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记忆

时间:2016-09-20 17:56:05 原创文学 我要投稿

那些年的记忆

那些年的记忆1

——蕊寒香冷蝶难来

看到路旁零落的叶子,突然想起来现在已经慢慢进入深秋了。深秋了呐,要是在老家这个时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呢。应该是桂花流香,山菊初绽吧,恩,确实是这样了,因为前天有远方的朋友爬山,在山道上闻到了缥缈的桂香。

东北现在已经有些凉了,有时夜里和清晨的温度已经到了十度以下,萧瑟的气息已经渐渐逼近,虽然现在的草坪和树木依然泛着明亮的绿,但是已经明显的是生命最后最后能量的坚持了,因为它们已经不再生长,叶子上也布满了枯黄的老年斑。

这儿桂花树应该很少见的,因为我没有在这座春城里闻到桂花的香味。老家每到这时候,村子里就会终日散着缥缈的淡淡的香味,不浓但很有穿透力,不香却让人着迷。桂花虽好但是花期有限,短短几日光景,就会枯死枝头,所以她只是季节的精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我最喜欢秋季的菊花,老家的山上遍野橙黄。野山菊生命力极强,只要有些薄脊的土壤他们就会安身立命,开出繁华来。他们也是倔强和调皮的,父母虽然每年都会拔出地里的菊花,但是来年地里还是生会长出许多来。

小学的时候老师会组织我们到山上采菊花,拿着小竹篮和伙伴们陷进橙黄的原野里,只露出一颗颗黑色的脑袋。蜜蜂和我们嬉戏,它们并不在意我们采摘黄花,因为我们小小的手就算一刻不停的采也不会减损万分之一的花朵。蜂腿上装着沉甸甸的花粉,绕着我们嗡嗡飞翔,就像是喜欢热闹的小孩想要寻找玩伴。从花丛里蹚出来身上一定会沾满黄色的花粉,这时候做到校园外的长满不知名小草的平地上,会有蚂蚁爬到身上来搬运花粉,偶尔也会有蜂鸟在头顶飞来飞去,但是我没有见过有哪一只蜂鸟会吸食人身上的花蜜。 ( )

把采来的黄花铺在水泥地上晾晒干,然后收起来装到布袋里做枕头,不仅芬芳家室,也能有效缓解头痛。把品相较好的干花收起来装进罐子里收好,可以平日里拿出来泡茶,微微苦涩的菊花茶,能够疏风散湿,消肿解毒。喝这样的茶,省下一小笔卖茶的钱,赚得一大笔治病钱,赢得一个健康的身体。

那些年家里还有一笼蜂,这笼蜂还是父亲在南坡的柏树上收的,养了几年,后来因为我们到城里常住,照顾的少了有一天他们不辞而别了。那几年里每年初冬都能割下几十斤的土蜂蜜,蜂蜜茶润喉养肺,营养丰富,是养生的宝物。那时候妹妹还很小,刚刚会跑就会拿着小调羹到蜜罐里舀蜂蜜吃。蜂蜜最好的时候是春天的百花蜜,秋天的菊花蜜,每年秋天菊花盛开的时候也是蜜蜂最忙碌的时候。每天太阳刚出,蜜蜂就成群结队的飞出,然后再一只只腿上装满花粉的飞回。蜜蜂忙碌的时候,农家也是最忙碌的时候,玉米,红薯,黄姜,依次收获,蜜蜂在收获这秋天的阳光的琼浆,农家人在收获这季节的馈赠,而我则收获着满山遍野的黄花.......

这里没有黄花,最起码我在这座城市里没有见到过。没有桂花香飘的秋季是没有开始的,没有黄花的秋季是没有发展的,这里的秋季只有结束,只有桦树林下那一层厚厚的黄叶,预示着秋季的死亡.......

