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词与短语之辨析论文

时间:2022-11-20 08:12:30 短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汉语中词与短语之辨析论文

  摘要:

古汉语中词与短语之辨析论文

  在单音词占优势的古代汉语中,也存在很多的复音词,而在古代汉语中两个单音词组合成的短语(或称词组)在形式上与由两个汉字组合成的复音词很难分辨,意义上如果不细加辨别也很容易弄混。笔者特别针对古汉语中的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对古籍中存在的词和短语进行辨别,以期能更准确地读懂古人古书的原意。

  关键词:古代汉语 词短语

  古今词汇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意义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现代汉语中多是复音词,意即两个汉字共同组合成一个意义,像“妻子”“窗户”等;古代汉语则不然,其中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即往往一个汉字表示一个意思,如像前面所提到的“妻子”“窗户”在古汉中则表示“妻”“子”和“窗”“户”的两个概念,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老婆和孩子”、“窗子和门”,也就是说“妻子”“窗户”在古代汉语中都属于短语(词与词的组合)。但并不是所有的两个字组合而成的都属于词组,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复音词(两个汉字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要辨别古代汉语中的复音词与短语,就先得确定在一起的两个汉字是两个单音词还是一个复音词,如果是两个单音词的组合,就称之为短语,如果是一个复音词,就称之为词语。

  据统计,在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全部词汇的85%,这个比例正是古代汉语中单音词的比例[1]。由此说明古代汉语发展为现代汉语由一个单音词向多音词发展的历程,这一发展,不单是音节增加的问题,而是构词方式发生的质的变化。汉语复音词往往是由两个单音词的临时组合而逐渐固定下来的,其最初尚是一个词组,搭配灵活,单音词与单音词之间可以自由搭配,其各自所表示的词义在由其组合成的词组中有所虚化。随着两个单音词之间搭配关系的逐渐固定,这两个单音词也就由临时组合成的词组逐渐凝固成一个词,意义上也渐渐发生变化,原先组合而成的词组义在其各自所表示的具体义基础上进一步抽象虚化,从而形成了由其所组成的复音词的词义。一般来说,单音词大多是多义的,而由它们所组成的复音词大多是单义的,因而,单音词组合成的词组凝固成复音词实际上也就是由多义的单音词抽象虚化成单义的复音词,也就是词组演变成词的词汇意义产生了变化。

  仅就文言文而言,这种发展的痕迹是十分清楚明显的。如“聪明”一词,在《荀子·劝学》篇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中就是两个单音词,为“耳聪目明”之意,而在《梁书·沈约传》“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痣,聪明过人”中就是一个复音词,为“有智慧”之意。再如“寻常”,在《韩非子·五蠹》中“布帛寻常,庸人不释”为两个单音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寻常”为两个度量单位,而在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寻常”则为一个复音词,为“普通的,平常的”之意。类似的情况有很多,就单音词构成复音词意即古代汉语中短语向词语发展的过程而言,双音化趋势较明显。我们在文言文的阅读中,正确区分两个在一起的汉字是两个单音词还是一个复音词要注意不要把文言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的“妻子”,是两个词,不是一个词。也不要把文言文中的复音词分开解释。例如:“日暮,所击杀无虑百十人”(《冯婉贞》)中的“无虑”是个联绵词,意思是大概、大略,这个意思与“无”字和“虑”字的各自意义毫无关系。有人把这个联绵词理解为“不用考虑”、“不用怀疑”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正确区分哪些是短语,哪些属于词语,避免以今律古或是古今混淆,错误理解古人古书的涵义。

  那么如何正确区分古代汉语中的词语与短语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分析这两个汉字的词汇结构,意即语义结构着手。通俗地说就是看这两个汉字连在一起所表示的意思和分开来理解所表示的意义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两个汉字能拆开来理解意义,也就是能单字成词,那么我们说这两个汉字属于两个单音词,也就是说属于短语,如《诗经·东方未明》中“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该句中“衣”是指上衣,“裳(cháng)”则是指有下摆的下衣,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因为天还没亮,周围漆黑,所以把上衣当下裙,下裙当上衣穿颠倒了,而并不是说把一件衣服的领口和下摆穿倒,所以该句中的“衣裳”属于短语。再如“地方”:“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齐策》)中的意思是土地方圆,指的是领土的面积。

  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资治通鉴·汉纪》)(妻子:妻子和儿女)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亲戚:亲,指族内的;戚,指族外的。亲戚,指所有的内外亲属。)

  3、璧有瑕,请指示王。(同上)(指示:指出来给……看)

  还有一些常见的,如:“结束”(结衣束带)、“交通”(交错连通)、“祖父”(祖辈和父辈)、“知道”(知晓道理)等。此外,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虚词也很容易被误解为双音词,例如:“可以”(可以用来)、“然而”(虽然这样,但是)、“非常”(不像平常的)等等,这些都是现代汉语中的词,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则应该被理解为短语,也就是说要逐字理解,从具体的上下文中细加推敲,认真辨别,方可准确理解语义。

