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额标准解读

时间:2022-12-07 14:34:54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心理健康额标准解读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幼儿心理健康额标准解读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什么?这是家长必须了解的。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同心理卫生专家共同研究,他们对此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一般心理健康的幼儿有如下特点: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具体说来,他们在生活、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应有如下表现: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二、儿童心理卫生现状

  儿童心理疾病发病比较高,切不可忽视,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统计,在发达国家中3~5岁的儿童,有心理病的占5~15%,其中语言发育迟缓的占1~5%,阅读困难的占3~5%,明显智力弱的4‰,轻度智力弱的占3%,10岁儿童遗尿的占3%。我国于1980年在南京地区调查结果: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的儿童占8.9%,学习成绩差的占8%,情绪不稳,容易激动的占16.8%依赖心理的占21%,挑食偏食的占34.1%,吸咬指甲的占11.6%,其余尚有睡眠不安、夜惊、遗尿、说谎、逃学、吸烟饮酒等。北京医学院调查7~8岁的小学生113名,发现口吃者占4.4%,遗尿者占11.85%,情绪不稳、任性者占45.65%。儿童多动症在上海(1983年)调查为13.4%,济南(1985年)为6.2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家庭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心理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事关国家的兴盛,民族兴旺,不可不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四、幼儿期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

  1.要让孩子摆正在家庭中的地位。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不少人家往往把溺爱与珍爱混淆起来,把孩子摆在至高无尚的位置上,以孩子为核心,娇生惯养、诸事依从。果容易形成孩子自我中心、任性、自私、缺乏独立性、怯懦等不良性格特征。将来一旦结失去家人的保护,就会变得胆小畏缩、人际关系紧张,再加上他们心理承受能力低,势必要在心理上造成更大更多的挫折。

  2.让孩子多多感受和睦家庭的温暖。和谐而又温暖的气氛,是有利于幼儿心理卫生的,对形成他终生的道德情操都有意义。相反,有的家庭不和睦,争吵不休,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恐惧不安。有人研究证明,这样的孩子易患口吃、夜尿症和胃病等。至于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更坏,因为丧父母的孩子常受人同情,而离婚者的子女受人歧视,更有害于心理卫生。

  3.正确对待和处理幼儿口吃和遗尿症等疾病。口吃多是因幼儿模仿或精神突然紧张造成的,男孩大约4%、女孩大约有2%患口吃。口吃看起来是“小事”,但对孩子的心理挫伤很严重,往往形成孤独、退缩、羞怯、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所以,一方面,家长要防止孩子口吃,而患了口吃后不要讥笑他,更不要打他、骂他,要鼓励他树立信心,精神放松,慢慢纠正。遗尿症患儿大都是由于精神紧张造成的,也有的是父母对孩子溺爱不加训练造成的。这些儿童遗尿后,自己感到不好意思,家长万万不可再施以羞辱或责骂。因为孩子越紧张,遗尿症越难治好。因遗尿而受责打很容易形成孩子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

  4.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和错误。孩子小、知识经验少、能力不强,许多是非不清,因而出现过失和犯错误都是不奇怪的。对于孩子的过失和错误要心平气和,教育要耐心仔细,尤其要讲道理,不要让孩子心里感到委屈。打骂孩子,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批评和教育,甚至形成不良的品德和人格。批评教育孩子时,父母口径要一致。以免使孩子无所适从,不愿接受教育。

  5.支持孩子多做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让孩子多玩自己爱玩的游戏,要支持孩子与他们一起玩,成人不必多加干涉。与孩子们在一起玩,就是学习,就是交际,而且更能饱赏游戏中的乐趣,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幼儿在心理发展上是个自我中心时期,三岁就可表现出独立愿望。虽然他们本领不大,但往往这要自己来、那要自己干,显得不太听话了。其实,这正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标志,是独立性开始发展的表现。所以,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因势利导,切不可违背规律是要治服孩子的“强劲”。

【幼儿心理健康额标准解读】相关文章: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标准解读05-02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05-02

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05-02

解读IT公民的心理健康问题05-09

心理健康的标准05-03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具备条件介绍05-12

小学的心理健康标准05-03

心理健康的智力标准05-02

青年心理健康的标准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