那些年的记忆2

  ---- 放羊娃【素墨】

  前面三篇都在说家人的琐碎,既絮又有伤感,偶尔的伤感是回忆,一直的伤感就变成了放不下,就变成了记恨。这一篇我想轻轻松松的写。

  农村人家都会养一些鸡羊鸭猪在家,一为改善伙食,二为补贴家用。那时候山坡上林茂草盛,养这些东西并不需要投资太多,一般放养山上并不需要太多照顾。那时候从子里终年弥漫着厚重的朽败气息,这味道虽然难闻但是却育的村子周围树绿草青。那些整座村子都掩映在绿云丛中,很有世外的安恬。

  孩童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星期天或者是暑假每天两次的放羊时间。当年文斌是孩子队长,只要不是下大雨五点多钟就会挨家叫醒我们这些孩子们去放羊。或许现在我每天的早起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习惯。人从骨子里都是愿意和大自然亲近的,我们去放羊并不是为了帮致家长而是为了能在荒草荼丛里流浪。

  那时候山坡上田得极少,羊群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山林里游荡,只要我们把羊绳盘好不要让他们缠在灌丛里。在一天天的放羊时间里,我感受到了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发现了生命和天地之间的联系。春天雨后芽孢迸裂,草尖破土烟斗挺立,夏天雨后泉水汩汩,水牛蹒跚,地衣也长的厚硕肥美。这个时候去放羊不仅可以亲近自然也可以收获这些天生地育的美味。

  有时候遇雨,便和伙伴们一起折枝造屋借着树丫枝杈架上梁和椽再铺上树叶就得一安身处所。或是用宽大的油桐树叶缝缀一顶绿帽子。若是晴天便折顺直的树枝做游侠剑客流窜子荒山林间。下午时间漫长,有事不顾家长反对,三点多钟便结伴赶着牛羊出去,此时最乐意的是“骑射”竹篾做的弓,槄杆做的箭,牛或者公羊做马也能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骑射对抗。山上草盛树多,小乔木最多的是油桐和槐树,两者都开白花,油桐花白里掺粉,槐花白里透青。它们都芳香馥郁,油桐花成簇摇曳,槐花成串玲珑可以采下出水烙饼或者加鸡蛋炒食,品相极佳味道鲜美。对了山上还有橡树,不见开花只见青色的果实慢慢变褐长大。

  他们是山林里田鼠和松鼠的口粮,当然它们也是我们赚取零花钱的宝贝。还有山楂,每年深夏初秋一挂挂山楂酸香醉,摘了回来串成串,挂在脖间当佛珠,唱一声阿弥,吃一颗念珠,或是挂在檐前晾干做药引,消食健脾。还有柿子树,深秋时节一盏盏灯笼剔透,它们是我们的最爱也是鸟雀蚂蜂的最爱。深秋时节的柿子是可以吃饱的。柿子是极好的,在他们年轻时摘下俩埋在河沙里或者草木灰里,只要几天时间就了无涩味脆甜可口。要是半熟的柿子受了伤,把它们洗干净码放在坛子里就可以得到黄亮可口的果酒。

  还有还有夏天的金银花,河谷里的鱼腥草,秋天里的野山菊......这些都是败毒下火的好草药。更不要说白嫩可口的芦根、茅根,还有那略带苦涩的蒲公英根这些都是爽口小吃,也是养生的妙药。

  这些就是当年那个精力旺盛的放羊娃在牧羊时候得到珍贵的记忆........

那些年的记忆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家。”听着妹妹磕磕盼盼的朗诵声,我的思绪猛然间回到了那个到处散发着腐朽气味的乡村。

  破烂的烟架,满是腐殖质的林下空地,这是我记忆里老房子外面的样子。在这些天在那些黑色的腐地里爬满了黑色的长满刺的蠕虫。这些黑色的蠕虫再过些日子就会蜕变成一个个尾部发光的萤火虫。

