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之路》影评

时间:2018-02-18 11:17:28 精彩影评 我要投稿

《朝圣之路》影评

  1、 影片大概:眼科医生汤姆忽然得知儿子丹尼尔的死讯后,法国带儿子遗体回家。在了解儿子是在朝圣之路刚启程时遇到意外,并回忆起在送儿子机场前和他的交谈(儿子之前曾希望汤姆和他来一个父子之行)的画面以及听到警官对于朝圣之路的解释后,他临时决定带上儿子的骨灰踏上属于他们两个的朝圣之行。他将儿子的骨灰洒在了沿途各个他认为有意义的地标上,一路上遇见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包括和三个徒步同伴的故事,也包括和途中当地人的故事),最终对儿子突然的死亡释怀,自己也有所改变。

  2、 影片的前几分钟,汤姆在法国的火车上回忆起送儿子出发机场的对话画面(我在网上把我漏看的几分钟又补上了),摘下这段对话:

  丹尼尔:“我们说好了,我让你送我机场,你不会对我的生活方式评头论足”

  汤姆:“我骗你的,大多数人不像你那样挥霍自己的人生,抛下一切远走他方。”

  丹尼尔:“好吧,我不是大多数,如果我不被你祝福,没关系,不过别对此妄下断言,不要随便评判我。我的生活可能你不太一样,不过这是我选择的。你没有选择人生,你只是活着,爸爸。”

  类似这样的对话还是比较常见的(不仅仅是父母和子女之间,伴侣之间、兄弟姐妹之间、要好的朋友之间等),甚至没有他们说的这么客气。

  一个人(通常是自认为自己更有经验,更聪明或者更厉害或者坚信自己才是对的的人)对于和其观点不同的事情,常常喜欢自以为是地以高出一截的姿态来评头论足、指手画脚(通常是带有负面或消极色彩的主观评价,和客观的建议是两码事),认为别人应该按照自己的那一套来做。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的,都是荒谬的可笑的愚蠢的错误的。这类事情太多了,小到穿衣打扮,大到是结婚生小孩,都有可能因为和社会大多数人有所不同,或者和人们以为或希望的不同的时候,被看做异类或被加上负面标签。

  很难说我们只是受害者(被评价/被加标签),我们也可能在不经意间也做了这样的事情(随口评价或给别人加标签)。

  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常常提醒自己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只要这个方式没有危害社会,没有干扰到别人),不要随意评论,不要打扰别人的幸福,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尊重包容接纳多样化的选择;同时,当我们的一些选择不被祝福之外,还被随意评判/议论/鄙视/嘲笑的时候,得清醒地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不要随意的因为别人的评价而轻易改变自己或者放弃自己的心意,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外界无时无刻地都有意无意地企图影响你考验你;此外,如果可以,试着放下自己先入为主的成见,真正用心的靠近、体验,走近那个你不够明白的世界就像汤姆走朝圣之路一样,或许你会改观,理解别人的同时,或许自己也收获了更大的世界。

  影片中通过儿子的死,才让父亲停下来用心理解儿子,这个代价太大了。

  在生活中,所谓的不理解、偏见,或无法沟通,很多是没有用心和花时间;为什么没有用心和花时间呢?或许因为认为这些不重要并且还有时间;为什么会认为不重要和还有时间呢?因为没有吃亏,没有失过或者代价还不够大。实际上一切都很短暂,下一秒的云和上一秒都是不同的,希望大家珍惜和父母的时光,多多地和他们分享你们的生活,走近彼此的世界。

  3、 一天早上汤姆看到旅店老板拿着一块布在练习斗牛的时候,旅店老板抬头望着汤姆说: “我父亲希望我成为律师,我希望成为斗牛士,最后我什么也不是。咖啡已经准备好了在。。。里”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或者周边其他人的期待,改变自己的本心,迎合别人。要明白永远不可能满足所有人(当你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期望,很可能无法满足另一部分人的期望。当你满足了一部分人现在的期望,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的期望变了,你又无法满足他们最新的期望了)。你身上的同样一个特质有人认为很好就一定有人认为不好。

  如果随着别人的眼光和外界的环境而不假思索地不加分辨地改变自己,最后很可能会变得不伦不类,迷失自我,你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发现自己面目全非的时候,埋怨怪罪那些随口评价你的人,他们可不会为此买单。要知道不是评价你的人把你弄丢了,而是你听从了评价,让这些评价在自己身上起作用(比如放弃某件事情,比如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等),最终把自己一点一点地弄丢了。事实上你是可以判断和选择的,你可以判断哪些评价值得你调整,哪些评价不值得你改变。即便我们没有成为最初我们想成为的那个人,如果一路上都是自己在为自己做判断做选择,就不会后悔。

