希望,一旦发现孩子违反校纪校规,考试不及格、成绩下降,就会有一种失落感,追忆昔**未能上学的困境,怨气上火,轻则粗言训话,重则棍棒拳脚相架。使孩子胆战心惊,心灵受创伤,学习失去信心,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厌倦了学习,逃学成了自我解脱的一种方法。

  4、学校因素与逃学行为

  农村中学教育资源奇缺,教学手段滞后与教育观念陈旧,压抑了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培养,“满堂灌”、“题海战”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学习压力很大,体验不到趣味、愉快、成功、自豪感。学生学习成了机械、被动、盲目的活动。从而使学生产生逃学、弃学、不愿学的消极行为。

  二、进一步克服矫正贫困山区农村中学生逃学行为的对策

  1、开展对逃学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

  要预防和矫治逃学行为,必须消除逃学学生的厌学情绪或厌学症。开展这方面的心理辅导。

  (1)融洽师生关系。辅导老师与厌学者建立良好关系,必须以坦诚、信任、鼓励、平等、接纳态度对待学生,并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接纳和信任自己。

  (2)了解学生情况①学生的过去、现在学习成绩,学习态度;②学生智力水平、学习方法;③学生家庭经济状况;④学生对教师态度,师生关系状况;⑤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观念;⑥学生厌学情绪和行为产生的时间;⑦学生现在厌学的程度等。

  (3)认真诊断分析。辅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让学生做出自己满意的判断,并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矫治方案,采取助人与自助相结合的辅导原则,及时辅导。

  (4)积极进行干预。辅导老师应当采取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结合农村学生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矫治方法,帮助学生改变厌学症状,促使学生心理和行为发生积极变化,使学生能够较好适应学习生活和学校环境。

  (5)巩固教育效果。辅导教师在经过多次辅导和干预,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有明显好转之后,要继续与家长沟通,协调其他教师的支持和配合、巩固辅导成果,强化积极变化,以防止厌学情绪发生反复,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

  2、认真搞好课程教学

  农村中学生逃学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是课堂枯燥无味,缺少趣味性、探究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避免逃学事件的发生,应该抓好山区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开展讲评课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听懂、有所获、好学乐学,从而减少逃学事件的发生。

  3、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只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如:英语角、书画兴趣小组、篮球队、文艺活动小组等,让有特长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带动有兴趣的同学发展,从而增进班级、学生之间的交往,增强学校对学生吸引力,减少厌学情绪和逃学行为的发生。

  4、改善师生关系。

  开展这项工作,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关心学生心理问题。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恰当指导;(2)关心学生生活问题。学校建立家访制度,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实情;建立贫困生档案,尽最大努力解决贫困生生活问题、书杂费问题,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积极主动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3)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与进步。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真诚地关爱差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5、增强社会责任

  增强社会对青少年厌学、逃学问题的责任感,①加强农村文化娱乐市场建设与管理。②加强基层组织工作。③走警校合作之路。让学生了解逃学的危害,帮助他们消除错误观念,戒除逃学行为。

  6、恰当处理逃学学生

  教师和家长应当冷静和细致的关心,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和家庭的温暖,学校和家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指导他们指定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的行动并形成习惯。及时反馈,强化动机,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克服逃学行为的有效方法。

  总之,农村中学生逃学行为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基层党政机关应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教育思想,确实抓好基础教育,国家教育部门应加快课改步伐,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家庭应转变教育方式,积极送子入学。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学逃学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安全问题情感问题调查】相关文章:

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05-31

女性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问题05-09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05-09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05-12

校园安全问题的顺口溜05-08

关于安全问题的国旗下的讲话03-19

关于幼儿园安全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05-11

剖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05-09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