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文学创作散文

时间:2018-09-24 08:01:39 杂谈 我要投稿

杂谈文学创作散文

  既是杂谈,便无章法,随便谈点自己的感想。

杂谈文学创作散文

  一篇文学作品的优劣,不仅看其内容风格,很重要一点就是看作者的立意,是否使自己的作品有了灵魂,这与作者的文化积累、天赋和对事物的洞察解析能力等有关。初学写作者不论是在确定作品人物还是选择材料上,往往走不出自我,只把自己的一点感受和事物的表象表述出来,没有向深层次挖掘主题,往往就写出了平淡的甚至是无病呻吟的作品,索然无味;我们的编辑者也应从作品出发,从作品的艺术价值、创作手法、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主题的挖掘上予以品评,这样会对作者大有益处。

  文学作品不同于新闻写作和调查报告,不能机械地描写生活,要有选材和加工,特别是叙事作品,选取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材料,经过作者的匠心独运,写出意境、写出具有内在的灵魂的作品。因“人”写事,创作出最能表现作品人物的故事情节,写出人物的思想倾向。

  所谓文学作品的灵魂,就是文学作品所揭示和表现出来的人物的思想倾向和生活的'本质及规律,就像一个人,即使这个人是在睡觉,他也有一种活生生的气息;而一个木偶,即使雕刻得再精细,也很难看到那种活生生的“气息”来。

  所谓意境,就是文学作品通过环境和形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这在抒情散文和诗歌创作中尤为重要。

  方士庶先生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另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渣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经过取舍创造,去另外创作一种灵奇,达到“曲终舞止作揖谢幕的可回味的美妙意境”。虽说的是绘画,但文学艺术作品也皆通此理;所谓“于天地之外,另构一种灵奇,”恰恰点明了“化实景以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宗白华语)”。

  例如《红楼梦》中的一曲《葬花吟》,如果仅仅写伤怀女埋葬残花这一表象,虽有意境,但不深刻;而曹雪芹不仅写了林黛玉悲伤地葬花,又通过葬花的悲戚写出了林黛玉内心的孤苦、悲怜自己“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悲愁心境;作者又把坟冢写成“香丘”,用一堆净土掩却“风流”,表达了作者怜香惜玉的善良的人文情怀。又写了“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这样一种超脱凡尘的意境来,使得意境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和渲染。

  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是现实生活的机械描摹和照搬,不是原原本本的表诉。有的作者往往走不出自我的圈子;有的是不懂得创作,结果写出来的作品总是流于平庸,当然也就谈不上作品的深刻性,虽说文无定法,但大体也应有之。

  说到平庸,不得不说一下作为一个写作者,一个作家,首先要提高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社会意识,提升自己的世界观,要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社会审视生活,这样写出的作品才会有分量,才会深刻。创作不能仅停留在自我心绪的表述和宣泄,还应该写出这种表述和宣泄中更深一层的东西来,把一种美好和希望以及所揭示的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呈现给大家。

  杂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不知所云予诸君有何收益和启示,还望多批评指教!

【杂谈文学创作散文】相关文章:

1.青海杂谈散文

2.端午杂谈散文

3.赏花杂谈散文

4.志向杂谈散文

5.深夜杂谈散文

6.生活杂谈散文

7.五十杂谈散文

8.回家杂谈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