  做自己,依照自己的内心做出选择和判断,自己为自己负责。这个是动态的过程,不是说一开始就什么都懂,也不是说你的选择一定是对的,而是勇于自己做选择,出现了偏差可以坦然接受,并且往后修正。改变不了或真的无能为力的时候,可以选择接纳自己,享受当下。影片中,旅店老板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其实是挺平和的,没有后悔埋怨。这也是一种对事物对人生态度的选择,可以选择后悔埋怨,怪罪父母或自己,也可以选择理解接受,接纳自己。比是不是成为了某种人更重要的是平和地接纳自己,爱自己。

  4、吉普赛人送别汤姆时说了一句话:我们的孩子他们是最好的和最坏的我们。

  我们身上的特质一定有父母养育或者生长环境留给我们的印记。父母不是完美的,他们在教育培养我们的过程中也可能犯了一些错误,可能导致或影响了我们现在的性格或者不足。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成年,我们可以选择原地打转地怪罪父母,也可以选择自己为自己负责,重新审视完善修正自己,就像我们的呼吸一样,吐纳之间,更新自己。

  5、影片中汤姆临时决定的朝圣之旅,最终完成了,甚至比预想地走得更远。

  我想不是每件事情你都有机会和时间做完美的准备,外界根本不会等着你READY之后才开始运转。永远都没有完美的时刻。

  大部分人有想法不行动,一般都说:没时间,太忙了,走不开。事实上预约可以推迟或者更改,事情永远是忙不完的,关键是看你的取舍及会不会因此后悔。就像其中有一个旅店的老板娘说的那样:我从来没有走过朝圣之旅,年轻时候我太忙了,现在我太老了我走不动了。貌似这个老板娘还是有遗憾的。

  牧野团队今天给我们带来的放映会,在我看来正是敢想、敢做、敢错、敢承担的表现。无知者无畏,知者就容易有畏惧。很多时候,越长大,越发现自己寸步难行,怕失败、怕犯错、怕失、就在怕这怕那的时候就连起步开拓的勇气都没有了。实际上不完美有什么关系呢?成功了是精彩,失败了是经历。回顾一生的时候,不是后悔什么做错了,而是很多事情没有做。

  汤姆如果一开始可以和丹尼尔一起是不是就完美了呢?可能汤姆即使人了,以当时的心境,汤姆的心也不一定会跟着或者可能两个人一起遇难了。

  那个旅店的老板娘即使走过了朝圣之路,没有了这个遗憾,或许也会有其它的遗憾,人总会有一些遗憾的吧,遗憾的程度要看曾经有多么渴望地做一件事情而又因为什么事情导致了没做,这些实际上当事人都很难厘清。

  所以人生一定是不完美的,没有对错,没有最佳答案,我们能做的是努力地少一些遗憾。

  6、 汤姆途中遇到三个同伴:一个来自荷兰的胖子希望走这一段可以减肥,一个希望走完这一段戒烟的女人(因为不希望自己和即将出生的孩子会被有暴力倾向的丈夫殴打,曾经打掉了未出生的女儿),一个专栏作家希望在这一路上收集一些素材写专栏。荷兰的胖子在这段路的尽头,面对大海说还是买一套新的西服吧。他接受了胖胖但开心的自己,不再纠结减肥。那个女人最后对着大海说:这是两回事。

  是的,戒烟和 面对接受自己,重新出发是两回事。不需要通过某种象征性的行动证明自己,而是心底真正地释怀。当人不再试图证明自己的时候,就是真正的强大和安稳。这里我想提到无常的问题,实际上生活中处处都是无常(变化或各种突然事件),我们要有面对,接纳,放下的勇气,修炼处变不惊的心态。

  7、汤姆知道专栏作家会写自己的故事时,他说了如果他的客户或者家人看到这些会有一些看法之类的(我不确定我当时听明白了没有)。记者说:你认为这些人都会花时间来读这个故事吗?

  我们很多时候会担心别人的看法,担心别人要是知道了自己的另一些面会怕别人笑话自己。首先有时候我们会把自己想得太重要了,你以为别人有那么空对你的所有事情都感兴趣吗?其次,真的知道了又如何?只要那是真实的你。那些会理解你的人自然会理解,不喜欢你的人就让他们不喜欢吧,你难道希望全世界都喜欢你接受你吗?我也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常常问自己:你在担心什么?自问自答之后我选择做真实的自己。

  汤姆最后似乎默许了那个作家写他的故事。和记者说:无论你写什么,请你写真实的事情。汤姆回答说:我尽量。

  汤姆回以后我相信他会尽力争取按真实的写,但是他没有办法控制他的主管或者编辑等等一定不做一些加工后再出版。人生也是这样,我们做到我们这部分的问心无愧就好,不要试图为你干涉不了的事情做承诺,做不到之后又太过内疚,这样对自己不公平。

  7、影片中汤姆的背包两次失而复得,第一次是汤姆累的时候在桥栏杆上卸下背包被水流冲走了。第二次是背包被吉普赛小孩偷走,小孩父亲领着小孩来道歉并邀请汤姆参加了吉普赛人的家庭聚会,通过小孩父亲汤姆得到了关于路线的建议,最终走得比目的地更远。