  但是也要防止另外的一种倾向,即将所有的汉字都理解为短语。古代汉语词汇中以单音词所构成的短语为主,同时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复音词即词语,这些复音词一般分为两大类,包括单纯复音词(叠音词、联绵词)和合成复音词(同义复音词、偏义复音词及变义复音词)。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依依:杨柳枝条柔软的样子。属于叠音词,是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秋水》(望洋:望洋:迷茫远视的样子,是有两个字联缀在一起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同表一意,属于联绵词)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火伴:属于同义复合词)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属于偏义复合词,意思偏劳作)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社稷:属于变义复合词,“社”本义指土地神,“稷”本义指五谷神,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意义,指“国家”)

  (1)叠音单纯复音词。

  ①“区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千乘之权(贾谊《过秦论》)(“少”“小”的意思)。

  ②“关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和鸣声)。

  ③“翩翩”: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白居易《卖炭翁》)(骑马时衣带飞舞的样子)。

  ④“离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春草茂盛的样子)

  (2)联绵单纯复音词。

  ①“仿佛”: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好像、似乎)。

  ②“踌躇”: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志得意满的样子)。

  (3)同义合成复音词。

  ①“封疆”:而帅偏师,以修封疆(《左传·成公三年》)(封疆都是领土意)。

  ②“愤懑”: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司马迁《报任安书》)(内心忧闷)。

  (4)偏义合成复音词。

  ①“园圃”:“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只“园”起作用,“圃”字无义)。

  ②“缓急”:“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史记·文帝纪》)(这里“缓”无义,只有“急”的意思)。

  (5)变义合成复音词。

  ①“天下”:“天下无马”(韩愈《马说》)(最高统治者所管辖的范围)。

  ②“春秋”:“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战国策·楚策》)(年纪、年龄)。

  以上所说复音词都是不可拆分的,复音词是有其特定意义的,一般来说不是两个汉字意义的简单相加,我们不能将组成复音词的各部分拆开来理解,如果拆开,或有意义但不能单独使用;或有意义,也能单独使用,但意义大变;或根本什么意义也没有。前者如:“眼睛”可以分成“眼”、“睛”,“眼”有意义,也能单独使用,但“睛”虽有意义,却不能单独使用,“眼睛”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使用的单位;其次如“眼红”,是指“看到好的事情而希望得到”的意思,分成“眼”、“红”以后,都有意义,也能单独使用,但是意思完全变了,成了另外的两个词,所以“眼红”是最小的能够独立使用的单位;后者如“玻璃”如果分成“玻”、“璃”则都没有任何意义,“玻璃”是最小的能够独立使用的单位。

  总之,在一个复音组合中,无论各个语素是否有其固定含义,只要组合在一起后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就应该看成是一个词,即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表示一个概念,不能拆开或不必拆开解释的词就可以认定是复音词。

  应当注意,辨认语法组合是复音词还是短语应有历史的观点。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说:“由于汉语缺少发达的形态,许多语法现象是渐变而不是顿变,在语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种‘中间状态’。词和非词(比词小的,比词大)的界限,词的界限,各种句子成分的界限,划分起来难于处处‘一刀切’,这是客观事实,无法排除,也不必掩盖。”也就是说,一个语法组合可以在上古是短语,而到了中古则发展成为词,或者说兼为短语和词。如“然后”,在上古汉语中是短语,到了中古汉语中就已经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组合了,“然”和“后”之间也未出现插入成分,当做复音词是没有问题的。

  汉语的语素有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即一个语素有可能就是一个词,意即一个复音词有可能是由其它的词构成,就像短语由词构成一样。如果该复音词内部至少有一个不成词语素,我们就有根据判定它是一个词。然而,如果该词的组成部分都属于成词语素时,则很难从形式上来判定它是词还是短语了,我们不得不仍依赖于语义的区分,意即从语汇结构来分析。而语义又是在发展变化的,从单音节词到短语再到复音词,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认定复音词还要有历史的观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

  此外,古代汉语中还有一些特例要引起注意,也就是有些词形式上是一个汉字,但实际上它表示两个汉字的意思,这类词我们称为合音词,这类词数量并不多,常用的有“诸”(之于的合音)、“叵”(不可的合音)。这些合音词实际上相当于短语,是由于连说的急拼合音而成的。

  总之,正确区分古代汉语中的词语和短语对我们阅读古书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阅读古代作品时一定要结合当时情况,认真推敲,反复揣摩,理解其真正意思。

【古汉语中词与短语之辨析论文】相关文章:

专四短语辨析12-08

动词短语的分类及辨析11-23

短语的辨析及应用教学反思11-23

高考英语动词和动词短语辨析练习题12-09

宫中词翻译赏析11-24

七夕之美短语11-23

失子之痛的心情短语10-17

初中生必备短语之字母D开头的短语12-06

短语类型巧判断的教育论文11-23

汉语语法之短语知识练习指导11-22