  儿时记忆里村子里每到夏末秋初万展莹灯纷扰,坟场里,树林里,院子里.......点点缀缀,似盛夏的银河,梦幻清冽。最难忘手里的塑料瓶里,莹莹闪闪的光亮,那是被囚禁的萤火最后的闪耀。儿时玩心就是那么大,明知道把他们装进瓶子里,最多有半个晚上的光亮,第二天就会死亡,但是还是乐此不疲的抓了装起来。那时候放着冷光的灯笼是村子林间游动的鬼火,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一个个面目狰狞的笑脸。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萤火虫的身影在老家很难遇到了,十年前还是六年前。后来偶尔看到的多是藏在草丛里的雌性萤火虫,她们不会飞翔,只能在草丛里提着莹灯爬来爬去寻找着自己的梦中情郎,可是这样的情郎怎么好寻呢,天空里还会有几只听着灯笼来赴约的呢。

  在电视上看到南方某个地方有专门养殖萤火虫的,不知道品种,估计和我们老家的不一样吧,因为老家的萤火虫瘦小黝黑,没有卖相,但是这个养殖场里的萤火虫却是七夕节里紧俏的商品。要是几年前老家的人知道哪些黑黢黢的虫子也能卖钱,现在秋初的村子里应该还会飞满萤火虫吧。有利益才会得到延续,人类的商品生存法则现在的自然生物也得遵从,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一大胜利。

  轻罗小扇扑流萤,多美的画面。就不说现还在有没有轻罗小扇的优雅体态,就算有也没有可以让她们扑的流萤了。现在只能在唐诗里想象,那个荒烟蔓草的年代里美得不可收拾的画面了。

那些年的记忆4

  也许是因为来自农村,对那里有着深入骨髓的眷恋感,所以当我看完《春天的话语》,心中的某根琴弦被触动,埋藏了许久的记忆重新活跃起来,在这喧闹的城市中。

  记忆中,春天,绿的天使,带着希望和爱降临。当一踏出院门,举目四望,所以的一切都呈现出一副生气勃勃的朝气。新升的阳光中,燕子衔着泥,嫩芽破了土,柳絮在飘飞,瓜蔓儿抽出了新叶,在春风的呼唤中,新的生命开始了。

  白天,阳春三月,菜子花金灿灿的,蔚蓝的苍穹里,干干净净的云彩下,成群的风筝在放飞着,美丽的风筝代表着一颗颗童心,渴望飞翔,渴望长大的童心。它们在飞,好似自己也在飞,飞呀,飞,不停,没尽头。

  山的这边,风筝在飞;山的那边,牛羊群在啃着草,绿色的波浪在它们的身旁流动,空气里混杂着安闲的。闪光光的余晖将它们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天空是金色的,心情也是金色的。

  天黑了,牛羊回家了,燕子休憩了,劳动了一天的村民们回到家了,瓦泥土的房子了,微弱的灯光下,妈妈在厨房里为全家人准备着晚饭,懂事的姐姐帮着打杂,饭菜香随着空气四处散播着,玩累了一天的我围在灶台旁,肚里咕咕地直闹。外面的世界已暗了,屋子里却洋溢着温馨。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了,当年渴望长大的人却希望这是场梦,梦醒来,还是十岁的小孩。

  如果你有拥有这些时光的机会,请你好好地珍惜。因为有太多的人在羡慕着你,有太多的人只能靠着记忆来重温。

那些年的记忆5

  童年的记忆变得蝉翼般轻薄。

  3月,早春已至,倚靠着街边的梧桐,叶却颤巍着,跌落下来,阳光拖住喷薄欲出的盛绿,但最终无法承受,相拥而落,掠过耳边,发出似有似无的声响。

  如同那绚丽的天真,舞动着妙曼的身姿,从我透明的灵魂中俯穿而过,来不及嗅出她的味道,来不及轻抚她的脸颊,便在身后匆忙消散。

  于是,嗟叹着天真的急速,泪痕斑斑。

  小时候,最期待的是那璀璨的烛光,期待着双手紧扣,喃喃念出自以为甜似蜜的愿望,快快长大,就能看一天的卡通片不被拖着去幼儿园,一口气吃几个冰淇淋不被妈妈责骂,能亲手把光滑的硬币投进公交车上高高的箱子。