  人生不也是一样吗,走了弯路吃了亏或许是另一种你未曾想到的收获。只不过有时候这种另一个意义上的收获你觉察了,有时候你没有发现。

  影片在汤姆失背包,且发现是被吉普赛人偷了的时候。汤姆的同伴们都表达了对吉普赛人的坏印象和固有看法。有时候固有看法或者说偏见确实不是无中生有,一切也不是空穴来风。短时间虽然不可能颠覆性地让外界改观。但可以一点一滴做起,就像吉普赛小孩的父亲那样,我想一定给汤姆等人留下了不一样的吉普赛人的印象。如果每个个体都这样,那么改观只是时间的问题。究竟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呢?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呢?管它呢,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足矣。

  8、影片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汤姆要点食物时,胖子告诉他应该是A词,汤姆不相信,自以为是地按自己认为的词汇B词点菜,事实证明确实当地没有那个叫法的菜。

  人生很有意思吧,不能不相信自己,也不能过于相信自己。过于相信自己也不打紧,结果发现不对,可以调整。不过我们的汤姆当下的情绪下可不愿意调整,在服务员耐心地讲解他那个单词的食物没有,这边有另一个叫法的同样的食物,汤姆不吃了,呵呵!谁饿谁知道啊!

  同样一个东西,在一个地方这样叫,一个地方那样叫,这其实没有对错,而是适应的问题。如水一样做人,保持本色又能适应环境。

  9、一开始汤姆是沉重的,不主动说话,封闭的,后来经过一些路上的事件(有两个主要的冲突,有点想不起来这两段的'先后顺序,一个是汤姆在一次喝得有点醉的时候爆发了多天的沉默,直截了当,不留余地地直言了自己对两外三个伙伴的评价;还有一个是汤姆收拾行囊时,那个女徒步者试图想拿那个骨灰盒看一看,汤姆和她的推抢中,女徒步者忽然打了汤姆一拳,似乎让她想起了曾经的某种痛苦进而条件反射地抵抗。),也就是因为释放了心底的情绪,以及产生了冲突,才渐渐相互理解。后来快要到达朝圣之路终点的时候,汤姆请他们三个人住了一晚高级宾馆,三个人在各自的房间收拾完毕后,都不约而同的到了汤姆房间,四个人相视而笑,最后我们看到的汤姆是平和的,柔软的,他们的友谊变得温馨。

  和人沟通有时候无法避免会有冲突,有冲突才有交流,有交流才有磨合和理解,才能收获真情和友谊。

  人生有时候被揭穿了也没有什么不好甚至需要被揭穿(隐私有时候是隔离别人理解你的一面墙。汤姆带儿子骨灰走朝圣之路故事,是荷兰胖子告诉那个记者的。你可以说他泄露的隐私,可其实也是间接地帮助了汤姆)。如果你什么都不说,也不允许别人知道关于你的一丁点事情,别人如何理解你呢?

  人们常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我坚信这一点。当你自己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和内容就变了,和周围的关系就改变了,一切就都改变了。你看到的一切都是你心里的投射。

  10、脑海中浮现出这一路上的人、一路上的故事。。。。

  那个通知汤姆领取儿子尸体的警官(曾经走过3次朝圣之旅,70岁还要再走一次);

  那个15欧床位的店老板(15欧包括床位和一顿晚饭,因为汤姆来晚了,只有床位了不过还是收15欧);

  那个哪里也没有过的前台女人(以前太忙,现在太老了);

  那些热情唱着美国国歌欢迎汤姆来到那家旅店的伙伴们;

  那个早上起来自娱自乐拿个玩斗牛的店老板;

  那个神经又可爱的旅店老板(要给汤姆他们盖上的印章并声称西班牙最好的旅店,厕所是露天的……);

  那个有脑癌的神父(拿出一个十字架项链送给汤姆,一路上顺便传播福音,他说可能有不少上帝遗漏的孩子就在这路上呢);

  那个偷包的吉普赛孩子和他的父亲;

  荷兰胖子、打算戒烟的女人、专栏作家。。。。。。

  汤姆(他不再像出发时那样绷着,那样沉重,他慢慢地理解了儿子或者像他儿子这样的一类人,渐渐地和不同人融合,他接受了、放下了、变柔软了,他微笑了)

  11、影片的名字<The way,确实不错,这是一条风景优美的朝圣之路,也是一条汤姆和其它伙伴们更新自我的心路,更是一条人生之路。

  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和各种各样的人,有快乐,有冲突,有意外,也有理解。。。。让我们一起把不完美的人生过得美一点。

  12、我们不一定要看很多很多多少电影、认识很多很多人、走很多很多路、抓住很多很多机会;我们只要尽量在每一次都很用心,每一次都不留遗憾。记录的时候想到了两首歌,一首刘若英的《收获》,一首陈绮贞的《花的姿态》O(∩_∩)O~

【《朝圣之路》影评】相关文章:

1.《推手》影评

2.《英雄》影评

3.海洋影评

4.《曼德拉》影评

5.《游客》影评

6.《阿凡提》影评

7.《天道》影评

8.经营婚姻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