  长大了,最期待的仍是那美丽的烛光,却在双手紧合时,一片迷惘,站在烛光的尾尖上,只有那发丝猎猎张扬。

  小时候,幼儿园后排的男生恶作剧拉扯我的辫子,于是涨红了脸,扭打在一起,然后在男生的哭声中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骄傲地大步流星离开,但转瞬间却又互相搭着肩,对着一块儿堆的积木相视而笑。

  长大了,青春将我们推向爱的交界线,一层厚实的隔膜无形地朦胧了我们的焦点,吊滞地凝望着大片大片凋落的`纯真,无奈地看着对方的瞳仁,倒映不出清晰的身影,只剩一片惘然。

  偶尔突发奇想,翻箱倒柜地找出尘封已久的相册,看到尾页,才意识到竟没有一张自己的照片。小时候不喜欢拍照,思索了很久得出一个原因,我拍的不好看。一个可笑的理由,忽然感觉很寂寞,抬头就看到回忆站在墙角,渐渐通透迷离,充斥着天空所有的间隙。

  刚才还一片耀眼的亮,瞬间却变成了一整块的阴霾,这突袭的冰冷仿佛蓦地撕裂了我脆弱的神经,所有的我的童年回忆层层浮现。

  我正站在青春的尾巴上,要跨越遥远的地平线,我宁愿相信那光芒是朝阳,远方是我即将创造的绚烂回忆。

那些年的记忆6

  也许是因为端午节的临近,最近常常梦到母亲,并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有关童年的记忆是清晰而温馨的,因为那深深长长的记忆里,有母爱的呵护与陪伴!

  我的童年是跟在表姐WY表哥WL堂姐WLY堂妹WLS还有一群同龄人身边嬉戏玩耍而长大的。打打闹闹好不快活。这也为我往后的性格成长或多或少地烙上了印记,直至今日还有人说我身上带有小孩性格,戏称我为“斌哥”。虽然他们说我做人行事干练利落,不婆婆妈妈,不小鸡肚肠,但我还是有点感到憋屈。除了工作中比较刚性、韧性的一面外,我还是比较深沉的,特别是在家人身边,说我懂事了。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所有男孩子干过的事情我都跟着干过。我爬过树,捕过蝉,捉过蜻蜓;下过河,游过泳,摸过河蚌捞过虾;跟着别人放过牛.虽然没有牧童横笛的优雅,但有站在牛背牛在行走我亦走的刺激。为了学游泳,挨过奶奶的打,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忆犹新。用一根细细的枝条抽打着我的双脚,要我答应没大人在时不准下河游泳,并问我是否记得。痛痛难忍的我双脚不停地在地上跳着,躲闪着。后来,我还是背着家人偷偷学游泳,如今早已见怪不怪了。

  我们那有两条小溪,仅有一条通道与外面相连。记得有一年,天气特别寒冷,屋檐上倒挂着很粗很长的冰柱,年纪小小的我跟着姐姐在屋前草坪上疯跑。地面很滑,不时会跌倒,但个个都是勇士,跌倒了爬起来再跑。想想那时的胆大无知无邪,如今早已成记忆。

  与现在的小孩相比,我的童年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文明程度上相对滞后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那时候的童年生活比现在的小孩要丰富精彩得多,并且是在大人比较放任宽松的环境下成长的。我们可以任凭想象干自己想干的事,不像现在的小孩往往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制约。那时的我们脑袋里虽然没有装下多少汉字与诗文,但通过与大自然的相识相知中,学会了开动大脑去解决一些在玩耍嬉戏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我们的想象力与观察了,锻炼了动手能力。这些是当今的小孩无法比拟的,也值得正为人父或为人母的大人们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是不是哪些地方出错了?教育的根本只是一味的灌输书本知识,还是让人获得感知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人们常说返璞归真,也许最质朴的东西往往才是最真的,真正的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灌输,而要更加注重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等诸多能力的培养。

  但愿我们能永远拥有一份童真童趣,能永远用一双充满好奇而探寻的双眼去发掘未知领域中的一切,用一颗童心去感受生活。这样才会活得更有意义,才会感受到更大的快乐。

  越长大越孤单,曾经熟悉的变得陌生,看着天长地久的梦想插上流萤的金翅还未飞过天涯就被折断,突然间变得不安,知晓未来的路不平坦。开始去适应一个人,一个人坐在某个角落,一个人望着窗外,一个人不说话或者说很多话,一个人阅读,一个人写文。喜欢上一些极致的美,喜欢鲜艳的色彩或者黑白,喜欢甜美的笑或者不笑,喜欢将心事藏在最柔软的角落,喜欢给自己留下一片小小的空间。清楚的知道这是没安全感的表现,孤单充斥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在体内落地生根。

  想起《红楼梦》一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那些年的记忆7

  人最原始的本能是“吃”,因为它是生命是否能够正常进行的保障。

  童年时代有太多的活动,但是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儿竟是在屋后的土台上挖灶生火,现在回忆起来那些青烟袅绕的景象还犹在眼前。

  农村的孩子游乐设施缺乏,我们没有玩过城市孩子的那些好玩的游乐设施,但是我们有这可以让想象力茁壮成长的土壤,我们是自由的,那样无拘,就像原野流淌的风。我们的童年体验者最原始的生活,我们就像是自然的精灵,在山林原野自己制造缥缈云烟,然后在自己的仙境里享受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农村是丰饶的,就算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也是如此,农民是醇厚宽容的,就算你在他家的菜园里拔了几个萝卜摘了番茄或黄瓜,或者薅了一把落花生拔了几个红薯,他们也不会太在意,最多只是念叨几句。

  山林里从来不缺少柴火,出去放羊或者拾橡子桐子顺手就能捡到一背肩干柴。因了这些便宜,我们就会在有时间的时候聚在一起找一个田埂,带上铁钎挖个土灶在加上从家里带出来的铁的或者搪瓷的碟或者缸生活“做饭”。炒花生香气袭人,炒芝麻噼里啪啦,烤红薯噎人味蕾.......每年新笋长起来的时候,会砍一些粗壮的新竹裁成一节节,在竹筒里放上糯米红豆和红薯煮一筒及色香味俱全又营养丰富的浓粥。

  我们有时候学了烧砖的窑洞,做些泥捏的物件放在土窑里烧制陶器。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烧窑的土坯需要量晒干了之后才能入窑,后来不知道是谁发现,晾干的土坯烧出的东西坏的概率会大大减少。这是在自己摸索里发现的烧制陶器要注意的事项,我有理由相信这是人类发展中的重演过程,就像人体的发育从单细胞开始经历生物发展的各个阶段一样。

  有时候学了电视里的延安火炕,自己在土坡上用老砖窑的青砖建起火炕,然后烧起来坐在上面,就算是炎热的夏天,自己被热的满头大汗也不愿意离开。那时候往往是能够烧一个下午的,被家长一遍又一遍的呼喊才会不舍得熄火归家。

  太阳落尽天色渐暗,在家长的声声呼唤里我们回家,每次走在通往村庄的土路上,都能看到稍远一点的山腰上缠绕着一条淡青色的匹练。那条带子有我们生火冒出的柴烟,也有远近村庄做晚饭的炊烟,那条带子里有我们快乐的欢笑,也有众多家庭的微暖。那时候并没有这样的感受,只是觉得神奇。后来慢慢长大,离开家乡到远方求学,在假期回老家看到空空的寂寥村庄,村庄里那些年迈的人晚饭后依着门框看那一条淡淡的裙带的时候才发现村庄败落了。

  现在我虽然长时间里住在城市里,特别是到了大学以后就回过一次老家,但是我依然没有习惯没有裸露黄土的马路,没有青烟绕梁的高楼,没有青蒿遍野的公园,没有和泥玩耍的幼儿园.......

  想念那些和小伙伴们一起蹦跑在黄泥路上的欢笑,想念一起挖灶生火的快乐,想念那一带缥缈的青色山裙........

  回不去了,只能在夜微阑人未静的时候,写这样的文字来怀念了。

那些年的记忆8

  夏夜的九龙湖 弥漫着一种味道 是沉默的夏虫 亦或离别的笙箫 数数手指 算算日子 我们已相聚很迟

  曾经眉清目秀的少年 早已爬满了青春的气息 曾经的懵懵懂懂 早已变成遍知风月 曾经的幼稚天真褪去 显现成熟与稳重 浪漫的女孩幻想另一半 风流的男孩评论着身材 爱情与八卦占据了熄灯后的舞台 食堂越来越拥挤 只因多了一桌桌单独的男男女女 气氛有些旖旎 勾勒着朦胧的神秘

  曾经足球赛的泪洒草地,失之交臂的胜利 婆娑了多少人的眼 但遗憾在篮球赛画上了终点 唯我独尊的霸气 我主沉浮的辉煌 藐视一切的骄傲 一切的经历在那些年的记忆里来来往往

  曾经的第一次见面 一个个友善的笑脸 你我成了同学 三年生活的滴滴点点,你我成了朋友 最后分别打着转的泪水,你我成了姐妹兄弟

  无论到哪里 我们的亲情不变

  曾经也许有过分歧,有过彼此的针锋相对 面红耳赤 甚至有过大打出手 刀兵相见 但那像沙滩上的的字迹 海浪一吹便逝去 而一点点的恩情却像铭刻石头的痕迹,任凭风霜刀剑也毫不模糊 永远被铭记

  运动会上的点滴 生病的叮咛照顾 失利后的勉励 那些年都只留下美好的回忆

  三年的时光匆匆 如白驹过隙 姐妹兄弟你我要珍惜 这挥之不去的记忆 这终生难忘地经历 我们也足够幸福 三年的时光有彼此相持 对我们来说 回忆像永不坠落的叶子 永远长青 像永不散去的花香 溢满人间

  终究要走 告别必不可少 说点什么告别吧 再见 九龙湖畔的勃勃生机 再见 我们的汗水浸撒的大地 再见 我们跑过跳过的草地 再见 我们挥洒青春的教室 再见 我们永远不灭的19班 再见我们可爱可敬又有时小可恶的老师 再见 我的姐妹兄弟

  终究要继续 祝福不可或缺 说点什么祝福吧 今天我们毕业 明朝我们奋起 未来的路就在自己的手中 我们为自己的明天骄傲

那些年的记忆9

  ——九秋枝上醉红颜

  “丘丘黄土种禾田,屋后坡头枣树连。六月花开蜂采蜜,九秋枝上醉红颜”。最爱“九秋枝上醉红颜”,金秋九月,玲珑的红枣挂满枝头,红绿相映在阳光下熠熠闪亮。想起了老家屋外的那两颗枣树,一棵在我记事时就已经很老了,一棵到我上初中时还很年轻,可是现在他们已经死了好多年了,连树干都不知道了踪迹。

  记忆里每年秋天,一家子人就会拿着竹竿打枣,爸妈或者大爹大妈打枣我和堂弟拿着小篮子拾枣,有时候还会有村子里的其他人一起。记忆里有几年枣子是很丰收的,全部打下来可以拾一竹篮,所以每年除了自己家留下足够的红枣,还会送邻居家一些。农村家的邻居就是这个样子,一家有新鲜的东西往往会送给邻居家一些。有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近邻的感情除了世代居住在一起靠时间积累起来之外,还有平时间邻里间的相互走动。现在的邻居是什么样子呢,一栋楼里门对门的两家人都互不认识,更别说你家里有点急事想要邻居的帮忙了。

  当然,那棵老枣树给年少的我带来的快乐并不单单是每年一度的味觉感受,还有我们在那老枣树下的欢乐嬉戏。老枣树长得虬曲嶙峋,枝丫蔓延了很大的面积,所以每年春天枣花开时,蜜蜂轰鸣,风吹过花粉都会飘满院子。夏天树下面会形成巨大的浓阴,这个时候那里就会是我们的游乐场,树上满季都悬着秋千,树下面常年放着石桌石椅。我们荡秋千,下象棋,砸杂草榨汁,或者拿“刀”切“菜”做饭,或者捏黄泥.....那样的无忧时光只有在那个年龄段和在那样的环境里才会享受到,现在我妹妹就不会用那样的体验了,因为她长时间生活在没有杂草夹道的裸露的黄土路面的城市里了。

  那棵老枣树在我上四年级或者五年级的时候就死掉了,爸妈说是因为雨天打枣的原因,但是我现在觉得她是死于堆积的垃圾和满地的污水。院墙外面也有一棵枣树,老枣树死得时候他还没有挂果,我们并没有刻意去照顾她,但是几年之后她的红枣缀满枝头,这课枣树长得细高挺直,所以我们是上不到她身上玩了,只有家里的鸡可以随时到她身上休息。但是没有两年这棵枣树也死了,死因是鸡粪的肥效太强了。她们本是生长在寡薄的土地上的果树,受不得沃水厚肥的供养。就像我本是黄土地的后人,受不得着两脚不占黄土的城市一样。

  村子里以后就没有了枣树,每年想要吃枣就得到集市上购买干枣,所以很长时间里我都没有尝过鲜枣的滋味了。好在老家的山上有酸枣树,小灌木生,和枣树极相似,但是囫大肉薄,好在它口味酸甜能在秋天慰我贪口。

那些年的记忆10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梧桐生矣”,梧桐花开,粉嘟嘟缀满枝头,风铃似得摇曳叮咚。

  老房子外面的烟架旁边有两颗大桐树,每年农历四月份开始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泡桐花陆陆续续开放,树下面在那一段时间里就会铺满铃铛似的花朵,地面也会变成淡黄色。有一个画面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清晰,也特别温暖。

  两个小孩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一起拾花朵,并把它们穿起来,束成花束,串成花环,拿在手里挂在脖子上。老人和小孩都笑靥如花,这是我的记忆里爷爷仅有的笑容。因为我们很早就分家了,两个老人分别在我们和我大爹家,而且爷爷年轻的时候患过偏瘫,虽然后来针灸好了,但是岁数大了之后就整天不想动,所以印象里爷爷的形象就是抽着旱烟,眯着眼躺在堂屋的檐下。

  那棵老桐树花期很长,花开的也很繁盛,在院子里都能闻到沙沙的香味儿,站到院子外面就能听到蜜蜂的轰鸣。桐树的叶子很大,所以他的树荫很大,我们会在烟架的架子上绑上绳子,在拴上椅子就能做成一个舒适的秋千。年轻的桐树叶特别大,一个叶子就可以当伞用,烈阳天可以是遮阳伞,雨天可以是雨伞。虽然那些叶子黏黏的还长满了绒毛,但是村子里多了他们,空气就会特别清新。因为那些粘液和绒毛能有效的吸附空气里的悬浮颗粒,不仅如此,他还能有效吸收空气里的二氧化硫,所以泡桐树是城市绿化的最理想树种,特别是那些重工业城市。但是泡桐树的体态不够优雅,所以很少有城市用他们做绿化。

  但是有一个地方因为桐树而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那就是兰考县。当年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种植泡桐树,不仅有效的阻挡了风沙,而且也为后来的兰考县人民建立了一条致富门路。

  泡桐树是小聚伞花序,椭圆形果实。果实成熟后风一吹就哗哗作响。忘记是在我几岁时他被砍倒卖掉了,好像是从那个时候起老家的泡桐树,便一棵棵减少,直到现在已经只剩下几棵小树苗了。

  泡桐树下那个老人已经去世多年了,那两个小孩已经“亭亭玉立”。老桐树和老人离开了,新人和小桐树已经慢慢长大了。

【那些年的记忆】相关文章:

1.那些年的记忆

2.那些年那些记忆爱情散文

3.那些充满瞬间的记忆

4.记忆中的那些柿子?

5.那些欲说还休的记忆随笔

6.优美诗歌:那些美好的记忆

7.那些遗忘了的记忆文章

8.童年的那些记忆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